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現在美英蘇三國的首腦,應該正在柏林召開著名的波茨坦會議,馬上也該宣布波茨坦公告了,蘇聯方麵現在應該正在向遠東地區調兵遣將,隨
時準備出兵東北,向日本宣戰了。所以他基本上可以確定,此戰之後,就沒仗可打了,日本人真的很快就要投降了,現在繼續留在桂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有仗打,他也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在桂林
一帶盤桓了。看著僅剩下的這些特務營的老弟兄,方漢民心中一陣陣的疼,本來那六十多個兄弟,完全可以不用把血灑在這桂林一帶的,可是陰差陽錯之下,他們還是摻和到了這一場
收複桂林的戰役之中,又讓本來可以活下來的六十多個兄弟,就此血灑疆場,長眠在了桂林一帶。
想到這裏,方漢民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就又有點潮濕了起來,他也發現,這兩三年來,他的眼淚似乎變得不值錢了,動不動就流眼淚。
於是他悄悄背過身,擦了一下眼睛,轉過身的時候,臉上就恢複了剛硬:“全體都有,我們先去向留在這裏的弟兄們告個別!”特務營的官兵們,站在二十多座新墳前麵,集體脫帽鞠躬,有人在山上采來了野花,堆放在這些新塚前麵,每個新塚前麵,擺了一塊石頭,上麵用刺刀簡陋的雕刻了這些
新塚主人的姓名,籍貫以及特務營的番號,標記出了他們的身份。跟著他們的還有幾個當地百姓,這些百姓是他們這些天救的當地人,也有主動給他們當向導的當地人,他們都親眼看到了這二十多個年紀輕輕的士兵,戰死在了沙場之上
,埋骨在了長蛇嶺這座山上。這些士兵的英勇,讓他們無話可說,也大大改變了他們對這些當兵的印象,所以他們這兩天並沒有走,還陪著特務營,幫忙看護特務營的傷員,並且來回山上山下的跑,
幫特務營背水采藥。
方漢民帶著眾人,在這二十多個戰死的士兵墓前,深深的鞠躬,向這些兄弟們道別,所有人默默的注視著眼前的這些新塚,無不心如刀割,一個個都淚流滿麵。山上響起了三排鳴槍之聲,驚飛了山林中的飛鳥,這些飛鳥盤旋在天空之上,圍繞著這一帶的山林,久久不肯落下,並且發出一陣陣的鳥鳴,仿佛也在向這些保家衛國的
士兵們送行一般。而這個時候,363團的陣地附近,也有不少人在做著類似他們的事情,經此一役,363團陣亡了七百餘人,全團幾乎戰歿近半,而且受傷的官兵也有數百人之多,全團上下
一千七百多人,現在囫圇的也不過隻有幾百人的樣子,可見此戰他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雖然戰鬥還未結束,363團還在山下跟日軍激戰,但是此時山上已經來了不少的當地百姓,他們多是當地的遊擊隊組織來的,也有聽聞消息,不遠數十裏,自己趕了過來的
百姓,正在山上幫著363團收拾戰場。
一具具陣亡將士的屍體,被從各個陣地收殮起來,就近在山上集中起來,將其掩埋在了山上,永遠的留在了這片秀美的大地之上,俯瞰著山腳下這片壯美的山河。這些百姓,也不顧戰場上的強烈屍臭味,不停的在戰場的廢墟之中翻找著還埋在坍塌的掩體之中的那些中國官兵的遺體,不顧很多遺體已經腐爛,將他們從廢墟之中清理
出來,為他們整理遺容,並且擦拭遺體,將其用能找到的草席等物包裹起來,再將其抬到選好的墓地之中,由363團的人對其進行辨認,最後將其埋入挖成的墓穴之中。而陣地前麵,日軍此時也是屍積如山,很多日軍進攻猛烈的地方,鬼子的屍體幾乎鋪了幾層,雖然日軍也利用夜間偷偷的拖回去了一些,但是還是在中方陣地前麵遺屍多
達近千具之多,橫七豎八的鋪滿了陣地前麵的山坡上。
對待這些日軍屍體,老百姓就不客氣了,不埋掉是不行的,暴屍荒野時間長了,就可能會引發瘟疫,所以必須埋掉或者燒掉。但是火燒需要大量的木柴,這裏雖然是山上,林木不少,可是砍伐木柴卻需要大量的人力,於是363團留守的衛生連的人員,便指揮著前來幫忙的百姓,請他們去找石灰石,在山上就地燒成生石灰,然後再在山上找風水最差的地方,挖出大坑,墊上生石灰,把鬼子的屍體一層一層的扔進去,又撒上一層一層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最後覆上厚
厚的土石,連墳頭都懶得留,就算是把他們給處理了。
現場還有美國聯絡官,在就地進行監督清點,這一戰363團算是一戰成名,在桂林之戰之中算是徹底打出了他們的名聲。當戰鬥結束之後,饒啟華立即派人上山請方漢民和他的手下到山下休息,但是到了山上的人這才發現,特務營在山上的營地已經是人去屋空,這支拚了命支援他們的友軍
,已經一聲不吭的離開了,除了在他們營地附近,留下了將近三十座新墳,什麽都沒有留下。如果不是這近三十座新墳的話,仿佛他們從未來過一般,就這麽悄悄的來,又悄悄的離開了這裏,沒有爭什麽軍功,也沒有要求任何回報,甚至連他們繳獲的不少日軍的
武器彈藥,也被他們留在了營地之中,碼放的整整齊齊,留給了363團。消息傳到山下的饒啟華耳中之後,饒啟華和他的手下們都又一次愣住了,他們這次還是沒有能想到,這支前些天曾經給他們提供了巨大幫助的友軍,居然會這麽一聲不響
的就離開了這裏。饒啟華不由自主的走出指揮部,站在山腳之下,仰望著眼前的這座長蛇嶺,過了很久,他才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這位方營長,果然是高風亮節,俠肝義膽!無欲無求,
我不如他!”這時候副團長趙四海不知道什麽時候也到了他身後,聽到了他的話,開口說道:“我等受他大恩,真不知何時才能報恩呀!”
時準備出兵東北,向日本宣戰了。所以他基本上可以確定,此戰之後,就沒仗可打了,日本人真的很快就要投降了,現在繼續留在桂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有仗打,他也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在桂林
一帶盤桓了。看著僅剩下的這些特務營的老弟兄,方漢民心中一陣陣的疼,本來那六十多個兄弟,完全可以不用把血灑在這桂林一帶的,可是陰差陽錯之下,他們還是摻和到了這一場
收複桂林的戰役之中,又讓本來可以活下來的六十多個兄弟,就此血灑疆場,長眠在了桂林一帶。
想到這裏,方漢民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就又有點潮濕了起來,他也發現,這兩三年來,他的眼淚似乎變得不值錢了,動不動就流眼淚。
於是他悄悄背過身,擦了一下眼睛,轉過身的時候,臉上就恢複了剛硬:“全體都有,我們先去向留在這裏的弟兄們告個別!”特務營的官兵們,站在二十多座新墳前麵,集體脫帽鞠躬,有人在山上采來了野花,堆放在這些新塚前麵,每個新塚前麵,擺了一塊石頭,上麵用刺刀簡陋的雕刻了這些
新塚主人的姓名,籍貫以及特務營的番號,標記出了他們的身份。跟著他們的還有幾個當地百姓,這些百姓是他們這些天救的當地人,也有主動給他們當向導的當地人,他們都親眼看到了這二十多個年紀輕輕的士兵,戰死在了沙場之上
,埋骨在了長蛇嶺這座山上。這些士兵的英勇,讓他們無話可說,也大大改變了他們對這些當兵的印象,所以他們這兩天並沒有走,還陪著特務營,幫忙看護特務營的傷員,並且來回山上山下的跑,
幫特務營背水采藥。
方漢民帶著眾人,在這二十多個戰死的士兵墓前,深深的鞠躬,向這些兄弟們道別,所有人默默的注視著眼前的這些新塚,無不心如刀割,一個個都淚流滿麵。山上響起了三排鳴槍之聲,驚飛了山林中的飛鳥,這些飛鳥盤旋在天空之上,圍繞著這一帶的山林,久久不肯落下,並且發出一陣陣的鳥鳴,仿佛也在向這些保家衛國的
士兵們送行一般。而這個時候,363團的陣地附近,也有不少人在做著類似他們的事情,經此一役,363團陣亡了七百餘人,全團幾乎戰歿近半,而且受傷的官兵也有數百人之多,全團上下
一千七百多人,現在囫圇的也不過隻有幾百人的樣子,可見此戰他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雖然戰鬥還未結束,363團還在山下跟日軍激戰,但是此時山上已經來了不少的當地百姓,他們多是當地的遊擊隊組織來的,也有聽聞消息,不遠數十裏,自己趕了過來的
百姓,正在山上幫著363團收拾戰場。
一具具陣亡將士的屍體,被從各個陣地收殮起來,就近在山上集中起來,將其掩埋在了山上,永遠的留在了這片秀美的大地之上,俯瞰著山腳下這片壯美的山河。這些百姓,也不顧戰場上的強烈屍臭味,不停的在戰場的廢墟之中翻找著還埋在坍塌的掩體之中的那些中國官兵的遺體,不顧很多遺體已經腐爛,將他們從廢墟之中清理
出來,為他們整理遺容,並且擦拭遺體,將其用能找到的草席等物包裹起來,再將其抬到選好的墓地之中,由363團的人對其進行辨認,最後將其埋入挖成的墓穴之中。而陣地前麵,日軍此時也是屍積如山,很多日軍進攻猛烈的地方,鬼子的屍體幾乎鋪了幾層,雖然日軍也利用夜間偷偷的拖回去了一些,但是還是在中方陣地前麵遺屍多
達近千具之多,橫七豎八的鋪滿了陣地前麵的山坡上。
對待這些日軍屍體,老百姓就不客氣了,不埋掉是不行的,暴屍荒野時間長了,就可能會引發瘟疫,所以必須埋掉或者燒掉。但是火燒需要大量的木柴,這裏雖然是山上,林木不少,可是砍伐木柴卻需要大量的人力,於是363團留守的衛生連的人員,便指揮著前來幫忙的百姓,請他們去找石灰石,在山上就地燒成生石灰,然後再在山上找風水最差的地方,挖出大坑,墊上生石灰,把鬼子的屍體一層一層的扔進去,又撒上一層一層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最後覆上厚
厚的土石,連墳頭都懶得留,就算是把他們給處理了。
現場還有美國聯絡官,在就地進行監督清點,這一戰363團算是一戰成名,在桂林之戰之中算是徹底打出了他們的名聲。當戰鬥結束之後,饒啟華立即派人上山請方漢民和他的手下到山下休息,但是到了山上的人這才發現,特務營在山上的營地已經是人去屋空,這支拚了命支援他們的友軍
,已經一聲不吭的離開了,除了在他們營地附近,留下了將近三十座新墳,什麽都沒有留下。如果不是這近三十座新墳的話,仿佛他們從未來過一般,就這麽悄悄的來,又悄悄的離開了這裏,沒有爭什麽軍功,也沒有要求任何回報,甚至連他們繳獲的不少日軍的
武器彈藥,也被他們留在了營地之中,碼放的整整齊齊,留給了363團。消息傳到山下的饒啟華耳中之後,饒啟華和他的手下們都又一次愣住了,他們這次還是沒有能想到,這支前些天曾經給他們提供了巨大幫助的友軍,居然會這麽一聲不響
的就離開了這裏。饒啟華不由自主的走出指揮部,站在山腳之下,仰望著眼前的這座長蛇嶺,過了很久,他才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這位方營長,果然是高風亮節,俠肝義膽!無欲無求,
我不如他!”這時候副團長趙四海不知道什麽時候也到了他身後,聽到了他的話,開口說道:“我等受他大恩,真不知何時才能報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