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隻覺得自己始終被李戩耍得團團轉,從去年司州之戰到西征,沒有一次討到半點便宜。
反而原本占據著絕對優勢的他,總是在李戩這邊,打得大敗虧輸,損兵折將。劉曜第一次覺得,自己的才智遠遠比不上對方,仿佛李戩就是自己的克星一般。
這一次,他又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對方深深的惡意。將戰線延長至數百裏,迫使他不斷分兵,削弱了圍困長安的兵力。
可李戩並不是為了替長安緩解攻城壓力,而是想要借此,一舉殲滅圍困長安的兵馬。
要知道,如今長安城外隻有三萬多兵馬,絕大部分都是漢軍,其戰力遠遠比不上匈奴軍,更別說是征北軍的對手了。
若是李戩率領數千騎兵,奇襲長安城外的圍軍。隻要長安守軍願意配合,足以殲滅一方圍軍。
然後兩軍匯合,驅使營內肉盾向其他各方營地倒卷,便有可能擊潰城外大軍。
使得長安得以解圍,獲得大量的人力兵力,挫敗他意圖盡快解決長安城的計劃。
一旦讓李戩奸計得逞,劉曜隻能灰溜溜的率領殘兵敗將撤出關中。
就在劉曜率領馬疲人乏的一萬騎兵,飛速向長安趕去之時。正如其所意料的一樣,李戩已經率領五千騎兵,轟隆隆的直向長安城南的匈奴大營殺去。
此時天色剛明,匈奴營地之中,正在埋鍋造飯,準備吃飽喝足後,繼續攻城。
當聽得南麵傳來轟鳴聲之時,營內守軍還頗不以為意,以為是派往鄠縣的騎兵回返,並未鳴鍾示警。
而此時的大營南門洞開,往來無數背著柴火的士兵。沒有人覺得渭南之地,還有敵軍騎兵存在。隨著劉曜的離開,原本緊繃的防衛,頓時鬆懈大半。
李戩率領騎兵,已經奔至營門不到三百步,卻見對麵營門依然洞開,往來行人無數,絲毫沒有半點慌張的模樣。
幸好李戩不是司馬懿,雖然腦海裏閃過一絲疑惑,以為對方是在擺空城計。但他很快將這一絲疑慮拋之腦後,攻打南營是他臨時起意的決定,敵軍不可能這麽快布置好埋伏。
再說了,行軍打仗,哪有不冒險的。李戩就賭對方麻痹大意,錯判了他們的身份。
果然,當虎狼軍騎兵抵近營門兩百步後,營牆上的守軍,這才發現了他們的身份。當即瘋狂的鳴鍾示警,高聲大呼關閉營門。
然而,此時已經晚了。兩百步對於騎兵來說,不過是轉眼間的事。還不等營門關起來,五千騎兵便蜂擁著衝入營中,橫衝直撞,見人就殺。
正在造飯的近萬匈奴兵馬,此時正饑腸轆轆的等待著吃食,壓根沒有想到會有敵軍襲營,兵器全都放在帳篷之中。
此刻絕大部分兵將皆赤手空拳,根本不是虎狼騎兵的對手。
很快一座座帳篷被點燃,火光直衝天際。五千騎兵分成數股,不斷穿插分割,大營之中,亂成一片,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連集結防禦的機會都沒有。
一支千人騎兵,殺退看守百姓的匈奴兵馬,當即打開柵欄,高聲疾呼:“大晉征北軍已至,想活命的,隨我等殺出去!”
數萬關中百姓聞言,不由嚎啕大哭,久盼的王師終於前來解救他們了。許多人紛紛湧出囚營,跟在這支騎兵後方,撿起散落一地的兵器,蜂擁著向匈奴亂兵殺去。
前有敵軍騎兵縱橫屠繆,無人可擋;後有囚營百姓,視其為仇寇,數萬人如洪水泛濫,洶湧而來。
營中的匈奴兵馬頓時支撐不住了,打開北營大門,紛紛奪路而逃,
李戩豈肯讓他們輕易逃散,當即率領一支騎兵,殺出北營,一路追趕驅逐潰兵,往城東大營而去。
此時的城東大營,麵對無數奔逃而來的潰兵,連忙緊閉營門,據營而守。
潰兵們蜂擁而至,聚集在營門之下,瘋狂的叫喚營內守軍開門。
但大營主將此時哪裏敢輕易開門,一旦讓潰兵湧入,據此不過數百步的敵騎,轉瞬即至,輕易間便能奪取營門。
沒有猶豫太久,大營主將望著底下嘶聲哀嚎的潰兵,眼中閃過一絲冷意,當即下令弓箭手,將營下潰兵,全部射殺。
這些潰兵聚集在營外,對守軍來說,十分不利。一旦對方繼續施壓,這些潰兵便有可能攻擊營寨,助紂為虐。
得到這個命令,營牆上的守軍一片震驚,弓箭手握著弓箭,遲遲不敢動手。底下的潰兵都是他們的同袍,即便不認識,也無法下得去手。
大營主將頓時大怒,當即命匈奴親衛,斬殺幾名漢軍,威逼其餘人立即動手。
懾於匈奴人的威脅,弓箭手們隻好咬咬牙,將箭矢對準城下的潰兵。
一時間,箭如雨下,許多潰兵還沒反應過來,便被射殺當場。潰兵們萬萬沒想到,昔日的同袍,竟然對自己下此狠手。
幸存的潰兵紛紛大聲怒斥,一麵慌忙四散逃開。一些漢軍將領心生怨恨,當即振臂高呼,率領殘兵,逃到騎兵麵前,跪地投降。
李戩當即下令將降兵看押起來,兩千騎兵停在大營外,等待援軍抵達。
沒過多久,南營的兩千多騎兵,率領數千青壯,押送著上千俘虜,終於趕到東大營外,與李戩匯合。
又過了一會,長安南門和東門先後轟然大開,數千守軍匆匆趕來匯合。
李戩望著姍姍來遲的長安守軍,臉色頗為不滿,冷哼一聲,便不再管他們。
率領長安守軍的索綝,自然知曉李戩的不滿。原本長安守軍應該在其襲擊南營之時,便要出城攻打大營北門,兩麵夾擊。
可當消息傳遞到朝堂上,再經過群臣商議,最終決定派出兵馬之時,南營已經被攻破了。
此時李戩對他們不滿,索綝臉色雖然十分難看,卻不敢多說什麽,生怕對方趁機發難。
李戩現在可沒有心思去管長安守軍,當即下令清點在場人數。經過粗略的盤點後,此時李戩手下,已有兩萬餘人。
其中虎狼騎兵四千多人,長安守軍六千人,解救出來的青壯六千多人,還有投降俘虜的匈奴漢軍三千多人。
反而原本占據著絕對優勢的他,總是在李戩這邊,打得大敗虧輸,損兵折將。劉曜第一次覺得,自己的才智遠遠比不上對方,仿佛李戩就是自己的克星一般。
這一次,他又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對方深深的惡意。將戰線延長至數百裏,迫使他不斷分兵,削弱了圍困長安的兵力。
可李戩並不是為了替長安緩解攻城壓力,而是想要借此,一舉殲滅圍困長安的兵馬。
要知道,如今長安城外隻有三萬多兵馬,絕大部分都是漢軍,其戰力遠遠比不上匈奴軍,更別說是征北軍的對手了。
若是李戩率領數千騎兵,奇襲長安城外的圍軍。隻要長安守軍願意配合,足以殲滅一方圍軍。
然後兩軍匯合,驅使營內肉盾向其他各方營地倒卷,便有可能擊潰城外大軍。
使得長安得以解圍,獲得大量的人力兵力,挫敗他意圖盡快解決長安城的計劃。
一旦讓李戩奸計得逞,劉曜隻能灰溜溜的率領殘兵敗將撤出關中。
就在劉曜率領馬疲人乏的一萬騎兵,飛速向長安趕去之時。正如其所意料的一樣,李戩已經率領五千騎兵,轟隆隆的直向長安城南的匈奴大營殺去。
此時天色剛明,匈奴營地之中,正在埋鍋造飯,準備吃飽喝足後,繼續攻城。
當聽得南麵傳來轟鳴聲之時,營內守軍還頗不以為意,以為是派往鄠縣的騎兵回返,並未鳴鍾示警。
而此時的大營南門洞開,往來無數背著柴火的士兵。沒有人覺得渭南之地,還有敵軍騎兵存在。隨著劉曜的離開,原本緊繃的防衛,頓時鬆懈大半。
李戩率領騎兵,已經奔至營門不到三百步,卻見對麵營門依然洞開,往來行人無數,絲毫沒有半點慌張的模樣。
幸好李戩不是司馬懿,雖然腦海裏閃過一絲疑惑,以為對方是在擺空城計。但他很快將這一絲疑慮拋之腦後,攻打南營是他臨時起意的決定,敵軍不可能這麽快布置好埋伏。
再說了,行軍打仗,哪有不冒險的。李戩就賭對方麻痹大意,錯判了他們的身份。
果然,當虎狼軍騎兵抵近營門兩百步後,營牆上的守軍,這才發現了他們的身份。當即瘋狂的鳴鍾示警,高聲大呼關閉營門。
然而,此時已經晚了。兩百步對於騎兵來說,不過是轉眼間的事。還不等營門關起來,五千騎兵便蜂擁著衝入營中,橫衝直撞,見人就殺。
正在造飯的近萬匈奴兵馬,此時正饑腸轆轆的等待著吃食,壓根沒有想到會有敵軍襲營,兵器全都放在帳篷之中。
此刻絕大部分兵將皆赤手空拳,根本不是虎狼騎兵的對手。
很快一座座帳篷被點燃,火光直衝天際。五千騎兵分成數股,不斷穿插分割,大營之中,亂成一片,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連集結防禦的機會都沒有。
一支千人騎兵,殺退看守百姓的匈奴兵馬,當即打開柵欄,高聲疾呼:“大晉征北軍已至,想活命的,隨我等殺出去!”
數萬關中百姓聞言,不由嚎啕大哭,久盼的王師終於前來解救他們了。許多人紛紛湧出囚營,跟在這支騎兵後方,撿起散落一地的兵器,蜂擁著向匈奴亂兵殺去。
前有敵軍騎兵縱橫屠繆,無人可擋;後有囚營百姓,視其為仇寇,數萬人如洪水泛濫,洶湧而來。
營中的匈奴兵馬頓時支撐不住了,打開北營大門,紛紛奪路而逃,
李戩豈肯讓他們輕易逃散,當即率領一支騎兵,殺出北營,一路追趕驅逐潰兵,往城東大營而去。
此時的城東大營,麵對無數奔逃而來的潰兵,連忙緊閉營門,據營而守。
潰兵們蜂擁而至,聚集在營門之下,瘋狂的叫喚營內守軍開門。
但大營主將此時哪裏敢輕易開門,一旦讓潰兵湧入,據此不過數百步的敵騎,轉瞬即至,輕易間便能奪取營門。
沒有猶豫太久,大營主將望著底下嘶聲哀嚎的潰兵,眼中閃過一絲冷意,當即下令弓箭手,將營下潰兵,全部射殺。
這些潰兵聚集在營外,對守軍來說,十分不利。一旦對方繼續施壓,這些潰兵便有可能攻擊營寨,助紂為虐。
得到這個命令,營牆上的守軍一片震驚,弓箭手握著弓箭,遲遲不敢動手。底下的潰兵都是他們的同袍,即便不認識,也無法下得去手。
大營主將頓時大怒,當即命匈奴親衛,斬殺幾名漢軍,威逼其餘人立即動手。
懾於匈奴人的威脅,弓箭手們隻好咬咬牙,將箭矢對準城下的潰兵。
一時間,箭如雨下,許多潰兵還沒反應過來,便被射殺當場。潰兵們萬萬沒想到,昔日的同袍,竟然對自己下此狠手。
幸存的潰兵紛紛大聲怒斥,一麵慌忙四散逃開。一些漢軍將領心生怨恨,當即振臂高呼,率領殘兵,逃到騎兵麵前,跪地投降。
李戩當即下令將降兵看押起來,兩千騎兵停在大營外,等待援軍抵達。
沒過多久,南營的兩千多騎兵,率領數千青壯,押送著上千俘虜,終於趕到東大營外,與李戩匯合。
又過了一會,長安南門和東門先後轟然大開,數千守軍匆匆趕來匯合。
李戩望著姍姍來遲的長安守軍,臉色頗為不滿,冷哼一聲,便不再管他們。
率領長安守軍的索綝,自然知曉李戩的不滿。原本長安守軍應該在其襲擊南營之時,便要出城攻打大營北門,兩麵夾擊。
可當消息傳遞到朝堂上,再經過群臣商議,最終決定派出兵馬之時,南營已經被攻破了。
此時李戩對他們不滿,索綝臉色雖然十分難看,卻不敢多說什麽,生怕對方趁機發難。
李戩現在可沒有心思去管長安守軍,當即下令清點在場人數。經過粗略的盤點後,此時李戩手下,已有兩萬餘人。
其中虎狼騎兵四千多人,長安守軍六千人,解救出來的青壯六千多人,還有投降俘虜的匈奴漢軍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