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墨殤和那些墨家弟子,也趕到了德陽殿外,守候在此的張讓趕忙來到殿內。23sk.
“陛下,墨監造他們到了!”
“快,讓他們進來!”
墨殤等人來到殿內,發現天子正在圍著犁耙轉圈查看,趕忙來到近前,向著劉宏躬身施禮。
“臣拜見陛下!!”
“免禮!快來跟朕說說,這犁的效用。”
“諾!”
隨後墨殤起身來到劉宏身旁,開始詳細的向著劉宏解釋清楚了這個新犁的優越性,還有他們墨家安裝的一些小型調動裝置。
不僅加快了耕地速度和深度,而且犁鋤可以根據不同土質,進行上下左右調動,其優越性和先進性,已經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曲轅犁。
“陛下,這是臣等多次實驗得出的測量數據,請陛下過目!”
劉宏接過墨殤遞過來的圖紙,細細查看起來,新犁所有的數據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甚至包括手柄的舒適度,可見墨殤等人研究之時是何等的細心嚴謹。
“好!你們做的很好!”
劉宏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問道:“那按你們推測,這種犁耙,一日可耕地多少?”
墨殤想了想,隨後說道:“正常來說,應該能夠達到四畝左右,若是不惜牛力,或許能夠到達五畝半,甚至更多!!”
“好!好!好!”
劉宏興奮的連說了三個好,然後看向蹇碩,豪氣的說道:
“蹇碩,去告訴呂強,研造司眾人研製新犁有功,墨殤賞金一百,其餘每人賞金五十!”
“諾!”
沒有遲疑,蹇碩急忙離開德陽殿,去找呂強給墨殤等人領取賞賜。
“臣等,謝陛下天恩!”
墨殤和幾個墨家弟子,急忙行禮謝恩。
“嗬嗬~你們可是為朕為大漢,立了大功了,這點賞賜算什麽?”
“全賴陛下信任支持,臣等不敢居功!”
“嗬嗬~朕支持,也得靠你們不是?”
劉宏笑嗬嗬的擺了擺手,前有收割機,如今又有了這個精裝的曲轅犁,這兩種工具的出現,將大大降低土地對百姓的束縛力。
而且還會加速對關中、關西甚至是將來東北以及南方土地的開發速度,一旦完成這些,大漢的整體體量,將會取得質的飛躍。
此兩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宏隨即看向張讓,“詔太傅、司徒、大司農,哦還有司空,宮內對奏!”
“諾!”
“要快!!”
“諾!”
剛剛走出殿外的張讓,聽到天子聲音,立馬腳底生風的向宮外竄去。
此時殿內隻剩劉宏還有墨殤以及幾個墨家弟子。
劉宏看向墨殤,“對了,不知造紙改良如何了?”
“啟稟陛下,臣等已經對造紙的工具進行了改良,雖然提升了造紙速度,隻是部分原料的配比尚未完成!生產出來的紙張其質量,並不理想!”
“嗬嗬~此事急不得,需要一步一步來,朕相信,卿等定能成功的!”
對於造紙,劉宏雖然寄於很大期望,但也知道那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功的,而且還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是以劉宏並未進行催促。
隨後劉宏對墨殤詢問了一些造紙的細節,這才發現此時的造紙依舊是采用浸泡蒸煮,然後搗碎的工藝生產紙漿。
這種方法,用時長,且費力,難怪經過蔡倫改良,雖然降低了其製作的原料成本,但依舊無法大量生產推廣。
劉宏想了想,隨後開口說道:“墨卿有沒有想過,從製作過程中進行改良?朕覺得浸泡蒸煮,其耗費已經遠遠超過了紙張的價值,不管如何廉價的原料恐怕都難以降低造紙的成本!”
劉宏的話讓墨殤陷入了沉思,正如天子所說,不管他們如何改良工具,但是一直都卡在紙漿的製作這一環,從選擇原料,到紙漿的形成,最快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實驗進度和製作進程。
墨殤靈光一閃,隨後看向劉宏問道:“陛下的意思是,用另一種方法,代替浸泡蒸煮?”
“不錯!”
劉宏想了想,隨後補充道:“哦,還有,原料搗碎的過程,卿不覺得人力搗碎,不僅浪費人力,而且搗碎的並不均勻嗎?卿等都是精通機關一道,也可以試著改良一下!”
“臣等愚鈍,事事都要陛下提點,實在有負陛下厚愛!!”
此時的墨殤和墨家弟子,對於劉宏除了忠誠以外,那就是真正的心悅誠服。
因為他們每次與天子交談,天子總是能找到問題最關鍵的節點,然後對他們進行提示,這一點真是讓自詡精通製作的墨家眾人自慚形穢。
“嗬嗬~諸卿不必如此。”
劉宏笑了笑,隨後說道:“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卿一心投入研究方麵,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應該多出去走走轉轉,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墨殤點點頭,謙聲說道:“陛下說的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臣等見識短缺了!”
“嗬嗬~你們墨家之人,還學孔夫子的學問嗎?”
聽得墨殤一句子曰,劉宏不由得好奇的看了墨殤一眼。
墨殤解釋說道:“當年先祖少年時曾習夫子之術,後來學說側重雖然不同,但理念並不相斥!”
“好啊!說的好,隻要理念相同,學說和側重卻也並非無法兼容!”
墨殤的話,讓劉宏感同身受,誰說儒家學子不能兼修醫術?不能兼修農業或是機關算數?
學教你識禮做人,術教你真知和做事,舍其一而不可稱之為材,隻有能做到學術結合才是劉宏需要的。
至於如何去改變和指引,劉宏卻是不擔心,學子們讀書為的什麽?不就是為了當官,為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嗎?
以後想做官?可以,除了文采過人,也得必須有一樣拿的出手的技能才行。
想到這裏劉宏嘴角微微勾起,大漢想要改造和前進,除了要培養一批鷹派的青年軍官之外,還要培養一批激進派的文官才行。
“朕有一事想與墨卿商議!”
劉宏看向墨殤,語氣中帶著一絲商量的意味!
墨殤受寵若驚的說道:“陛下有何事盡管吩咐即可,臣定當竭盡全力!”
劉宏微微一笑,緩聲說道:“朕知道你們墨家一脈相承,特別是你們秦墨一脈,想必對於機關一道的各種理論和公式也非常完善,朕想...”
說到這,劉宏有些說不下去了,雖然墨殤和他們秦墨一脈,已經效忠於自己,但是那些理論和公式,是他們立身的根本,相當於鎮派之寶了,如今自己開口討要,是否有些不妥?
墨殤此時也反應過來,沉聲說道:“陛下若是想要,臣願意獻與陛下。”
說罷,墨殤小心翼翼的從袖口之中取出一份古卷,然後雙手捧起,躬身來到劉宏麵前。
見到墨殤如此模樣,劉宏微微搖了搖頭,輕聲說道:“不是朕想要,而是朕希望墨卿能將其編寫整理,用來教授天下人學習使用!卿可願意?”
他毫不猶豫跪倒在地,“陛下於臣等有再生之恩,若無陛下賞識,我們早晚也會消失於世人視線之內,如今陛下願意將我們一脈的學說傳遍天下,發揚光大,臣怎會不願?”
說罷,墨殤激動的跪伏在地!
劉宏微微一愣,這才想到了其中一個關鍵問題。
他們這些人並不是那些什麽掃蔽自珍之人,不然也不會想方設法的投效自己。
“陛下,墨監造他們到了!”
“快,讓他們進來!”
墨殤等人來到殿內,發現天子正在圍著犁耙轉圈查看,趕忙來到近前,向著劉宏躬身施禮。
“臣拜見陛下!!”
“免禮!快來跟朕說說,這犁的效用。”
“諾!”
隨後墨殤起身來到劉宏身旁,開始詳細的向著劉宏解釋清楚了這個新犁的優越性,還有他們墨家安裝的一些小型調動裝置。
不僅加快了耕地速度和深度,而且犁鋤可以根據不同土質,進行上下左右調動,其優越性和先進性,已經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曲轅犁。
“陛下,這是臣等多次實驗得出的測量數據,請陛下過目!”
劉宏接過墨殤遞過來的圖紙,細細查看起來,新犁所有的數據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甚至包括手柄的舒適度,可見墨殤等人研究之時是何等的細心嚴謹。
“好!你們做的很好!”
劉宏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問道:“那按你們推測,這種犁耙,一日可耕地多少?”
墨殤想了想,隨後說道:“正常來說,應該能夠達到四畝左右,若是不惜牛力,或許能夠到達五畝半,甚至更多!!”
“好!好!好!”
劉宏興奮的連說了三個好,然後看向蹇碩,豪氣的說道:
“蹇碩,去告訴呂強,研造司眾人研製新犁有功,墨殤賞金一百,其餘每人賞金五十!”
“諾!”
沒有遲疑,蹇碩急忙離開德陽殿,去找呂強給墨殤等人領取賞賜。
“臣等,謝陛下天恩!”
墨殤和幾個墨家弟子,急忙行禮謝恩。
“嗬嗬~你們可是為朕為大漢,立了大功了,這點賞賜算什麽?”
“全賴陛下信任支持,臣等不敢居功!”
“嗬嗬~朕支持,也得靠你們不是?”
劉宏笑嗬嗬的擺了擺手,前有收割機,如今又有了這個精裝的曲轅犁,這兩種工具的出現,將大大降低土地對百姓的束縛力。
而且還會加速對關中、關西甚至是將來東北以及南方土地的開發速度,一旦完成這些,大漢的整體體量,將會取得質的飛躍。
此兩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宏隨即看向張讓,“詔太傅、司徒、大司農,哦還有司空,宮內對奏!”
“諾!”
“要快!!”
“諾!”
剛剛走出殿外的張讓,聽到天子聲音,立馬腳底生風的向宮外竄去。
此時殿內隻剩劉宏還有墨殤以及幾個墨家弟子。
劉宏看向墨殤,“對了,不知造紙改良如何了?”
“啟稟陛下,臣等已經對造紙的工具進行了改良,雖然提升了造紙速度,隻是部分原料的配比尚未完成!生產出來的紙張其質量,並不理想!”
“嗬嗬~此事急不得,需要一步一步來,朕相信,卿等定能成功的!”
對於造紙,劉宏雖然寄於很大期望,但也知道那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功的,而且還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是以劉宏並未進行催促。
隨後劉宏對墨殤詢問了一些造紙的細節,這才發現此時的造紙依舊是采用浸泡蒸煮,然後搗碎的工藝生產紙漿。
這種方法,用時長,且費力,難怪經過蔡倫改良,雖然降低了其製作的原料成本,但依舊無法大量生產推廣。
劉宏想了想,隨後開口說道:“墨卿有沒有想過,從製作過程中進行改良?朕覺得浸泡蒸煮,其耗費已經遠遠超過了紙張的價值,不管如何廉價的原料恐怕都難以降低造紙的成本!”
劉宏的話讓墨殤陷入了沉思,正如天子所說,不管他們如何改良工具,但是一直都卡在紙漿的製作這一環,從選擇原料,到紙漿的形成,最快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實驗進度和製作進程。
墨殤靈光一閃,隨後看向劉宏問道:“陛下的意思是,用另一種方法,代替浸泡蒸煮?”
“不錯!”
劉宏想了想,隨後補充道:“哦,還有,原料搗碎的過程,卿不覺得人力搗碎,不僅浪費人力,而且搗碎的並不均勻嗎?卿等都是精通機關一道,也可以試著改良一下!”
“臣等愚鈍,事事都要陛下提點,實在有負陛下厚愛!!”
此時的墨殤和墨家弟子,對於劉宏除了忠誠以外,那就是真正的心悅誠服。
因為他們每次與天子交談,天子總是能找到問題最關鍵的節點,然後對他們進行提示,這一點真是讓自詡精通製作的墨家眾人自慚形穢。
“嗬嗬~諸卿不必如此。”
劉宏笑了笑,隨後說道:“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卿一心投入研究方麵,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應該多出去走走轉轉,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墨殤點點頭,謙聲說道:“陛下說的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臣等見識短缺了!”
“嗬嗬~你們墨家之人,還學孔夫子的學問嗎?”
聽得墨殤一句子曰,劉宏不由得好奇的看了墨殤一眼。
墨殤解釋說道:“當年先祖少年時曾習夫子之術,後來學說側重雖然不同,但理念並不相斥!”
“好啊!說的好,隻要理念相同,學說和側重卻也並非無法兼容!”
墨殤的話,讓劉宏感同身受,誰說儒家學子不能兼修醫術?不能兼修農業或是機關算數?
學教你識禮做人,術教你真知和做事,舍其一而不可稱之為材,隻有能做到學術結合才是劉宏需要的。
至於如何去改變和指引,劉宏卻是不擔心,學子們讀書為的什麽?不就是為了當官,為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嗎?
以後想做官?可以,除了文采過人,也得必須有一樣拿的出手的技能才行。
想到這裏劉宏嘴角微微勾起,大漢想要改造和前進,除了要培養一批鷹派的青年軍官之外,還要培養一批激進派的文官才行。
“朕有一事想與墨卿商議!”
劉宏看向墨殤,語氣中帶著一絲商量的意味!
墨殤受寵若驚的說道:“陛下有何事盡管吩咐即可,臣定當竭盡全力!”
劉宏微微一笑,緩聲說道:“朕知道你們墨家一脈相承,特別是你們秦墨一脈,想必對於機關一道的各種理論和公式也非常完善,朕想...”
說到這,劉宏有些說不下去了,雖然墨殤和他們秦墨一脈,已經效忠於自己,但是那些理論和公式,是他們立身的根本,相當於鎮派之寶了,如今自己開口討要,是否有些不妥?
墨殤此時也反應過來,沉聲說道:“陛下若是想要,臣願意獻與陛下。”
說罷,墨殤小心翼翼的從袖口之中取出一份古卷,然後雙手捧起,躬身來到劉宏麵前。
見到墨殤如此模樣,劉宏微微搖了搖頭,輕聲說道:“不是朕想要,而是朕希望墨卿能將其編寫整理,用來教授天下人學習使用!卿可願意?”
他毫不猶豫跪倒在地,“陛下於臣等有再生之恩,若無陛下賞識,我們早晚也會消失於世人視線之內,如今陛下願意將我們一脈的學說傳遍天下,發揚光大,臣怎會不願?”
說罷,墨殤激動的跪伏在地!
劉宏微微一愣,這才想到了其中一個關鍵問題。
他們這些人並不是那些什麽掃蔽自珍之人,不然也不會想方設法的投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