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至末,冬至將臨,京城初雪過後便是鵝毛大雪,斷斷續續紛揚了兩個月,整個帝都都浸滿了雪色,銀裝素裹,仍顯巍峨,卻又凜冽淒寂了幾分。
“梧桐棲”在京城裏很紮眼,出落的最高,站的也最孤寂。
張先生告訴易塵追,這座樓之所以叫“梧桐棲”,取的便是子孚與鳳凰鬼星的典故,這座黎州也不是今朝才作為國都的,早在數千年前,那個鬼怪混跡史談的年代裏,這裏叫“棲鳳”,是神靈鳳凰現世之地,也是子孚建功立業稱霸天下的地方,而梧桐棲所在的位置,便是昔年子孚宮殿所在。
今日張先生沒有在他的草廬裏給易塵追講學,卻是讓自己的小童駕著騾車,領著易塵追出了北門,迎著風雪登上城外的九鼎山,居高俯瞰整座帝都。
但見雪景蕭索中,街路上仍有往來行人絡繹不絕,細細密密的,像是在素錦之上描了一路路錯綜複雜的絲路紋樣,宮城深居包圍環內,尤為奢華恢弘。
山上的風快把易塵追吹僵了,緊緊裹著外袍披風卻仍不能阻隔那磨人的寒氣,如此,縱是絕景也要失色。
反觀張先生卻能迎風站出一種出塵的意味。
望著帝都,張先生總是感慨萬千,其中有喜有憂,雜糅在一塊,便凝成了一番意欲難明的糾結神態。
易塵追搓著手哈了口氣,便抬眼打量了他老師一番,張先生目不斜視,卻落了思緒在他身上。
“你覺得如今算是盛世嗎?”
“啊……算吧?”
張先生笑著瞥了他一眼。
這麽一個深奧的問題,小娃娃能蒙個答案就不錯了,他當然也沒期望易塵追能論出朵花來。
“可還記得你我討論的‘虎兔同山’之論?”
“記得,老師說虎與兔均為山中生靈,所行所生皆為天經地義,無關乎對錯,而這截然相反的兩靈也正是山中精氣平衡之柱,輕易不可毀偏任何一方。”這個道理的字麵意思易塵追是明白的,於是自然而然便複述了出來。
“不錯。你可記得,我們還提了一下‘草’?”
“草?哦,記得。”
張先生轉臉來瞧他,“你覺得草如何?”
“……”易塵追想了想。
草能有什麽?靈氣之精?漫山遍野?
易塵追望著白雪發了好一會兒愣,才試探著答道:“漫山遍野、山林之本?”
聞此,張先生撫須大笑了起來,點著他的鼻尖道:“還真讓你蒙對了。”
原來還真蒙對了。
“草為山林之本,亦是山中數目最眾的生靈,而它們的生死卻取決於如‘虎’、‘兔’這樣的動物手中。”
易塵追不明,便靜靜聽著。
“這便是平衡,倘若動物間的平衡被打破,草木者唯有被動偏移,或暴生難治、或萎敗消亡,同樣,動物的命運也把握在草木手中。”言至此,張先生便住口瞧著易塵追,等他接下去。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算是剛懂事的小娃娃也知道沒有草食草動物就活不下去,沒有獵物食肉動物也活不下去,草木之物看起來孱弱不值一提,實際卻也握著世上最凶猛的動物的命脈。
其實這兩者之間,都互相握著命脈。
“若沒有草,便沒有動物。”
張先生沉沉點了頭,繼而便遠望帝都,“若將其代換為現世之理,便是‘民為國之本,國為民之治’,兩者缺一不可。”
今日君寒終於踏著一年最後的尾巴重返了京城。
十幾騎黑馬踏雪而來,馬上之人皆著玄色輕甲,驀從一片霜天雪地裏冒頭,甚是紮眼。
鐵麟軍特帶有殺伐之氣,城中百姓大遠便不敢抬眼張望,黑騎過城,帶過一路薄雪輕跳,躍隙一般,眨眼便遠去街巷盡頭,十餘騎與君寒在路口分道,直接回了軍營,君寒縱沒什麽急事,也一路策馬小跑,速歸了帥府。
舒淩早接了信在門邊候著,待君寒收住馬步,他便上前牽了馬,和君寒一同入得帥府門內。
縱是大雪天,君寒的輕甲裏頭也隻裹了輕衣,一路過來兩手冰涼冷白。
就算是北境的狼妖到了極寒隆冬也知道要回避冬雪。
舒淩一眼掃罷,道:“騎馬還是多加件衣裳吧,黎州的冬天比北境也少不了多少。”
君寒淡然勾了唇,“嚴冬苦寒,衣裳穿再多也免不了多少,何不減輕點負擔。”
“……”
什麽歪理!
“交給你的事辦的怎麽樣了?”
舒淩先是一蒙,旋即便想起來,君寒問的應該是找鑄煉師的事。
“此事很急嗎?”
君寒笑著瞥了他一眼。
兩人走進書房之中,君寒稍有些疲憊便在書案前坐下,冷甲還掛在身上,侵了一路冰雪寒意,裏頭的輕衣也不抵什麽事,此刻頗有些刺骨。
他卻不甚在意。
“凡人的武器對付天生靈物多少還是有些勉強,如果不能盡早強化,說不定過些年,這局勢就不好穩了。”
舒淩神色有些沉落,聽了君寒此言卻沒作答。
舒淩心腸很軟,這麽多年來,君寒和百裏雲都早已磨就了一副刀槍不入的鐵石心腸,唯獨他還留存著柔和。
君寒看出他的心思,便緩言道:“凡遇變革,必有犧牲,變革之後需要時間來穩定格局,如果沒有夠硬的手段的話,震蕩很容易演化為顛覆。”
“其實……”舒淩頓了頓。
君寒依稀覺著腦子裏的筋又開始微微擰痛,便揉著太陽穴,道:“說下去。”
“其實即使沒有鬼星,同樣可以造出更強的武器。”
君寒擱下手來,沒否認,微微闔了闔眼,輕輕“嘶”了口氣,“那你也得先把人給我找來呀。”
“……”舒淩先是沉默,想了想,試探道:“同意了?”
君寒眼底略沉,大概思忖了一陣,“此事還得根據具體的情形來定,等開年你先把人找來,盡快將武器強化。如今東邊諸國雖然已經收服,但仍有禍患,不可不防。”
除了東方一眾妖國以外,北境和西域的妖族勢力同樣不可小覷,且那些恐怕才是真正的深不可測。
其實這世上已知的東西都並沒有那麽可怕,真正令人畏懼的往往是那些久遠或是新怪無可尋考的事物,每每遇上這些意料之外的東西,總會令人在措手不及間消亡。
北境和西域便是這樣的存在,時至今日,仍沒有人能徹底探明期間隱秘,而他們卻似乎隻需稍稍一動,便可將人間掀得天翻地覆。
先前的北山君便是如此,天知道一頭狼妖怎麽會有那麽強大的力量。
鬼星同樣是來自古遠的難以考察的力量,此力君寒不曾領教過,隻在許早之前被其威懾過。
便是那次被打入仙籠時,雖然並沒有親眼瞧見,卻已經隔著不知多少層法陣感受到了那股力量的沉壓。
然而這樣一股可怕的力量卻能在一個孩子的身體裏藏的無聲無息,即使是生來便對靈息尤其敏感的憐音似乎也沒從他身上探出這點異常。
這可比那些張揚狂傲、滿臉就寫著“霸氣”倆字的玩意兒要可怕多了。
讓人捉摸不透,看似乖順的外表下卻藏著毀天滅地的內蘊,明明有著“霸氣”的資質卻一定要低調的從暗處著手——這種可怕君寒是有著切身體會的。
思緒既然都扯到了“鬼星”頭上,自然也就避免不了要牽涉到易塵追,於是君寒抬眼問道:“塵追呢?”
“一早就和張先生上山去了。”
君寒微微頷首,落眼門外,越過院景牆影正好能看見九鼎山的一隅高峰。
此山也甚有意思。
傳說子孚安定四海後用鬼星之焰鑄了一尊九足鼎,照神諭供在城池北麵,一夜過後,九足鼎化而為山,成了阻隔北境的一方屏障。
“四境之內莫非王土,民為社稷根本,臣為朝廷之重,君為一國之鎮,三者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縱身處異位,其心必同,你可明白?”張先生問得易塵追一頭霧水。
這嘰裏呱啦的一大堆,淨是治國安邦之道,易塵追年歲有限,再專心致誌也隻能聽個雲裏霧裏。
張先生見這娃娃睜了一眼呆萌,便歎——年紀還小,說早了。
易塵追見老師歎氣,便忙壓榨了腦子,強鼓出兩個詞:“齊心協力,眾誌成城……”
張先生眯著眼品了品。
還算在點上,雖然也沒把關鍵的悟出來。
不過對這麽小一個孩子來說,也算不錯了。
張先生以往帶的都是些飽讀詩書稍有底子的學者,像這樣字都還沒認全的娃娃倒是頭一回教,難免有些不得心應手。
“你可聽說過這九鼎山的傳說。”
“沒有。”
傳說九鼎山的原身是子孚以靈鳳之火鑄成的九足鼎,應神諭供於城北,一夜成山,北境妖邪從此不敢進犯。
據說昔年天上神明將收服的凶獸邪魔盡數鎮壓在中原四境之外,於是命子孚鑄四件神器分別壓在四方疆界,待神器成山便可相連為壁,以神明之力為凡人阻絕外患。
子孚聽罷,便問:“如此,豈非以四境為籠,囚人山壁之內?”
神明未答,隻告訴他,若不如此,三千年之後九鼎山必會因神力散盡而淪為凡山,屆時妖魔必入凡境,為禍人間。
子孚到底沒有鑄那餘下三件神器。
在凡人看來,神明也許是永生的,可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永恒之物,風水輪轉間,滄海桑田亦是常事。
世間尚有神明時,凡人當然可以仰仗四山的威力作金籠中的鳥雀,倘若神明消亡,神器必將淪落,屆時凡人將更無法與外力為敵。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凡靈的潛力隻有在生死存亡之際才能被真正激發。
最終,子孚放棄了做那一穩萬世之主。
“梧桐棲”在京城裏很紮眼,出落的最高,站的也最孤寂。
張先生告訴易塵追,這座樓之所以叫“梧桐棲”,取的便是子孚與鳳凰鬼星的典故,這座黎州也不是今朝才作為國都的,早在數千年前,那個鬼怪混跡史談的年代裏,這裏叫“棲鳳”,是神靈鳳凰現世之地,也是子孚建功立業稱霸天下的地方,而梧桐棲所在的位置,便是昔年子孚宮殿所在。
今日張先生沒有在他的草廬裏給易塵追講學,卻是讓自己的小童駕著騾車,領著易塵追出了北門,迎著風雪登上城外的九鼎山,居高俯瞰整座帝都。
但見雪景蕭索中,街路上仍有往來行人絡繹不絕,細細密密的,像是在素錦之上描了一路路錯綜複雜的絲路紋樣,宮城深居包圍環內,尤為奢華恢弘。
山上的風快把易塵追吹僵了,緊緊裹著外袍披風卻仍不能阻隔那磨人的寒氣,如此,縱是絕景也要失色。
反觀張先生卻能迎風站出一種出塵的意味。
望著帝都,張先生總是感慨萬千,其中有喜有憂,雜糅在一塊,便凝成了一番意欲難明的糾結神態。
易塵追搓著手哈了口氣,便抬眼打量了他老師一番,張先生目不斜視,卻落了思緒在他身上。
“你覺得如今算是盛世嗎?”
“啊……算吧?”
張先生笑著瞥了他一眼。
這麽一個深奧的問題,小娃娃能蒙個答案就不錯了,他當然也沒期望易塵追能論出朵花來。
“可還記得你我討論的‘虎兔同山’之論?”
“記得,老師說虎與兔均為山中生靈,所行所生皆為天經地義,無關乎對錯,而這截然相反的兩靈也正是山中精氣平衡之柱,輕易不可毀偏任何一方。”這個道理的字麵意思易塵追是明白的,於是自然而然便複述了出來。
“不錯。你可記得,我們還提了一下‘草’?”
“草?哦,記得。”
張先生轉臉來瞧他,“你覺得草如何?”
“……”易塵追想了想。
草能有什麽?靈氣之精?漫山遍野?
易塵追望著白雪發了好一會兒愣,才試探著答道:“漫山遍野、山林之本?”
聞此,張先生撫須大笑了起來,點著他的鼻尖道:“還真讓你蒙對了。”
原來還真蒙對了。
“草為山林之本,亦是山中數目最眾的生靈,而它們的生死卻取決於如‘虎’、‘兔’這樣的動物手中。”
易塵追不明,便靜靜聽著。
“這便是平衡,倘若動物間的平衡被打破,草木者唯有被動偏移,或暴生難治、或萎敗消亡,同樣,動物的命運也把握在草木手中。”言至此,張先生便住口瞧著易塵追,等他接下去。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算是剛懂事的小娃娃也知道沒有草食草動物就活不下去,沒有獵物食肉動物也活不下去,草木之物看起來孱弱不值一提,實際卻也握著世上最凶猛的動物的命脈。
其實這兩者之間,都互相握著命脈。
“若沒有草,便沒有動物。”
張先生沉沉點了頭,繼而便遠望帝都,“若將其代換為現世之理,便是‘民為國之本,國為民之治’,兩者缺一不可。”
今日君寒終於踏著一年最後的尾巴重返了京城。
十幾騎黑馬踏雪而來,馬上之人皆著玄色輕甲,驀從一片霜天雪地裏冒頭,甚是紮眼。
鐵麟軍特帶有殺伐之氣,城中百姓大遠便不敢抬眼張望,黑騎過城,帶過一路薄雪輕跳,躍隙一般,眨眼便遠去街巷盡頭,十餘騎與君寒在路口分道,直接回了軍營,君寒縱沒什麽急事,也一路策馬小跑,速歸了帥府。
舒淩早接了信在門邊候著,待君寒收住馬步,他便上前牽了馬,和君寒一同入得帥府門內。
縱是大雪天,君寒的輕甲裏頭也隻裹了輕衣,一路過來兩手冰涼冷白。
就算是北境的狼妖到了極寒隆冬也知道要回避冬雪。
舒淩一眼掃罷,道:“騎馬還是多加件衣裳吧,黎州的冬天比北境也少不了多少。”
君寒淡然勾了唇,“嚴冬苦寒,衣裳穿再多也免不了多少,何不減輕點負擔。”
“……”
什麽歪理!
“交給你的事辦的怎麽樣了?”
舒淩先是一蒙,旋即便想起來,君寒問的應該是找鑄煉師的事。
“此事很急嗎?”
君寒笑著瞥了他一眼。
兩人走進書房之中,君寒稍有些疲憊便在書案前坐下,冷甲還掛在身上,侵了一路冰雪寒意,裏頭的輕衣也不抵什麽事,此刻頗有些刺骨。
他卻不甚在意。
“凡人的武器對付天生靈物多少還是有些勉強,如果不能盡早強化,說不定過些年,這局勢就不好穩了。”
舒淩神色有些沉落,聽了君寒此言卻沒作答。
舒淩心腸很軟,這麽多年來,君寒和百裏雲都早已磨就了一副刀槍不入的鐵石心腸,唯獨他還留存著柔和。
君寒看出他的心思,便緩言道:“凡遇變革,必有犧牲,變革之後需要時間來穩定格局,如果沒有夠硬的手段的話,震蕩很容易演化為顛覆。”
“其實……”舒淩頓了頓。
君寒依稀覺著腦子裏的筋又開始微微擰痛,便揉著太陽穴,道:“說下去。”
“其實即使沒有鬼星,同樣可以造出更強的武器。”
君寒擱下手來,沒否認,微微闔了闔眼,輕輕“嘶”了口氣,“那你也得先把人給我找來呀。”
“……”舒淩先是沉默,想了想,試探道:“同意了?”
君寒眼底略沉,大概思忖了一陣,“此事還得根據具體的情形來定,等開年你先把人找來,盡快將武器強化。如今東邊諸國雖然已經收服,但仍有禍患,不可不防。”
除了東方一眾妖國以外,北境和西域的妖族勢力同樣不可小覷,且那些恐怕才是真正的深不可測。
其實這世上已知的東西都並沒有那麽可怕,真正令人畏懼的往往是那些久遠或是新怪無可尋考的事物,每每遇上這些意料之外的東西,總會令人在措手不及間消亡。
北境和西域便是這樣的存在,時至今日,仍沒有人能徹底探明期間隱秘,而他們卻似乎隻需稍稍一動,便可將人間掀得天翻地覆。
先前的北山君便是如此,天知道一頭狼妖怎麽會有那麽強大的力量。
鬼星同樣是來自古遠的難以考察的力量,此力君寒不曾領教過,隻在許早之前被其威懾過。
便是那次被打入仙籠時,雖然並沒有親眼瞧見,卻已經隔著不知多少層法陣感受到了那股力量的沉壓。
然而這樣一股可怕的力量卻能在一個孩子的身體裏藏的無聲無息,即使是生來便對靈息尤其敏感的憐音似乎也沒從他身上探出這點異常。
這可比那些張揚狂傲、滿臉就寫著“霸氣”倆字的玩意兒要可怕多了。
讓人捉摸不透,看似乖順的外表下卻藏著毀天滅地的內蘊,明明有著“霸氣”的資質卻一定要低調的從暗處著手——這種可怕君寒是有著切身體會的。
思緒既然都扯到了“鬼星”頭上,自然也就避免不了要牽涉到易塵追,於是君寒抬眼問道:“塵追呢?”
“一早就和張先生上山去了。”
君寒微微頷首,落眼門外,越過院景牆影正好能看見九鼎山的一隅高峰。
此山也甚有意思。
傳說子孚安定四海後用鬼星之焰鑄了一尊九足鼎,照神諭供在城池北麵,一夜過後,九足鼎化而為山,成了阻隔北境的一方屏障。
“四境之內莫非王土,民為社稷根本,臣為朝廷之重,君為一國之鎮,三者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縱身處異位,其心必同,你可明白?”張先生問得易塵追一頭霧水。
這嘰裏呱啦的一大堆,淨是治國安邦之道,易塵追年歲有限,再專心致誌也隻能聽個雲裏霧裏。
張先生見這娃娃睜了一眼呆萌,便歎——年紀還小,說早了。
易塵追見老師歎氣,便忙壓榨了腦子,強鼓出兩個詞:“齊心協力,眾誌成城……”
張先生眯著眼品了品。
還算在點上,雖然也沒把關鍵的悟出來。
不過對這麽小一個孩子來說,也算不錯了。
張先生以往帶的都是些飽讀詩書稍有底子的學者,像這樣字都還沒認全的娃娃倒是頭一回教,難免有些不得心應手。
“你可聽說過這九鼎山的傳說。”
“沒有。”
傳說九鼎山的原身是子孚以靈鳳之火鑄成的九足鼎,應神諭供於城北,一夜成山,北境妖邪從此不敢進犯。
據說昔年天上神明將收服的凶獸邪魔盡數鎮壓在中原四境之外,於是命子孚鑄四件神器分別壓在四方疆界,待神器成山便可相連為壁,以神明之力為凡人阻絕外患。
子孚聽罷,便問:“如此,豈非以四境為籠,囚人山壁之內?”
神明未答,隻告訴他,若不如此,三千年之後九鼎山必會因神力散盡而淪為凡山,屆時妖魔必入凡境,為禍人間。
子孚到底沒有鑄那餘下三件神器。
在凡人看來,神明也許是永生的,可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永恒之物,風水輪轉間,滄海桑田亦是常事。
世間尚有神明時,凡人當然可以仰仗四山的威力作金籠中的鳥雀,倘若神明消亡,神器必將淪落,屆時凡人將更無法與外力為敵。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凡靈的潛力隻有在生死存亡之際才能被真正激發。
最終,子孚放棄了做那一穩萬世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