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
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殿內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好不熱鬧,所有官員也都聽說了昨天“西涼大捷”一事。
幾乎每個官員臉上都露出興奮的笑容,其中也有部分臉色不太好看之人,比如竇武的兒子,最近剛剛被封為渭陽候的竇機,還有竇武的侄子被封為西鄉侯的竇靖。
竇武等候還有情可原,畢竟是天子名義上的舅父,對於劉宏能夠登基也有很大幫助。
可是竇機、竇靖兩兄弟封侯,卻惹的朝野上下大為不滿。
主要的是二人居然沒有推辭,就那麽坦然的接受了太後和天子的詔封,朝堂百官物議沸然的同時,以王甫為首的宦官集團也趁機發難。
更是有人之言,竇氏一門三侯,這是要學梁氏一族。
雖然這一切都被劉宏壓了下去,但竇機兩兄弟的日子並不好過。
以前沒有權勢不用多說,現在有了權勢還要夾起尾巴做人?那這權勢要來做什麽?
所以兩兄弟也經常背著竇武,指使那些投靠竇武的官吏與宦官集團的手下針鋒相對,甚至不惜用出一些下作的手段。
如今兄弟二人聽說段熲大敗先零羌諸部,看樣子無論是天子還是太後,都會對他進行封賞。
段熲已是一個食邑五千戶的定邊侯,要知道此時的竇武也不過才食邑五千戶,再封那可就超過他們父親和伯父了,這是二人絕對不允許的。
於是昨晚兄弟二人就聯絡了許多投靠竇武的人,準備今日發難,賞賜些錢財將段熲打發了事。
“陛下臨朝。”
張讓一聲高呼,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劉宏坐在帝座之上,竇妙則端坐於劉宏身旁。
“臣等拜見陛下,太後。”
文武百官,齊聲向著劉宏和竇妙躬身行禮。
“諸卿免禮。”
“謝陛下,太後。”
劉宏將手中的戰報,遞給了一旁的張讓。
“念。”
“諾”
張讓接過戰報,開始大聲宣讀:
“臣,熲與全軍將士感念陛下厚恩,無不思以死報之。
西羌諸部受我大漢庇護,不思報效,膽敢反叛,犯我大漢天顏。
若不誅之,定被宵小所乘,臣奉陛下之命,親率漢軍奔襲百裏與先零羌諸部三萬人馬決戰於逢義山。
所幸漢軍士卒感念天子厚恩,無不奮勇殺敵,終將先零羌諸部擊潰,斬首近萬,俘獲兩萬有餘,輜重馬匹無數。
......”
洋洋灑灑的念了大約有一刻鍾,張讓才終於將這封戰報念完。
陳蕃率先站出身來,“此戰大捷,揚我國威,震懾宵小,臣為大漢賀,為天子賀。”
“為大漢賀,為陛下賀。”
文武百官也紛紛跟隨陳蕃同聲祝賀。
“諸卿果然都是忠義愛國之人,”劉宏抬起手向下壓了壓,阻止了百官的祝賀,“將士奮力拚殺,護我大漢邊疆,理當獎賞,不知諸卿可有什麽意見?”
“陛下,”太尉李膺站出身來,向著劉宏躬身行禮,“將士們浴血拚殺,賞賜必不可少,隻是陛下剛剛加封段紀明為定邊侯,不如....”
“陛下,太尉言之有理!”
李膺話還沒有說完一名尚書令便站出身來,“陛下對定邊侯的恩賞已然不少,若是再加封賞,難免會讓其產生驕縱之心,不如賞些財帛就好。”
李膺頓時有些不悅的看向那名尚書令,我還沒說完呢就言之有理了?你知道我想說什麽?
“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
這個尚書令劉宏自然認得,乃是竇武舉薦,於是劉宏看向竇武,詢問他的意見。
被劉宏點名,竇武也不得不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尚書令李玄言之有理,”
“那諸卿以為如何?”劉宏又看向文武百官。
陽球站出身來,朗聲說道:
“陛下,自古以來,賞罰分明才能讓將士用命。
陛下加封定邊侯,是賞賜他過去為大漢守衛邊疆的補償。
如今定邊侯再立新功,若是因為舊賞而不獎新功,恐難以服眾,隻怕會有損陛下威名。”
陽球的一番話,有理有據,一時間竟無人敢站出來反對。
“嗯,陽卿之言,甚合朕意。”
隨後劉宏看向一側的竇妙,畢竟太後臨朝,要對一個邊軍大將進行封賞,肯定需要太後點頭才是。
“皇帝可自行做主。”
竇妙微微一笑,似乎並不打算摻和這件事。
位於武將之首的竇武神情間有些不太自然,剛才自己話裏的意思已經明確反對封賞段熲了,他不信自己的女兒聽不出來,可是為何卻不幫自己說話了?m.23sk.
“大將軍,可令尚書台擬詔,段卿破敵有功,揚我國威,賜錢三百萬,絹兩千匹,增定邊侯食邑....”
“陛下...金城郡守傅燮八百裏急報。”
劉宏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持報而來的羽林軍打斷。
劉宏急聲道:“快!呈上來。”
傅燮任金城太守乃是他分化蠶食西羌的重要一環,因為傅燮為人公正剛直,在羌人之中素有威望,由他負責安撫羌人最為合適不過。
一般如果不是事情緊急,是不會八百裏加急的,劉宏不清楚金城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亂子,所以才會如此著急。
張讓小跑著從羽林軍手上接過那封八百裏加急的信箋。
接過張讓呈上來的信箋,劉宏趕忙拆開來看,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起來。
“皇帝,發生了何事?”一旁的竇妙看到劉宏臉色不對,開口詢問道。
劉宏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將信箋交給了竇妙。
“這....”
竇妙看完之後,忍不住的驚呼出聲。
天子與太後的模樣,百官自然看在眼裏,不由的心中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就連陳蕃等人也一臉疑惑的看著帝座上的劉宏。
“張讓,念給諸卿聽聽吧!”
“諾!”
張讓接過信箋粗略掃了一眼,也是忍不住被嚇了一跳,不過很快便鎮定下來,然後高聲念道:
“臣,金城太守傅燮,彈劾護羌中郎將、定邊侯段熲,逢義山一戰,段熲大破敵軍,奮勇殺敵,護佑一方,臣深感佩服。
然其居然擅自下令坑殺俘虜,被坑殺者將近兩萬餘人,如此凶殘有傷天和之事古之罕有。
自孝武皇帝以來,雖然邊疆偶有蠻夷進犯,但隻需遣一支王師便可將其擊退,再實施以仁義感化,蠻夷無不敬服者。
.....”
隨後就是一大堆引經據典的說教。
殿內的文武百官也震驚不已,這個段熲居然如此凶殘,兩萬人說殺就殺了,雖然殺的是羌人,但畢竟也曾臣服於大漢,算得上是大漢的子民。
“陛下,段熲雖然殺敵有功,可是居然做出如此有傷天和之事,擅自坑殺俘虜,不僅會激發漢羌矛盾,更是有損於陛下和大漢之威名,段熲雖然有功,然功不抵過,臣請嚴懲段熲。”
一名清流官員立馬站出身來,一臉憤怒的模樣,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要求嚴懲段熲。
一時間原本被稱頌的英雄,頓時成為人人可噴的屠夫。
想到此時的段熲應該還沒有看到陳蕃給他的信,劉宏則明白了段熲這麽做的用意。
一是因為這些羌人俘虜,放了是放虎歸山,留著又隻會耗費糧草,還要派出軍士看守擔心他們作亂。
二就是段熲應該是想以此來自汙,他還是不太清楚天子對他的態度,擔心自己功高震主引起朝廷和天子的忌憚。
“朕又不是那趙家之人,你怕什麽?”劉宏心中暗暗想到。
雖然段熲的做法對劉宏的謀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對於眼下的大漢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所以劉宏也不打算將段熲如何。
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殿內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好不熱鬧,所有官員也都聽說了昨天“西涼大捷”一事。
幾乎每個官員臉上都露出興奮的笑容,其中也有部分臉色不太好看之人,比如竇武的兒子,最近剛剛被封為渭陽候的竇機,還有竇武的侄子被封為西鄉侯的竇靖。
竇武等候還有情可原,畢竟是天子名義上的舅父,對於劉宏能夠登基也有很大幫助。
可是竇機、竇靖兩兄弟封侯,卻惹的朝野上下大為不滿。
主要的是二人居然沒有推辭,就那麽坦然的接受了太後和天子的詔封,朝堂百官物議沸然的同時,以王甫為首的宦官集團也趁機發難。
更是有人之言,竇氏一門三侯,這是要學梁氏一族。
雖然這一切都被劉宏壓了下去,但竇機兩兄弟的日子並不好過。
以前沒有權勢不用多說,現在有了權勢還要夾起尾巴做人?那這權勢要來做什麽?
所以兩兄弟也經常背著竇武,指使那些投靠竇武的官吏與宦官集團的手下針鋒相對,甚至不惜用出一些下作的手段。
如今兄弟二人聽說段熲大敗先零羌諸部,看樣子無論是天子還是太後,都會對他進行封賞。
段熲已是一個食邑五千戶的定邊侯,要知道此時的竇武也不過才食邑五千戶,再封那可就超過他們父親和伯父了,這是二人絕對不允許的。
於是昨晚兄弟二人就聯絡了許多投靠竇武的人,準備今日發難,賞賜些錢財將段熲打發了事。
“陛下臨朝。”
張讓一聲高呼,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劉宏坐在帝座之上,竇妙則端坐於劉宏身旁。
“臣等拜見陛下,太後。”
文武百官,齊聲向著劉宏和竇妙躬身行禮。
“諸卿免禮。”
“謝陛下,太後。”
劉宏將手中的戰報,遞給了一旁的張讓。
“念。”
“諾”
張讓接過戰報,開始大聲宣讀:
“臣,熲與全軍將士感念陛下厚恩,無不思以死報之。
西羌諸部受我大漢庇護,不思報效,膽敢反叛,犯我大漢天顏。
若不誅之,定被宵小所乘,臣奉陛下之命,親率漢軍奔襲百裏與先零羌諸部三萬人馬決戰於逢義山。
所幸漢軍士卒感念天子厚恩,無不奮勇殺敵,終將先零羌諸部擊潰,斬首近萬,俘獲兩萬有餘,輜重馬匹無數。
......”
洋洋灑灑的念了大約有一刻鍾,張讓才終於將這封戰報念完。
陳蕃率先站出身來,“此戰大捷,揚我國威,震懾宵小,臣為大漢賀,為天子賀。”
“為大漢賀,為陛下賀。”
文武百官也紛紛跟隨陳蕃同聲祝賀。
“諸卿果然都是忠義愛國之人,”劉宏抬起手向下壓了壓,阻止了百官的祝賀,“將士奮力拚殺,護我大漢邊疆,理當獎賞,不知諸卿可有什麽意見?”
“陛下,”太尉李膺站出身來,向著劉宏躬身行禮,“將士們浴血拚殺,賞賜必不可少,隻是陛下剛剛加封段紀明為定邊侯,不如....”
“陛下,太尉言之有理!”
李膺話還沒有說完一名尚書令便站出身來,“陛下對定邊侯的恩賞已然不少,若是再加封賞,難免會讓其產生驕縱之心,不如賞些財帛就好。”
李膺頓時有些不悅的看向那名尚書令,我還沒說完呢就言之有理了?你知道我想說什麽?
“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
這個尚書令劉宏自然認得,乃是竇武舉薦,於是劉宏看向竇武,詢問他的意見。
被劉宏點名,竇武也不得不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尚書令李玄言之有理,”
“那諸卿以為如何?”劉宏又看向文武百官。
陽球站出身來,朗聲說道:
“陛下,自古以來,賞罰分明才能讓將士用命。
陛下加封定邊侯,是賞賜他過去為大漢守衛邊疆的補償。
如今定邊侯再立新功,若是因為舊賞而不獎新功,恐難以服眾,隻怕會有損陛下威名。”
陽球的一番話,有理有據,一時間竟無人敢站出來反對。
“嗯,陽卿之言,甚合朕意。”
隨後劉宏看向一側的竇妙,畢竟太後臨朝,要對一個邊軍大將進行封賞,肯定需要太後點頭才是。
“皇帝可自行做主。”
竇妙微微一笑,似乎並不打算摻和這件事。
位於武將之首的竇武神情間有些不太自然,剛才自己話裏的意思已經明確反對封賞段熲了,他不信自己的女兒聽不出來,可是為何卻不幫自己說話了?m.23sk.
“大將軍,可令尚書台擬詔,段卿破敵有功,揚我國威,賜錢三百萬,絹兩千匹,增定邊侯食邑....”
“陛下...金城郡守傅燮八百裏急報。”
劉宏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持報而來的羽林軍打斷。
劉宏急聲道:“快!呈上來。”
傅燮任金城太守乃是他分化蠶食西羌的重要一環,因為傅燮為人公正剛直,在羌人之中素有威望,由他負責安撫羌人最為合適不過。
一般如果不是事情緊急,是不會八百裏加急的,劉宏不清楚金城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亂子,所以才會如此著急。
張讓小跑著從羽林軍手上接過那封八百裏加急的信箋。
接過張讓呈上來的信箋,劉宏趕忙拆開來看,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起來。
“皇帝,發生了何事?”一旁的竇妙看到劉宏臉色不對,開口詢問道。
劉宏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將信箋交給了竇妙。
“這....”
竇妙看完之後,忍不住的驚呼出聲。
天子與太後的模樣,百官自然看在眼裏,不由的心中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就連陳蕃等人也一臉疑惑的看著帝座上的劉宏。
“張讓,念給諸卿聽聽吧!”
“諾!”
張讓接過信箋粗略掃了一眼,也是忍不住被嚇了一跳,不過很快便鎮定下來,然後高聲念道:
“臣,金城太守傅燮,彈劾護羌中郎將、定邊侯段熲,逢義山一戰,段熲大破敵軍,奮勇殺敵,護佑一方,臣深感佩服。
然其居然擅自下令坑殺俘虜,被坑殺者將近兩萬餘人,如此凶殘有傷天和之事古之罕有。
自孝武皇帝以來,雖然邊疆偶有蠻夷進犯,但隻需遣一支王師便可將其擊退,再實施以仁義感化,蠻夷無不敬服者。
.....”
隨後就是一大堆引經據典的說教。
殿內的文武百官也震驚不已,這個段熲居然如此凶殘,兩萬人說殺就殺了,雖然殺的是羌人,但畢竟也曾臣服於大漢,算得上是大漢的子民。
“陛下,段熲雖然殺敵有功,可是居然做出如此有傷天和之事,擅自坑殺俘虜,不僅會激發漢羌矛盾,更是有損於陛下和大漢之威名,段熲雖然有功,然功不抵過,臣請嚴懲段熲。”
一名清流官員立馬站出身來,一臉憤怒的模樣,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要求嚴懲段熲。
一時間原本被稱頌的英雄,頓時成為人人可噴的屠夫。
想到此時的段熲應該還沒有看到陳蕃給他的信,劉宏則明白了段熲這麽做的用意。
一是因為這些羌人俘虜,放了是放虎歸山,留著又隻會耗費糧草,還要派出軍士看守擔心他們作亂。
二就是段熲應該是想以此來自汙,他還是不太清楚天子對他的態度,擔心自己功高震主引起朝廷和天子的忌憚。
“朕又不是那趙家之人,你怕什麽?”劉宏心中暗暗想到。
雖然段熲的做法對劉宏的謀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對於眼下的大漢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所以劉宏也不打算將段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