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後,三大常規和生化全套均正常,甲功三項的檢查結果也正常。”
“目前病人使用的激素為強的鬆每天一次頓服40毫克,溴比斯的明為每次60毫克,每天四次。”
“現在的問題是,病人的腹瀉無法控製,一天達到十多次,水樣便,每次的量不多。因為無法控製病人的症狀,請林院長回來,指導我們下一步的診治。”
董華宇的匯報,重點突出,沒有多少廢話。
“董醫生的匯報很詳細,我們擔心的是,如果控製不住腹瀉,病人的營養狀況會惡化,很有可能再次出現肌無力危象。”卓一明補充說。
“好,我們去看看病人吧。”看見沒有人再補充,林琳站起來。此時的他,不想浪費半點時間。
在丁鳳的引領下,來到病房。這是新病房落成使用後,林琳第一次回來查房。
看著幹淨明亮,設施齊備的病房,林琳心中感到十分高興和欣慰。
林琳剛踏進病人所在的房間,馬上叫了一聲:“石大哥,您怎麽在這裏?”
原來,林琳看見的,正是石山村的石頭大哥。
“我姐病了,在我的堅持下,才從人民醫院轉過來。”
“啊,是淑靜姐?”林琳看向病床。斜躺在床上的石淑靜,對林琳微笑著點了點頭。
“石大哥,怎麽現在才來呢?淑靜姐的情況,剛才我已經聽過匯報了,確實有點複雜了。”
“唉……”石頭長歎一聲,雙眼緊緊的盯著站在床邊的姐夫謝龍。此刻的石頭,渾身散發著一股戾氣,似乎要將謝龍撕得粉碎。
“我看看吧,盡量將淑靜姐的情況調理好。”林琳意識到,問題出在謝龍身上。
“淑靜姐,我問什麽,你回答什麽,我不問,你不需要說。您現在的情況,說話多了,也會很辛苦的。”石淑靜聽罷,點了點頭。
“您服用激素和溴吡啶斯的明的量,是不是最近一個月開始調整了?”
“對,是的。”
“是兩種藥同時調整的嗎?”
“對。”
“為什麽要調藥。”
“最近覺得力量有點差,到人民醫院複診,我的主管醫生便為我調整了藥物。”
“你原來的量是多少?”
“激素是每天早上六片,溴吡啶斯的明每天三次,每次一片。”
“您現在的情況,是不是與這次調藥有關。”
“是,加大量後,力量好一點,但腹瀉很明顯。”
“你的腹瀉,是晚上明顯,還是白天明顯?”
“白天明顯,特別是進食後,更加明顯。”
“好,我知道了,我來檢查一下。”十幾年間,那位美麗的石淑靜,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隻剩下一雙美目,在告訴林琳,她就是當年的石淑靜。
林琳沒有讓石淑靜做疲勞試驗,對於這種診斷明確的病人,林琳不想增加病人的痛苦。林琳接過丁鳳給他的聽診器,認真聽了病人的腹部,果然,腸鳴十分活躍。
林琳再用手觸摸一下病人的腹部和四肢,有一種“濕漉漉”的感覺。此刻,林琳已經心中有數。
“石大哥,淑靜姐,謝大哥,一會,我們討論淑靜姐的病情,接下來,請淑靜姐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服藥。有情況,隨時反映給董醫生或者值班醫生聽,千萬別不好意思。”
石頭聽聞,長舒了一口氣,伸出手,緊緊握住林琳的手。
“林醫生,十幾年沒見,看看您什麽時候有空,我們聊聊。”
“找個時間吧,這位是丁主任,石大哥有問題,可以隨時找丁主任幫忙。對了,石大哥,告訴我,你的手機號碼,我撥過去,你我都收藏好,有事,您也可以直接找我。”
“好。”石頭聽說,馬上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林琳。林琳按照石頭說的號碼,撥了過去,倆人互相收藏了手機號碼。
回到辦公室,大家坐好,林琳開口了。
“大家談談各自的看法,暢所欲言,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我是主管醫生,我先說說我粗淺的看法。”董華宇首先發言。
“這個病人的診斷是沒有疑問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將藥物調整好,將腹瀉控製住。”
“病人目前的情況,應該與溴吡啶斯的明過量有關。包括病人的腹痛,腹瀉和出汗,都是典型的膽堿能危象的前兆,如果處理不好,非常危險。”
“我比較困惑的是,病人是因為無力加重而進行調藥的。調藥後,病人的無力的確改善了。如果我們將溴吡啶斯的明的量減下來,會不會又出現無力的加重呢?”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也無法給出一個好的方案。”董華宇很誠實。
“董醫生的意見,我也同意。究竟是同時減激素和溴吡啶斯的明,還是先減激素或者溴吡啶斯的明呢。我不敢給一個肯定的答案,不過,我比較傾向於減溴吡啶斯的明。”卓一明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
“我也同意卓老師的意見,不過,究竟如何減,減多少,是個問題。”丁鳳搶在淩曉雲前麵表態。
“卓醫生和丁主任的意見,我都同意。老實說,這種病人,十分敏感,減藥十分考驗我們醫生的判斷力和觀察力。所以,一旦決定調藥,董醫生和值班醫生,必須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淩曉雲的經驗還是比較豐富。
“我也是持同樣的意見,首先應該減溴吡啶斯的明。既然白天腹瀉明顯,還是從白天開始減吧,這樣,白天如果有病情變化,也容易處理一些。”葉秀的意見,更具體一些。
“大家的意見是基本一致的,我也認可這個減藥的方向。”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影響的是神經肌肉突觸後膜的膽堿能受體的數量和質量。”
“免疫抑製劑的治療,是少不了的。隻要病人的身體內,存在自身免疫反應的一天,都不能停下來。”
“當然,最理想的辦法,是將激素減到最理想的維持量。不過,不是現在這個病人所要考慮的。”
“目前病人使用的激素為強的鬆每天一次頓服40毫克,溴比斯的明為每次60毫克,每天四次。”
“現在的問題是,病人的腹瀉無法控製,一天達到十多次,水樣便,每次的量不多。因為無法控製病人的症狀,請林院長回來,指導我們下一步的診治。”
董華宇的匯報,重點突出,沒有多少廢話。
“董醫生的匯報很詳細,我們擔心的是,如果控製不住腹瀉,病人的營養狀況會惡化,很有可能再次出現肌無力危象。”卓一明補充說。
“好,我們去看看病人吧。”看見沒有人再補充,林琳站起來。此時的他,不想浪費半點時間。
在丁鳳的引領下,來到病房。這是新病房落成使用後,林琳第一次回來查房。
看著幹淨明亮,設施齊備的病房,林琳心中感到十分高興和欣慰。
林琳剛踏進病人所在的房間,馬上叫了一聲:“石大哥,您怎麽在這裏?”
原來,林琳看見的,正是石山村的石頭大哥。
“我姐病了,在我的堅持下,才從人民醫院轉過來。”
“啊,是淑靜姐?”林琳看向病床。斜躺在床上的石淑靜,對林琳微笑著點了點頭。
“石大哥,怎麽現在才來呢?淑靜姐的情況,剛才我已經聽過匯報了,確實有點複雜了。”
“唉……”石頭長歎一聲,雙眼緊緊的盯著站在床邊的姐夫謝龍。此刻的石頭,渾身散發著一股戾氣,似乎要將謝龍撕得粉碎。
“我看看吧,盡量將淑靜姐的情況調理好。”林琳意識到,問題出在謝龍身上。
“淑靜姐,我問什麽,你回答什麽,我不問,你不需要說。您現在的情況,說話多了,也會很辛苦的。”石淑靜聽罷,點了點頭。
“您服用激素和溴吡啶斯的明的量,是不是最近一個月開始調整了?”
“對,是的。”
“是兩種藥同時調整的嗎?”
“對。”
“為什麽要調藥。”
“最近覺得力量有點差,到人民醫院複診,我的主管醫生便為我調整了藥物。”
“你原來的量是多少?”
“激素是每天早上六片,溴吡啶斯的明每天三次,每次一片。”
“您現在的情況,是不是與這次調藥有關。”
“是,加大量後,力量好一點,但腹瀉很明顯。”
“你的腹瀉,是晚上明顯,還是白天明顯?”
“白天明顯,特別是進食後,更加明顯。”
“好,我知道了,我來檢查一下。”十幾年間,那位美麗的石淑靜,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隻剩下一雙美目,在告訴林琳,她就是當年的石淑靜。
林琳沒有讓石淑靜做疲勞試驗,對於這種診斷明確的病人,林琳不想增加病人的痛苦。林琳接過丁鳳給他的聽診器,認真聽了病人的腹部,果然,腸鳴十分活躍。
林琳再用手觸摸一下病人的腹部和四肢,有一種“濕漉漉”的感覺。此刻,林琳已經心中有數。
“石大哥,淑靜姐,謝大哥,一會,我們討論淑靜姐的病情,接下來,請淑靜姐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服藥。有情況,隨時反映給董醫生或者值班醫生聽,千萬別不好意思。”
石頭聽聞,長舒了一口氣,伸出手,緊緊握住林琳的手。
“林醫生,十幾年沒見,看看您什麽時候有空,我們聊聊。”
“找個時間吧,這位是丁主任,石大哥有問題,可以隨時找丁主任幫忙。對了,石大哥,告訴我,你的手機號碼,我撥過去,你我都收藏好,有事,您也可以直接找我。”
“好。”石頭聽說,馬上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林琳。林琳按照石頭說的號碼,撥了過去,倆人互相收藏了手機號碼。
回到辦公室,大家坐好,林琳開口了。
“大家談談各自的看法,暢所欲言,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我是主管醫生,我先說說我粗淺的看法。”董華宇首先發言。
“這個病人的診斷是沒有疑問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將藥物調整好,將腹瀉控製住。”
“病人目前的情況,應該與溴吡啶斯的明過量有關。包括病人的腹痛,腹瀉和出汗,都是典型的膽堿能危象的前兆,如果處理不好,非常危險。”
“我比較困惑的是,病人是因為無力加重而進行調藥的。調藥後,病人的無力的確改善了。如果我們將溴吡啶斯的明的量減下來,會不會又出現無力的加重呢?”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也無法給出一個好的方案。”董華宇很誠實。
“董醫生的意見,我也同意。究竟是同時減激素和溴吡啶斯的明,還是先減激素或者溴吡啶斯的明呢。我不敢給一個肯定的答案,不過,我比較傾向於減溴吡啶斯的明。”卓一明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
“我也同意卓老師的意見,不過,究竟如何減,減多少,是個問題。”丁鳳搶在淩曉雲前麵表態。
“卓醫生和丁主任的意見,我都同意。老實說,這種病人,十分敏感,減藥十分考驗我們醫生的判斷力和觀察力。所以,一旦決定調藥,董醫生和值班醫生,必須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淩曉雲的經驗還是比較豐富。
“我也是持同樣的意見,首先應該減溴吡啶斯的明。既然白天腹瀉明顯,還是從白天開始減吧,這樣,白天如果有病情變化,也容易處理一些。”葉秀的意見,更具體一些。
“大家的意見是基本一致的,我也認可這個減藥的方向。”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影響的是神經肌肉突觸後膜的膽堿能受體的數量和質量。”
“免疫抑製劑的治療,是少不了的。隻要病人的身體內,存在自身免疫反應的一天,都不能停下來。”
“當然,最理想的辦法,是將激素減到最理想的維持量。不過,不是現在這個病人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