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王朝,是在法家地盤的最前線,自從遠伐軍從百法之洲經過過海橋登陸浩正大洲,這裏就是一處主戰場。


    不僅遠伐軍的帥營就在此處,儒家的調度中樞也同樣從文廟搬遷到了大栗王朝京師,觀禮城。


    白川等人從昱真宗下山禦風而行,在趕到觀禮城時,如今的大栗京師已然成了一座天下最堅固的堡壘,濃厚得文氣籠罩,讓這座存世數千年的古城更加有幾分古韻,而彌漫得文氣更是壓得大栗皇室的龍氣隻能蟄伏在皇宮深處。


    隻不過大栗皇室之人對此並沒有任何異議,熬過這一場大戰,大栗可就算得上是人間界最鼎盛的一個王朝了,國祚豈會斷?如今可不止唐門在背後當供奉扶植,而是三教之一的儒家。


    觀禮城匯集了整個浩正大洲的世俗王朝兵力,每一天都會有大量的鐵騎經由此處安排然後奔赴各處文氣長城的駐守地,集合整個浩正大洲可戰之兵,足有數億,隻不過麵對冥間的陰兵鬼將和妖族妖禽,似乎也並不顯得很誇張,尤其布防在各地文氣長城之後,更加顯得冷冷清清,麵對得是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敵軍,巴不得拉起整個浩正大洲的百姓一同上陣才好。


    至於在浩正大洲紮根的各家仙家門派,也俱都派遣出門下可戰之人前來觀禮城聽候儒家之人的調遣,不管出身何等根腳,這些在浩正大洲紮根已久的仙家門派早就和儒家牽掛上了勾,有道家的下宗,有佛教的弟子,也不乏一些在百家之中夾縫裏求存的小門小戶。


    除卻一些大宗門,比如道家正道十宗裏的道德宗,佛教的法嚴宗,都是佛道兩家在浩正大洲埋下的釘子,隻不過在事情演變到如今這等情況之後相繼搬離了山門,就跟在百法之洲落腳的正一宗一般,一洲的氣運都被人家牢牢地捏在手裏,繼續占著山門頂個屁事。


    如今禮聖老爺身化一洲山河,浩正大洲正是文氣最濃的一刻,道德宗也好,法嚴宗也罷,都不會在這個時候繼續呆在這邊受人白眼,早早就收拾妥當各自回了自家的大洲裏去。


    當然同樣的,分布在其他三洲的儒家書院也同時搬離了山門各自回了浩正大洲,不過仙家福地本就稀缺,這些從他洲搬回來的書院還真不一定能在如今的浩正大洲找到一個好的落腳點,並不是誰都像昱真宗這麽好命,有白仁留下的白氏祖宅之地可以瞬間拉起一個大宗門,不過這也順勢重新在浩正大洲開始了一次勢力洗牌,那些別家門派的福地相繼退出,讓儒家書院頂替,更現實的是,一些和儒家關係不清不楚的仙家門派都是率先給推上文氣長城當炮灰的一撥人,畢竟自家人要落腳,既然你們不願意站隊,第一批死得不是你們還有誰。


    觀禮城是一灰溜的儒家修士,頗為壯觀,偶爾夾雜一些別家根底的修士,但也大多麵有難色,以前的三大洲雖說有三教各自祖庭坐鎮,大多還是兼容各家落腳的局勢,如今三教更加分明,隻要是正統三教出身的,呆在別洲大多隻是受人白眼的份,可那有如何?畢竟在底層混跡的小門小戶居多,誰也難以做到像正一宗,道德宗,法嚴宗這等龐然大物,一旦搬遷山門,在各自的大洲上早就給你挑了最好的靈山秀水的福地等著,他們要是回去怕是連個落腳的地都沒有,還不如就呆在這裏,以小博大趁著儒家死戰,打贏了還能少了他們的好處?


    儒家的指揮總部設在觀禮城的知禮書院,同樣屬於儒家三十六家書院之一,和臨近的霸鐸書院互成犄角之勢。


    至於那些別家王朝的來人,統一給安排在觀禮城外駐紮,其實也呆不了多久的時間,一旦在知禮書院點卯之後很快就會被分配到文氣長城的駐紮點,隻留下幾個主事人聽候差遣便是。


    所以白川一路過來,看到無數的軍營,城外的山頭也是四立,可其中就沒有幾個人,冷冷清清的,大部隊差不多都已經開赴文氣長城上了而已。


    不過這一次昱真宗的待遇不錯,主持儒家事物的文教副教主施禮,因為禮聖老爺的身化山河之舉,他作為禮聖老爺的嫡傳弟子立馬就給推上儒家真正當事人的位置上,一直對白川欣賞有加,當年還曾和白川道左相逢,認定了此子將來必會帶領著儒家走上一條再興的大道上,當然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得不佩服施禮的看人精準。


    昱真宗的落腳處是在觀禮城內,騰出了一座仙家陣師打造的王侯府,就座落在知禮書院邊上,在整個浩正大洲享有這等待遇的仙家宗門不多,大多是三十六家書院,像昱真宗這樣的宗門可真沒有幾家。


    待安定完畢之後,虞照清直接入住了知禮書院那邊,身為儒家十聖人又是此次代表儒家參加虎溪大辯的聖人,她本身就是儒家最高一層的人物,自然需要參與到決策圈裏,比如王少逸,吳之鉉,晏子溪,李青蓮同樣被邀請到知禮書院下榻,如今的儒家最需要的就是群策群力,可即便如此還依然覺得人手不夠用,實在是因為冥間和妖族,層出不窮的大修士太多太多。


    而儒家的帳營就設在大栗的重鎮,緯城。


    所有奔赴文氣長城的軍伍都需要兩道手續,首先是知禮書院頒布的文書,其次則是在緯城拿道軍符才有資格上文氣長城,不然私自上文氣長城的一律視為投敵通外,麵對的就是儒家特意組建的執法隊的狠厲抹殺。


    這隻執法隊的出現也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給整出來的,大多是效仿道家的道門劍兵,抽調儒家一部分頂尖的戰力組成,畢竟人心這東西實在太難以捉摸了,雖說如今是關乎種族存亡事關整個大洲生靈的生死,可依然免不了有人私懷二心。


    當然執法隊最主要的任務便是監督戰事統計耗損,畢竟是各起家底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任何一點一絲的疏漏或許都會在將來成為雪崩的因素,這就是一場拚家底的大戰,任何損失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結局。


    白川等人入住之後接到的文書便是趕赴文氣長城接下九燭率領的妖族部隊的攻勢,接下來要走的程序就是去緯城拿到上長城的軍符,而擔負這次大戰的元帥,沒有任何一點意外,就是十境兵修,坤泍!


    “小九啊,死一次不過癮是吧,那麽就讓你再死一次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