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看到這種情況,也是哭笑不得:至於嗎?自己隻是報了一個太清門下但是身份,其他的都沒說,這幾位就這麽重視嗎?
其實林曉雖然已經看出這昆侖派的長老之間的不合,而雷道人也有希望與林曉交好,引為奧援的心思,但林曉並不想摻和昆侖派的內務,而且林曉也忽視了自己顯露出來的法力道行。
林曉此來雖然是第二元神,但是凝實無比,隻要不是與林曉境界相似的修士,如果沒有修煉瞳術之類的法門,一般也輕易發現不了林曉的異樣,所以在昆侖派七個長老眼裏,林曉可是給他們了一種高深莫測的印象。
現如今的幾位昆侖派的長老會成員,道行最高的也是現任的輪值長老雷道人,可是雷道人的道行也不過就是地仙中段而已,元嬰還沒有修煉大成,其他的長老也不過就是初入地仙,比雷道人都不如。那麽林曉在雷道人的眼裏高深莫測,在其他六位長老裏,就要多了一個更字了。
其實風道人的道行早在與林曉乍一見麵的時候,就被林曉窺破,這道人的道行不行,但是駕馭的這口飛劍可是十分的不凡,應該是本派之內一直傳承下來的。論飛劍的品質應該與後來齊金蟬使用的霹靂劍相類似,甚至還要略有超過,如果林曉沒有猜錯的話,這口劍就應該是昆侖派鎮派大陣九宮劍陣中布陣的一柄,而且還是最早的那個劍陣中的一柄——玉虛宮改為昆侖派之後的那一個,而不是玉虛宮還在時候的那個。
至於玉虛宮還在的時候,布置九宮劍陣的那九柄金劍,林曉可是清楚其去路:被廣成子大神安放到了那艘著名的金船裏了!
要說這位大神也是夠狠,幾乎將自己的寶貝拿出了九成,都留在人間,除了少數以外,大部分都放進了金船,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徒弟。當然了,封神一役,大神收的徒弟可是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說不得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吧。
反正這麽一來,留在昆侖派的廣成子一脈的弟子,也就剩下了三瓜倆棗,還都是那種記名弟子、外門弟子,沒有得到真傳的那種,所以在後來廣成子這一脈也就漸漸消失在了昆侖派當中。這雖說是後話,但現在那位義誠先生也就是廣成子這一脈的傳人(姑且這麽算吧),在長老會中的地位也不高,至少有了離開昆侖派的心思。
而其他長老其實也有這種想法,因為就在昆侖派遷至此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脈與昆侖派本門鬧翻了的,那一脈就是玉鼎真人留下的一些仆役弟子、道童的傳人,隻不過這一脈並沒有離開昆侖之後建立新的道場,而是離開了地星,跑到了諸天星辰世界去了。
要是再往前說的話,太乙真人一脈離開的更早,誰讓人家關係多呢,就連玉鼎一脈離開,據說都有太乙真人一脈給在前邊引路的。
在未來的千年歲月裏,昆侖派的各個支脈還會陸續與玉虛宮脫離,形成自己獨立的派別,或者幹脆就離開了地星,到了長眉飛升的時候,八大主脈竟然全部消失在了地星上,留下的隻剩下了原來連支脈都算不上的薑子牙的弟子和後人,而這一脈因為本身就先天不足,導致未來的知非禪師、鍾先生等昆侖派後來的抗鼎之人,道行法力都遠遠落後了,同時昆侖派也淪為了二流門派。
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昆侖派雖然內部爭權爭的厲害,但是底蘊依舊還在,道法、功法不缺,丹藥法寶還在,就比如現在,雷道人帶著一種蜜汁優越,向林曉介紹自家的法寶和丹藥。
沒錯,昆侖派八大弟子雖然不合,雖然紛紛離開,但是玉虛宮畢竟是當初他們學道的地方,所以即使將自己手裏的先天後天級別的靈寶帶走,但是後來自己煉製的法寶可是還都留下了,就連丹藥都是一樣。
當然了這裏邊並不包括廣成子。說實話,正是因為廣成子的很多動作,不被這些師弟們認可,才加劇了這師弟的離心,這是不爭的事實。就連與廣成子關係最為密切的赤精子,都頗有微詞,就別提清虛、玉鼎、太乙、道行、靈寶了,至於黃龍,在十二金仙中就是邊緣人物,排不上號的,說話也沒有人聽。
而十二金仙之外的玉虛宮的兩大弟子雲中子和南極仙翁,更是與十二金仙不同,不僅沒有一個留下弟子在玉虛宮,而且更是早早就隨同元始天尊一同前往了三十三天之上,除了南極仙翁因為獲封南極長生大帝,因為還在人間留有祭祀,否則就會像雲中子一樣,很少被後人所知了。
至少昆侖派中很多的法寶和丹藥都是以清虛為主等五大弟子留下的,而法寶基本上是太乙真人和清虛的手筆,而丹藥則是道行與靈寶的手筆,至於玉鼎真人,因為身上擔負玉虛宮護教真人的角色,所以傳下來的道法也是以煉體法門為主。
不過昆侖派的後人不爭氣,嫌棄煉體法門進境太慢,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練氣為主,不能不說是玉鼎的遺憾。
封神時代的太乙真人和清虛道德真君就是以手裏法寶多聞名的,所以仿照自己的法寶煉製一些仿製品還是沒問題的,所以現在昆侖派裏,至少是幾位長老手裏的法寶,可著實是不少,就連與霹靂劍仿佛的仙劍就不下十幾柄之多。
看到昆侖派的情況,林曉還是滿心疑惑的,要是現在這些長老手裏的飛劍品質都這麽好,那麽未來僅存的那幾位昆侖後輩長老為什麽手裏的仙劍不怎麽樣呢?難道是這幾位後來飛升也把飛劍一同帶走了嗎?
想一想三次鬥劍的前奏,慈雲寺的那一次,昆侖派幾位長老基本上就是人手一把飛劍,可是沒有顯露出什麽強力的法寶來,直到後來昆侖派的二代弟子出世,才開始有了些強力的法寶,什麽後羿射陽弩之類。
當時林曉還在現代社會拜讀還珠樓主大作的時候,就有過疑問,那昆侖不是號稱峨嵋之前的道門執牛耳嗎?怎麽竟然一群長老那麽弱呢?現在看來,估計就是後來的這些昆侖長老一個個私心太重,不管是飛升還是前往諸天星辰世界,都將前輩留下的法寶丹藥一股腦的帶走,這才讓後輩弟子何等的苦逼。
有了這種看法之後,林曉對於眼前這些昆侖長老也就成了應付。不過當然不能將這種心思露在表麵,畢竟是客人嘛,還是要給主人一個好印象的。於是仙果、仙釀沒少吃,但是實際承諾都沒有給留下一個,倒是讓一幫子昆侖長老落了個沒趣——拉攏不過來啊。
最終林曉懷著對昆侖派的深深失望離開了這裏。
沿昆侖派山門向東南,就是同樣冰雪皚皚的祁連山脈,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各種旁門左道匯聚的地方,林曉有不準備拿這裏的家夥開刀,搞什麽除魔誅邪的動作,隻要不犯到林曉手裏,一幫子菜雞,林曉可沒有什麽心思去找麻煩。
隻不過當年廣成子的崆峒山道場,林曉還是很感興趣的。據說廣成子為未來小元大劫準備的法寶和丹藥都封存在昔年洞府中的金船裏,而洞府外邊則有無數廣成子的金符封鎖。封神時代結束後的萬年時光裏,可是沒少有後輩仙人打廣成子洞府和金船法寶的主意,可是從來沒有傳聞說有哪個仙人成功。
林曉並沒有對廣成子留下的東西感興趣,因為從光明境與玄都師的那一次交流之後,就知道自家宗門與廣成子之間達成的交易了,當然也知道崆峒山洞府金船法寶大多數是為了應付小元大劫而煉製的,現在不到出世的時間,而廣成子也在暗中留下了自己一脈的弟子,就是後來主持金船取寶的鄭顛仙,就是廣成子留下的後手。要不你一介散修,憑什麽來主持這等關係到小元大劫的大事呢?就因為首先發現了金船沉沒在元江水眼嗎?
然後就是老乞丐叫花子淩渾,師承巨山真人,說是修習的是《太清仙錄》,但你看看後來的具體內容,無一不是以廣成子的天書為主的,比如青螺峪的玉匣藏書和九天元陽尺什麽的,所以鄭顛仙元江取寶,怪叫花子淩渾是第一個出手相助的,而九宮神劍這等三皇時期的煉魔至寶,也歸了怪叫花子開創的雪山派。很顯然,廣成子在與峨嵋的合作之外,也給自己安排下了後手,如果峨嵋派沒有盡力,那麽也有自己的嫡係傳承幫助自己積攢功德,消除業力。
可見這些前古金仙大能就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要不是林曉有玄都師這個大靠山存在,同時還得了老君的認可,要不然,僅僅憑借林曉自己,都不知道被那些大能算計了多少遍了。
這一次的昆侖之行,徹底讓林曉看清了自己的優缺點,雖然是有了後台,但現在還沒有脫離棋子的地位,那就先做好棋子再說,畢竟拳頭大就是道理,在仙俠世界也是一樣通行的。
不過不管怎麽說,有一個大大後台,還是一件非常令人爽心悅目的事情。
崆峒山,雖然是廣成子後來建立封存金船的洞府所在,但並不是人家自己的老巢,廣成子的老巢是在九仙山桃源洞,不過這也不耽誤這位大佬在這裏弄一個洞府出來,何況人家還在鼎湖山放了一隻玉匣呢。
其實林曉雖然已經看出這昆侖派的長老之間的不合,而雷道人也有希望與林曉交好,引為奧援的心思,但林曉並不想摻和昆侖派的內務,而且林曉也忽視了自己顯露出來的法力道行。
林曉此來雖然是第二元神,但是凝實無比,隻要不是與林曉境界相似的修士,如果沒有修煉瞳術之類的法門,一般也輕易發現不了林曉的異樣,所以在昆侖派七個長老眼裏,林曉可是給他們了一種高深莫測的印象。
現如今的幾位昆侖派的長老會成員,道行最高的也是現任的輪值長老雷道人,可是雷道人的道行也不過就是地仙中段而已,元嬰還沒有修煉大成,其他的長老也不過就是初入地仙,比雷道人都不如。那麽林曉在雷道人的眼裏高深莫測,在其他六位長老裏,就要多了一個更字了。
其實風道人的道行早在與林曉乍一見麵的時候,就被林曉窺破,這道人的道行不行,但是駕馭的這口飛劍可是十分的不凡,應該是本派之內一直傳承下來的。論飛劍的品質應該與後來齊金蟬使用的霹靂劍相類似,甚至還要略有超過,如果林曉沒有猜錯的話,這口劍就應該是昆侖派鎮派大陣九宮劍陣中布陣的一柄,而且還是最早的那個劍陣中的一柄——玉虛宮改為昆侖派之後的那一個,而不是玉虛宮還在時候的那個。
至於玉虛宮還在的時候,布置九宮劍陣的那九柄金劍,林曉可是清楚其去路:被廣成子大神安放到了那艘著名的金船裏了!
要說這位大神也是夠狠,幾乎將自己的寶貝拿出了九成,都留在人間,除了少數以外,大部分都放進了金船,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徒弟。當然了,封神一役,大神收的徒弟可是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說不得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吧。
反正這麽一來,留在昆侖派的廣成子一脈的弟子,也就剩下了三瓜倆棗,還都是那種記名弟子、外門弟子,沒有得到真傳的那種,所以在後來廣成子這一脈也就漸漸消失在了昆侖派當中。這雖說是後話,但現在那位義誠先生也就是廣成子這一脈的傳人(姑且這麽算吧),在長老會中的地位也不高,至少有了離開昆侖派的心思。
而其他長老其實也有這種想法,因為就在昆侖派遷至此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脈與昆侖派本門鬧翻了的,那一脈就是玉鼎真人留下的一些仆役弟子、道童的傳人,隻不過這一脈並沒有離開昆侖之後建立新的道場,而是離開了地星,跑到了諸天星辰世界去了。
要是再往前說的話,太乙真人一脈離開的更早,誰讓人家關係多呢,就連玉鼎一脈離開,據說都有太乙真人一脈給在前邊引路的。
在未來的千年歲月裏,昆侖派的各個支脈還會陸續與玉虛宮脫離,形成自己獨立的派別,或者幹脆就離開了地星,到了長眉飛升的時候,八大主脈竟然全部消失在了地星上,留下的隻剩下了原來連支脈都算不上的薑子牙的弟子和後人,而這一脈因為本身就先天不足,導致未來的知非禪師、鍾先生等昆侖派後來的抗鼎之人,道行法力都遠遠落後了,同時昆侖派也淪為了二流門派。
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昆侖派雖然內部爭權爭的厲害,但是底蘊依舊還在,道法、功法不缺,丹藥法寶還在,就比如現在,雷道人帶著一種蜜汁優越,向林曉介紹自家的法寶和丹藥。
沒錯,昆侖派八大弟子雖然不合,雖然紛紛離開,但是玉虛宮畢竟是當初他們學道的地方,所以即使將自己手裏的先天後天級別的靈寶帶走,但是後來自己煉製的法寶可是還都留下了,就連丹藥都是一樣。
當然了這裏邊並不包括廣成子。說實話,正是因為廣成子的很多動作,不被這些師弟們認可,才加劇了這師弟的離心,這是不爭的事實。就連與廣成子關係最為密切的赤精子,都頗有微詞,就別提清虛、玉鼎、太乙、道行、靈寶了,至於黃龍,在十二金仙中就是邊緣人物,排不上號的,說話也沒有人聽。
而十二金仙之外的玉虛宮的兩大弟子雲中子和南極仙翁,更是與十二金仙不同,不僅沒有一個留下弟子在玉虛宮,而且更是早早就隨同元始天尊一同前往了三十三天之上,除了南極仙翁因為獲封南極長生大帝,因為還在人間留有祭祀,否則就會像雲中子一樣,很少被後人所知了。
至少昆侖派中很多的法寶和丹藥都是以清虛為主等五大弟子留下的,而法寶基本上是太乙真人和清虛的手筆,而丹藥則是道行與靈寶的手筆,至於玉鼎真人,因為身上擔負玉虛宮護教真人的角色,所以傳下來的道法也是以煉體法門為主。
不過昆侖派的後人不爭氣,嫌棄煉體法門進境太慢,所以基本上都是以練氣為主,不能不說是玉鼎的遺憾。
封神時代的太乙真人和清虛道德真君就是以手裏法寶多聞名的,所以仿照自己的法寶煉製一些仿製品還是沒問題的,所以現在昆侖派裏,至少是幾位長老手裏的法寶,可著實是不少,就連與霹靂劍仿佛的仙劍就不下十幾柄之多。
看到昆侖派的情況,林曉還是滿心疑惑的,要是現在這些長老手裏的飛劍品質都這麽好,那麽未來僅存的那幾位昆侖後輩長老為什麽手裏的仙劍不怎麽樣呢?難道是這幾位後來飛升也把飛劍一同帶走了嗎?
想一想三次鬥劍的前奏,慈雲寺的那一次,昆侖派幾位長老基本上就是人手一把飛劍,可是沒有顯露出什麽強力的法寶來,直到後來昆侖派的二代弟子出世,才開始有了些強力的法寶,什麽後羿射陽弩之類。
當時林曉還在現代社會拜讀還珠樓主大作的時候,就有過疑問,那昆侖不是號稱峨嵋之前的道門執牛耳嗎?怎麽竟然一群長老那麽弱呢?現在看來,估計就是後來的這些昆侖長老一個個私心太重,不管是飛升還是前往諸天星辰世界,都將前輩留下的法寶丹藥一股腦的帶走,這才讓後輩弟子何等的苦逼。
有了這種看法之後,林曉對於眼前這些昆侖長老也就成了應付。不過當然不能將這種心思露在表麵,畢竟是客人嘛,還是要給主人一個好印象的。於是仙果、仙釀沒少吃,但是實際承諾都沒有給留下一個,倒是讓一幫子昆侖長老落了個沒趣——拉攏不過來啊。
最終林曉懷著對昆侖派的深深失望離開了這裏。
沿昆侖派山門向東南,就是同樣冰雪皚皚的祁連山脈,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各種旁門左道匯聚的地方,林曉有不準備拿這裏的家夥開刀,搞什麽除魔誅邪的動作,隻要不犯到林曉手裏,一幫子菜雞,林曉可沒有什麽心思去找麻煩。
隻不過當年廣成子的崆峒山道場,林曉還是很感興趣的。據說廣成子為未來小元大劫準備的法寶和丹藥都封存在昔年洞府中的金船裏,而洞府外邊則有無數廣成子的金符封鎖。封神時代結束後的萬年時光裏,可是沒少有後輩仙人打廣成子洞府和金船法寶的主意,可是從來沒有傳聞說有哪個仙人成功。
林曉並沒有對廣成子留下的東西感興趣,因為從光明境與玄都師的那一次交流之後,就知道自家宗門與廣成子之間達成的交易了,當然也知道崆峒山洞府金船法寶大多數是為了應付小元大劫而煉製的,現在不到出世的時間,而廣成子也在暗中留下了自己一脈的弟子,就是後來主持金船取寶的鄭顛仙,就是廣成子留下的後手。要不你一介散修,憑什麽來主持這等關係到小元大劫的大事呢?就因為首先發現了金船沉沒在元江水眼嗎?
然後就是老乞丐叫花子淩渾,師承巨山真人,說是修習的是《太清仙錄》,但你看看後來的具體內容,無一不是以廣成子的天書為主的,比如青螺峪的玉匣藏書和九天元陽尺什麽的,所以鄭顛仙元江取寶,怪叫花子淩渾是第一個出手相助的,而九宮神劍這等三皇時期的煉魔至寶,也歸了怪叫花子開創的雪山派。很顯然,廣成子在與峨嵋的合作之外,也給自己安排下了後手,如果峨嵋派沒有盡力,那麽也有自己的嫡係傳承幫助自己積攢功德,消除業力。
可見這些前古金仙大能就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要不是林曉有玄都師這個大靠山存在,同時還得了老君的認可,要不然,僅僅憑借林曉自己,都不知道被那些大能算計了多少遍了。
這一次的昆侖之行,徹底讓林曉看清了自己的優缺點,雖然是有了後台,但現在還沒有脫離棋子的地位,那就先做好棋子再說,畢竟拳頭大就是道理,在仙俠世界也是一樣通行的。
不過不管怎麽說,有一個大大後台,還是一件非常令人爽心悅目的事情。
崆峒山,雖然是廣成子後來建立封存金船的洞府所在,但並不是人家自己的老巢,廣成子的老巢是在九仙山桃源洞,不過這也不耽誤這位大佬在這裏弄一個洞府出來,何況人家還在鼎湖山放了一隻玉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