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在參觀完華夏太空軍司令部之後,在訪客室等待著太空軍政治部主任的到來,他在等見一個人。


    這邊李楊在等會議結束,那邊的太空軍政治部會議卻剛進入高潮階段,太空軍政治部主任也是李楊的老熟人,常偉思將軍,這也是他上任後第一次主持會議。


    會議一開始,常偉思將軍直接了當的詢問了所有參會人員,“在坐各位,誰對未來戰爭有必勝的信念?有這種信念的請舉手。”


    可惜的是,沒有一個人舉手,當常偉思向四周看去時,幾乎所有人的眼睛看著桌麵,隻有一個人的眼睛堅定的目視著前方,他就是章北海。


    常偉思有些不甘心的接著問:“那有沒有人認為在未來的戰爭中,我們有勝利的可能呢?注意,我說的可能不是幾率為百分之零點幾的偶然,而是真正有意義的可能。”


    此時,章北海舉起了手,也隻有章北海。


    看到這個場景,常偉思絲毫不意外,他說:“首先感謝同誌們的坦誠,其次我們也有請北海同誌,來談談你是如何建立這種信心的。”


    章北海站起來,常偉思示意他坐下,“這不是正式會議,我們隻是談談心。”


    章北海仍然立正站著,“首長,您的問題我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畢竟,信念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我在這裏首先想指出的是目前部隊中的錯誤思潮。


    大家知道,在三體危機之前,我們一直主張用科學和理性的眼光審視未來戰爭,這種思維方式以其強大的慣性延續到現在,特別是目前的太空軍,有大批學者和科學家加入,更加劇了這種思潮。如果用這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四個世紀後的星際戰爭,我們永遠無法建立起勝利的信念。”


    “章北海同誌的話很奇怪,”一名上校說,“堅定的信念難道不是建立在科學和理性之上的嗎?不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建立的信念是不可能牢固的。”


    “那我們首先要重新審視科學和理性,要明白,這隻是我們的科學和理性,三體文明的發展高度告訴我們,我們的科學隻是海邊拾貝的孩子,真理的大海可能還沒有見到。


    所以,我們在自己的科學和理性指導下看到的事實未必是真正的客觀事實,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學會有選擇地忽略它,我們應該看到事物在發展變化中,不能用技術決定論和機械唯物論把未來一步看死。”


    “很好。”常偉思點點頭,鼓勵他說下去。


    “勝利的信念是必須建立的,這種信念,是軍隊責任和尊嚴的基礎!我軍曾經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麵對強敵,以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建立了對勝利堅定的信念;我相信,在今天,對全人類和藍星文明的責任感也能支撐起這樣的信念。”


    “但具體到部隊的思想工作,我們又如何去做呢?”一名軍官說,“太空軍的成分很複雜,這也決定了部隊思想的複雜以後我們的工作會很難的。”


    “我認為,目前至少應該從部隊的精神狀態做起。”章北海說,“從大處說,上星期我到剛歸屬本軍種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調研,發現這些部隊的日常訓練已經十分鬆懈了;從小處說,部隊的軍容軍紀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昨天是統一換夏裝的日子,可在總部機關居然有很多人還穿著冬季軍裝。


    這種精神狀態必須盡快改變。看看現在,太空軍正在變成一個科學院。當然,不可否認它目前正在承擔一個軍事科學院的使命,但我們應該首先意識到自己是軍隊,而且是處於戰爭狀態的軍隊!”


    談話又進行了一些時間,常偉思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謝謝大家,希望以後我們能夠一直這樣坦誠交流,下麵,我們進入正式的會議內容。”常偉思說著,一抬頭,又遇上了章北海的目光,沉穩中透著堅毅,令他感到一絲寬慰。


    “章北海,我知道你是有信念的,你有那樣的父親,不可能沒有信念。但事情肯定沒有你說的那麽簡單,我不知道你的信念是如何建立的,甚至不知道這種信念中還包含著什麽更多的內容,就像你父親,我敬佩他,但得承認,到最後也沒有看透他。”


    常偉思翻開了麵前的文件,“目前,太空戰爭理論的研究全麵展開,但很快遇到了問題:星際戰爭研究無疑是要以技術發展水平為基準的,但現在,各項基礎研究都剛剛開始,技術突破還遙遙無期,這使得我們的研究失去了依托。


    為了適應這種情況,總部修改了研究規劃,把原來單一的太空戰爭理論研究分成獨立的三部分,以適應未來人類世界可能達到的各種技術層次,它們分別是:低技術戰略、中技術戰略和高技術戰略。”


    “目前,對三個技術層次的界定工作正在進行,將在各主要學科內確定大量的指標參數,但其核心的參數是萬噸級寶宙飛船的速度和航行範圍。”


    “低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50倍左右,即800公裏/秒左右,飛船不具備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半徑將限製在太陽係內部,即海王星軌道以內,距太陽30個天文單位的空間範圍裏。”


    “中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300倍左右,即4800公裏/秒,飛船具有部分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半徑將擴展至柯伊伯帶以外,距太陽1000個天文單位以內的空間。”


    “高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000倍左右,即16000公裏/秒,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五;飛船具有完全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航行範圍將擴展至奧爾特星雲,初步具備恒星際航行能力。”


    “失敗主義是對太空武裝力量的最大威脅,所以太空軍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肩負著極其重大的使命,軍種政治部要全麵參與太空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基礎理論領域清除失敗主義的汙染,保證正確的研究方向。”


    “今天到會的同誌,都將成為太空戰爭理論課題組的成員。三個理論分支的研究雖然有重合的部分,但研究機構是相互獨立的,這三個機構名稱暫定為低技術戰略研究室、中技術戰略研究室和高技術戰略研究室,今天這次會議,就是想聽聽各位自己的選擇意向,作為軍種政治部下一步工作崗位安排的參考。下麵大家都談談自己的選擇吧。”


    與會的三十二名政治部軍官中,有二十四人選擇低技術戰略研究室,七人選擇中技術戰略研究室,選擇高技術戰略研究室的隻有章北海一人。


    “看來,北海同誌是立誌成為一名科幻愛好者了。”有人說,引出一些笑聲。


    “我選擇的是勝利的唯一希望,隻有達到這一技術層次,人類才有可能建立有效的藍星和太陽係防禦係統。”章北海說。


    “現在連可控核聚變都沒有掌握,把萬噸戰艦推進到光速的百分之五?讓這些龐然大物比現在人類那些卡車大小的飛船還要快上一千倍?這連科幻都不是,是奇幻吧。”


    “不是還有四個世紀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可是物理學基礎理論已經不可能再發展了。”


    “現有理論的應用潛力可能連百分之一都還沒有挖掘出來。”章北海說,“我感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科技界的研究戰略,他們在低端技術上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


    以宇宙發動機為例,裂變發動機根本就沒有必要搞,可現在,不但投入巨大的開發力量,甚至還在投入同樣的力量去研究新一代的化學發動機!應該直接集中資源研究聚變發動機,而且應該越過工質型的,直接開發無工質聚變發動機。


    在其他研究領域,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比如全封閉生態圈,是恒星際遠航飛船所必需的技術,而且對物理學基礎理論依賴較少,可現在的研究規模也很有限。”


    常偉思說:“章北海同誌至少提出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目前軍方和科技界都在忙於全麵啟動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間溝通不夠。好在雙方都意識到了這種狀況,正在組織一個軍方和科技界的聯席會議,同時軍方和科學院已成立專門機構,加強雙方的交流,使太空戰略研究和科技研究形成充分的互動關係。


    下一步,我們將向各研究領域派出大量軍代表,同時,也將有大批科學家介入太空戰爭理論研究。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消極等待技術突破,而應該盡快形成自己的戰略思想體係,對各領域的研究產生推動。這裏,還要談談另一層關係:太空軍和麵壁者之間的關係。


    “麵壁者?”有人很吃驚地問,“他們要幹涉太空軍的工作嗎?”


    “目前還沒有這個跡象,隻有華夏人李楊目前正在司令部視察,泰勒也提出要到我軍進行考察。但我們也應該清楚,他們在這方麵是有一定權力的,如果幹涉真的出現,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應該有這方麵的思想準備,在這種情況真的出現時,應保持麵壁計劃和主流防禦之間的某種平衡。


    好了,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裏吧,各位回去都認真想想,散會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三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刀紅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刀紅城並收藏不一樣的三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