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忽然被推了開來,二公主猛一抬眼,見到的竟是妹妹奪門而進:“二姐!”
聽得這一聲呼喊,她徹底愣住了神,七年來未曾相見的姐妹。
二公主一時情難自已,眼淚不禁潸然滾落了下來,又四下探看,左右不見阮月身影,更是急切:“四妹妹,月兒呢?我的月兒呢?是不是被父皇抓去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她是無辜的啊!”
公孫拯陰站立一旁,急忙解釋:“二公主別急,孩子沒事兒!在外頭呢!”
四公主相應著點點頭擦著她臉上的淚與嘴角的鮮血,扶起癱坐在地上的二公主,柔聲安慰道:“沒事了,都沒事了,姐姐你快起來!地上太涼!快快,將夫人扶了起來!”
二公主被左右之人扶著坐在床邊,大喘了口氣,久久方緩和了過來。
她麵容不自在的轉向公孫拯陰,又深深歎了氣:“我原以為這副樣貌並不會被認出,卻又是大人救了我們母女二人。我也不大中用了,竟將四妹與公孫家有過婚約之事忘了,大婚時我這個做姐姐的都沒回來送送你,真是對你不住,如今瞧著你也身懷六甲了......”
二公主愁容滿麵不斷歎著氣,搖搖頭後,不想再做言語。
說起來,七年前出事時四公主尚且年幼,手中又無有什麽權力,自小沒了親母的她隻得謹小慎微倚著的德貴妃過活。
雖往日裏與姐姐們的情誼深厚,但德貴妃這靠山一倒,她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姐姐受苦,竟幫襯不到分毫。
四公主哽咽的抹著眼淚,見姐姐臉色蒼白,頹然不堪,她淚水也好似決了堤一般,許久才出一言:“二姐姐,月兒這好孩子還真是乖巧孝順!一醒來便匆匆來尋你,見姐姐你昏迷不醒,她還非要在門口守著,知姐姐安好後才肯去歇著,說起來,這孩子轉眼就這麽大了,想來她出生,我隻抱過她一回……”
二公主再次望向公孫拯陰,欲言又止,為難了片刻才開口:“大人可先出去否,我同四妹有些話要講。”
“二公主稱呼可也是見外了,既是一家人何必大人長大人短的呢,我們出去便是。”
見所有人都退出屋外,二公主忽然嚴肅起來,緊抓起妹妹的手:“好妹妹,父皇他……”
四公主拭去姐姐臉上淚痕,淺淺地歎了口氣,陰知二姐心中還是惦念著父親的。
可她不知的是,這幾年來,老皇帝憂思過度,肺部本就有淤傷,故終年咳嗽總不見好,太醫皆道不易治愈。
四公主不忍說道:“父皇年紀大了,身子是愈發不行了……其實父皇早已將當年之事查了個清楚,也曾幾次下詔令召姐姐回去,但總不見回信。”
四公主眼中噙著淚,手心卷著帕子:”二姐姐,這次便隨妹妹回去見見父皇吧,他還是掛念你的!”
“掛念我,嗬嗬……”二公主輕笑中帶著失望,眼中藏泛著輕蔑,他是帝王,萬人之上,如何會念一個傳言血脈不正的女兒,盡管傳言是假,自己與母親受盡冤枉屈辱他也熟視無睹。
“恐怕他的眼裏隻有皇權和皇威,為了這些,他可以無所謂孩子們的生死,無所謂我母親的生死與名節!”二公主一時喘得急了,又猛地咳嗽起來。
這些年來,她倒是無有一天不在掛念父親,掛念著皇城中的姐妹,但是隻要一想到母親的癡心得不到半分信任,想到夫君的慘死,她便恨的不能自己。
二公主咬著牙,憤恨不減:“當年若不是我夫君冒死將我和月兒送出城外,我與四妹妹你怕是早已天人永隔了!”
二公主的一字一句中盡藏著悲哀:“是他一手毀了我的母親,毀了我與夫君,叫我滿腔苦水冤枉無處申辯!我恨透了他,你可知道我每每想到此處心有多痛?”
唯一能讓二公主苟且偷生活下去的理由,便是這女兒了!她是阮氏唯一的血脈,若不是此,恐怕二公主早早便隨她父親而去了。
每每聽到小阮月喚母親,是既心痛又欣慰,二公主再回憶著這些年的事兒,依舊傲然道:“這半生我從未後悔過,隻是恨自己不能給月兒一個完整的家,還要將夫君的冤屈壓在她的肩上,想我這一生,自那日以後再無父母罷……”
四公主適聞她一言,驚愕滿眼,卻不知眼前多年未見的二姐對父皇的誤解竟有這麽的深,她正欲替父解釋,亦不知從何開口,隻緊緊握住二公主的手,長歎一聲:“二姐姐……”
四公主又印了印眼角淚水,繼而說道:“姐姐是有所不知!便是你離開後的第四個月,父皇大病一場,險些湯水難咽,那時我與姐姐們同去探望……”
猶記得那時,老皇帝拉著她們姐妹三人說道,她們四個姐妹無兄弟叔伯,隻是自相扶持,他無法護得姐妹們終身,故給她們姐妹四人挑選女婿時也格外的慎重。
司馬亢從不以嫡庶左右她們姐妹,即便三公主與四公主的生母出身並沒有那麽尊貴,對她們的管教亦是一視同仁,要她們互相敬重愛護。
四公主自然知曉姐姐委屈的這些年來,日日煎熬著自己,可這事關乎僅存餘著的這絲絲父女之情,卻不得不辯:“其實他心中最疼愛的便是你啊!二姐姐!從小到大,父皇何時又讓二姐你受了委屈?甚至將勳伍軍權都交於你的手中,至於七年前的事……”
司馬亢雖將吳家相關之人殺的一個不餘,可還是無法消減他的愧疚。
司馬亢複了二公主的鎮國敬希公主之銜,並追封德貴妃為德賢皇貴妃尊位,並準許德賢皇貴妃遷葬於後陵之中與先皇後司馬氏同穴而眠。
可是逝者已矣,終究這些事二公主都不得而知了。
“近幾年來,我也已稍稍的尋出一些眉目……其實德母妃的猝然長辭……”
聽聞四公主說道此處,二公主不免詫異,眼睛裏泛出無盡的痛苦:“我母親?不是……被父皇逼死的嗎?還提這個做什麽!”
四公主將姐姐麵上淚痕拭去,想著七年前出了那事兒之後,她也曾暗中調查過,得到的結果便是,那德賢皇貴妃聽聞女兒同女婿出事死在宮外後,一時傷心想不開才服毒自裁,後便再無人知曉此事了。
那些關於司馬亢逼死她的風言風語皆是從皇後宮裏傳出,二公主那時位高權重,為人傲氣,皇後恐盛唐紅妝統治再現宮中,便一心想將她趕出,離開皇宮。
後來司馬亢得知真相,一怒之下幽禁了皇後,直至今夕年前才被放出。
四公主緩緩說著昔日:“父皇愧疚難當,當年也早已料到姐姐會出城,可當年僅憑二姐夫一人之力,還不足以將你與月兒送出城外,一直都是父皇的人在暗中保護著姐姐,直至後來你們沒了音訊,這些年來,父皇大大小小的微服出巡了不少次,為的就是尋姐姐回來,但一直未果……”
誤會的真相通過四公主的話一層層的浮出了水麵,七年前的一幕幕又仿佛在眼前重現。
這一切都要從皇帝司馬亢拿下這片江山說起,宵亦國開朝始時,其實並未由司馬一族統治。
道起前朝曆史,司馬家族素來以武聞名天下,幾代兒孫戰死於沙場之中,一直深受前朝陰君厚愛。
司馬亢更是當之無愧的文武全才,年少便跟隨家族馳騁沙場,曆盡風沙,立下的赫赫戰功無數。
因司馬家族在朝中權勢過於龐大,新主上位,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後,便想鏟除這股勢力,但三番五次下來,竟一點罪證也尋不出來。
可司馬亢也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事情不妙,先是軍權無辜被奪,又是罷免軍務,難免讓人疑心不止,其嫡妻司馬氏又不斷慫恿司馬亢,年輕氣盛的,徹底勾起了他的策反之心。
因司馬家族在朝中根深蒂固,新主又是個酒囊飯袋,不善理政事,百姓苦不堪言。
司馬亢心中大有不忍,隨即揭竿而起,朝中不少人願跟隨其後,由他差遣。
事經十年之久,宵亦國終於改姓“司馬”。
司馬亢年僅三十四歲便登上皇位,大改國曆為司馬,從而減免賦稅,大改製度建設,百姓高呼慶新主。
且道司馬亢的四位女兒,各個生的俊俏,才幹異然,書畫卓越。
大女兒司馬蕪蒔,生於司馬同族,為司馬亢嫡妻所出,司馬亢嫡妻也早年便已亡故,然繼後年紀又小,故一直養在德賢皇貴妃宮中。
大公主於年十五時嫁於前朝許老丞相之子,誕下三男一女。
聽得這一聲呼喊,她徹底愣住了神,七年來未曾相見的姐妹。
二公主一時情難自已,眼淚不禁潸然滾落了下來,又四下探看,左右不見阮月身影,更是急切:“四妹妹,月兒呢?我的月兒呢?是不是被父皇抓去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她是無辜的啊!”
公孫拯陰站立一旁,急忙解釋:“二公主別急,孩子沒事兒!在外頭呢!”
四公主相應著點點頭擦著她臉上的淚與嘴角的鮮血,扶起癱坐在地上的二公主,柔聲安慰道:“沒事了,都沒事了,姐姐你快起來!地上太涼!快快,將夫人扶了起來!”
二公主被左右之人扶著坐在床邊,大喘了口氣,久久方緩和了過來。
她麵容不自在的轉向公孫拯陰,又深深歎了氣:“我原以為這副樣貌並不會被認出,卻又是大人救了我們母女二人。我也不大中用了,竟將四妹與公孫家有過婚約之事忘了,大婚時我這個做姐姐的都沒回來送送你,真是對你不住,如今瞧著你也身懷六甲了......”
二公主愁容滿麵不斷歎著氣,搖搖頭後,不想再做言語。
說起來,七年前出事時四公主尚且年幼,手中又無有什麽權力,自小沒了親母的她隻得謹小慎微倚著的德貴妃過活。
雖往日裏與姐姐們的情誼深厚,但德貴妃這靠山一倒,她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姐姐受苦,竟幫襯不到分毫。
四公主哽咽的抹著眼淚,見姐姐臉色蒼白,頹然不堪,她淚水也好似決了堤一般,許久才出一言:“二姐姐,月兒這好孩子還真是乖巧孝順!一醒來便匆匆來尋你,見姐姐你昏迷不醒,她還非要在門口守著,知姐姐安好後才肯去歇著,說起來,這孩子轉眼就這麽大了,想來她出生,我隻抱過她一回……”
二公主再次望向公孫拯陰,欲言又止,為難了片刻才開口:“大人可先出去否,我同四妹有些話要講。”
“二公主稱呼可也是見外了,既是一家人何必大人長大人短的呢,我們出去便是。”
見所有人都退出屋外,二公主忽然嚴肅起來,緊抓起妹妹的手:“好妹妹,父皇他……”
四公主拭去姐姐臉上淚痕,淺淺地歎了口氣,陰知二姐心中還是惦念著父親的。
可她不知的是,這幾年來,老皇帝憂思過度,肺部本就有淤傷,故終年咳嗽總不見好,太醫皆道不易治愈。
四公主不忍說道:“父皇年紀大了,身子是愈發不行了……其實父皇早已將當年之事查了個清楚,也曾幾次下詔令召姐姐回去,但總不見回信。”
四公主眼中噙著淚,手心卷著帕子:”二姐姐,這次便隨妹妹回去見見父皇吧,他還是掛念你的!”
“掛念我,嗬嗬……”二公主輕笑中帶著失望,眼中藏泛著輕蔑,他是帝王,萬人之上,如何會念一個傳言血脈不正的女兒,盡管傳言是假,自己與母親受盡冤枉屈辱他也熟視無睹。
“恐怕他的眼裏隻有皇權和皇威,為了這些,他可以無所謂孩子們的生死,無所謂我母親的生死與名節!”二公主一時喘得急了,又猛地咳嗽起來。
這些年來,她倒是無有一天不在掛念父親,掛念著皇城中的姐妹,但是隻要一想到母親的癡心得不到半分信任,想到夫君的慘死,她便恨的不能自己。
二公主咬著牙,憤恨不減:“當年若不是我夫君冒死將我和月兒送出城外,我與四妹妹你怕是早已天人永隔了!”
二公主的一字一句中盡藏著悲哀:“是他一手毀了我的母親,毀了我與夫君,叫我滿腔苦水冤枉無處申辯!我恨透了他,你可知道我每每想到此處心有多痛?”
唯一能讓二公主苟且偷生活下去的理由,便是這女兒了!她是阮氏唯一的血脈,若不是此,恐怕二公主早早便隨她父親而去了。
每每聽到小阮月喚母親,是既心痛又欣慰,二公主再回憶著這些年的事兒,依舊傲然道:“這半生我從未後悔過,隻是恨自己不能給月兒一個完整的家,還要將夫君的冤屈壓在她的肩上,想我這一生,自那日以後再無父母罷……”
四公主適聞她一言,驚愕滿眼,卻不知眼前多年未見的二姐對父皇的誤解竟有這麽的深,她正欲替父解釋,亦不知從何開口,隻緊緊握住二公主的手,長歎一聲:“二姐姐……”
四公主又印了印眼角淚水,繼而說道:“姐姐是有所不知!便是你離開後的第四個月,父皇大病一場,險些湯水難咽,那時我與姐姐們同去探望……”
猶記得那時,老皇帝拉著她們姐妹三人說道,她們四個姐妹無兄弟叔伯,隻是自相扶持,他無法護得姐妹們終身,故給她們姐妹四人挑選女婿時也格外的慎重。
司馬亢從不以嫡庶左右她們姐妹,即便三公主與四公主的生母出身並沒有那麽尊貴,對她們的管教亦是一視同仁,要她們互相敬重愛護。
四公主自然知曉姐姐委屈的這些年來,日日煎熬著自己,可這事關乎僅存餘著的這絲絲父女之情,卻不得不辯:“其實他心中最疼愛的便是你啊!二姐姐!從小到大,父皇何時又讓二姐你受了委屈?甚至將勳伍軍權都交於你的手中,至於七年前的事……”
司馬亢雖將吳家相關之人殺的一個不餘,可還是無法消減他的愧疚。
司馬亢複了二公主的鎮國敬希公主之銜,並追封德貴妃為德賢皇貴妃尊位,並準許德賢皇貴妃遷葬於後陵之中與先皇後司馬氏同穴而眠。
可是逝者已矣,終究這些事二公主都不得而知了。
“近幾年來,我也已稍稍的尋出一些眉目……其實德母妃的猝然長辭……”
聽聞四公主說道此處,二公主不免詫異,眼睛裏泛出無盡的痛苦:“我母親?不是……被父皇逼死的嗎?還提這個做什麽!”
四公主將姐姐麵上淚痕拭去,想著七年前出了那事兒之後,她也曾暗中調查過,得到的結果便是,那德賢皇貴妃聽聞女兒同女婿出事死在宮外後,一時傷心想不開才服毒自裁,後便再無人知曉此事了。
那些關於司馬亢逼死她的風言風語皆是從皇後宮裏傳出,二公主那時位高權重,為人傲氣,皇後恐盛唐紅妝統治再現宮中,便一心想將她趕出,離開皇宮。
後來司馬亢得知真相,一怒之下幽禁了皇後,直至今夕年前才被放出。
四公主緩緩說著昔日:“父皇愧疚難當,當年也早已料到姐姐會出城,可當年僅憑二姐夫一人之力,還不足以將你與月兒送出城外,一直都是父皇的人在暗中保護著姐姐,直至後來你們沒了音訊,這些年來,父皇大大小小的微服出巡了不少次,為的就是尋姐姐回來,但一直未果……”
誤會的真相通過四公主的話一層層的浮出了水麵,七年前的一幕幕又仿佛在眼前重現。
這一切都要從皇帝司馬亢拿下這片江山說起,宵亦國開朝始時,其實並未由司馬一族統治。
道起前朝曆史,司馬家族素來以武聞名天下,幾代兒孫戰死於沙場之中,一直深受前朝陰君厚愛。
司馬亢更是當之無愧的文武全才,年少便跟隨家族馳騁沙場,曆盡風沙,立下的赫赫戰功無數。
因司馬家族在朝中權勢過於龐大,新主上位,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後,便想鏟除這股勢力,但三番五次下來,竟一點罪證也尋不出來。
可司馬亢也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事情不妙,先是軍權無辜被奪,又是罷免軍務,難免讓人疑心不止,其嫡妻司馬氏又不斷慫恿司馬亢,年輕氣盛的,徹底勾起了他的策反之心。
因司馬家族在朝中根深蒂固,新主又是個酒囊飯袋,不善理政事,百姓苦不堪言。
司馬亢心中大有不忍,隨即揭竿而起,朝中不少人願跟隨其後,由他差遣。
事經十年之久,宵亦國終於改姓“司馬”。
司馬亢年僅三十四歲便登上皇位,大改國曆為司馬,從而減免賦稅,大改製度建設,百姓高呼慶新主。
且道司馬亢的四位女兒,各個生的俊俏,才幹異然,書畫卓越。
大女兒司馬蕪蒔,生於司馬同族,為司馬亢嫡妻所出,司馬亢嫡妻也早年便已亡故,然繼後年紀又小,故一直養在德賢皇貴妃宮中。
大公主於年十五時嫁於前朝許老丞相之子,誕下三男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