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鴉巢鎮青年黃朝第一次出遠門,就跟當年白川一樣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尤其是在離地萬丈地高空搭乘仙家渡船,攬收眼底無限美景,這是凡夫俗子根本無法想象的場景,他這一生爬過最高的一次就是爬通天峰,好像是把這一輩子的勇氣都花在了上麵,隻是走到了半山腰再也不能跨過一步,仙家重重靈壓差一點讓他透不過氣來。
白川等人則在渡船天字號廂房的觀景台上看著四處摸索的黃朝,都發出了會心一笑,可能這就是仙家修士高人一等的眼界吧,平日所見之物又豈是凡人可以想象的。
白川還在消化晏子溪給他的信息,好像有點猛料啊,隻是一直沒想到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夥伴,任是鎮子裏誰人都料定沒有修煉資質,想不到這一會兒突然爆出這麽大的身份出來。
青帝!可是當年天庭諸多神靈裏在人間界名氣最大的一尊大神啊,也是在人間界遊走留下最多軼聞的神靈,多少事跡被世人口口傳誦,當然最有名的就是和文道棋聖晏子溪兩人所下的十局白雲譜,堪稱世間棋道的巔峰,流傳幾千載依然無人可以超越。
也就是這般的情誼,恐怕才會讓晏子溪甘願這些年化身轉世為一個糟老頭子擔負起護道之責,每每想到這裏白川也是覺得有些心虛,自己和一位十二境老神仙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啊,還有這位如今沒有覺醒的天庭青帝,一老一少就住在白府邊上,白家之人幫襯許多許多,也不知道自己這一身氣運濃鬱是不是也就拖托兩人的福呢。
隻不過青帝為何會選擇在鴉巢鎮重生,為何又留下那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樣的讖言,自己前生到底又和這尊大神有什麽牽連呢?
諸多線頭也隻好等著到了西疆隴西道問過老爺子才能解釋得明白了,又是家裏的老管家是當年天庭第一任武神,鄰居又是文道棋聖和青帝轉生,自己這一家子啊,當年到底參與了多少天庭崩塌之事啊,而老爺子這位儒家十聖人,當年到底有多麽風光才會攬下這麽多事端在自己身上,而今一件一件被披露出來,所遇到之人各個來頭大得嚇人,自己如今隻是一個五境觀門境的小劍修,當真能把這麽大的棋盤玩得轉嘛。
這艘從紋鹿城出發經過鴉巢郡直達西疆隴西道主城玉隴關的仙家渡船,實乃明仁王朝特許的一艘軍方渡船,西疆如今大戰連天打得水深火熱已經完全禁止了一般通商航線,沒有明仁軍方的準許壓根不會有仙家渡船在西疆範圍之內出現,一經發現不明行蹤的仙家渡船一律按金真王朝奸細論,這麽一條明文法規頒布下來,明仁王朝的碟子機構碧幽庭早就已經聞風而動把住西疆所在關卡防守的異常嚴實,而紮根最深的儒家書院同樣也是廣撒網,讓書院學子紛紛為國出力,這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院學子,而今也各個滿懷激情投奔戰場,很難想象這些人在見到了大戰之上的血肉橫飛,以後還能否繼續安心做學問。
當然儒家的這次發力也是逼不得已之舉,散布在人間的三十六家書院,千千萬萬學子談不上各個修為高深莫測,可畢竟是金貴的讀書種子放在往日裏,儒家哪裏會舍得把這麽一撥斯文人直接拉去戰場做那肉搏之戰。
讀書人嘛,耍耍嘴皮子功夫厲害,真要動手動腳的來,好像是比別家少了諸多手段,這段日子來和歐陽妃瑤一起,白川也是知曉很多以前不曾在市井間流傳的辛密,其實儒家是有一脈並不是死讀書做學問的腐儒,也有以力證道的一脈。
談及這個白川倒想起了當年鹿崖書院大考核被張複禮拉來跑了一次龍套的周全,在問心局裏扮演了一出戾氣很重的幕後黑手陶府管家,當日白川也和其交過手,六境金丹修為,可一身霸氣十足殺力通天,所使用的神通竟然跟老爺子廝殺之時很像,關於這一點白川也谘詢過歐陽妃瑤,主要是老爺子是以前從來就不說及這些,自己身為儒家最高一層的十聖人之列,可每每說及儒家之事從來都是嗤之以鼻沒有什麽好話,所以白川對於這些不會在市井間流傳的內幕消息可謂是完全不得知。
當然這些消息在各大勢力門派裏也是屬於極少有人知曉的辛密,不過歐陽妃瑤一直是歐陽世家著力培養的千金大小姐,倒也知道很多資料,她也為白川解釋過周全的來曆,出身儒家三十六書院之一的霸鐸書院。
至於為何會取這麽一個在儒家學問裏談不上典雅的名字,也有一個說法,在世人的認知裏儒家有主流之學和文以載道兩脈,這是眾所周知的,可畢竟儒家當年在三教當中實力排在第一無數年,其實儒家真正在外顯露的實力遠遠不止於此,而其中就有一脈傳承,除了世間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修士,中五境修士所知甚少。
那就是儒家霸道一脈,如果說儒家主流學問是以王道自居,是拿治世典學當招牌,講仁義講道德,以教化世人為己任,算是那一批隻會動嘴的老書生闖下的名頭,那麽儒家霸道一脈就是奠定儒家三教第一位置的出力人。
讀書人有句話說得好,忍無可忍不必再忍,當真以為儒家當年高居三教之首就是鼓動那張三村不爛之舌就能把整個天下給說服的嘛,太天真!
在修士的世界裏壓根就沒有什麽一家道法學問可以服人的說法,不然三教祖師爺也不會各自隻憑自身學問,成立三教了,公說公有理各家各持已見,所謂地三教爭辯多少年下來從來沒有任何人能用自家道法把別家修士給說得心服口服的,很多時候就是占了個大道理,最後扯皮不斷還是要靠拳頭來說話。
反正先禮後兵嘛,大家坐下來先耍一會兒嘴皮子功夫,然後分出哪一家道理最大,接下來就是各自下場打一架,打贏了大家認可你的道理是有理的,打不贏,嘿嘿,天大的道理都是狗屁不如,這就是三教爭辯的本質,遠遠沒有世人所想得那麽高大莊嚴。
而儒家霸道一脈,就是儒家在三教爭辯當中充當打手一職,而老爺子白仁其實就是儒家霸道出身,然後霸道轉王道,才把繼往開來的心學一說推廣到了天下成為一時典學,隻不過當年又逢變故,白仁性情大變再次從王道轉回了霸道,從而闖下了儒家最能打的聖人這一個名頭,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就算跌境說法傳得厲害,可在人間界還真沒有人敢去挑釁白仁,就連道家神道首座木皇以太也是不敢,多少年來在鴉巢洞天從來就沒有跟白仁急過眼,反而白仁看他異常不順眼,每天裏說些讓人頭疼的鬼話,不過木皇以太也從來不加理會,就當自己是又癡又聾在那裝傻充愣。
不過在歐陽妃瑤解釋過後,白川總算知道了一些儒家內幕之事,自己是白仁親孫,追根溯源來算其實也能算是儒家霸道一脈傳人,其實和周全倒也算是同源,不過霸道一脈也有幾撥勢力也算不上鐵板一塊,這樣的情況就十分讓人頭疼,儒家讀書人多,糟心事也特別多,看看如今儒家淪落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依然不能做到萬眾齊心,相比起來道家和佛家,單單這一點就吃了大虧。
都說讀書人花花腸子多一肚子壞水,在經過一些事情之後白川也是深有體會啊,而今都被人打上門來,儒家各脈勢力依然還是各自為政不把槍口對外,還有一些人吃裏扒外算計同是儒家之人,這樣的事情真掰扯開來是相當讓人費解的,可偏偏在儒家,一點都稀奇。
其實白川真有心要去浩正大洲看一看,再去儒家文廟走一走,事後再問問文教教主,這麽大好的局麵怎麽就給你老人家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別說道家和佛家合夥來欺壓,就連諸子百家同樣也是盯著儒家不放誰都想來咬上一口。
盡管儒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可也經不起這麽多人來撕咬,這裏給你算計一下那裏給你算計一下,再厚的家底也同樣給你敗光。
放到現在,儒家已經在三教之內穩穩地排在末尾,連法家都開始叫囂著立下人間第四教,所以說當年的三教老大啊,是一點顏麵也沒有咯。
如果沒有西疆這一攤事發生,在走完南疆走龍道之後白川就打算乘坐跨洲渡船前往浩正大洲,聽唐傘說過當年他落魄遊曆之時道左相逢了文教副教主,他倒要好好質問一下這位文教副教主,你老人家走了這麽一遭難道還看不清世道變得了什麽樣子,難道就真沒有辦法來個撥亂反正嘛。
想起這些糟心事就令人心煩,白川也不願多想,這艘渡船之上人數非常之少,唯有幾位碧幽庭修士也是一道前去西疆查看情況,整艘船冷冷清清幾乎也沒有外人,接連幾日下來,除了黃朝饒有興趣地在甲板之上來回踱步,就沒看到生麵孔出現。
白川剛想著回廂房打坐修煉,卻是一眼瞥見一道柔弱身影在那邊探頭探腦。
白川一打量頓時笑出聲來。
熟人啊!隻是這位小姑娘為何會出現在這艘渡船之上,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
白川等人則在渡船天字號廂房的觀景台上看著四處摸索的黃朝,都發出了會心一笑,可能這就是仙家修士高人一等的眼界吧,平日所見之物又豈是凡人可以想象的。
白川還在消化晏子溪給他的信息,好像有點猛料啊,隻是一直沒想到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夥伴,任是鎮子裏誰人都料定沒有修煉資質,想不到這一會兒突然爆出這麽大的身份出來。
青帝!可是當年天庭諸多神靈裏在人間界名氣最大的一尊大神啊,也是在人間界遊走留下最多軼聞的神靈,多少事跡被世人口口傳誦,當然最有名的就是和文道棋聖晏子溪兩人所下的十局白雲譜,堪稱世間棋道的巔峰,流傳幾千載依然無人可以超越。
也就是這般的情誼,恐怕才會讓晏子溪甘願這些年化身轉世為一個糟老頭子擔負起護道之責,每每想到這裏白川也是覺得有些心虛,自己和一位十二境老神仙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啊,還有這位如今沒有覺醒的天庭青帝,一老一少就住在白府邊上,白家之人幫襯許多許多,也不知道自己這一身氣運濃鬱是不是也就拖托兩人的福呢。
隻不過青帝為何會選擇在鴉巢鎮重生,為何又留下那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樣的讖言,自己前生到底又和這尊大神有什麽牽連呢?
諸多線頭也隻好等著到了西疆隴西道問過老爺子才能解釋得明白了,又是家裏的老管家是當年天庭第一任武神,鄰居又是文道棋聖和青帝轉生,自己這一家子啊,當年到底參與了多少天庭崩塌之事啊,而老爺子這位儒家十聖人,當年到底有多麽風光才會攬下這麽多事端在自己身上,而今一件一件被披露出來,所遇到之人各個來頭大得嚇人,自己如今隻是一個五境觀門境的小劍修,當真能把這麽大的棋盤玩得轉嘛。
這艘從紋鹿城出發經過鴉巢郡直達西疆隴西道主城玉隴關的仙家渡船,實乃明仁王朝特許的一艘軍方渡船,西疆如今大戰連天打得水深火熱已經完全禁止了一般通商航線,沒有明仁軍方的準許壓根不會有仙家渡船在西疆範圍之內出現,一經發現不明行蹤的仙家渡船一律按金真王朝奸細論,這麽一條明文法規頒布下來,明仁王朝的碟子機構碧幽庭早就已經聞風而動把住西疆所在關卡防守的異常嚴實,而紮根最深的儒家書院同樣也是廣撒網,讓書院學子紛紛為國出力,這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院學子,而今也各個滿懷激情投奔戰場,很難想象這些人在見到了大戰之上的血肉橫飛,以後還能否繼續安心做學問。
當然儒家的這次發力也是逼不得已之舉,散布在人間的三十六家書院,千千萬萬學子談不上各個修為高深莫測,可畢竟是金貴的讀書種子放在往日裏,儒家哪裏會舍得把這麽一撥斯文人直接拉去戰場做那肉搏之戰。
讀書人嘛,耍耍嘴皮子功夫厲害,真要動手動腳的來,好像是比別家少了諸多手段,這段日子來和歐陽妃瑤一起,白川也是知曉很多以前不曾在市井間流傳的辛密,其實儒家是有一脈並不是死讀書做學問的腐儒,也有以力證道的一脈。
談及這個白川倒想起了當年鹿崖書院大考核被張複禮拉來跑了一次龍套的周全,在問心局裏扮演了一出戾氣很重的幕後黑手陶府管家,當日白川也和其交過手,六境金丹修為,可一身霸氣十足殺力通天,所使用的神通竟然跟老爺子廝殺之時很像,關於這一點白川也谘詢過歐陽妃瑤,主要是老爺子是以前從來就不說及這些,自己身為儒家最高一層的十聖人之列,可每每說及儒家之事從來都是嗤之以鼻沒有什麽好話,所以白川對於這些不會在市井間流傳的內幕消息可謂是完全不得知。
當然這些消息在各大勢力門派裏也是屬於極少有人知曉的辛密,不過歐陽妃瑤一直是歐陽世家著力培養的千金大小姐,倒也知道很多資料,她也為白川解釋過周全的來曆,出身儒家三十六書院之一的霸鐸書院。
至於為何會取這麽一個在儒家學問裏談不上典雅的名字,也有一個說法,在世人的認知裏儒家有主流之學和文以載道兩脈,這是眾所周知的,可畢竟儒家當年在三教當中實力排在第一無數年,其實儒家真正在外顯露的實力遠遠不止於此,而其中就有一脈傳承,除了世間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修士,中五境修士所知甚少。
那就是儒家霸道一脈,如果說儒家主流學問是以王道自居,是拿治世典學當招牌,講仁義講道德,以教化世人為己任,算是那一批隻會動嘴的老書生闖下的名頭,那麽儒家霸道一脈就是奠定儒家三教第一位置的出力人。
讀書人有句話說得好,忍無可忍不必再忍,當真以為儒家當年高居三教之首就是鼓動那張三村不爛之舌就能把整個天下給說服的嘛,太天真!
在修士的世界裏壓根就沒有什麽一家道法學問可以服人的說法,不然三教祖師爺也不會各自隻憑自身學問,成立三教了,公說公有理各家各持已見,所謂地三教爭辯多少年下來從來沒有任何人能用自家道法把別家修士給說得心服口服的,很多時候就是占了個大道理,最後扯皮不斷還是要靠拳頭來說話。
反正先禮後兵嘛,大家坐下來先耍一會兒嘴皮子功夫,然後分出哪一家道理最大,接下來就是各自下場打一架,打贏了大家認可你的道理是有理的,打不贏,嘿嘿,天大的道理都是狗屁不如,這就是三教爭辯的本質,遠遠沒有世人所想得那麽高大莊嚴。
而儒家霸道一脈,就是儒家在三教爭辯當中充當打手一職,而老爺子白仁其實就是儒家霸道出身,然後霸道轉王道,才把繼往開來的心學一說推廣到了天下成為一時典學,隻不過當年又逢變故,白仁性情大變再次從王道轉回了霸道,從而闖下了儒家最能打的聖人這一個名頭,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就算跌境說法傳得厲害,可在人間界還真沒有人敢去挑釁白仁,就連道家神道首座木皇以太也是不敢,多少年來在鴉巢洞天從來就沒有跟白仁急過眼,反而白仁看他異常不順眼,每天裏說些讓人頭疼的鬼話,不過木皇以太也從來不加理會,就當自己是又癡又聾在那裝傻充愣。
不過在歐陽妃瑤解釋過後,白川總算知道了一些儒家內幕之事,自己是白仁親孫,追根溯源來算其實也能算是儒家霸道一脈傳人,其實和周全倒也算是同源,不過霸道一脈也有幾撥勢力也算不上鐵板一塊,這樣的情況就十分讓人頭疼,儒家讀書人多,糟心事也特別多,看看如今儒家淪落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依然不能做到萬眾齊心,相比起來道家和佛家,單單這一點就吃了大虧。
都說讀書人花花腸子多一肚子壞水,在經過一些事情之後白川也是深有體會啊,而今都被人打上門來,儒家各脈勢力依然還是各自為政不把槍口對外,還有一些人吃裏扒外算計同是儒家之人,這樣的事情真掰扯開來是相當讓人費解的,可偏偏在儒家,一點都稀奇。
其實白川真有心要去浩正大洲看一看,再去儒家文廟走一走,事後再問問文教教主,這麽大好的局麵怎麽就給你老人家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別說道家和佛家合夥來欺壓,就連諸子百家同樣也是盯著儒家不放誰都想來咬上一口。
盡管儒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可也經不起這麽多人來撕咬,這裏給你算計一下那裏給你算計一下,再厚的家底也同樣給你敗光。
放到現在,儒家已經在三教之內穩穩地排在末尾,連法家都開始叫囂著立下人間第四教,所以說當年的三教老大啊,是一點顏麵也沒有咯。
如果沒有西疆這一攤事發生,在走完南疆走龍道之後白川就打算乘坐跨洲渡船前往浩正大洲,聽唐傘說過當年他落魄遊曆之時道左相逢了文教副教主,他倒要好好質問一下這位文教副教主,你老人家走了這麽一遭難道還看不清世道變得了什麽樣子,難道就真沒有辦法來個撥亂反正嘛。
想起這些糟心事就令人心煩,白川也不願多想,這艘渡船之上人數非常之少,唯有幾位碧幽庭修士也是一道前去西疆查看情況,整艘船冷冷清清幾乎也沒有外人,接連幾日下來,除了黃朝饒有興趣地在甲板之上來回踱步,就沒看到生麵孔出現。
白川剛想著回廂房打坐修煉,卻是一眼瞥見一道柔弱身影在那邊探頭探腦。
白川一打量頓時笑出聲來。
熟人啊!隻是這位小姑娘為何會出現在這艘渡船之上,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