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修為已經卡在了武聖與上古先賢之間的秦王來說,巨龜這東西簡直就是上天送上門的禮物,還是那種驚天大禮。
要知道對於武者來說,雖然源頭都是大道。但相比較於仙佛,底蘊還是差了點。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仙佛是有宗教,有傳承。
也就是說仙佛隻需要按部就班,對於如何修行他們都是有長輩在引導,能夠接受到良好的修行教育。
武者不同,別看武者之中也有宗門,但與仙佛的比起來,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仙佛的宗門可以維持數劫無事,武者的宗門從來沒有超過一劫以上。
雙方傳承不同,對於所需的東西也就不一樣。
可能在白眉真人他們眼中,天柱這種東西就不需要,畢竟他們走的是培育模式,將洞天慢慢培育成為新天地,在循環不斷的過程之中加強了天地始膜,使其變得相當堅固,自然也就不需要天柱這種東西。
就算是需要直接去混沌之中開天,也不需要著急天柱之事,至於張玄這個是類外。時間太忙,不然隻要往那些長輩門上走一圈下來,基本上東西就齊了。
但秦王不行啊!
他所需要的東西都得自己去弄,雖然其是出生與神農部落,也有著一些長輩。
但這些長輩可不會管那麽多,武者的道路與仙佛不同。
武者的道路向來是孤獨的,哪怕他們達到了最高成就,建立朝代也是一樣。
依靠長輩根本不可能,他們最多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不是像仙佛一樣,直接給東西。
說到底還是兩種性質不一樣,仙佛是類似於宗教,講究師徒傳承關係。
而文武就不同了,雖然也有這層關係在內,但更多的還是需要靠自己去打拚。
秦王雖不是草根逆襲記,但也相差不大,不然也不至於那麽多年一件靈寶也沒有,當然了這也有緣分的關係在內。
未建立王朝之前,秦王對於一般的先天靈寶還真看不上,所以也就沒要。而是直接交換出去,換取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事物提升自己的修為。而成立了王朝之後,知道靈寶重要性了,但問題是他已經是一朝之王。
貿然發動戰爭搶奪人家的靈寶,先不說能不能搶來,就算搶來了,你認為人家會不會報複,這可不是萬年前的時代,神農還在,秦王也沒有太多顧及。
現在可就不同了,他是王,有子民需要顧慮;他是族長,有族人需要照顧;他是丈夫,有妻子要盡責;他是父親,有孩子要庇護,總之有太多太多的牽掛,早已經和世俗牽扯在了一起。在也不是之前那個能夠逍遙自在,每天找人比武的浪子了。
等於說現在的秦王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隻有成功突破至於上古先賢,才是其破局之道。
隻有擁有了絕對的實力之後才能保證自己的族人和子民能夠活下來。
不然在麵對天下掙伐的戰爭之中,秦之一地危矣。
當然了對於秦王來說,反正在他認知之內,所有的一切恐懼都來源於實力的不足,他之所以會感受到羈絆,完全是因為其實力不足,要是他有上古先賢的實力,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所以如何成為上古先賢一直才是秦王追尋的目標。
當年他看不上幾代夏皇,明明天賦閱曆都沒有自己強,結果人家偏偏就能有上古先賢的實力。這就使得當時的秦王很不爽。
畢竟他身為天下第一人,是有自己的傲氣的。
就相當於本來他是最優秀的員工,眼看就要升為主管了,突然降下新主管。
一代也就算了,是自己的老上司,自己也確實心服口服。
但二代,三代、四代、五代,一群乳臭未幹的毛孩子都爬到了他的頭上。
要知道對於當時的天地來說,一個時代誕生的主角是有限的。
秦王非常懷疑,自己之所以那麽多年沒能踏出那關鍵一步,就是因為被幾代人皇給限製了。也別懷疑,這是相當有可能。可以參考青牛,本來能成為妖神,結果被那幾代人皇坑了好幾次,導致其遭受了三次成神劫就是沒有突破。
那些機緣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那些皇朝之中的人身上,所以每隔千年,就有人飛升上界。基本上每一代夏皇飛升之時,都是自帶班底,不說人人都是超凡入聖,但至少會有那麽幾個。
但這些人如果全憑自己的力量能突破至於這個境界嗎?至少在秦王看來是不可能。而事實上作為人皇,確實是能影響到天地。
隻要他們想做,就能辦到。
就算是一個乞丐,隻要被他們看中,這個乞丐也會在冥冥之中被改寫命運,成為一代‘主角’,從而走上草根逆襲,一路上大氣運加身,各種機緣不斷,大難不死,越階對敵都是家常便飯。
至於虧損的運道從哪裏來,當然是割酒菜了。不過割的不是那些小韭菜,而是秦王這種大韭菜,割下一刀能抵好多刀,關鍵是質量還好。
最後在夏皇桀的統治末期秦王參與了反叛之中。
對於那場戰鬥,各自有各自的追求,但無疑類外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隻要人皇還在,對於所有修行者來說都是一種壓製。想要突破成為更高境界,隻有弄死人皇,打開那一道威壓天地的瓶頸。
結果很顯然,他們成功了,也證明了人皇便非不敗論。
說句實話,對於秦王自己來說。
他的天性注定了他不會是一個適合的人選,他不懂的在實力弱小之時隱忍。說得好聽了就是這個人勇猛。
夏皇統治時期。
其依仗著自己的身份和實力直接不鳥夏皇,禹王不會計較,年輕人有點脾氣很正常,不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事情經曆得多了,自然也就懂的多了。
畢竟一開始之時,他自己也是憑自己的實力和德運將人皇的位置從帝禹手中搶來的,至於禪讓製,開玩笑沒有實力誰會禪讓給你,這又不是過家家,品德夠了就行。
人族的那一大群天帝,哪個實力不是那個年代的弄潮兒,能以人之軀體將神按在地上摩擦,打得三界諸天哭爹喊娘的。
不過也就造就了神話的多元性,因為在各天的戰績和功效不一樣,所以三皇五帝之中的排名也就不一樣,出現了好多的種類。也不是說有虛假的,都是真實的,隻是發生的地點不一樣,記載不同而已。像黃帝,有時就在三皇之內為人皇,帝禹有時為五帝。
到了夏皇啟之時,和秦王關係就不是那麽好了。
因為秦王還算其長輩,不接受啟的封公,就領著禹王封的侯,這種不被針對才怪。
以至於到了後麵,夏皇更替之時秦王便成了最大的韭菜。
要是當時他哪怕是服個軟,給人家一個麵子,或許現在的情形就大不一樣。等到有實力了,再調轉頭來露肌肉,那不比現在好。
天地之中隱藏了至少雙手之數的大佬,為什麽夏皇不去找他們,還不就是因為人家實力強大,脾氣又好,哪怕夏皇實力不如他們,也還是給予了人家身為人皇該有的尊重。
不會說是居功自傲,這可是大忌。
當然了,因為被割的次數多了,所以哪怕秦王參與了當年的弑皇之戰,他現在同樣還是自由之身,不像姬無忌他們那種神憎鬼厭的。
也正是因為秦王太與眾不同,大家都是一齊辦事的,結果自己等人都被上了黑名單。秦王這個主力卻是沒在名單之上。有了差距,自然也就有了隔閡,這便是秦不受其他幾朝待見的原因之一。
便非是實力強大那麽簡單。
說到實力強大,之前的大周在禮聖未隕落之前,與秦還不是半斤八兩,但其他幾朝就更情願與周做朋友。不正是因為秦王與他們不是同一條線上的。
要是同一條線上的。
估計現在幾朝已經開始在商議事情了。至於商議什麽,當然是人皇之選了啊。
隻要他們六朝聯手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之人,輔佐他們六朝勢力,不說平推九洲,但也沒有誰敢說不服。
不服,那就打到服氣為止。
人族的天地主角之位真當以為是人家白送的。隻要下一代人皇之選允諾的利益足夠,人族想要團結在一起,那時其他幾個反對種族還真就無效。
能得到全部人族大能的認定,那麽這個人皇他不是也是了,這就叫黃袍加身,你不是都不行。
而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麽就算是仙神不滿,想要更換人皇也沒用,因為大勢不在他們這。作為仙神,他們隻是旁觀者,能夠引導,但不能插手人家內部事務。
這種模式推選出來的人皇,實際上不說是傀儡,但在前麵幾代絕對是強大不到哪裏去,除非出現了一個中興之主,一舉掌握了人皇該有的權利,擺脫了諸多大能的控製,便且有足夠實力反抗,那時才能算是一個合格點的人皇,但這個皇朝實力弱小是一定的。
天下大勢就決定了,天下之人皆為利往,貪心太重不可能長久和平。
不過如果秦王在以前如果真向夏皇服軟了,那估計他也成長不到現在。
其之所以能在上古人族之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他的勇猛,一心攀登武道最強的心態。試問一個心態如此高傲的人又怎麽可能會向一個自己看不上的人服軟。
如果服軟了,那他還是他嗎?
要知道對於武者來說,雖然源頭都是大道。但相比較於仙佛,底蘊還是差了點。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仙佛是有宗教,有傳承。
也就是說仙佛隻需要按部就班,對於如何修行他們都是有長輩在引導,能夠接受到良好的修行教育。
武者不同,別看武者之中也有宗門,但與仙佛的比起來,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仙佛的宗門可以維持數劫無事,武者的宗門從來沒有超過一劫以上。
雙方傳承不同,對於所需的東西也就不一樣。
可能在白眉真人他們眼中,天柱這種東西就不需要,畢竟他們走的是培育模式,將洞天慢慢培育成為新天地,在循環不斷的過程之中加強了天地始膜,使其變得相當堅固,自然也就不需要天柱這種東西。
就算是需要直接去混沌之中開天,也不需要著急天柱之事,至於張玄這個是類外。時間太忙,不然隻要往那些長輩門上走一圈下來,基本上東西就齊了。
但秦王不行啊!
他所需要的東西都得自己去弄,雖然其是出生與神農部落,也有著一些長輩。
但這些長輩可不會管那麽多,武者的道路與仙佛不同。
武者的道路向來是孤獨的,哪怕他們達到了最高成就,建立朝代也是一樣。
依靠長輩根本不可能,他們最多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不是像仙佛一樣,直接給東西。
說到底還是兩種性質不一樣,仙佛是類似於宗教,講究師徒傳承關係。
而文武就不同了,雖然也有這層關係在內,但更多的還是需要靠自己去打拚。
秦王雖不是草根逆襲記,但也相差不大,不然也不至於那麽多年一件靈寶也沒有,當然了這也有緣分的關係在內。
未建立王朝之前,秦王對於一般的先天靈寶還真看不上,所以也就沒要。而是直接交換出去,換取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事物提升自己的修為。而成立了王朝之後,知道靈寶重要性了,但問題是他已經是一朝之王。
貿然發動戰爭搶奪人家的靈寶,先不說能不能搶來,就算搶來了,你認為人家會不會報複,這可不是萬年前的時代,神農還在,秦王也沒有太多顧及。
現在可就不同了,他是王,有子民需要顧慮;他是族長,有族人需要照顧;他是丈夫,有妻子要盡責;他是父親,有孩子要庇護,總之有太多太多的牽掛,早已經和世俗牽扯在了一起。在也不是之前那個能夠逍遙自在,每天找人比武的浪子了。
等於說現在的秦王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隻有成功突破至於上古先賢,才是其破局之道。
隻有擁有了絕對的實力之後才能保證自己的族人和子民能夠活下來。
不然在麵對天下掙伐的戰爭之中,秦之一地危矣。
當然了對於秦王來說,反正在他認知之內,所有的一切恐懼都來源於實力的不足,他之所以會感受到羈絆,完全是因為其實力不足,要是他有上古先賢的實力,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所以如何成為上古先賢一直才是秦王追尋的目標。
當年他看不上幾代夏皇,明明天賦閱曆都沒有自己強,結果人家偏偏就能有上古先賢的實力。這就使得當時的秦王很不爽。
畢竟他身為天下第一人,是有自己的傲氣的。
就相當於本來他是最優秀的員工,眼看就要升為主管了,突然降下新主管。
一代也就算了,是自己的老上司,自己也確實心服口服。
但二代,三代、四代、五代,一群乳臭未幹的毛孩子都爬到了他的頭上。
要知道對於當時的天地來說,一個時代誕生的主角是有限的。
秦王非常懷疑,自己之所以那麽多年沒能踏出那關鍵一步,就是因為被幾代人皇給限製了。也別懷疑,這是相當有可能。可以參考青牛,本來能成為妖神,結果被那幾代人皇坑了好幾次,導致其遭受了三次成神劫就是沒有突破。
那些機緣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那些皇朝之中的人身上,所以每隔千年,就有人飛升上界。基本上每一代夏皇飛升之時,都是自帶班底,不說人人都是超凡入聖,但至少會有那麽幾個。
但這些人如果全憑自己的力量能突破至於這個境界嗎?至少在秦王看來是不可能。而事實上作為人皇,確實是能影響到天地。
隻要他們想做,就能辦到。
就算是一個乞丐,隻要被他們看中,這個乞丐也會在冥冥之中被改寫命運,成為一代‘主角’,從而走上草根逆襲,一路上大氣運加身,各種機緣不斷,大難不死,越階對敵都是家常便飯。
至於虧損的運道從哪裏來,當然是割酒菜了。不過割的不是那些小韭菜,而是秦王這種大韭菜,割下一刀能抵好多刀,關鍵是質量還好。
最後在夏皇桀的統治末期秦王參與了反叛之中。
對於那場戰鬥,各自有各自的追求,但無疑類外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隻要人皇還在,對於所有修行者來說都是一種壓製。想要突破成為更高境界,隻有弄死人皇,打開那一道威壓天地的瓶頸。
結果很顯然,他們成功了,也證明了人皇便非不敗論。
說句實話,對於秦王自己來說。
他的天性注定了他不會是一個適合的人選,他不懂的在實力弱小之時隱忍。說得好聽了就是這個人勇猛。
夏皇統治時期。
其依仗著自己的身份和實力直接不鳥夏皇,禹王不會計較,年輕人有點脾氣很正常,不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事情經曆得多了,自然也就懂的多了。
畢竟一開始之時,他自己也是憑自己的實力和德運將人皇的位置從帝禹手中搶來的,至於禪讓製,開玩笑沒有實力誰會禪讓給你,這又不是過家家,品德夠了就行。
人族的那一大群天帝,哪個實力不是那個年代的弄潮兒,能以人之軀體將神按在地上摩擦,打得三界諸天哭爹喊娘的。
不過也就造就了神話的多元性,因為在各天的戰績和功效不一樣,所以三皇五帝之中的排名也就不一樣,出現了好多的種類。也不是說有虛假的,都是真實的,隻是發生的地點不一樣,記載不同而已。像黃帝,有時就在三皇之內為人皇,帝禹有時為五帝。
到了夏皇啟之時,和秦王關係就不是那麽好了。
因為秦王還算其長輩,不接受啟的封公,就領著禹王封的侯,這種不被針對才怪。
以至於到了後麵,夏皇更替之時秦王便成了最大的韭菜。
要是當時他哪怕是服個軟,給人家一個麵子,或許現在的情形就大不一樣。等到有實力了,再調轉頭來露肌肉,那不比現在好。
天地之中隱藏了至少雙手之數的大佬,為什麽夏皇不去找他們,還不就是因為人家實力強大,脾氣又好,哪怕夏皇實力不如他們,也還是給予了人家身為人皇該有的尊重。
不會說是居功自傲,這可是大忌。
當然了,因為被割的次數多了,所以哪怕秦王參與了當年的弑皇之戰,他現在同樣還是自由之身,不像姬無忌他們那種神憎鬼厭的。
也正是因為秦王太與眾不同,大家都是一齊辦事的,結果自己等人都被上了黑名單。秦王這個主力卻是沒在名單之上。有了差距,自然也就有了隔閡,這便是秦不受其他幾朝待見的原因之一。
便非是實力強大那麽簡單。
說到實力強大,之前的大周在禮聖未隕落之前,與秦還不是半斤八兩,但其他幾朝就更情願與周做朋友。不正是因為秦王與他們不是同一條線上的。
要是同一條線上的。
估計現在幾朝已經開始在商議事情了。至於商議什麽,當然是人皇之選了啊。
隻要他們六朝聯手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之人,輔佐他們六朝勢力,不說平推九洲,但也沒有誰敢說不服。
不服,那就打到服氣為止。
人族的天地主角之位真當以為是人家白送的。隻要下一代人皇之選允諾的利益足夠,人族想要團結在一起,那時其他幾個反對種族還真就無效。
能得到全部人族大能的認定,那麽這個人皇他不是也是了,這就叫黃袍加身,你不是都不行。
而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麽就算是仙神不滿,想要更換人皇也沒用,因為大勢不在他們這。作為仙神,他們隻是旁觀者,能夠引導,但不能插手人家內部事務。
這種模式推選出來的人皇,實際上不說是傀儡,但在前麵幾代絕對是強大不到哪裏去,除非出現了一個中興之主,一舉掌握了人皇該有的權利,擺脫了諸多大能的控製,便且有足夠實力反抗,那時才能算是一個合格點的人皇,但這個皇朝實力弱小是一定的。
天下大勢就決定了,天下之人皆為利往,貪心太重不可能長久和平。
不過如果秦王在以前如果真向夏皇服軟了,那估計他也成長不到現在。
其之所以能在上古人族之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他的勇猛,一心攀登武道最強的心態。試問一個心態如此高傲的人又怎麽可能會向一個自己看不上的人服軟。
如果服軟了,那他還是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