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弓城的戰事很快就告一段落,落下帷幕之時隻餘萬裏焦土和數也數不盡的屍首橫陳在戰場之上,就連整個天都陰沉沉的,充滿了那些在冥間千百世不得輪回的怨靈在徹底被抹滅後殘留的一絲怨恨,很難消散。


    待下城的天幹地支中人全員返回文氣長城之後,分崩析離的小隱王五苦的部隊頓時成了鳥獸散,這也算是冥間鬼王部隊的通病,有五苦坐鎮自然能把一切弊端都給壓下去,而一旦少了鬼王的坐鎮,麾下的高境鬼將們是誰也不服誰,大都有取而代之的念想,他們這些在冥間掙紮無數年的冤魂其實留下的人性已然不多,隻有殘暴無比的凶殘本性而已。


    在象征性的衝擊了文氣長城後幾次後,一些別有心思的鬼將就偷偷得帶著嫡係兵馬開溜了,其實冥間鬼王的部隊一直常年處在廝殺當中,不斷重組分散再重組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冥間雖然號稱萬鬼王其實除了孔瘍,五苦還有幾位實力不俗的鬼王之外,剩餘的差不多都是拉起一些陰兵鬼將在地域廣袤的冥間雖然占據一塊地盤就號稱自己是鬼王了,幾番大勢力相互牽製懶得搭理這些散兵遊勇,而他們這些鬼王新舊代替是十分頻繁的,一旦一方被打散,就由別方勢力接手,談不上任何的忠心,因為在他們的念頭裏隻有無盡的廝殺,別的已經容不下太多。


    小隱王五苦這支兵力千萬的部隊,最後是會被冥間幾位大勢力鬼王給直接分刮掉,談不上給五苦報仇的說法,所以在麵對文氣長城難破的情況下,根本沒有鬼將一心要死磕,更多的拉攏更多的部下,好去投靠別的鬼王的時候能有更多的底氣撈個位高權重。


    坐鎮天幕之上的佛子求難和五百大比丘阿羅漢隻待冥間部隊徹底退散後,才依然不舍離去,瞅著落單的,五百大比丘阿羅漢更會一湧而上徹底給抹去,這可都是一筆筆可觀的人間功德氣運,既然儒家之人固守文氣長城無暇分身那就讓佛教出手代勞便是,反正已經把最大的功德氣運拿到手上,臉皮早已經不要了,還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的旁枝末節作甚。


    文氣長城上的守衛當然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佛教之人趁勢收拾殘局賺得盆滿缽滿,心有不忿,胸中憋著怨氣,隻是奈何如今己方損失慘重,尤其是兩組地支組,死得七零八落根本難以成組,急需統計這一次戰事的情報匯報給知禮書院那邊,等待儒家高層人士的決斷,趁早把地支單閼卯組,地支執徐辰組的執武郎和文書郎給配齊,不然原本兩組負責的文氣長城地段又將陷入苦戰裏。


    白川等人直勾勾地盯著佛教中人掠取他們儒家中人拚死換來的戰果,心中的一口氣難以發泄,倒也不是他不想再次出城追殺他個千裏萬裏,隻是因為沒有指示妄自出城廝殺在這麽個敏感的時刻一旦再捅到知禮書院那邊結合鍾子息一事會有更多麻煩事等著解決。


    一想起鍾子息捅出的簍子和這一場戰事在真正意義上的徹底失敗,一個腦袋兩個大,事後必然會扯淡很久,畢竟是開戰以來第一樁先例,嚴重的是扯出如此之大的傷亡,至於如何處理,知禮書院那幫動嘴皮子功夫最麻溜的大老爺們必然是會抓住一些馬腳死咬不放,可有時候為了做出一些表率,或者說是殺雞儆猴,懲罰是不得不做出一個樣子來的。


    可最讓白川感到氣悶的還不是這些日後需要麵對的破事,而是當下,在佛子求難終於收手之際,天幕上數道身影直奔文氣長城,最後足足有十數位佛教弟子落在賜弓城的城牆之上,盡管低眉垂首一臉謙恭,可怎麽都覺得讓人有上去各自賞上一劍一拳的念頭。


    如今在賜弓城,要以白川的身份地位最高,地支單閼卯組已然難以成組尤其是負責人仲奚的身死,在這裏已經沒有一個統攬大局之人坐鎮,白川隻能把這份擔子給暫時扛起來,等到知禮書院那邊重新任免地支單閼卯組的負責人,他才再次當回天幹機動組的大組長。


    要說佛教弟子是不可能如此輕易登上文氣長城的,在戰事爆發之際,儒家備戰,可以說在人間舉目皆敵,雖然明麵上是和遠伐軍開打,對於佛道兩家的提防不比遠伐軍少,但白川沒有出手阻攔這幫光頭和尚尼姑的登城也是出於百般無奈。


    因為遞上來的是知禮書院和緯城共同頒布的文書和軍符,掂量著手裏的文書軍符,實則白川心底是異常的沉重。


    三教如今已經走到了如此地步,本應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麵,各自算計靠得是棋盤布局的能力,大家各自拿出手段來拚就是,就比如佛子求難在儒家付出那麽大的代價之後趁勢來收取勝利果實隻能說明人家夠能忍謀劃夠精深,怨隻能怨儒家在麵對一些突發事件上的準備不足,除了嘴巴上討回幾分麵子能做得其實不多。


    可這一份文書軍符的頒布,背地裏是可以察覺出知禮書院那邊的無奈,儒家盡管動員了所有家底來備戰,事實上在戰事爆發的初期階段應付得還是異常狼狽,到最後還是要借助佛道兩家的助力,來解決一時人手短缺的弊端。


    既然佛教弟子可以登上文氣長城,顯而易見的是在別處,包括道家修士又或是神道神靈同樣是可以登上文氣長城,明麵上是三教為一家共同扶持維護人間大道,背地裏各自打得掠取儒家到手的氣運誰也不是瞎子難道還看不出來?


    而這一次佛教派出協助儒家守長城的修士當中,領隊的還算是熟人。


    曾在紋鹿城,龍首城,玉隴關都打過交道,係出淨土宗世音一脈,兩次榮登人間十色榜單號稱最美尼姑的玉蘇菩絳。


    論起淵源是歐陽妃瑤的師姐,也是重生後南宮瑤池的師姐。


    不過玉蘇菩絳常年在人間傳播佛法和一直呆在紫竹洞天的南宮瑤池壓根就沒有任何交際,除了喊一聲師姐師妹以外,兩人也難有交流。


    不過南宮瑤池繼承了世音百世功德傳承實有幾分世音的影子在,人間最美尼姑玉蘇菩絳看南宮瑤池的眼神避免不了有幾分念想。


    “白宗主,貧尼僅代表佛教為這人間大道出一份薄力,阿彌陀佛!”


    白川無言以對,很難惡語相向,畢竟玉蘇菩絳兩次三番出手,與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幫助。


    還是口直心快的施依依哼哼了幾聲。


    “長得這麽美,當了尼姑真可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