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中的那些火炮陣列和魚雷拖住了蟲巢艦隊中的絕大部分生物戰艦,但他們不可能永遠的使饑餓的泰倫蟲族停滯下來。
在過去了這麽久後,越來越多的泰倫生物戰艦擺脫了小行星帶,繞過帝國艦隊和它們的太空戰場,直奔長河星。
因此,不論長河星上的武器陣列摧毀了多少泰倫的生物戰艦和空投孢子,聚集在長河星上空的泰倫生物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
原本用來支援帝國艦隊的那些武器陣列被迫瞄準行星上空,以清理那遮蔽了天空的泰倫蟲族。
它們擊發時所產生的震動傳到了長河星上的每一個人的心中,空氣呼喊著。無窮的炮火和激光甚至在長河星的上空引發了一些大規模的異常自然現象。
燃燒的碎片從天空中劃出黑線。
在泰倫持續的登陸過程中,帝國防空火網和泰倫生物碰撞產生的金屬和肉塊在長河星如同雨點一樣落下。
“瓦德茲將軍,眾多火炮陣地頻繁出現武器故障的原因已經查明。”
在長河星的一座城市中,血獅集團軍的指揮官瓦德茲正在利用手中的望遠鏡望向天空中的泰倫蟲族。
他在觀察這些即將與自己展開戰鬥的異形。
雖然在指揮室中,有更加精密的儀器可以為他收集和呈現更加詳細的有關泰倫蟲族的信息,但瓦德茲還是更喜歡通過自己的雙眼來親眼瞧一瞧這些數量驚人的泰倫蟲族。
而在他的身邊,一名先前被派遣出去的士兵向他匯報著所收集到的調查情況。
“正如您所料,這是故障的武器是由泰倫蟲族所導致。”
“經過調查,武器維修人員在那些故障的武器裏發現了眾多的泰倫微生物。”
“它們通過一些細小的裂縫或通道,進入了那些武器之中。腐蝕、吞噬了那些武器陣列中的一些線路,或是大規模繁殖,將其徹底堵死。”
“不過我們已經將其清理幹淨。並將那些損毀的線路重新修複。故障的武器陣列已經被重新投入了使用。”
士兵的語氣中帶著慶幸,畢竟如果如此大量的武器陣列無法重新使用,對於長河星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而瓦德茲聽見士兵的匯報後,並沒有掉以輕心,向著一旁的士兵下令道。
“我們必須做足萬全準備,命令技術人員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測。”
“是。”
收到命令的士兵立即離開陣地,去向後方傳達瓦德茲將軍的指令。
而就在他剛剛離開後,又是一名士兵急忙趕來。
“報告,我們的技術軍士從大氣中檢測到了大量不屬於長河星的微小孢子和微型生物。”
“它們來自那些泰倫蟲族向我們投擲的各種各樣的孢子。”
“即使是被虛空盾保護的城市中,也有這些泰倫微生物的蹤影。”
瓦德茲擺了擺手表示自己知道,然後就讓士兵離開。
曾經帝國和獸人進行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戰鬥,而獸人那難以剿滅的生殖孢子給帝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了清理那些獸人的生殖孢子,帝國的部隊中配備了大量的偵測設備。
而如今,在麵對接觸不多的泰倫生物時,這些設備又一次發現了如同獸人生殖孢子一樣的微小泰倫生物。
但可惜,長河星上的帝國部隊目前沒有反製手段。
那些火炮和激光陣列可以摧毀比帝國戰列艦還要巨大的泰倫生物戰艦,但它們不可能摧毀這些微生物。
曾經麵對獸人的生殖孢子,帝國通常是在戰爭勝利後,通過設備檢測,然後利用火焰武器在整顆星球將這些孢子完全燒幹淨。
又或是利用為數不多的巨像武器,向大氣中散布大量納米機器人,由它們將行星上的獸人生殖孢子清理幹淨。
但這兩種手段對於目前的長河星來說都不可行。
此時長河星的上空可有著眾多的泰倫生物戰艦在向著地表投放孢子囊和孢子雷,除了有著虛空盾防護的城市和堡壘之外,其它地方都無比危險。
帝國的指揮官不可能讓大量士兵離開布置好的防禦設施,去星球的其它地方清理泰倫的微生物。
並且,泰倫蟲族從未停止投放孢子囊和孢子雷。
那些大型的爆炸性孢子以驚人的數量跟在那些孢子囊的身後,當它們爆炸時,會釋放出更多的小孢子以及它們的鐮刀狀彈片。
這些孢子過於微小,甚至能夠隨風飄動,透過帝國的虛空盾裝置進入到城市之中。
帝國士兵清理的速度肯定是比不上泰倫投放的速度的。所以就像曾經和獸人的戰鬥一樣,即使帝國部隊要對這些泰倫微生物進行清理,也必須要等到戰爭結束。
而龐大的巨像武器更不用想,帝國根本就沒有派到白鹿星係來支援。帝國並不會將巨像武器投入到常規的太空戰爭之中,畢竟它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為了摧毀敵方艦隊的。
雖然作為白鹿星係的行星首府,長河星擁有一定的工業能力,能夠製造出一批納米機器人。但其產量遠遠不夠將一整顆星球的泰倫微生物清理幹淨。
所以,即使意識到泰倫蟲族已經將它們的觸須越過長河星的防空火網,延伸了進來。瓦德茲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不過好在,目前這些泰倫微生物對於帝國部隊的影響並不巨大。真正的威脅依舊被帝國的武器陣列給攔截在了天空之上。
隻要這些泰倫微生物和孢子不會像獸人的生殖孢子一樣,落地後長出泰倫生物就好。
......
......
當帝國艦隊和泰倫蟲族在太空中戰鬥之時,當眾多的泰倫蟲族從小行星帶中脫離,前往白鹿星係的各個帝國世界上空之時。
一支由數百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從白鹿星係最外圍的氣態行星迦圖星的背麵陰影中趕到了小行星帶之中。
這是由星際戰士第三十九軍團,“毀滅之鷹”軍團的一連長卡紮爾所率領的一支艦隊。
從卡爾尼派出自己軍團的第一連的連長來進行指揮,就能看出他對於這支艦隊的重視。
在蟲巢艦隊向著白鹿星係靠近的時候,這支艦隊一直通過艦船上的偵測設備觀察著蟲巢艦隊的動向,然後靠著迦圖星隱藏著自己的行蹤。
從蟲巢艦隊的方向來觀察,隻能看見迦圖星,而無法觀測到其背後的由卡紮爾所率領的艦隊。
卡爾尼特意將一支部隊布置在這裏,並不是為了將其當做奇兵偷襲泰倫蟲族。
單靠數百艘戰艦,根本無法左右整個白鹿星係中帝國與泰倫之間的戰爭。
但是,這數百艘戰艦,或許能夠救下比整個白鹿星係所有人加起來還要多的人類。
......
“向著這裏,前進。”
位於艦橋上的卡紮爾指向了全息星圖上的一處地點,朝著舵手下令。
當泰倫蟲族剛剛進入小行星帶中時,卡紮爾便帶著艦隊離開了迦圖星。而在等待了如此之久後,他終於等到了一個時機。
卡紮爾艦隊此時前進的方向乃是一處小行星帶外圍的一處戰場。
這裏原先有著眾多的雷區和武器平台,近萬艘泰倫的生物戰艦不得不在這片區域停下。
而現在,大部分的泰倫生物戰艦已經離開,剩下的僅有在虛空中飄蕩的泰倫生物戰艦的屍體和數十艘負責回收生物質的生物飛船。
卡紮爾的任務和那些泰倫生物飛船一樣,就是收集那些死去的泰倫生物的屍體。
但是過程相同,目的卻是截然相反。
泰倫的生物飛船回收這些生物質,是為了將其帶給諾恩蟲後,重新製造出泰倫生物,讓它們去吞噬這個銀河。
而卡紮爾回收這些泰倫生物的屍體,則是為了將其帶給帝國的生物研究人員,研究出泰倫蟲族的弱點,以供帝國更好的抵抗泰倫生物的進攻。
雖然在之前,帝國艦隊就已經對泰倫蟲族造成了大量的殺傷,但那些生物艦船的屍體很快就被後續的泰倫部隊吞噬。
帝國艦隊無法在數量眾多的蟲巢艦隊麵前“蟲口奪食”。
不過,在帝國艦隊之前的齊射之下,蟲巢艦隊的損失過於巨大,以至於它們不得不拋下暫時拋下這些在小行星帶被摧毀的生物艦船,趕緊聚集部隊去支援那些先頭部隊。
而當進攻白鹿星係各個帝國世界受挫時,泰倫蟲族更是隻能讓更多的部隊去支援那些登陸部隊。隻留下一小部分的生物戰艦在小行星帶中回收生物質並摧毀帝國所布置的武器陣列。
現在的小行星帶中,泰倫蟲族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並且到處都是泰倫蟲族的屍體。正是卡紮爾帶領著艦隊為帝國的研究中心收集材料的好時機。
......
“連長,咳...咳咳,那些異形被我們打退了。”
布爾克咳嗽著,通過通訊器向著自己的長官匯報,鮮血正從他的口腔裏滲出來。
戰甲的生命體征檢測係統發出在他的耳邊發出警告,但布爾克卻將其完全忽視。
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在這個小行星上,帝國的工程師們除了武器陣列之外,什麽都沒有建造。
但布爾克認為自己會死,並不是因為這顆小行星上缺乏醫療設施或醫療手段,而是因為那無數正在發出嘶吼的泰倫生物。
蟲群的聲音把一切都壓製住了。
各種泰倫生物發出的險惡的嘶嘶聲,幾丁質甲殼互相碰撞發出的卡嗒聲,或是生物武器發射時的痛苦尖叫聲。
身邊的戰友們都已筋疲力盡,或許在下一次的泰倫蟲族的進攻中,他們就將全部倒下。然後那些可惡的泰倫生物就將吸食他們盔甲下的血肉。
他們已經經曆了不知多少次的泰倫生物進攻。
在剛開始,他們還能按預定計劃展開反擊,在建築周圍集結成防禦隊形,用爆失槍和噴火器結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障壁。
任何試圖穿過這道障壁的刀蟲和兵蟲都難逃被爆失撕碎或是被火焰吞沒的結局,而更大一號的炮蟲和武士則在多管熱熔槍的衝擊下化作滋滋冒煙的熔化殘軀。
即使缺少裝甲載具和重型坦克,帝國的士兵們依舊可以抵抗泰倫蟲族的攻擊。
但泰倫們仍舊前仆後繼的衝向他們的陣線。
每當他們消滅了一批泰倫生物後,就又有一批的泰倫空投囊跨過了一段遙遠的距離,降臨到了小行星的表麵,然後瘋狂的攻擊它們所看到的一切生物。
看著上空又降落的一批空投囊,布爾克知道,他們不可能殲滅所有的泰倫部隊,他們終將被無數的泰倫淹沒。
但他絕不會讓那些泰倫蟲族輕鬆的吃掉自己。
布爾克關掉生命體征檢測係統,從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一支藥劑,將其注射進自己的體內,這可以讓他繼續堅持下去。
“布爾克。”通訊器中傳來連長的聲音。
“我們發現了一支帝國艦隊,但附近的泰倫生物戰艦正在向其靠近。”
“繼續我們的任務,用那些激光炮攻擊它,別讓它離開,吸引它的注意。”
收到命令的布爾克回到了自己的操作崗位,他是一名技術精湛的炮手,同時也是一支炮兵小隊的指揮官。
“所有火炮,瞄準太空中的那些生物戰艦,”布爾克在通訊頻道中向著自己的部下下令,“吸引它們的注意。”
布爾克的命令得到了爆破聲作為回應,他附近的那些火炮同時調轉方向,朝著天空開火。
在這顆小行星附近,數艘泰倫的生物戰艦正在太空中遊蕩,將空投囊投放到各個小行星上,並回收著那些太空中被摧毀的泰倫生物的生物質。
而遠處出現的一支帝國艦隊吸引了它們的注意,使得它們緩緩向其靠近。
雖然一陣突如其來的攻擊使得它們的注意暫時轉移到了附近的一顆小行星上,但這攻擊對它們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傷。
所以僅有一艘泰倫生物戰艦朝著小行星趕來,而剩下的幾艘依舊朝著原來的防線前進。
在過去了這麽久後,越來越多的泰倫生物戰艦擺脫了小行星帶,繞過帝國艦隊和它們的太空戰場,直奔長河星。
因此,不論長河星上的武器陣列摧毀了多少泰倫的生物戰艦和空投孢子,聚集在長河星上空的泰倫生物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
原本用來支援帝國艦隊的那些武器陣列被迫瞄準行星上空,以清理那遮蔽了天空的泰倫蟲族。
它們擊發時所產生的震動傳到了長河星上的每一個人的心中,空氣呼喊著。無窮的炮火和激光甚至在長河星的上空引發了一些大規模的異常自然現象。
燃燒的碎片從天空中劃出黑線。
在泰倫持續的登陸過程中,帝國防空火網和泰倫生物碰撞產生的金屬和肉塊在長河星如同雨點一樣落下。
“瓦德茲將軍,眾多火炮陣地頻繁出現武器故障的原因已經查明。”
在長河星的一座城市中,血獅集團軍的指揮官瓦德茲正在利用手中的望遠鏡望向天空中的泰倫蟲族。
他在觀察這些即將與自己展開戰鬥的異形。
雖然在指揮室中,有更加精密的儀器可以為他收集和呈現更加詳細的有關泰倫蟲族的信息,但瓦德茲還是更喜歡通過自己的雙眼來親眼瞧一瞧這些數量驚人的泰倫蟲族。
而在他的身邊,一名先前被派遣出去的士兵向他匯報著所收集到的調查情況。
“正如您所料,這是故障的武器是由泰倫蟲族所導致。”
“經過調查,武器維修人員在那些故障的武器裏發現了眾多的泰倫微生物。”
“它們通過一些細小的裂縫或通道,進入了那些武器之中。腐蝕、吞噬了那些武器陣列中的一些線路,或是大規模繁殖,將其徹底堵死。”
“不過我們已經將其清理幹淨。並將那些損毀的線路重新修複。故障的武器陣列已經被重新投入了使用。”
士兵的語氣中帶著慶幸,畢竟如果如此大量的武器陣列無法重新使用,對於長河星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而瓦德茲聽見士兵的匯報後,並沒有掉以輕心,向著一旁的士兵下令道。
“我們必須做足萬全準備,命令技術人員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測。”
“是。”
收到命令的士兵立即離開陣地,去向後方傳達瓦德茲將軍的指令。
而就在他剛剛離開後,又是一名士兵急忙趕來。
“報告,我們的技術軍士從大氣中檢測到了大量不屬於長河星的微小孢子和微型生物。”
“它們來自那些泰倫蟲族向我們投擲的各種各樣的孢子。”
“即使是被虛空盾保護的城市中,也有這些泰倫微生物的蹤影。”
瓦德茲擺了擺手表示自己知道,然後就讓士兵離開。
曾經帝國和獸人進行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戰鬥,而獸人那難以剿滅的生殖孢子給帝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了清理那些獸人的生殖孢子,帝國的部隊中配備了大量的偵測設備。
而如今,在麵對接觸不多的泰倫生物時,這些設備又一次發現了如同獸人生殖孢子一樣的微小泰倫生物。
但可惜,長河星上的帝國部隊目前沒有反製手段。
那些火炮和激光陣列可以摧毀比帝國戰列艦還要巨大的泰倫生物戰艦,但它們不可能摧毀這些微生物。
曾經麵對獸人的生殖孢子,帝國通常是在戰爭勝利後,通過設備檢測,然後利用火焰武器在整顆星球將這些孢子完全燒幹淨。
又或是利用為數不多的巨像武器,向大氣中散布大量納米機器人,由它們將行星上的獸人生殖孢子清理幹淨。
但這兩種手段對於目前的長河星來說都不可行。
此時長河星的上空可有著眾多的泰倫生物戰艦在向著地表投放孢子囊和孢子雷,除了有著虛空盾防護的城市和堡壘之外,其它地方都無比危險。
帝國的指揮官不可能讓大量士兵離開布置好的防禦設施,去星球的其它地方清理泰倫的微生物。
並且,泰倫蟲族從未停止投放孢子囊和孢子雷。
那些大型的爆炸性孢子以驚人的數量跟在那些孢子囊的身後,當它們爆炸時,會釋放出更多的小孢子以及它們的鐮刀狀彈片。
這些孢子過於微小,甚至能夠隨風飄動,透過帝國的虛空盾裝置進入到城市之中。
帝國士兵清理的速度肯定是比不上泰倫投放的速度的。所以就像曾經和獸人的戰鬥一樣,即使帝國部隊要對這些泰倫微生物進行清理,也必須要等到戰爭結束。
而龐大的巨像武器更不用想,帝國根本就沒有派到白鹿星係來支援。帝國並不會將巨像武器投入到常規的太空戰爭之中,畢竟它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為了摧毀敵方艦隊的。
雖然作為白鹿星係的行星首府,長河星擁有一定的工業能力,能夠製造出一批納米機器人。但其產量遠遠不夠將一整顆星球的泰倫微生物清理幹淨。
所以,即使意識到泰倫蟲族已經將它們的觸須越過長河星的防空火網,延伸了進來。瓦德茲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不過好在,目前這些泰倫微生物對於帝國部隊的影響並不巨大。真正的威脅依舊被帝國的武器陣列給攔截在了天空之上。
隻要這些泰倫微生物和孢子不會像獸人的生殖孢子一樣,落地後長出泰倫生物就好。
......
......
當帝國艦隊和泰倫蟲族在太空中戰鬥之時,當眾多的泰倫蟲族從小行星帶中脫離,前往白鹿星係的各個帝國世界上空之時。
一支由數百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從白鹿星係最外圍的氣態行星迦圖星的背麵陰影中趕到了小行星帶之中。
這是由星際戰士第三十九軍團,“毀滅之鷹”軍團的一連長卡紮爾所率領的一支艦隊。
從卡爾尼派出自己軍團的第一連的連長來進行指揮,就能看出他對於這支艦隊的重視。
在蟲巢艦隊向著白鹿星係靠近的時候,這支艦隊一直通過艦船上的偵測設備觀察著蟲巢艦隊的動向,然後靠著迦圖星隱藏著自己的行蹤。
從蟲巢艦隊的方向來觀察,隻能看見迦圖星,而無法觀測到其背後的由卡紮爾所率領的艦隊。
卡爾尼特意將一支部隊布置在這裏,並不是為了將其當做奇兵偷襲泰倫蟲族。
單靠數百艘戰艦,根本無法左右整個白鹿星係中帝國與泰倫之間的戰爭。
但是,這數百艘戰艦,或許能夠救下比整個白鹿星係所有人加起來還要多的人類。
......
“向著這裏,前進。”
位於艦橋上的卡紮爾指向了全息星圖上的一處地點,朝著舵手下令。
當泰倫蟲族剛剛進入小行星帶中時,卡紮爾便帶著艦隊離開了迦圖星。而在等待了如此之久後,他終於等到了一個時機。
卡紮爾艦隊此時前進的方向乃是一處小行星帶外圍的一處戰場。
這裏原先有著眾多的雷區和武器平台,近萬艘泰倫的生物戰艦不得不在這片區域停下。
而現在,大部分的泰倫生物戰艦已經離開,剩下的僅有在虛空中飄蕩的泰倫生物戰艦的屍體和數十艘負責回收生物質的生物飛船。
卡紮爾的任務和那些泰倫生物飛船一樣,就是收集那些死去的泰倫生物的屍體。
但是過程相同,目的卻是截然相反。
泰倫的生物飛船回收這些生物質,是為了將其帶給諾恩蟲後,重新製造出泰倫生物,讓它們去吞噬這個銀河。
而卡紮爾回收這些泰倫生物的屍體,則是為了將其帶給帝國的生物研究人員,研究出泰倫蟲族的弱點,以供帝國更好的抵抗泰倫生物的進攻。
雖然在之前,帝國艦隊就已經對泰倫蟲族造成了大量的殺傷,但那些生物艦船的屍體很快就被後續的泰倫部隊吞噬。
帝國艦隊無法在數量眾多的蟲巢艦隊麵前“蟲口奪食”。
不過,在帝國艦隊之前的齊射之下,蟲巢艦隊的損失過於巨大,以至於它們不得不拋下暫時拋下這些在小行星帶被摧毀的生物艦船,趕緊聚集部隊去支援那些先頭部隊。
而當進攻白鹿星係各個帝國世界受挫時,泰倫蟲族更是隻能讓更多的部隊去支援那些登陸部隊。隻留下一小部分的生物戰艦在小行星帶中回收生物質並摧毀帝國所布置的武器陣列。
現在的小行星帶中,泰倫蟲族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並且到處都是泰倫蟲族的屍體。正是卡紮爾帶領著艦隊為帝國的研究中心收集材料的好時機。
......
“連長,咳...咳咳,那些異形被我們打退了。”
布爾克咳嗽著,通過通訊器向著自己的長官匯報,鮮血正從他的口腔裏滲出來。
戰甲的生命體征檢測係統發出在他的耳邊發出警告,但布爾克卻將其完全忽視。
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在這個小行星上,帝國的工程師們除了武器陣列之外,什麽都沒有建造。
但布爾克認為自己會死,並不是因為這顆小行星上缺乏醫療設施或醫療手段,而是因為那無數正在發出嘶吼的泰倫生物。
蟲群的聲音把一切都壓製住了。
各種泰倫生物發出的險惡的嘶嘶聲,幾丁質甲殼互相碰撞發出的卡嗒聲,或是生物武器發射時的痛苦尖叫聲。
身邊的戰友們都已筋疲力盡,或許在下一次的泰倫蟲族的進攻中,他們就將全部倒下。然後那些可惡的泰倫生物就將吸食他們盔甲下的血肉。
他們已經經曆了不知多少次的泰倫生物進攻。
在剛開始,他們還能按預定計劃展開反擊,在建築周圍集結成防禦隊形,用爆失槍和噴火器結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障壁。
任何試圖穿過這道障壁的刀蟲和兵蟲都難逃被爆失撕碎或是被火焰吞沒的結局,而更大一號的炮蟲和武士則在多管熱熔槍的衝擊下化作滋滋冒煙的熔化殘軀。
即使缺少裝甲載具和重型坦克,帝國的士兵們依舊可以抵抗泰倫蟲族的攻擊。
但泰倫們仍舊前仆後繼的衝向他們的陣線。
每當他們消滅了一批泰倫生物後,就又有一批的泰倫空投囊跨過了一段遙遠的距離,降臨到了小行星的表麵,然後瘋狂的攻擊它們所看到的一切生物。
看著上空又降落的一批空投囊,布爾克知道,他們不可能殲滅所有的泰倫部隊,他們終將被無數的泰倫淹沒。
但他絕不會讓那些泰倫蟲族輕鬆的吃掉自己。
布爾克關掉生命體征檢測係統,從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一支藥劑,將其注射進自己的體內,這可以讓他繼續堅持下去。
“布爾克。”通訊器中傳來連長的聲音。
“我們發現了一支帝國艦隊,但附近的泰倫生物戰艦正在向其靠近。”
“繼續我們的任務,用那些激光炮攻擊它,別讓它離開,吸引它的注意。”
收到命令的布爾克回到了自己的操作崗位,他是一名技術精湛的炮手,同時也是一支炮兵小隊的指揮官。
“所有火炮,瞄準太空中的那些生物戰艦,”布爾克在通訊頻道中向著自己的部下下令,“吸引它們的注意。”
布爾克的命令得到了爆破聲作為回應,他附近的那些火炮同時調轉方向,朝著天空開火。
在這顆小行星附近,數艘泰倫的生物戰艦正在太空中遊蕩,將空投囊投放到各個小行星上,並回收著那些太空中被摧毀的泰倫生物的生物質。
而遠處出現的一支帝國艦隊吸引了它們的注意,使得它們緩緩向其靠近。
雖然一陣突如其來的攻擊使得它們的注意暫時轉移到了附近的一顆小行星上,但這攻擊對它們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傷。
所以僅有一艘泰倫生物戰艦朝著小行星趕來,而剩下的幾艘依舊朝著原來的防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