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絢麗多彩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火花四濺,如同鮮花怒放,銀蛇狂舞。
觀賞完馬球比賽,摔跤,騎射後,聖上移駕奉天殿。
大樂湊響,聖上走向大殿內的禦座。升座後,樂止。鞭炮齊鳴,皇太子,諸親王,太孫殿下等人依次上殿。四品以上文武官員由東西入,立於殿中,五品以下官員立於殿下,百官行讚拜大禮。
隆重莊嚴的大宴儀禮下,九輪敬酒過後,大樂再起,群臣跪拜,就坐進膳。
文鵬與其他受邀的貴胄子弟,坐於殿外廣場。
雖首次出席莊重的大宴場合,他依葫蘆畫瓢,照著百官的樣子行禮,總算沒有失禮的舉動。
聖上臨時恩賞,太子得知文鵬在京城,便讓他代表蕭家出席宴會。
起初,文鵬還有些擔心,行事謹慎,生怕露出馬腳。得知實情,又見不少故交受邀,才明白是虛驚一場。
他清楚,紫禁城是依金陵皇城的樣貌,修建而成。麵對皇城內的風景,他似曾相識,恍如隔世,隻是那記憶十分模糊。
馬球比賽時,他曾見到理子殿下。相隔太遠,兩人隻得相視而笑,算是打過招呼。
滿桌的珍饈佳肴,瓊漿玉釀,眾人舉箸慢用。畢竟是莊重肅穆的場合,這些權貴子弟也不敢造次,倍感拘束。
錦江郡主等人,隔座邀杯共飲,文鵬頻頻舉杯對酌。
慶典大宴結束後,在殿外廣場擺下禦座,聖上移駕殿外,與百官及使者同樂。
鴻臚寺命人燃放煙花,以示慶祝,又有教坊司歌舞助興。
琴音悠揚,歌聲甜美,舞姿翩躚,令人賞心悅目。
一片祥和,歡快的氣氛,並無意外發生。
禦座下方,趙王不時與太子,諸親王等人舉杯同飲。漢王似乎心不在焉,悶悶不樂的,還有太孫殿下。
聖上看在眼中,也不言語,命人將禦案上,幾碟朝鮮美食,端給太孫殿下。
殿下急忙跪謝,見皇爺爺麵無表情,瞥他幾眼,殿下立刻會意。他打氣精神觀賞節目,又頻頻向王公大臣及使節敬酒。
歌舞過後,是來自於民間的雜耍表演。
精彩的雜技節目,立刻吸引住各使節的目光,尤其是走單繩的表演。
立於廣場兩側的柱子間,綁著一根拇指粗細的繩子,足有數十丈的距離。
一個十五六歲大的瘦弱女子,雙腳在繩子上緩慢移動,手持竹竿,以保持平衡。
廣場上鴉雀無聲,所有人屏住呼吸,為她捏一把汗,似乎生怕她從繩子上摔下。
一盞茶的工夫,女子才走了一半路程,來到繩子中間。
突然間,女子身子開始搖晃,險些跌落下來,人群中傳來幾聲輕叫。
那女子很快調整身姿,恢複平衡,複又沿著繩子走了下去。
女子下得繩子,驚出一身冷汗,不敢正眼看班主及師傅等人。
聖上輕笑一聲,命公公打賞那女子。她跪在地上謝恩後,退了下去。
頂缸,噴火,鑽火圈,蹬人,彈丸技等精彩紛呈的節目,不時贏得陣陣喝彩聲。
緊接著,又有變戲法的節目。
眾人好奇,猜著桃核在哪隻倒扣的杯子中。猜來猜去,也沒猜對。
那人下場,又有一中年男子,手拿一塊大布,走到桌案前。
遮擋間,變出許多吃喝玩的物件,又有不少活物。
眾人拍手叫好時,他突然變出一隻大盆。
趁著眾人不備,他當即從盆中拿出一把弓弩,對著禦座上的聖上,就是連連射擊。
麵對著突如其來的一幕,眾人嚇呆了,一時未曾反應過來,有的人竟失聲大叫,亂作一團。
聖上身旁的金吾衛眼疾手快,見來不及拔刀抵擋,急速飛身擋在聖上禦案前,攔下數枚弩箭。
其他金吾衛一湧而上,將聖上團團護住,替聖上抵擋飛矢。
聖上心頭一驚,盡管他已命東廠與錦衣衛,嚴格盤查,沒想到還是有落網之魚,混入表演者隊列,伺機行刺。
金吾衛頭目大喊道:“護駕!護駕!待在原地,莫要亂動。膽敢上前者,以謀逆罪斬殺!”
慌作一團的王公大臣與諸使節,趕忙蹲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喘一聲。
那中年男子來不及細想,飛身而起,越過眾人頭頂,試圖居高臨下,強行偷襲刺駕。
幾個人高馬大的金吾衛,圍在前麵,猶如一堵厚重堅固的城牆,阻擋住刺客的視線,讓他無從下手。
他毫不猶豫,扣動弓弩,甩動衣袖,數枚飛鏢與弩箭急駛,擊中護衛要害。
太孫殿下身後的飛鴻,紫雲兩人,甩出隨身帶的石子,將刺客暗器擊飛。
雜耍班中,又冒出四個殺手,趁機向前排的太子,親王等人殺去。
其他護衛趁機拔出刀劍,奔上前,緝拿刺客。
太孫殿下清醒過來,抽出腰間佩劍,擋在太子等人身前,與刺客激戰。
飛鴻與紫雲,也加入到保護太子,諸親王的戰鬥中。
他揮舞手中寶劍,擋住劈向太子的利刃。趁其不備,上去就是一腳,將那人踢倒在地,打掉那人手中利刃。
圍上來的金吾衛,就地將其拿住。
中年男子落地後,知道未能將其一擊斃命,已錯失良機,再無退路。
他本就抱著必死之心而來,隻恨未能得手。他丟掉弓弩,抽出腰間軟劍,朝著太孫殿下殺去。
宮中及大殿內,早就埋伏著大批護衛,聞訊已趕到大殿廣場,將聖上護住。
聖上臨危不懼,麵色低沉,刺客的突襲,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複又端坐起來,威嚴地講道:“真是掃興!大宴之前,朕警告過爾等逆賊。爾等還是蠢蠢欲動,賊心不死,究竟何人派你來刺殺朕?放下刀兵,如實招來,朕可饒你不死。”
其他三個刺客不是眾人敵手,兩人被當場砍殺,一人被擒拿住。
中年男子被殿下等人團團圍住,脫不得身,他決然地講道:“無人指使!刺殺你個狗皇帝,是要為我祖父報仇。我乃吳王之後,張超然是也!我死不足惜,隻恨不能報仇雪恨,以報亡國滅祖之仇。”
聖上倍感意外,沒想到眼前的刺客,竟是當年與他父皇爭奪天下的吳王之後。
他站起身來,搖搖頭,在殿前踱步,歎道:“這又是何苦呢?大元末年,朝廷昏聵,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吳王趁勢而起,高舉大旗,坐擁山東,江浙,徽州等地,稱雄一方。隻可惜,天不遂人願,與我父皇爭奪天下而敗北。太祖仁德,優待吳王,並派舊部勸降,後自縊身亡。人道是,成王敗寇。可朕以為,吳王也稱得上,一代梟雄人傑。你既是吳王之後,更應明白,太祖一統天下,平定四海,乃是天命所歸,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即便前朝末帝,也在詩作中講到,‘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聖上命眾護衛退後,他走下台階,站在過道上,接著講道:“太祖賓天已二十餘年,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雖稱不上富裕,卻也衣食無憂。朕與爾等還有何深仇大恨,無法解開呢?爾等犯上作亂,可為天下黎明百姓著想過?朕可封你為吳國公,賞賜百畝良田,讓你安享榮華富貴。”
廣場內一片寂靜,眾人皆望向張超然。
他放下手中利劍,大笑不止,環顧四周,而後冷冷望著前排眾人,回道:“榮華富貴?哼哼!我苟活於世,隻為報仇。精心布局,機關算盡,也未能殺他後人,乃是天意。我累了,不想再爭了,雖死無憾。一人做事一人當,在下便是行刺主謀,這條命賠給你!莫要為難我的兄弟,否則我作鬼,絕不會放過你。”
言罷,張超然橫劍自刎,身軀驟然倒下。
他麵帶一絲笑容,似乎帶著解脫離去,合上了雙眼。
其中一名被俘刺客,失聲痛哭,口中大喊著“兄長”。他趁機掙脫出一隻手,拉著侍衛手中利刃,刺向腹部,緊隨張超然而去。
金吾衛查看過屍體,確認已斷氣,上前向聖上稟報。
聖上擺擺手,命護衛將屍首拖走,好生埋葬,又命人將另一刺客帶下。
群臣這才回過神來,急聲高呼:臣等失職,令聖上受驚,還請陛下治罪。
聖上靠在禦座上,閉目沉思片刻,平靜地回道:“眾卿平身,此事與爾等無關,恕爾等無罪。朕無大恙,隻是身子有些疲乏。太子,代朕好生款待諸使節。起駕回宮。”
太子與群臣使節等人跪拜,恭送聖上。
聖上揮揮手,示意太孫殿下隨行。殿下起身,跟了上去。
太子見聖上已走,無心再觀看節目。他喚來禮部等官員商議,取消了雜耍,聽戲等節目。
太子當著諸使節的麵,硬著頭皮,觀看完兩支歌舞,隨後命禮部官員,宣布宴席結束。
待賓客走後,太子命錦衣衛及六扇門,即刻著手查辦刺殺一案。
文鵬回想著張超然自刎的情形,痛心不已。
他始終無法理解,張大哥為何如此決絕,明知皇宮守備森嚴,有來無回,還要涉險行刺。
對於他的身份,文鵬一頭霧水。他從未聽師傅講過,齊雯與卓偉等人,更不知曉。
據卓大哥講,張超然已放棄複仇念頭,安於現狀,為何又要白白送死?
他死前遺言,暗藏玄機,似乎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像是在答複聖上,更像是在與他人對話,以死作交換。難道是他被人脅迫,不得不行刺皇帝?
正想著事情,卻聽理子在喚他。兩人沒聊上幾句,惠子提醒她返回會館。
理子隻得上了馬車,依依不舍地道別。
“好一個風流不羈的闊少!與東瀛國的公主,竟也眉目傳情,卿卿我我!若是家中河東獅知曉,不知兄長是否要跪在床前謝罪啊?”錦江郡主站在車駕旁,掩口而笑。
觀賞完馬球比賽,摔跤,騎射後,聖上移駕奉天殿。
大樂湊響,聖上走向大殿內的禦座。升座後,樂止。鞭炮齊鳴,皇太子,諸親王,太孫殿下等人依次上殿。四品以上文武官員由東西入,立於殿中,五品以下官員立於殿下,百官行讚拜大禮。
隆重莊嚴的大宴儀禮下,九輪敬酒過後,大樂再起,群臣跪拜,就坐進膳。
文鵬與其他受邀的貴胄子弟,坐於殿外廣場。
雖首次出席莊重的大宴場合,他依葫蘆畫瓢,照著百官的樣子行禮,總算沒有失禮的舉動。
聖上臨時恩賞,太子得知文鵬在京城,便讓他代表蕭家出席宴會。
起初,文鵬還有些擔心,行事謹慎,生怕露出馬腳。得知實情,又見不少故交受邀,才明白是虛驚一場。
他清楚,紫禁城是依金陵皇城的樣貌,修建而成。麵對皇城內的風景,他似曾相識,恍如隔世,隻是那記憶十分模糊。
馬球比賽時,他曾見到理子殿下。相隔太遠,兩人隻得相視而笑,算是打過招呼。
滿桌的珍饈佳肴,瓊漿玉釀,眾人舉箸慢用。畢竟是莊重肅穆的場合,這些權貴子弟也不敢造次,倍感拘束。
錦江郡主等人,隔座邀杯共飲,文鵬頻頻舉杯對酌。
慶典大宴結束後,在殿外廣場擺下禦座,聖上移駕殿外,與百官及使者同樂。
鴻臚寺命人燃放煙花,以示慶祝,又有教坊司歌舞助興。
琴音悠揚,歌聲甜美,舞姿翩躚,令人賞心悅目。
一片祥和,歡快的氣氛,並無意外發生。
禦座下方,趙王不時與太子,諸親王等人舉杯同飲。漢王似乎心不在焉,悶悶不樂的,還有太孫殿下。
聖上看在眼中,也不言語,命人將禦案上,幾碟朝鮮美食,端給太孫殿下。
殿下急忙跪謝,見皇爺爺麵無表情,瞥他幾眼,殿下立刻會意。他打氣精神觀賞節目,又頻頻向王公大臣及使節敬酒。
歌舞過後,是來自於民間的雜耍表演。
精彩的雜技節目,立刻吸引住各使節的目光,尤其是走單繩的表演。
立於廣場兩側的柱子間,綁著一根拇指粗細的繩子,足有數十丈的距離。
一個十五六歲大的瘦弱女子,雙腳在繩子上緩慢移動,手持竹竿,以保持平衡。
廣場上鴉雀無聲,所有人屏住呼吸,為她捏一把汗,似乎生怕她從繩子上摔下。
一盞茶的工夫,女子才走了一半路程,來到繩子中間。
突然間,女子身子開始搖晃,險些跌落下來,人群中傳來幾聲輕叫。
那女子很快調整身姿,恢複平衡,複又沿著繩子走了下去。
女子下得繩子,驚出一身冷汗,不敢正眼看班主及師傅等人。
聖上輕笑一聲,命公公打賞那女子。她跪在地上謝恩後,退了下去。
頂缸,噴火,鑽火圈,蹬人,彈丸技等精彩紛呈的節目,不時贏得陣陣喝彩聲。
緊接著,又有變戲法的節目。
眾人好奇,猜著桃核在哪隻倒扣的杯子中。猜來猜去,也沒猜對。
那人下場,又有一中年男子,手拿一塊大布,走到桌案前。
遮擋間,變出許多吃喝玩的物件,又有不少活物。
眾人拍手叫好時,他突然變出一隻大盆。
趁著眾人不備,他當即從盆中拿出一把弓弩,對著禦座上的聖上,就是連連射擊。
麵對著突如其來的一幕,眾人嚇呆了,一時未曾反應過來,有的人竟失聲大叫,亂作一團。
聖上身旁的金吾衛眼疾手快,見來不及拔刀抵擋,急速飛身擋在聖上禦案前,攔下數枚弩箭。
其他金吾衛一湧而上,將聖上團團護住,替聖上抵擋飛矢。
聖上心頭一驚,盡管他已命東廠與錦衣衛,嚴格盤查,沒想到還是有落網之魚,混入表演者隊列,伺機行刺。
金吾衛頭目大喊道:“護駕!護駕!待在原地,莫要亂動。膽敢上前者,以謀逆罪斬殺!”
慌作一團的王公大臣與諸使節,趕忙蹲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喘一聲。
那中年男子來不及細想,飛身而起,越過眾人頭頂,試圖居高臨下,強行偷襲刺駕。
幾個人高馬大的金吾衛,圍在前麵,猶如一堵厚重堅固的城牆,阻擋住刺客的視線,讓他無從下手。
他毫不猶豫,扣動弓弩,甩動衣袖,數枚飛鏢與弩箭急駛,擊中護衛要害。
太孫殿下身後的飛鴻,紫雲兩人,甩出隨身帶的石子,將刺客暗器擊飛。
雜耍班中,又冒出四個殺手,趁機向前排的太子,親王等人殺去。
其他護衛趁機拔出刀劍,奔上前,緝拿刺客。
太孫殿下清醒過來,抽出腰間佩劍,擋在太子等人身前,與刺客激戰。
飛鴻與紫雲,也加入到保護太子,諸親王的戰鬥中。
他揮舞手中寶劍,擋住劈向太子的利刃。趁其不備,上去就是一腳,將那人踢倒在地,打掉那人手中利刃。
圍上來的金吾衛,就地將其拿住。
中年男子落地後,知道未能將其一擊斃命,已錯失良機,再無退路。
他本就抱著必死之心而來,隻恨未能得手。他丟掉弓弩,抽出腰間軟劍,朝著太孫殿下殺去。
宮中及大殿內,早就埋伏著大批護衛,聞訊已趕到大殿廣場,將聖上護住。
聖上臨危不懼,麵色低沉,刺客的突襲,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複又端坐起來,威嚴地講道:“真是掃興!大宴之前,朕警告過爾等逆賊。爾等還是蠢蠢欲動,賊心不死,究竟何人派你來刺殺朕?放下刀兵,如實招來,朕可饒你不死。”
其他三個刺客不是眾人敵手,兩人被當場砍殺,一人被擒拿住。
中年男子被殿下等人團團圍住,脫不得身,他決然地講道:“無人指使!刺殺你個狗皇帝,是要為我祖父報仇。我乃吳王之後,張超然是也!我死不足惜,隻恨不能報仇雪恨,以報亡國滅祖之仇。”
聖上倍感意外,沒想到眼前的刺客,竟是當年與他父皇爭奪天下的吳王之後。
他站起身來,搖搖頭,在殿前踱步,歎道:“這又是何苦呢?大元末年,朝廷昏聵,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吳王趁勢而起,高舉大旗,坐擁山東,江浙,徽州等地,稱雄一方。隻可惜,天不遂人願,與我父皇爭奪天下而敗北。太祖仁德,優待吳王,並派舊部勸降,後自縊身亡。人道是,成王敗寇。可朕以為,吳王也稱得上,一代梟雄人傑。你既是吳王之後,更應明白,太祖一統天下,平定四海,乃是天命所歸,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即便前朝末帝,也在詩作中講到,‘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聖上命眾護衛退後,他走下台階,站在過道上,接著講道:“太祖賓天已二十餘年,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雖稱不上富裕,卻也衣食無憂。朕與爾等還有何深仇大恨,無法解開呢?爾等犯上作亂,可為天下黎明百姓著想過?朕可封你為吳國公,賞賜百畝良田,讓你安享榮華富貴。”
廣場內一片寂靜,眾人皆望向張超然。
他放下手中利劍,大笑不止,環顧四周,而後冷冷望著前排眾人,回道:“榮華富貴?哼哼!我苟活於世,隻為報仇。精心布局,機關算盡,也未能殺他後人,乃是天意。我累了,不想再爭了,雖死無憾。一人做事一人當,在下便是行刺主謀,這條命賠給你!莫要為難我的兄弟,否則我作鬼,絕不會放過你。”
言罷,張超然橫劍自刎,身軀驟然倒下。
他麵帶一絲笑容,似乎帶著解脫離去,合上了雙眼。
其中一名被俘刺客,失聲痛哭,口中大喊著“兄長”。他趁機掙脫出一隻手,拉著侍衛手中利刃,刺向腹部,緊隨張超然而去。
金吾衛查看過屍體,確認已斷氣,上前向聖上稟報。
聖上擺擺手,命護衛將屍首拖走,好生埋葬,又命人將另一刺客帶下。
群臣這才回過神來,急聲高呼:臣等失職,令聖上受驚,還請陛下治罪。
聖上靠在禦座上,閉目沉思片刻,平靜地回道:“眾卿平身,此事與爾等無關,恕爾等無罪。朕無大恙,隻是身子有些疲乏。太子,代朕好生款待諸使節。起駕回宮。”
太子與群臣使節等人跪拜,恭送聖上。
聖上揮揮手,示意太孫殿下隨行。殿下起身,跟了上去。
太子見聖上已走,無心再觀看節目。他喚來禮部等官員商議,取消了雜耍,聽戲等節目。
太子當著諸使節的麵,硬著頭皮,觀看完兩支歌舞,隨後命禮部官員,宣布宴席結束。
待賓客走後,太子命錦衣衛及六扇門,即刻著手查辦刺殺一案。
文鵬回想著張超然自刎的情形,痛心不已。
他始終無法理解,張大哥為何如此決絕,明知皇宮守備森嚴,有來無回,還要涉險行刺。
對於他的身份,文鵬一頭霧水。他從未聽師傅講過,齊雯與卓偉等人,更不知曉。
據卓大哥講,張超然已放棄複仇念頭,安於現狀,為何又要白白送死?
他死前遺言,暗藏玄機,似乎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像是在答複聖上,更像是在與他人對話,以死作交換。難道是他被人脅迫,不得不行刺皇帝?
正想著事情,卻聽理子在喚他。兩人沒聊上幾句,惠子提醒她返回會館。
理子隻得上了馬車,依依不舍地道別。
“好一個風流不羈的闊少!與東瀛國的公主,竟也眉目傳情,卿卿我我!若是家中河東獅知曉,不知兄長是否要跪在床前謝罪啊?”錦江郡主站在車駕旁,掩口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