“奪權?”
趙安問道。
作為大漢皇帝,蜀中君父,此時此刻他甚至覺得這個問題是如此的可笑,畢竟在趙安眼裏,在他之上的隻有兩個人。
那就是先帝,與上天。
徐子墨微笑著答道:“對,奪權。”
趙安抬手示意:“那就請徐愛卿給朕講講,怎麽個奪權。”
徐子墨:“這其一,是奪臣權。”
徐子墨:“大漢自立國起,朝中職權由內閣總覽,大漢軍權又由三賢王府攏去大半。”
徐子墨:“奪權,便是要奪回這兩者的權力。”
徐子墨:“至少,官要謝君恩,將要遵君令。”
徐子墨:“所以要炮製宮中妖禍,意在讓顧懷樓的奸雄尾巴漏出來,先讓他做事,等一切都差不多了,罪證確鑿時再給他當頭一棒,奪了首輔之權。”
徐子墨:“幾個時辰前,臣調兵圍了洪德王府,結果卻發現那裏一點動靜也沒有。如果臣沒有猜錯,顧懷樓一家老小上上下下應該都在大獄之中。”
趙安聽完,臉上頓時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微笑中還帶著一絲陰險。
趙安:“不錯,朕確實是這麽做的。”
趙安擺擺手:“不過朕還不想殺他,隻是先嚇嚇他,畢竟是先皇的左膀右臂。”
徐子墨點點頭示意:“陛下聖明。”
徐子墨:“內閣如今穩定,那麽剩下的,就是三賢王了。”
徐子墨:“所以臣知道了這些,就馬上帶著大理寺的官兵趕到的三賢王駐京府。”
徐子墨:“其實臣猜測,陛下最初是想借妖禍之由趁亂殺了韓成雁,沒錯吧?”
趙安點了點頭:“的確,徐愛卿確實聰明。”
趙安:“但是韓成雁沒有接受兵馬調令,冒然進宮可能沒有多少勝算。”
徐子墨搖了搖頭:“不對。”
徐子墨:“陛下之所以不動殺手,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徐子墨:“而是因為陛下需要武臣能將,韓成雁確實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將領。”
徐子墨:“他也很聰明,猜到了陛下的企圖,所以在最初就明示陛下自己並不參與此事。這讓陛下覺得韓成雁確實是一個棟梁之材。”
徐子墨:“所以陛下想要的,其實是製衡。”
徐子墨:“七年前,韓成雁令棕馬鐵騎夜屠汶陽,致使我家破人亡流落蜀山,可以說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徐子墨:“這便是陛下眼中最為理想的手段,我便是陛下眼中最為理想的人。”
徐子墨:“所以陛下在得知我的身份後便更改了計劃,而三賢王駐京府前的刺客也不戀戰,鬧出了聲響便慌忙撤退。”
趙安:“沒錯,又被你猜對了。”
趙安:“對了,你剛才說了,這是其一,其二是什麽。”
徐子墨:“這其二,便是君權。”
徐子墨:“陛下想要的,是一統山河君臨天下之權。”
這一句話,頓時說到了趙安的心坎裏。
南漢立國時,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率先起兵,在短短幾個月裏,打得大齊君臣兩度遷都,威震天下。可是隨著天下局勢的變動,在三家分齊的議和之後卻隻得到蜀中之地,疆域人口遠遠不如北唐與南明,雖然名義上南漢為其他兩國名義上的“皇兄”,享受明唐兩國的朝貢賀拜,但是地域的局限導致的國力衰退卻是無力回天的。
國力日衰,外敵就會逐漸猖獗,這便成了趙安的眼中釘肉中刺,如鯁在喉。
徐子墨緩緩說道:“欲得天下君權,就要先聯結明藩,一同除掉國力最為強大的唐蠻,待天下平分,漢明兩國再作決戰。”
徐子墨:“所以濟州之亂,是陛下秘密與明君一同謀劃的。”
徐子墨:“而公孫琦去濟州並不是出征。”
徐子墨:“而是談判。”
徐子墨:“之所以要以戰亂為契機,是為了製造出明藩入侵的假象,用來迷惑內閣與唐蠻。”
徐子墨:“隻有這樣,陛下才能派去一個心腹武將,在唐蠻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密謀日後大計。”
趙安有些警覺地望向徐子墨:“這些,你是怎麽知道的。”
趙安並不相信這些是徐子墨自己推測的,而是公孫琦告訴徐子墨的,如果是這樣,那公孫琦就留不得了。
徐子墨:“公孫琦出征,沒有經過祭旗等禮部儀式。另外,濟州一戰,死的都是內閣的人。這些疑點放在一起,趁便猜到了陛下的打算。”
趙安的疑心依舊沒有放下:“所以,徐愛卿打算怎樣幫助朕?”
徐子墨:“令三萬羽林衛北出漢中,屯兵在漢唐門戶,而韓成雁留職京中。再調四萬人馬攻打洛陰,至此濟州的明軍與洛陰漢軍可達七萬人,對江北重鎮含章郡成犄角攻勢。”
徐子墨:“世人皆以耕農為重,而輕視貿易商賈。”
徐子墨:“唐蠻強盛所靠,唯田畝人丁。故蜀中應當因地製宜,興桑梓水利,木材器械,以此與唐明交好貿易,積累錢帛,再暗地用商賈之利私下購入米糧鹽鐵,屯藏重鎮。”
徐子墨:“至此,蜀中雖小,卻可以掩人耳目,藏兵三十餘萬,助陛下再造山河。”
一時間,漢皇欣喜,徐子墨一席話令趙安如同醍醐灌頂,頓時起身,向徐子墨拜了一拜。
趙安:“徐愛卿。”
趙安:“你可願留在我大漢朝中,助朕大展宏圖。”
徐子墨冷冷笑道:“陛下既然安排了臣在三賢王府前征戰,便已經想好了留下臣的方法。”
趙安心知徐子墨一心報仇,聽到此話也明白徐子墨心意。
趙安:“那,朕便封徐愛卿為禦前知事,加封大理寺少卿職,執掌大漢律法執行之權。”
徐子墨:“臣無功不受祿……”
趙安緩緩抬頭,看著一身濕漉漉的徐子墨。
趙安:“死了這麽多人,朕才布好這個局,就為了造出一個挽大廈將傾之能臣。”
趙安:“這個人就是你。”
徐子墨點了點頭:“那臣遵旨。”
趙安:“今天你來,是為了這個吧。”
趙安從懷中取出那個小瓷瓶:“平陽公主的毒,是朕讓人下的,不為別的,就是給你看的。這是解藥,服下後片刻便可解了妖毒,你拿去救人吧。”
趙安伸手將解藥遞給徐子墨。
徐子墨接過解藥,也不客氣,簡單拜謝,轉身就要離去。
徐子墨:“那臣先行告退。”
徐子墨還沒有走出門,就被趙安一聲叫住。
趙安:“徐子墨!”
趙安:“今天,從你出了這個門起。”
“你我君是君。”
“臣是臣。”
趙安問道。
作為大漢皇帝,蜀中君父,此時此刻他甚至覺得這個問題是如此的可笑,畢竟在趙安眼裏,在他之上的隻有兩個人。
那就是先帝,與上天。
徐子墨微笑著答道:“對,奪權。”
趙安抬手示意:“那就請徐愛卿給朕講講,怎麽個奪權。”
徐子墨:“這其一,是奪臣權。”
徐子墨:“大漢自立國起,朝中職權由內閣總覽,大漢軍權又由三賢王府攏去大半。”
徐子墨:“奪權,便是要奪回這兩者的權力。”
徐子墨:“至少,官要謝君恩,將要遵君令。”
徐子墨:“所以要炮製宮中妖禍,意在讓顧懷樓的奸雄尾巴漏出來,先讓他做事,等一切都差不多了,罪證確鑿時再給他當頭一棒,奪了首輔之權。”
徐子墨:“幾個時辰前,臣調兵圍了洪德王府,結果卻發現那裏一點動靜也沒有。如果臣沒有猜錯,顧懷樓一家老小上上下下應該都在大獄之中。”
趙安聽完,臉上頓時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微笑中還帶著一絲陰險。
趙安:“不錯,朕確實是這麽做的。”
趙安擺擺手:“不過朕還不想殺他,隻是先嚇嚇他,畢竟是先皇的左膀右臂。”
徐子墨點點頭示意:“陛下聖明。”
徐子墨:“內閣如今穩定,那麽剩下的,就是三賢王了。”
徐子墨:“所以臣知道了這些,就馬上帶著大理寺的官兵趕到的三賢王駐京府。”
徐子墨:“其實臣猜測,陛下最初是想借妖禍之由趁亂殺了韓成雁,沒錯吧?”
趙安點了點頭:“的確,徐愛卿確實聰明。”
趙安:“但是韓成雁沒有接受兵馬調令,冒然進宮可能沒有多少勝算。”
徐子墨搖了搖頭:“不對。”
徐子墨:“陛下之所以不動殺手,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徐子墨:“而是因為陛下需要武臣能將,韓成雁確實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將領。”
徐子墨:“他也很聰明,猜到了陛下的企圖,所以在最初就明示陛下自己並不參與此事。這讓陛下覺得韓成雁確實是一個棟梁之材。”
徐子墨:“所以陛下想要的,其實是製衡。”
徐子墨:“七年前,韓成雁令棕馬鐵騎夜屠汶陽,致使我家破人亡流落蜀山,可以說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徐子墨:“這便是陛下眼中最為理想的手段,我便是陛下眼中最為理想的人。”
徐子墨:“所以陛下在得知我的身份後便更改了計劃,而三賢王駐京府前的刺客也不戀戰,鬧出了聲響便慌忙撤退。”
趙安:“沒錯,又被你猜對了。”
趙安:“對了,你剛才說了,這是其一,其二是什麽。”
徐子墨:“這其二,便是君權。”
徐子墨:“陛下想要的,是一統山河君臨天下之權。”
這一句話,頓時說到了趙安的心坎裏。
南漢立國時,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率先起兵,在短短幾個月裏,打得大齊君臣兩度遷都,威震天下。可是隨著天下局勢的變動,在三家分齊的議和之後卻隻得到蜀中之地,疆域人口遠遠不如北唐與南明,雖然名義上南漢為其他兩國名義上的“皇兄”,享受明唐兩國的朝貢賀拜,但是地域的局限導致的國力衰退卻是無力回天的。
國力日衰,外敵就會逐漸猖獗,這便成了趙安的眼中釘肉中刺,如鯁在喉。
徐子墨緩緩說道:“欲得天下君權,就要先聯結明藩,一同除掉國力最為強大的唐蠻,待天下平分,漢明兩國再作決戰。”
徐子墨:“所以濟州之亂,是陛下秘密與明君一同謀劃的。”
徐子墨:“而公孫琦去濟州並不是出征。”
徐子墨:“而是談判。”
徐子墨:“之所以要以戰亂為契機,是為了製造出明藩入侵的假象,用來迷惑內閣與唐蠻。”
徐子墨:“隻有這樣,陛下才能派去一個心腹武將,在唐蠻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密謀日後大計。”
趙安有些警覺地望向徐子墨:“這些,你是怎麽知道的。”
趙安並不相信這些是徐子墨自己推測的,而是公孫琦告訴徐子墨的,如果是這樣,那公孫琦就留不得了。
徐子墨:“公孫琦出征,沒有經過祭旗等禮部儀式。另外,濟州一戰,死的都是內閣的人。這些疑點放在一起,趁便猜到了陛下的打算。”
趙安的疑心依舊沒有放下:“所以,徐愛卿打算怎樣幫助朕?”
徐子墨:“令三萬羽林衛北出漢中,屯兵在漢唐門戶,而韓成雁留職京中。再調四萬人馬攻打洛陰,至此濟州的明軍與洛陰漢軍可達七萬人,對江北重鎮含章郡成犄角攻勢。”
徐子墨:“世人皆以耕農為重,而輕視貿易商賈。”
徐子墨:“唐蠻強盛所靠,唯田畝人丁。故蜀中應當因地製宜,興桑梓水利,木材器械,以此與唐明交好貿易,積累錢帛,再暗地用商賈之利私下購入米糧鹽鐵,屯藏重鎮。”
徐子墨:“至此,蜀中雖小,卻可以掩人耳目,藏兵三十餘萬,助陛下再造山河。”
一時間,漢皇欣喜,徐子墨一席話令趙安如同醍醐灌頂,頓時起身,向徐子墨拜了一拜。
趙安:“徐愛卿。”
趙安:“你可願留在我大漢朝中,助朕大展宏圖。”
徐子墨冷冷笑道:“陛下既然安排了臣在三賢王府前征戰,便已經想好了留下臣的方法。”
趙安心知徐子墨一心報仇,聽到此話也明白徐子墨心意。
趙安:“那,朕便封徐愛卿為禦前知事,加封大理寺少卿職,執掌大漢律法執行之權。”
徐子墨:“臣無功不受祿……”
趙安緩緩抬頭,看著一身濕漉漉的徐子墨。
趙安:“死了這麽多人,朕才布好這個局,就為了造出一個挽大廈將傾之能臣。”
趙安:“這個人就是你。”
徐子墨點了點頭:“那臣遵旨。”
趙安:“今天你來,是為了這個吧。”
趙安從懷中取出那個小瓷瓶:“平陽公主的毒,是朕讓人下的,不為別的,就是給你看的。這是解藥,服下後片刻便可解了妖毒,你拿去救人吧。”
趙安伸手將解藥遞給徐子墨。
徐子墨接過解藥,也不客氣,簡單拜謝,轉身就要離去。
徐子墨:“那臣先行告退。”
徐子墨還沒有走出門,就被趙安一聲叫住。
趙安:“徐子墨!”
趙安:“今天,從你出了這個門起。”
“你我君是君。”
“臣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