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丘也知道門中最深隱秘絕不是梯雲縱的傳說,太平山開宗立派已近千年,流傳下來的故事數不勝數,其中有的婉轉曲折、有的壯懷激烈、有的離奇詭譎、有的驚險刺激、還有的令人黯然神傷。


    就在前朝,山上突然來了一位了個不世出的天縱奇才,這位少年生於商賈之家,雖於武功道法終無所大成,但詩文典籍之學卻是傲視天下,據傳他年方十四歲,已經掌握了車師、樓蘭、月氏、扶餘、彌生、通古斯等眾多異族的語言,在當朝的多次贏得異域交流語言大賽桂冠,身俱多種官方認證的印信資質,同時著作等身,更盛傳他可日作詩文兩千餘首,讀書已破萬卷,更在總角之齡,創辦了九州少年精英國學府,令天下文壇側目,感歎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當然樹大招風,坊間對此也是頗有些微詞的,畢竟總有些人市見識短淺,習慣以己度人,坐井觀天,比如當時有人提出,一日隻有十二個時辰,再分一百個時刻,這日作詩文兩千餘首,一個時辰就要近一百八十首,頃刻間就要寫上二十首,這還是晝夜不停,不吃不喝才能做到;再則,十年光景讀書破萬卷,就算從繈褓中開始讀書識字,年年歲歲手不釋卷,每天也要讀上二十餘卷,實在是難以想象,種種不可思議之處,不一而足。盡管在當朝質疑之聲四起,但並不妨礙少年天才名滿天下,載譽而歸,他所著的典籍《千文速憶》《詩詞演修》《聞達縱論》、雜文集《莫使韶華負少年》在天下各大書局均有轉印,銷量更是百萬計,其聲名更是助推了其家族生意的興隆,一時成為街頭巷陌的話題。


    因為此類故事雖有談資,但畢竟總有些耐人尋味,所以師門眾人並不常談起,但太平山門人七劍下江州,在大災之年威壓兩江三州自掃門前雪的豪閥望族開倉賑濟災民,救下數百萬饑民的故事,卻是為人津津樂道。


    丘也最在意的一件師門隱秘卻是,上山十餘年,自己竟然從不知道師傅的道號。這簡直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在山上隻能聽到師伯、師叔們喚師傅做師兄、師弟,晚一輩的要門尊稱掌教、要麽以師伯師叔相稱,此次下山曆劫也隻聽人稱其為老天師或者太平山掌教,好像也有意回避提起師傅的道號,不免讓人狐疑。


    師傅一輩謹記道家抱樸守缺執念,以心為戒,不斷磨練精進,輩分應是以慎為序,大師伯道號慎思子、三師叔到五師叔分別喚做慎心、慎言、慎行。如此說來,師傅也是慎字輩,但一直無人呼其道號,聽聞隻有平素酷愛說笑的三師叔當眾叫過一次,後來被師傅強拉著切磋武藝,至此後,三師叔再不提起此事,其他人更是閉口不言。


    丘也心思飛快轉動,突然眼前一亮,好像就要找到這門中隱秘最關鍵的線索,回過神才發現原來不是腦海裏靈光乍現,而是眼前緩緩旋轉的宮燈。原來自己身體早已離地數丈,這縱橫之術雖粗淺,畢竟是道門正宗,起勢時身若離弦,懸空處輕若片羽。


    丘也打量了一下宮燈形製,來不及仔細觀瞧,身形已經緩緩落在萇狸身旁。“燈內可有什麽機關所在?”萇狸睫毛剪動,盯著小道士的臉。丘也不敢提起一躍之間思緒穿越時空的走神壯舉,隻能硬著頭皮說“這宮燈本身並未發現什麽特別,到是它旋轉的節奏很是奇特,你方才是不是也注意到了。”萇狸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麽,小道士,也不是那麽呆。然後呢,怎麽破?”“我看看另外幾盞。”話音未落人已再次騰空而起,這次丘也不敢大意,還好剛才胡說一氣涉險過關,要不然恐怕這兩側臉頰的掌印就該是一對了。


    鄰近第二盞燈時,丘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鏡一瞬也不瞬地細細端詳,看清了宮燈的每個細節,形製色彩花紋亮度,皆與前一盞並無二致,唯一不同的是兩盞等轉動的角度並不一致,轉動的速度也略有差異。落地後丘也連連縱躍,把其餘兩盞也探查了一遍。


    吳寶聽著丘狸二人對話,情知線索就在四盞宮燈上,但並不敢插口,而是和幾名白衣騎士一道靜立一旁。丘也站定後轉向萇狸:“這四盞燈,形製完全一致,隻是轉動的角度、韻律和速度略有不同,答案應該就在此種。”萇狸沉默頷首表示認可,等待丘也進一步作答。丘也沒有說話,而是再次騰身而起,躍向其中一枚宮燈,用右手兩指輕輕拿捏了一下燈的木質邊軸,就在這外力作用下,那盞燈內發出一聲機括的鳴響,就此停止了轉動。


    丘也如法炮製,將四盞燈一一停止,靜待殿內的異動。結果約麽半刻光景,四盞燈再次分別開始轉動,角度、韻律、速度與此前無二,而殿內竟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這個結果讓丘也有點撓頭,再看萇狸時,發現萇狸正盯著大殿一側的壁畫出神,萇狸喃喃道:“這幅畫真是杜鵑啼血圖,空山新雨,一節春枝,唯有一鳥遺世獨立,如泣如訴,其狀可哀。這正是望帝死後化身杜鵑的故事,傳說杜宇參加了上古伐紂的戰爭,戰後封地在蜀,杜宇也稱帝於蜀,號曰望帝。晚年時,蜀中洪水為患,民不得安處,浮屍漂櫓、苦不堪言,後天降奇人鱉靈助其治水。鱉靈察地形,測水勢,疏導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處。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讓帝位於鱉靈,號曰開明。隨後杜宇退而隱居西山,傳說死後化作鵑鳥。每逢清明、穀雨、小滿、芒種這等農忙時節,必會大聲啼叫。蜀人聞之皆稱望帝托魂,是以鵑鳥被蜀地民眾喚作杜鵑,這故事似是美好,實則總讓人覺得有些悲涼呢。”萇狸語罷默然。“望帝化鳥,名喚杜鵑,每逢農時,啼叫不止,清明、穀雨、小滿、芒種。”


    丘也忽道:“我明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異人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品言有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品言有罪並收藏太平異人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