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江一舟溜溜達達去赴約,遠遠就望見,林兄已經在上山路口等著他了。
青衫長擺,烏絲搖曳,手裏隨意把玩著一根樹枝,神清氣爽,恣意從容。真如他所說,閑來無事,一派怡然自得之態。
一舟看得賞心悅目,心情大好,連帶覺得他那獨木成林的名字也格外順耳起來。
再低頭一看,手無寸鐵,看來林兄已不需要隨身攜帶兵器了。
他心不在焉地看了一路,慢悠悠晃到跟前,笑著叫道:“林兄早啊!讓你久等了。”
林一木聳聳肩,無所謂地道:“沒事,反正閑得很。笨鳥才先飛呢,我們不急。”
一舟雙眉一跳,覺得跟他比起來,自己說話簡直如春風般和煦。
兩個人並肩往山上走去,一舟問道:“林兄,你知道走山的規矩嗎?”
一木道:“不知道。聽說入口有守山弟子,會告訴我們的。”
一舟道:“來往走山的那麽多,守山弟子每個都要說上一遍,豈不是很辛苦?”
聞言,林一木挑了挑眉,麵露異狀,經過一番認真思考,他點頭讚同道:“嗯,一舟言之有理,確實辛苦。”
蒼和山選作走山之用的幾座峰,山勢不高,連綿起伏,花鳥蟲魚繁生其間,遙相呼應。
遠遠望去,蒼和主峰巍然立於其後,高聳入雲,頗有仙家風範。頭頂一片蔚藍無邊,遙望那山,草木蔥鬱,雲霧繚繞,宛若一位窈窕青衣、頭覆白紗的少女。半山腰繞過一道河,蜿蜒伸展,湛藍如洗,恰似少女腰間綢帶。不知到底是碧水倒映著藍天,還是天幕染藍了山河。
一路欣賞著蒼和諸峰,並無過多言語。兩人不知不覺來到入口處,除了路過之人幾句閑言碎語外,並沒聽到誰在照本宣科、高聲朗誦什麽規矩。
隻見入口擺了一張長桌,後麵搖頭晃腦坐著一人,目光迷離,不知在幹什麽。觀其服飾,藍白道袍,應是這裏的守山弟子無疑。
兩人來到長桌前正要開口詢問,隻見那位守山弟子穩坐如山,沒抬眼皮反而抬起一手,手掌立在他倆眼前,截住了話頭。然後手形變化,伸出食指向下一指。
兩人低頭一看,那是一本登記簿。哦,就是讓寫上某人於某時進入某山的意思......
登記完畢,一舟抬頭剛要請教,隻見那位守山弟子又是一抬手,然後指向旁邊。
謔,這回是一大頁紙,標題是走山守則,內容則是滿滿一頁。比如山內行走要帶腰牌啦,道友之間要友好互助、不可鬥毆啦,切磋請教要點到為止啦,遇險退出要燃放煙花啦......最後專門用紅色醒目大字提醒:如發生任何逾矩事件,本派概不負責。果然甩鍋永遠是第一要務。
一舟抬頭正要跟林兄說話,那位全程都沒抬頭看過他們一眼的守山弟子,又是一抬手,指向旁邊。這回是兩個托盤,分別放著通行腰牌和避險煙花,旁邊還有張字條:每人限取一個。
這是長桌之末,再沒別的東西了。一舟終於忍不住,歎了一句:“真是辛苦這位師兄了......”
守山弟子終究還是沒抬起那顆高貴的頭顱,悶頭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進去了。
一舟雙眼大睜,被這簡捷高效至極的流程徹底驚豔了。這位守山弟子惜字如金,別是個啞巴投胎吧!
林一木圍觀了全程,努力按耐住噗嗤而出的笑意,拿起東西就推著一舟往前走。結果沒完全忍住,還是漏出了幾聲。
兩人站在走山入口前,所謂入口,不過是兩根石柱並一道石梁,簡單明了,再無多餘裝飾,任誰都能一眼看出:這是個門。
梁上無字,裏麵山景也是別無二致,一舟好奇心又起,問道:“林兄,這山隻有這一個入口嗎?”
一木自是知無不言:“山本身並無入口,走山設立的入口隻這一個。”
一舟道:“那我們能從別處進去嗎?”
一木偏過頭,語重心長道:“出入別人家裏,最好走正門,翻牆跳窗的是梁上君子。”
一舟撇撇嘴,不置可否,完全沒覺得翻牆有什麽不好。顧及自己難得豎立起的玉樹臨風的形象,他沒把這番高論說出來,一本正經地跟著正人君子,從正門進了。
兩人大步流星踏入山陣,才翻過一個小坡,忽覺視野幽暗,立足之處陷入一片陰影,頭頂哀嚎慘叫聲呼嘯而來,有什麽東西從天而降,大鵬展翅一般當頭砸下來!
一木原地站定,兩根手指輕輕一抬,那東西便偏了方向,五體投地砸到一邊,激起一圈灰塵,叫聲慘痛,竟是個人!
一舟看著麵前這個人,身披紫袍,少年新貴,隱約覺得有點眼熟,可又想不起來何時見過這等人物。一木看他神情,體貼入微地附在耳邊提醒了一句:“五雷轟頂。”
此言簡明扼要,直切要害。一舟恍然大悟,完全不怪自己眼力不好,要怪就怪,這人沒戴著那頂奪目吸睛的紫雲天雷冠!
那位五雷轟頂仁兄吃了滿嘴泥,咳了幾聲,翻過身,拍拍身上的土,嘴裏罵罵咧咧,不知道在埋怨誰。瞥見旁邊圍觀了兩個人,他馬上跳起來拾起架子,抱拳見禮,朗聲道:“在下天雷城雷澤言,來此走山,不知二位怎麽稱呼?”
一舟想起醉仙居裏店小二對他天花亂墜的吹捧,自動忽略了他的名字,問道:“雷少,你怎麽從上邊進來的?”
雷澤言仔細打量著他,有點鬱悶。每次自己都正經八百地介紹姓名,大家都默契十足地喊他雷少。好在雷少這個稱呼聽起來挺氣派,很符合他瀟灑風流、年少有為的氣質,他便寬宏大量、欣然接受了。
不過說起這“從天而降”,雷少似乎鬱悶更甚,連連擺手道:“別提了,本少出身天雷城嘛,就想設計一個別開生麵的進山方式,想用靈力飛進來,結果剛飛過那道門,就掉在這兒了!”
別開生麵,他確實做到了!
聽他倒完苦水,一舟好不汗顏,難怪林兄說走正門好!幸虧他是個隨大流的,不然難免跟雷少殊途同歸,也落個五體投地的下場!
看他修為,應該和自己差不多,也是個金宗水平。修行之人邁過武師法師那道坎兒,便是少宗、金宗。達到金宗境界的人不在少數,可也要看年紀。
若是年紀輕輕便至此境,人們大都讚一聲前途無量。可若是人到中年,此生基本也就止步於此,自然不會有人另眼相看。萬幸她和雷少,屬於交口稱讚的那種。
他從不為此矜高自傲,甚至別出心裁、鐵麵無私地認為,他不過是投機取巧走了捷徑而已。修行之人大都走過捷徑,或是出身名門,生得一副好筋骨;或是拜師名家,習得一番好教導。唯獨說書老人提到的歸元仙師,全憑一己之力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問頂宗師之境。他不禁推崇備至、心生向往,可惜自打出生落地,他便與肉骨凡胎無緣、斷絕了此道。
金宗再往上便是宗元,基本上隻有各族各派的元首/長老們,才能到那個境界。還得是名門大派。那些自立為王、不入流的小門小派,根本魚龍混雜、不值一提!
宗元之上,便是宗師。仙火魔三尊自是悍然在列,但俱已作古。當世之人,達到此境者寥寥無幾,卻不可枚舉,天下之大,不乏有世外高人,潛心修道,避世而居,故而不為人知。活著的、眾所周知的宗師,迄今為止,他隻見過他娘一個,私下裏還以為是沾了他外祖的光。
思及剛才小少爺問話,一舟草草介紹道:“在下江一舟,這位林一木林兄。”
此言當真是敷衍搪塞至極,雷少皺了皺眉,繼續問道:“那你們是什麽門派的?”
一舟看了旁邊林兄一眼,心裏想著,這樣的人物,當不屬於任何一派才是。
隻見那位人物麵不改色地道:“山野派。”
一舟眉梢輕挑,覺得自己今天算是漲了見識,原來還可以這樣!於是他躍躍欲試,照葫蘆畫瓢,說道:“自家門。”
林兄嘴角微彎,目中含笑看過來。
雷少又不傻,自然聽得出他們存心敷衍。不過他也明白不欲多說、便不追問的道理,努嘴道:“下次你們想糊弄誰,可以說是我天雷城的。”
聞言,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想到:我們才不想被五雷轟頂呢!
青衫長擺,烏絲搖曳,手裏隨意把玩著一根樹枝,神清氣爽,恣意從容。真如他所說,閑來無事,一派怡然自得之態。
一舟看得賞心悅目,心情大好,連帶覺得他那獨木成林的名字也格外順耳起來。
再低頭一看,手無寸鐵,看來林兄已不需要隨身攜帶兵器了。
他心不在焉地看了一路,慢悠悠晃到跟前,笑著叫道:“林兄早啊!讓你久等了。”
林一木聳聳肩,無所謂地道:“沒事,反正閑得很。笨鳥才先飛呢,我們不急。”
一舟雙眉一跳,覺得跟他比起來,自己說話簡直如春風般和煦。
兩個人並肩往山上走去,一舟問道:“林兄,你知道走山的規矩嗎?”
一木道:“不知道。聽說入口有守山弟子,會告訴我們的。”
一舟道:“來往走山的那麽多,守山弟子每個都要說上一遍,豈不是很辛苦?”
聞言,林一木挑了挑眉,麵露異狀,經過一番認真思考,他點頭讚同道:“嗯,一舟言之有理,確實辛苦。”
蒼和山選作走山之用的幾座峰,山勢不高,連綿起伏,花鳥蟲魚繁生其間,遙相呼應。
遠遠望去,蒼和主峰巍然立於其後,高聳入雲,頗有仙家風範。頭頂一片蔚藍無邊,遙望那山,草木蔥鬱,雲霧繚繞,宛若一位窈窕青衣、頭覆白紗的少女。半山腰繞過一道河,蜿蜒伸展,湛藍如洗,恰似少女腰間綢帶。不知到底是碧水倒映著藍天,還是天幕染藍了山河。
一路欣賞著蒼和諸峰,並無過多言語。兩人不知不覺來到入口處,除了路過之人幾句閑言碎語外,並沒聽到誰在照本宣科、高聲朗誦什麽規矩。
隻見入口擺了一張長桌,後麵搖頭晃腦坐著一人,目光迷離,不知在幹什麽。觀其服飾,藍白道袍,應是這裏的守山弟子無疑。
兩人來到長桌前正要開口詢問,隻見那位守山弟子穩坐如山,沒抬眼皮反而抬起一手,手掌立在他倆眼前,截住了話頭。然後手形變化,伸出食指向下一指。
兩人低頭一看,那是一本登記簿。哦,就是讓寫上某人於某時進入某山的意思......
登記完畢,一舟抬頭剛要請教,隻見那位守山弟子又是一抬手,然後指向旁邊。
謔,這回是一大頁紙,標題是走山守則,內容則是滿滿一頁。比如山內行走要帶腰牌啦,道友之間要友好互助、不可鬥毆啦,切磋請教要點到為止啦,遇險退出要燃放煙花啦......最後專門用紅色醒目大字提醒:如發生任何逾矩事件,本派概不負責。果然甩鍋永遠是第一要務。
一舟抬頭正要跟林兄說話,那位全程都沒抬頭看過他們一眼的守山弟子,又是一抬手,指向旁邊。這回是兩個托盤,分別放著通行腰牌和避險煙花,旁邊還有張字條:每人限取一個。
這是長桌之末,再沒別的東西了。一舟終於忍不住,歎了一句:“真是辛苦這位師兄了......”
守山弟子終究還是沒抬起那顆高貴的頭顱,悶頭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進去了。
一舟雙眼大睜,被這簡捷高效至極的流程徹底驚豔了。這位守山弟子惜字如金,別是個啞巴投胎吧!
林一木圍觀了全程,努力按耐住噗嗤而出的笑意,拿起東西就推著一舟往前走。結果沒完全忍住,還是漏出了幾聲。
兩人站在走山入口前,所謂入口,不過是兩根石柱並一道石梁,簡單明了,再無多餘裝飾,任誰都能一眼看出:這是個門。
梁上無字,裏麵山景也是別無二致,一舟好奇心又起,問道:“林兄,這山隻有這一個入口嗎?”
一木自是知無不言:“山本身並無入口,走山設立的入口隻這一個。”
一舟道:“那我們能從別處進去嗎?”
一木偏過頭,語重心長道:“出入別人家裏,最好走正門,翻牆跳窗的是梁上君子。”
一舟撇撇嘴,不置可否,完全沒覺得翻牆有什麽不好。顧及自己難得豎立起的玉樹臨風的形象,他沒把這番高論說出來,一本正經地跟著正人君子,從正門進了。
兩人大步流星踏入山陣,才翻過一個小坡,忽覺視野幽暗,立足之處陷入一片陰影,頭頂哀嚎慘叫聲呼嘯而來,有什麽東西從天而降,大鵬展翅一般當頭砸下來!
一木原地站定,兩根手指輕輕一抬,那東西便偏了方向,五體投地砸到一邊,激起一圈灰塵,叫聲慘痛,竟是個人!
一舟看著麵前這個人,身披紫袍,少年新貴,隱約覺得有點眼熟,可又想不起來何時見過這等人物。一木看他神情,體貼入微地附在耳邊提醒了一句:“五雷轟頂。”
此言簡明扼要,直切要害。一舟恍然大悟,完全不怪自己眼力不好,要怪就怪,這人沒戴著那頂奪目吸睛的紫雲天雷冠!
那位五雷轟頂仁兄吃了滿嘴泥,咳了幾聲,翻過身,拍拍身上的土,嘴裏罵罵咧咧,不知道在埋怨誰。瞥見旁邊圍觀了兩個人,他馬上跳起來拾起架子,抱拳見禮,朗聲道:“在下天雷城雷澤言,來此走山,不知二位怎麽稱呼?”
一舟想起醉仙居裏店小二對他天花亂墜的吹捧,自動忽略了他的名字,問道:“雷少,你怎麽從上邊進來的?”
雷澤言仔細打量著他,有點鬱悶。每次自己都正經八百地介紹姓名,大家都默契十足地喊他雷少。好在雷少這個稱呼聽起來挺氣派,很符合他瀟灑風流、年少有為的氣質,他便寬宏大量、欣然接受了。
不過說起這“從天而降”,雷少似乎鬱悶更甚,連連擺手道:“別提了,本少出身天雷城嘛,就想設計一個別開生麵的進山方式,想用靈力飛進來,結果剛飛過那道門,就掉在這兒了!”
別開生麵,他確實做到了!
聽他倒完苦水,一舟好不汗顏,難怪林兄說走正門好!幸虧他是個隨大流的,不然難免跟雷少殊途同歸,也落個五體投地的下場!
看他修為,應該和自己差不多,也是個金宗水平。修行之人邁過武師法師那道坎兒,便是少宗、金宗。達到金宗境界的人不在少數,可也要看年紀。
若是年紀輕輕便至此境,人們大都讚一聲前途無量。可若是人到中年,此生基本也就止步於此,自然不會有人另眼相看。萬幸她和雷少,屬於交口稱讚的那種。
他從不為此矜高自傲,甚至別出心裁、鐵麵無私地認為,他不過是投機取巧走了捷徑而已。修行之人大都走過捷徑,或是出身名門,生得一副好筋骨;或是拜師名家,習得一番好教導。唯獨說書老人提到的歸元仙師,全憑一己之力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問頂宗師之境。他不禁推崇備至、心生向往,可惜自打出生落地,他便與肉骨凡胎無緣、斷絕了此道。
金宗再往上便是宗元,基本上隻有各族各派的元首/長老們,才能到那個境界。還得是名門大派。那些自立為王、不入流的小門小派,根本魚龍混雜、不值一提!
宗元之上,便是宗師。仙火魔三尊自是悍然在列,但俱已作古。當世之人,達到此境者寥寥無幾,卻不可枚舉,天下之大,不乏有世外高人,潛心修道,避世而居,故而不為人知。活著的、眾所周知的宗師,迄今為止,他隻見過他娘一個,私下裏還以為是沾了他外祖的光。
思及剛才小少爺問話,一舟草草介紹道:“在下江一舟,這位林一木林兄。”
此言當真是敷衍搪塞至極,雷少皺了皺眉,繼續問道:“那你們是什麽門派的?”
一舟看了旁邊林兄一眼,心裏想著,這樣的人物,當不屬於任何一派才是。
隻見那位人物麵不改色地道:“山野派。”
一舟眉梢輕挑,覺得自己今天算是漲了見識,原來還可以這樣!於是他躍躍欲試,照葫蘆畫瓢,說道:“自家門。”
林兄嘴角微彎,目中含笑看過來。
雷少又不傻,自然聽得出他們存心敷衍。不過他也明白不欲多說、便不追問的道理,努嘴道:“下次你們想糊弄誰,可以說是我天雷城的。”
聞言,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想到:我們才不想被五雷轟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