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可你不覺得,你們……或者說那些世家未免有些想太多了嗎?如果造神加納妃都是在針對世家……總之我覺得這樣的觀點有些陰謀論了。”趙青青終於忍不住開口。
“陰謀論?有趣的詞語。還未請教這位姑娘如何稱呼?”
“趙青青。”趙青青不是鍾離春,毫無負擔的道出了自己的真名……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
“趙姑娘。”裴行儉行了一禮,“如果這件事隻有李治參與,那我也會覺得我們想多了。但此次護送武氏進宮的,是右領軍衛中郎將,營州都督程名振之子,程務挺。兩位或許沒聽說過此人,我就簡單說說吧。我出身裴家,得師父教導,忝居左屯衛倉曹參軍一職,管理軍中一應糧草諸事,那長孫絢,皇親國戚之後,也不過領了個右屯衛兵曹參軍,掌管長安城防一應事務,而程務挺,因為之前隨父征討高句麗有功,已經成了禁軍統領,是真正的天子近衛。”
“這些亂七八糟的官職我可聽不懂。你的意思是,你出身將相世家,入了朝也不過是個管後勤的,長孫絢和皇帝是親戚,也不過是個看門的,那個程務挺出身比你們差,卻已經是皇帝的保鏢了是吧?”趙青青擺擺手。
“這……”裴行儉苦笑。趙青青言辭之中對世家與皇權毫無敬意,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身份超然物外。他當然不會傻乎乎的以為是前者,隻好耐著性子解釋道,“廣平程氏也不差,漢末著名的智囊程昱便是出自程氏……況且令世家忌憚的並不是程務挺的這重身份,而是另一重身份。”
“之前說過,程務挺隨父征討高句麗有功做了中郎將,其父程名振更是領了營州都督前往遼東防備突厥死灰複燃再犯邊境。臨別之際,程名振將家小托付給本家盧國公程知節。可幾年前,突厥異動,先帝又命盧國公為東夷都護府大都護坐鎮邊疆,程知節便將照看程名振家小的任務交給了英國公李勣。李勣對程務挺青眼有加,親授兵法,二人雖無師徒之名,卻已有師徒之實。再者說,接妃子入宮尋一百夫長便可,哪裏用得著禁軍中郎將?因此,陛下納妃一事必有李勣的參與!甚至說,若沒有李勣的支持,陛下根本不敢在這時冒天下之大不諱而納武氏為妃!”
趙青青咋舌,隻是皇帝派保鏢頭子護送妃子這件事,這些人竟然可以分析出這麽多細節!怪不得黃庭總說搞政治的心都髒,善良的家夥在這重重陰謀中根本活不下來嘛!
“李治納妃的消息才傳出沒多久吧?這些都是你們在這麽短時間裏想到的?”高翠蘭忽然問道。
因為李治下旨命裴行儉負責改建長孫宅的緣故,這些日子她和後者時常接觸,也算有了些了解,裴行儉雖然不笨,但也還沒聰明到這種程度,更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政治敏感度!
果然,裴行儉瞥了身後一眼,苦笑道:“我可想不到這些。是懷英主動找到子隆,兩人議定之後再陳說於我,我斟酌之下才來打擾高姑娘的。”
又是這個狄仁傑?眾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不動聲色的狄仁傑身上,後者卻隻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禮:“裴參軍謬讚。在下隻是提出疑問,具體的分析還是子隆來完成的。”
“懷英不必自謙。若非有你引導,我也沒這麽快理清思路。”裴炎這會兒倒是謙虛了起來,來了一波商業互吹,頗有種惺惺相惜之感。
“事情我明白了。可是……我為什麽要幫你們?”高翠蘭冷冷開口,兀然給三位流傳青史的名臣潑了一桶冷水。
她算是看出來了,這兩人和裴行儉是一路貨色,都是那種看不起女性的大男子主義者——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裴行儉就不說了,待人接物的確都稱得上是非常有涵養,是標準的世家貴族典範,隻不過他隱藏的很好,將源自貴族對平民,男人對女人的驕傲刻在了自己的骨子裏;狄仁傑則一樣是這個類型,不過或許是初出茅廬的緣故,做不到像三十歲的裴行儉這樣圓滑,隻能用麵癱臉將心事掩蓋起來;相比之下,反倒是裴炎直來直去的,最好應付。
高翠蘭並不否定他們的才華和家世,但那又如何?她也不比任何人低一等,憑什麽他們找到她她就要答應幫忙呢?青青姐和她帶來的客人她都還沒好好招待,哪有功夫為了這幾個不相幹的討厭家夥奔波?最最重要的是,女人在你們看來可是很記仇很短視心胸很狹隘的,你們你個說是來求人辦事,結果剛進門就對人一頓數落頤氣指使,這就是你們求人辦事的態度?
“這……”裴行儉愣住了。高翠蘭的態度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前她再怎麽冷漠,最起碼的禮節和敷衍性質的尊重還是有的,可像這樣毫不留情的情況還是第一次,不會是被拂了麵子,有些惱羞成怒吧?她也不是這樣小氣的人啊……
“你!”暴躁青年裴炎怒目而視,“我三人低聲下氣親自登門,你不以禮相待也就罷了,竟然還是這種態度!簡直有辱斯文!”
“低聲下氣?你們有半點低聲下氣的做派嗎?”高翠蘭冷笑。
“子隆閉嘴!”裴行儉低聲嗬斥了一句,無奈朝高翠蘭拜道,“子隆和懷英少年意氣,得罪之處還望高姑娘海涵。但我想知道,高姑娘不願出手相助的理由。”
“遊說他人,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或誘之以利。我一和你們沒什麽交情,二又隻是個不講道理的小女子,三來阻止武則天入宮又對我沒有半點好處,為什麽要幫你們?”高翠蘭冷冷道。
聽聞此言,裴行儉苦笑,狄仁傑蹙眉,裴炎更是指著高翠蘭的鼻子罵道:“婦人短視!世家紮根中原大地千載之久,曆盡王朝興衰而不敗,想要根除哪有那麽簡單?就連文治武功如先帝也是無可奈何!陛下天馬行空,妄圖利用神權與一婦人行先帝未竟之事,立有漢以來未有之功,勇氣可嘉,但無異於異想天開!世家之於華夏猶如膏肓之病,想要根治必須抽絲剝繭徐徐圖之,重科舉,興教育,防壟斷,集君權才是正道!陛下這般行事,隻會激發朝廷與世家的矛盾,甚至導致天下烽煙再起,生靈塗炭!你如今置身事外,便是置天下萬民之性命於不顧!後世史官若有此聞,必將你書進青史唾罵千年!”
“沒錯!所以山東世家已經被青丘狐妖們殺得一幹二淨。現在那裏的百姓遠離剝削與欺壓,安居樂業,享受著太平盛世。”趙青青適時站了出來為高翠蘭出頭,帶著迷人的笑容打量著乍聞此言額頭生汗的三人,“三位覺得,這方法適不適合用在別的地方呢?”
“吱……趙姑娘說笑了。”裴行儉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哪怕隻是聽聞這寥寥數語他也能想象出山東諸世家血流成河的慘狀——他並不覺得趙青青是在駭人聽聞,若她所言為真,總有一天山東會重新與大唐產生連係,屆時一問便知;若所言為虛,那狐妖禍亂山東是為了什麽?不繼續擴張又是為什麽?
看來這位果然是神仙中人……裴行儉恭敬一拜:“趙姑娘的意思是,日後若是世家生亂,你或者黃庭一派的神仙中人會出手鎮壓?”
“我可沒這麽說。”趙青青擺擺手……
出了長孫府……現在是黃府之後,三人鬆了鬆衣襟,幹了幹背後的冷汗,這才相顧一歎。
“守約,難道真要受這一番邦婦人的氣?仗著有神仙手段致天下大義於不顧,簡直是豈有此理!”裴炎咬牙。
“項羽起義自刎烏江,瓦崗聚義分崩離析。那高翠蘭有句話說得對,講理說不通的時候,除了情和利,別的手段都不靠譜。”狄仁傑麵無表情地說道。
裴炎:“……”
“行了!高姑娘拒絕我們反而有更大的好處,這不是早就在我們預料之中了嗎?”裴行儉自我安慰道,“再者說,我們也不是沒有預備方案……走!去王家!”
“煩人的家夥終於走了!”高翠蘭深呼一口氣,微笑道,“青青姐,現在可以介紹一下幾位客人了嗎?”
“好!”趙青青說著拉過九采和薑羽希,“右邊這個叫薑羽希,是狐族在逃小公主;左邊這個叫九采,是個屑狐狸,你喊她韭菜就行。”
九采:“???”
“還有這位。”趙青青又托舉右手示意一旁的太乙天尊,“這位是不願透露姓名的前輩,在來的路上救了我們一命,你直接喊他前輩便是。”
“原來如此。”高翠蘭點頭。目光掃了一眼憤憤不平地盯著趙青青的九采和好奇地打量著她的薑羽希,最後落到一旁正百無聊賴的“騷擾”長孫穎的不知名前輩身上。
她牽起趙青青的手,在後者詫異的目光注視下走到太乙天尊不遠處,麵朝後者,對著她身前的趙青青,或者說趙青青身後的太乙天尊拜道:“不知前……青青姐此番前來,有何要事?”
ps:這幾章真不是水,隻是在介紹魔改之後的大唐背景,為後文做鋪墊……
“陰謀論?有趣的詞語。還未請教這位姑娘如何稱呼?”
“趙青青。”趙青青不是鍾離春,毫無負擔的道出了自己的真名……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
“趙姑娘。”裴行儉行了一禮,“如果這件事隻有李治參與,那我也會覺得我們想多了。但此次護送武氏進宮的,是右領軍衛中郎將,營州都督程名振之子,程務挺。兩位或許沒聽說過此人,我就簡單說說吧。我出身裴家,得師父教導,忝居左屯衛倉曹參軍一職,管理軍中一應糧草諸事,那長孫絢,皇親國戚之後,也不過領了個右屯衛兵曹參軍,掌管長安城防一應事務,而程務挺,因為之前隨父征討高句麗有功,已經成了禁軍統領,是真正的天子近衛。”
“這些亂七八糟的官職我可聽不懂。你的意思是,你出身將相世家,入了朝也不過是個管後勤的,長孫絢和皇帝是親戚,也不過是個看門的,那個程務挺出身比你們差,卻已經是皇帝的保鏢了是吧?”趙青青擺擺手。
“這……”裴行儉苦笑。趙青青言辭之中對世家與皇權毫無敬意,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身份超然物外。他當然不會傻乎乎的以為是前者,隻好耐著性子解釋道,“廣平程氏也不差,漢末著名的智囊程昱便是出自程氏……況且令世家忌憚的並不是程務挺的這重身份,而是另一重身份。”
“之前說過,程務挺隨父征討高句麗有功做了中郎將,其父程名振更是領了營州都督前往遼東防備突厥死灰複燃再犯邊境。臨別之際,程名振將家小托付給本家盧國公程知節。可幾年前,突厥異動,先帝又命盧國公為東夷都護府大都護坐鎮邊疆,程知節便將照看程名振家小的任務交給了英國公李勣。李勣對程務挺青眼有加,親授兵法,二人雖無師徒之名,卻已有師徒之實。再者說,接妃子入宮尋一百夫長便可,哪裏用得著禁軍中郎將?因此,陛下納妃一事必有李勣的參與!甚至說,若沒有李勣的支持,陛下根本不敢在這時冒天下之大不諱而納武氏為妃!”
趙青青咋舌,隻是皇帝派保鏢頭子護送妃子這件事,這些人竟然可以分析出這麽多細節!怪不得黃庭總說搞政治的心都髒,善良的家夥在這重重陰謀中根本活不下來嘛!
“李治納妃的消息才傳出沒多久吧?這些都是你們在這麽短時間裏想到的?”高翠蘭忽然問道。
因為李治下旨命裴行儉負責改建長孫宅的緣故,這些日子她和後者時常接觸,也算有了些了解,裴行儉雖然不笨,但也還沒聰明到這種程度,更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政治敏感度!
果然,裴行儉瞥了身後一眼,苦笑道:“我可想不到這些。是懷英主動找到子隆,兩人議定之後再陳說於我,我斟酌之下才來打擾高姑娘的。”
又是這個狄仁傑?眾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不動聲色的狄仁傑身上,後者卻隻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禮:“裴參軍謬讚。在下隻是提出疑問,具體的分析還是子隆來完成的。”
“懷英不必自謙。若非有你引導,我也沒這麽快理清思路。”裴炎這會兒倒是謙虛了起來,來了一波商業互吹,頗有種惺惺相惜之感。
“事情我明白了。可是……我為什麽要幫你們?”高翠蘭冷冷開口,兀然給三位流傳青史的名臣潑了一桶冷水。
她算是看出來了,這兩人和裴行儉是一路貨色,都是那種看不起女性的大男子主義者——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裴行儉就不說了,待人接物的確都稱得上是非常有涵養,是標準的世家貴族典範,隻不過他隱藏的很好,將源自貴族對平民,男人對女人的驕傲刻在了自己的骨子裏;狄仁傑則一樣是這個類型,不過或許是初出茅廬的緣故,做不到像三十歲的裴行儉這樣圓滑,隻能用麵癱臉將心事掩蓋起來;相比之下,反倒是裴炎直來直去的,最好應付。
高翠蘭並不否定他們的才華和家世,但那又如何?她也不比任何人低一等,憑什麽他們找到她她就要答應幫忙呢?青青姐和她帶來的客人她都還沒好好招待,哪有功夫為了這幾個不相幹的討厭家夥奔波?最最重要的是,女人在你們看來可是很記仇很短視心胸很狹隘的,你們你個說是來求人辦事,結果剛進門就對人一頓數落頤氣指使,這就是你們求人辦事的態度?
“這……”裴行儉愣住了。高翠蘭的態度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前她再怎麽冷漠,最起碼的禮節和敷衍性質的尊重還是有的,可像這樣毫不留情的情況還是第一次,不會是被拂了麵子,有些惱羞成怒吧?她也不是這樣小氣的人啊……
“你!”暴躁青年裴炎怒目而視,“我三人低聲下氣親自登門,你不以禮相待也就罷了,竟然還是這種態度!簡直有辱斯文!”
“低聲下氣?你們有半點低聲下氣的做派嗎?”高翠蘭冷笑。
“子隆閉嘴!”裴行儉低聲嗬斥了一句,無奈朝高翠蘭拜道,“子隆和懷英少年意氣,得罪之處還望高姑娘海涵。但我想知道,高姑娘不願出手相助的理由。”
“遊說他人,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或誘之以利。我一和你們沒什麽交情,二又隻是個不講道理的小女子,三來阻止武則天入宮又對我沒有半點好處,為什麽要幫你們?”高翠蘭冷冷道。
聽聞此言,裴行儉苦笑,狄仁傑蹙眉,裴炎更是指著高翠蘭的鼻子罵道:“婦人短視!世家紮根中原大地千載之久,曆盡王朝興衰而不敗,想要根除哪有那麽簡單?就連文治武功如先帝也是無可奈何!陛下天馬行空,妄圖利用神權與一婦人行先帝未竟之事,立有漢以來未有之功,勇氣可嘉,但無異於異想天開!世家之於華夏猶如膏肓之病,想要根治必須抽絲剝繭徐徐圖之,重科舉,興教育,防壟斷,集君權才是正道!陛下這般行事,隻會激發朝廷與世家的矛盾,甚至導致天下烽煙再起,生靈塗炭!你如今置身事外,便是置天下萬民之性命於不顧!後世史官若有此聞,必將你書進青史唾罵千年!”
“沒錯!所以山東世家已經被青丘狐妖們殺得一幹二淨。現在那裏的百姓遠離剝削與欺壓,安居樂業,享受著太平盛世。”趙青青適時站了出來為高翠蘭出頭,帶著迷人的笑容打量著乍聞此言額頭生汗的三人,“三位覺得,這方法適不適合用在別的地方呢?”
“吱……趙姑娘說笑了。”裴行儉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哪怕隻是聽聞這寥寥數語他也能想象出山東諸世家血流成河的慘狀——他並不覺得趙青青是在駭人聽聞,若她所言為真,總有一天山東會重新與大唐產生連係,屆時一問便知;若所言為虛,那狐妖禍亂山東是為了什麽?不繼續擴張又是為什麽?
看來這位果然是神仙中人……裴行儉恭敬一拜:“趙姑娘的意思是,日後若是世家生亂,你或者黃庭一派的神仙中人會出手鎮壓?”
“我可沒這麽說。”趙青青擺擺手……
出了長孫府……現在是黃府之後,三人鬆了鬆衣襟,幹了幹背後的冷汗,這才相顧一歎。
“守約,難道真要受這一番邦婦人的氣?仗著有神仙手段致天下大義於不顧,簡直是豈有此理!”裴炎咬牙。
“項羽起義自刎烏江,瓦崗聚義分崩離析。那高翠蘭有句話說得對,講理說不通的時候,除了情和利,別的手段都不靠譜。”狄仁傑麵無表情地說道。
裴炎:“……”
“行了!高姑娘拒絕我們反而有更大的好處,這不是早就在我們預料之中了嗎?”裴行儉自我安慰道,“再者說,我們也不是沒有預備方案……走!去王家!”
“煩人的家夥終於走了!”高翠蘭深呼一口氣,微笑道,“青青姐,現在可以介紹一下幾位客人了嗎?”
“好!”趙青青說著拉過九采和薑羽希,“右邊這個叫薑羽希,是狐族在逃小公主;左邊這個叫九采,是個屑狐狸,你喊她韭菜就行。”
九采:“???”
“還有這位。”趙青青又托舉右手示意一旁的太乙天尊,“這位是不願透露姓名的前輩,在來的路上救了我們一命,你直接喊他前輩便是。”
“原來如此。”高翠蘭點頭。目光掃了一眼憤憤不平地盯著趙青青的九采和好奇地打量著她的薑羽希,最後落到一旁正百無聊賴的“騷擾”長孫穎的不知名前輩身上。
她牽起趙青青的手,在後者詫異的目光注視下走到太乙天尊不遠處,麵朝後者,對著她身前的趙青青,或者說趙青青身後的太乙天尊拜道:“不知前……青青姐此番前來,有何要事?”
ps:這幾章真不是水,隻是在介紹魔改之後的大唐背景,為後文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