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史迪威和方漢民年紀相差很多,但是史迪威很樂意把方漢民視作是一個忘年交的朋友,讓方漢民不要因為他的離開,而感到難過。
電報不算長,隻是簡單的把這件事告訴了方漢民,孫立人在電報中也同時囑咐方漢民,不要因此受到影響,一定要打好這一仗的同時,保護好他自身的安全。
方漢民看來孫立人的這份電報之後,真的有點蒙了,這個事情實在是太突然了,以至於讓他有點轉不過彎。
他自從十月份開始,在獲知史迪威沒有被解職,而是繼續主持中國戰區和中國駐印軍的工作之後,以為這件事就這麽過去了。
史迪威這段時間對待蔣介石的態度也有所轉變,對待國內軍隊的支持也明顯有所轉變,方漢民所以覺得蔣介石可能不會再逼著美國政府把史迪威弄走了。
所以這段時間他也根本沒關心過這方麵的事情,全身心都撲在了八莫戰役和此次貢卡大橋阻擊日軍的戰鬥之中。
當突然間得知史迪威被解職回國的消息,方漢民真的十分震驚,感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了。但是接下來接到了白有強的電報之後,方漢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似乎找到了答案,因為白有強在電報中告訴他,現在他率領的特務營一部,已經從西線撤回到了密支那待命,而新二十二師現如今已經
開始分批乘坐運輸機回國了。
於是方漢民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目前的情況,便大致得出了史迪威這次被解職的原因。
目前國內的形勢和緬甸這邊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現在這個世間,正是豫湘桂會戰的關鍵時期,日軍基本上達到了當初發動這場戰役的作戰目的。
十一月份日軍攻克了桂林,進而又占領了柳州南寧,隨後日軍從越南突入廣西,徹底打通了所謂的大陸交通線,達到了最初戰役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在十二月初的時候,一股日軍侵入道了貴州獨山境內,直接威脅到了四川和雲南大後方的安全,這讓國民政府十分震動,同時感到十分驚駭。
而國內方麵由於戰爭資源已經枯竭,武器彈藥和各種作戰物資都極度匱乏,國內軍隊戰鬥力也下降嚴重,戰事吃緊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日軍已經威脅到了四川重慶的安全。
為了遏製日軍的攻勢,國內方麵蔣介石肯定會給美國提出了要求,要求將駐印軍抽調回國內抵禦日軍的進攻。而美國政府在這件事上肯定要要聽史迪威的意見,對此以他對史迪威性格的了解,目前緬甸戰事正發展順利,史迪威終於還是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那就是他肯定斷然拒絕了蔣介石的要求,以目前緬
甸戰事不允許為理由,拒絕了蔣介石的這個要求。
而這個時候蔣介石為了穩定國內的戰局,提議將部分駐印軍調回國內,也是迫不得已的,這時候史迪威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那麽蔣介石為了大局出發,也不得不跟史迪威徹底撕破臉了。
為此蔣介石鐵定會向美國政府攤牌,有他沒史迪威,有史迪威沒他,在美國政府的天平上,蔣介石的分量肯定要遠遠重於史迪威的分量,如何選擇自然也就很簡單了。
美國政府深知蔣介石目前在中國軍政兩界的分量,這個時候如果他們不向蔣介石妥協的話,那麽誰都不清楚蔣介石下一步會走出什麽棋。美國最為擔心就是害怕蔣介石這個時候撐不住,跟日本媾和,一旦這個時候中國國民政府跟日本媾和,那麽日軍便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上百萬的精銳部隊,投入到太平洋和東南
亞戰場。
這對於美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將會起到災難性的作用,極可能改變未來戰爭的走向,而且美國也失去了中國大陸的機場,失去了可供b29轟炸機起飛轟炸日本本土的基地。
另外美國現在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徹徹底底的掌握住了戰場的主動權,已經把日本海軍打的找不著北了,他們現在正在使用蛙跳戰術,逐漸的逼近日本本土,為下一步可能的登陸日本本土做準備。
這時候美國人還不清楚原子彈的威力,也不知道未來他們將會使用兩顆原子彈,把日本逼降,所以目前還在醞釀著怎麽登陸日本,並且徹底將日本打的投降。這時候萬一要是蔣介石投降了日本,中國國民政府和國民黨軍隊投降了日本,美國勢必在這個時候失去了一大助力,此消彼長之下,日本將會有能力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大批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精銳部隊
返回日本本土來抗擊美軍的登陸。
那時候對於登陸日本的美軍來說,無疑將是一場可怕的噩夢,不知道要有多少美軍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絕對不是美國政府和現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想要看到的結果。這個時候,把蔣介石和史迪威放在一起稱量重量,羅斯福當然知道孰重孰輕,而且通過分析之後,美國政府也判斷蔣介石現在確實需要一部分駐印軍回國,來提高國內軍隊的戰鬥力,來抵禦日軍對四川雲
南貴州等西南大後方的入侵。
而史迪威作為一個軍人,目光確實短淺了一些,以至於看不清局勢,這次算是把蔣介石得罪到了極點,忍無可忍之下,把史迪威逼走了。
另外史迪威有些時候有點剛愎自用,太過輕視蔣介石,輕視蔣介石在這個時代,在中國軍政界的地位和作用,屢屢挑戰蔣介石的底線。
更重要的是他有意或者是無疑的忽略了國內戰場,為了他個人的麵子,把精力集中在了緬甸戰場上。
這其中他把持著美國援華物資,將大多數援華物資分配給了駐印軍和國內遠征軍,另外就是把物資分配給了陳納德的飛虎隊和駐中國國內的美國空軍部隊。而最最需要這些武器彈藥和油料的國內前線部隊,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得不到一槍一彈的配給,這對國內抗日戰場的局麵很是不利。
電報不算長,隻是簡單的把這件事告訴了方漢民,孫立人在電報中也同時囑咐方漢民,不要因此受到影響,一定要打好這一仗的同時,保護好他自身的安全。
方漢民看來孫立人的這份電報之後,真的有點蒙了,這個事情實在是太突然了,以至於讓他有點轉不過彎。
他自從十月份開始,在獲知史迪威沒有被解職,而是繼續主持中國戰區和中國駐印軍的工作之後,以為這件事就這麽過去了。
史迪威這段時間對待蔣介石的態度也有所轉變,對待國內軍隊的支持也明顯有所轉變,方漢民所以覺得蔣介石可能不會再逼著美國政府把史迪威弄走了。
所以這段時間他也根本沒關心過這方麵的事情,全身心都撲在了八莫戰役和此次貢卡大橋阻擊日軍的戰鬥之中。
當突然間得知史迪威被解職回國的消息,方漢民真的十分震驚,感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了。但是接下來接到了白有強的電報之後,方漢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似乎找到了答案,因為白有強在電報中告訴他,現在他率領的特務營一部,已經從西線撤回到了密支那待命,而新二十二師現如今已經
開始分批乘坐運輸機回國了。
於是方漢民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目前的情況,便大致得出了史迪威這次被解職的原因。
目前國內的形勢和緬甸這邊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現在這個世間,正是豫湘桂會戰的關鍵時期,日軍基本上達到了當初發動這場戰役的作戰目的。
十一月份日軍攻克了桂林,進而又占領了柳州南寧,隨後日軍從越南突入廣西,徹底打通了所謂的大陸交通線,達到了最初戰役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在十二月初的時候,一股日軍侵入道了貴州獨山境內,直接威脅到了四川和雲南大後方的安全,這讓國民政府十分震動,同時感到十分驚駭。
而國內方麵由於戰爭資源已經枯竭,武器彈藥和各種作戰物資都極度匱乏,國內軍隊戰鬥力也下降嚴重,戰事吃緊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日軍已經威脅到了四川重慶的安全。
為了遏製日軍的攻勢,國內方麵蔣介石肯定會給美國提出了要求,要求將駐印軍抽調回國內抵禦日軍的進攻。而美國政府在這件事上肯定要要聽史迪威的意見,對此以他對史迪威性格的了解,目前緬甸戰事正發展順利,史迪威終於還是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那就是他肯定斷然拒絕了蔣介石的要求,以目前緬
甸戰事不允許為理由,拒絕了蔣介石的這個要求。
而這個時候蔣介石為了穩定國內的戰局,提議將部分駐印軍調回國內,也是迫不得已的,這時候史迪威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那麽蔣介石為了大局出發,也不得不跟史迪威徹底撕破臉了。
為此蔣介石鐵定會向美國政府攤牌,有他沒史迪威,有史迪威沒他,在美國政府的天平上,蔣介石的分量肯定要遠遠重於史迪威的分量,如何選擇自然也就很簡單了。
美國政府深知蔣介石目前在中國軍政兩界的分量,這個時候如果他們不向蔣介石妥協的話,那麽誰都不清楚蔣介石下一步會走出什麽棋。美國最為擔心就是害怕蔣介石這個時候撐不住,跟日本媾和,一旦這個時候中國國民政府跟日本媾和,那麽日軍便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上百萬的精銳部隊,投入到太平洋和東南
亞戰場。
這對於美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將會起到災難性的作用,極可能改變未來戰爭的走向,而且美國也失去了中國大陸的機場,失去了可供b29轟炸機起飛轟炸日本本土的基地。
另外美國現在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徹徹底底的掌握住了戰場的主動權,已經把日本海軍打的找不著北了,他們現在正在使用蛙跳戰術,逐漸的逼近日本本土,為下一步可能的登陸日本本土做準備。
這時候美國人還不清楚原子彈的威力,也不知道未來他們將會使用兩顆原子彈,把日本逼降,所以目前還在醞釀著怎麽登陸日本,並且徹底將日本打的投降。這時候萬一要是蔣介石投降了日本,中國國民政府和國民黨軍隊投降了日本,美國勢必在這個時候失去了一大助力,此消彼長之下,日本將會有能力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大批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精銳部隊
返回日本本土來抗擊美軍的登陸。
那時候對於登陸日本的美軍來說,無疑將是一場可怕的噩夢,不知道要有多少美軍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絕對不是美國政府和現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想要看到的結果。這個時候,把蔣介石和史迪威放在一起稱量重量,羅斯福當然知道孰重孰輕,而且通過分析之後,美國政府也判斷蔣介石現在確實需要一部分駐印軍回國,來提高國內軍隊的戰鬥力,來抵禦日軍對四川雲
南貴州等西南大後方的入侵。
而史迪威作為一個軍人,目光確實短淺了一些,以至於看不清局勢,這次算是把蔣介石得罪到了極點,忍無可忍之下,把史迪威逼走了。
另外史迪威有些時候有點剛愎自用,太過輕視蔣介石,輕視蔣介石在這個時代,在中國軍政界的地位和作用,屢屢挑戰蔣介石的底線。
更重要的是他有意或者是無疑的忽略了國內戰場,為了他個人的麵子,把精力集中在了緬甸戰場上。
這其中他把持著美國援華物資,將大多數援華物資分配給了駐印軍和國內遠征軍,另外就是把物資分配給了陳納德的飛虎隊和駐中國國內的美國空軍部隊。而最最需要這些武器彈藥和油料的國內前線部隊,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得不到一槍一彈的配給,這對國內抗日戰場的局麵很是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