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前,重陽和白川相對而立。
摯雷劍和鳳離劍雙雙懸空,兩位有望登頂劍道巔峰的天才即將一爭高下。
劍修捉對廝殺的情況在明仁王朝,乃至整個百法之洲都屬少見,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劍修的數量少。
李玉站得極遠,旁觀兩人。
因為就算兩人現在沒有出劍,可天地之間已經劍氣彌漫。
這就是凝練出劍心的好處,人即是劍,劍即是人,人劍合一,劍氣外露。
離得近的話,李玉都能感覺到氣息刺體生疼。
“鏘”
兩柄名劍同時而動,兩道白虹相撞在半空。
四境對五境,劍道爭鋒拉開序幕。
鹿崖書院觀禮台上,這時明月已經掛起。
因為最後一場問心局是一場幻境,外人並不能祥知裏麵的情況,所以到底裏麵的情況現在如何不得而知。
眾人大多互相攀談,套套關係,坐等結局出來。
因為幻境的光陰流速不同於人間界,所以在問心局開始數日了,外界隻不過一個時辰。
作為幻境的主導人張複禮不苟言笑,雖然他知道裏麵的情況到底如何,不過依然沒有這個權利去幹涉其中。
因為就在文山路徑後半段開始,作為儒家七十二聖賢之一的張複禮就失去了對這場大考核的控製。
他的先生,儒家理聖已經駕臨鹿崖書院,雖然沒有露麵,然而他卻知道,更在幕後掌握著考核的進度。
張複禮不由歎了一聲氣,原本極有把握的明仁皇位而今看來到底落在誰的頭上就難以預料了,自己苦心的經營,甚至於把橄欖枝遞給了道家,依然沒能料到會走向如今的局麵。
這些年他坐鎮天幕盯著百法之洲一地,明顯能感覺到儒家的式微,連帶著如今在儒家的主流學問理學也開始走下坡路。
身為至聖先師一脈後裔,又是理聖旗下最傑出的學生,張複禮自然有其驕傲的一麵,麵對著形勢急轉直下的局麵,這位金身法相已經進入文廟陪祀的聖賢,一心想著維持儒家的地位,卻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次不顧底線,搭線了坐鎮白玉京的道祖首徒道長嫡,就是想著大局已定之後,無非是事後被責罰,可形勢起碼還在掌握之中。
隻要這批人還能把持著明仁王朝的朝政,他還是有信心重新讓儒家的地位不至於一落千丈。
搞得現在法家勢大,大有取代儒學的意思,其餘百家哪一家不是在暗中謀動,趁著末法時代來臨前搶奪人間氣數。
並不是他張複禮對李玉有什麽意見,非要捧李顯上位,而是站在李玉身後搖旗呐喊的那幫人實在是跟儒家不對眼。
這是一批新晉崛起的新貴,所持的觀念與如今明仁王朝一直以來的傳統有悖,內裏更不知道有多少別家勢力參與其中,目的很簡單,就算推翻不了明仁獨尊儒術的國策,那就換一批新學問來衝擊好了,一旦開始變法改革,既有的形勢必將發生動蕩,到時候這些別家勢力自然也能從中分一杯羹去何樂而不為。
總比現在你儒家理學一脈把明仁經營得如同鐵通一般要好。
故而這位儒家聖賢才會有聯手道家一脈的念頭,然而現在功虧一簣了。
還是自己的心胸不夠寬啊,見不得理學一脈的沒落。
多年在浩正洲文廟功德林沒有現身的理聖也坐不住親自跑了一趟,最後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抉擇,不得而知。
不過有一事基本可以確定,在幕後默認與道家聯手,觸犯了大忌,他張複禮日後還想坐鎮天幕盯著百法之洲的職務想必是要給換下來了。
嚴重點的話還要去文廟功德林裏悔過,對於一位聖賢來說,這樣的懲罰不得不說有點重。
這時觀禮台又悄悄坐入一位儒家修士,張複禮隻是撇了一眼,並沒有搭理。
這位儒家修士的來曆,他自然清楚,本來這次去幻境裏擔任陶管家一角的另有安排,目的很簡單,先把李玉淘汰出局,再把對李顯有危險的人物全部清理出去,讓李顯奪得這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一項考核的勝利。
然而他接到理聖先生的傳聲後,就知道大勢已去。
那位被派進去扮演陶管家的儒家修士,叫周全,修得並不是儒家傳統的神通,而是極為少見的霸道一脈。
這跟儒家一直以來奉王道為主流的修煉方式完全不同,反正張複禮是一直嗤之以鼻看不上眼的。
尤其這周全,眼神狠厲哪有一點像一般的儒家修士,講究個醇厚中正。
中庸,和光同塵,一直以來是儒家發展這麽久的核心思想,霸道一脈就完全摒棄了這個宗旨,他們更加激進,心性也更加冷酷。
以力證道,這不是偏離了儒家的觀念嘛,做學問的人,不就是想著以理服人,以德治國,教化世人以善為本,通情達理才能國泰民安。
以力證道是怎麽個講法,這跟一法斷定的法家有什麽區別,人生在世哪有非黑即白的道理,而且霸道一脈更是激進分子,從沒有什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說法,講不通就打,打贏了就講通了,這跟被練氣士最看不起的純粹武夫在根子上不都是一樣。
野蠻粗魯,根本就沒有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鳴鹿一直觀察著張複禮的臉色,眼見著幾項考核過去,張複禮的臉色越發深沉,他也知道大勢已去。
當下也是有些心力交瘁,這位明仁王朝享譽數百年的當代大儒這時也有些心灰意冷,在性理院子那頭的兩位,是誰他心底有數,就算自己有張複禮這位聖賢支持,跟那兩位一比又算得了什麽。
唉,明仁要變天了,又或者百法之洲又要迎來一場巨變了。
鹿崖書院性理院子裏。
儒家理聖和白仁依然坐在小溪旁,觀察著問心局的進程。
從小洞天被一手撈出來的紅衣小菇涼餘毛毛和元嬰修士沈延屏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的坐在旁邊。
小菇涼還算懵懂不知,饒有興趣地四處打量,更是揪心幻境裏的白善良和重陽的劍道之爭,小手緊緊捏住衣角,先前白姐姐以身代死就看得她差點淚奔,不過總算還好白善良還是留下來了。
她才不管裏麵的幾人到底在爭個啥,隻希望白善良贏了就好。
而沈延屏就沒有小菇涼這麽隨意,在兩位老人家身邊他是感應到一種靈魂上的顫栗。
這兩位老人家的來頭和修為深不可測啊。
顯得他異常的拘謹,從一方小天地裏如同老天爺的存在一下子變成生怕被人一個指頭碾碎的螻蟻,這種心境上的轉變尤其讓他難受。
眼見著白川和重陽兩人即將廝殺分出勝負,白仁笑得異常開心,抖著腿灑道:“我這孫子如何?沒讓老哥你失望吧。”
理聖眯著眼笑道:“不知道你動了什麽手腳,不過確實不錯。贏下這一局不難。不過有那位在身邊,以後在外遊曆就不怕被人盯上?”
白仁灑道:“我早有安排,這些事就不費老哥的心思了。”
理聖笑道:“我打算讓這場問心局勝出的人承擔這鹿崖書院的文氣如何?這些年來也積攢了不少,要說半洲文氣在身,境界怎麽也得拔高幾境,你說到最後,兩人還會不會真跟以往一樣,白川真能把這麽大的機緣讓出來?”
白仁有些急眼,罵咧咧道:“老哥這樣就不講道理了啊,有必要拿出這麽大的獎勵?”
理聖道:“不然如何?大道怎麽樣你還不清楚?要不事後你走一趟玄清洲?”
白仁立馬擺手道:“那批牛鼻子老道我可不會打交道,我還是去西邊吧,事情的源頭在那邊,你跟那些人較什麽勁。”
理聖沉吟了一下,道:“也行,那就我去白玉京跟人講講道理,說理的事還是我比較在行,打打殺殺的交給你吧。”
白仁問道:“至聖先師有沒有法旨傳下來?”
理聖悶了一會兒,道:“你猜!”
白仁頓時翻了一個大白眼,猜個錘子猜。
這時幻境裏的劍道爭鋒告一段落,勝負已分。
理聖笑道:“真正的問心開始了,就看你這寶貝孫子如何抉擇吧。”
chaptererror();
摯雷劍和鳳離劍雙雙懸空,兩位有望登頂劍道巔峰的天才即將一爭高下。
劍修捉對廝殺的情況在明仁王朝,乃至整個百法之洲都屬少見,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劍修的數量少。
李玉站得極遠,旁觀兩人。
因為就算兩人現在沒有出劍,可天地之間已經劍氣彌漫。
這就是凝練出劍心的好處,人即是劍,劍即是人,人劍合一,劍氣外露。
離得近的話,李玉都能感覺到氣息刺體生疼。
“鏘”
兩柄名劍同時而動,兩道白虹相撞在半空。
四境對五境,劍道爭鋒拉開序幕。
鹿崖書院觀禮台上,這時明月已經掛起。
因為最後一場問心局是一場幻境,外人並不能祥知裏麵的情況,所以到底裏麵的情況現在如何不得而知。
眾人大多互相攀談,套套關係,坐等結局出來。
因為幻境的光陰流速不同於人間界,所以在問心局開始數日了,外界隻不過一個時辰。
作為幻境的主導人張複禮不苟言笑,雖然他知道裏麵的情況到底如何,不過依然沒有這個權利去幹涉其中。
因為就在文山路徑後半段開始,作為儒家七十二聖賢之一的張複禮就失去了對這場大考核的控製。
他的先生,儒家理聖已經駕臨鹿崖書院,雖然沒有露麵,然而他卻知道,更在幕後掌握著考核的進度。
張複禮不由歎了一聲氣,原本極有把握的明仁皇位而今看來到底落在誰的頭上就難以預料了,自己苦心的經營,甚至於把橄欖枝遞給了道家,依然沒能料到會走向如今的局麵。
這些年他坐鎮天幕盯著百法之洲一地,明顯能感覺到儒家的式微,連帶著如今在儒家的主流學問理學也開始走下坡路。
身為至聖先師一脈後裔,又是理聖旗下最傑出的學生,張複禮自然有其驕傲的一麵,麵對著形勢急轉直下的局麵,這位金身法相已經進入文廟陪祀的聖賢,一心想著維持儒家的地位,卻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次不顧底線,搭線了坐鎮白玉京的道祖首徒道長嫡,就是想著大局已定之後,無非是事後被責罰,可形勢起碼還在掌握之中。
隻要這批人還能把持著明仁王朝的朝政,他還是有信心重新讓儒家的地位不至於一落千丈。
搞得現在法家勢大,大有取代儒學的意思,其餘百家哪一家不是在暗中謀動,趁著末法時代來臨前搶奪人間氣數。
並不是他張複禮對李玉有什麽意見,非要捧李顯上位,而是站在李玉身後搖旗呐喊的那幫人實在是跟儒家不對眼。
這是一批新晉崛起的新貴,所持的觀念與如今明仁王朝一直以來的傳統有悖,內裏更不知道有多少別家勢力參與其中,目的很簡單,就算推翻不了明仁獨尊儒術的國策,那就換一批新學問來衝擊好了,一旦開始變法改革,既有的形勢必將發生動蕩,到時候這些別家勢力自然也能從中分一杯羹去何樂而不為。
總比現在你儒家理學一脈把明仁經營得如同鐵通一般要好。
故而這位儒家聖賢才會有聯手道家一脈的念頭,然而現在功虧一簣了。
還是自己的心胸不夠寬啊,見不得理學一脈的沒落。
多年在浩正洲文廟功德林沒有現身的理聖也坐不住親自跑了一趟,最後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抉擇,不得而知。
不過有一事基本可以確定,在幕後默認與道家聯手,觸犯了大忌,他張複禮日後還想坐鎮天幕盯著百法之洲的職務想必是要給換下來了。
嚴重點的話還要去文廟功德林裏悔過,對於一位聖賢來說,這樣的懲罰不得不說有點重。
這時觀禮台又悄悄坐入一位儒家修士,張複禮隻是撇了一眼,並沒有搭理。
這位儒家修士的來曆,他自然清楚,本來這次去幻境裏擔任陶管家一角的另有安排,目的很簡單,先把李玉淘汰出局,再把對李顯有危險的人物全部清理出去,讓李顯奪得這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一項考核的勝利。
然而他接到理聖先生的傳聲後,就知道大勢已去。
那位被派進去扮演陶管家的儒家修士,叫周全,修得並不是儒家傳統的神通,而是極為少見的霸道一脈。
這跟儒家一直以來奉王道為主流的修煉方式完全不同,反正張複禮是一直嗤之以鼻看不上眼的。
尤其這周全,眼神狠厲哪有一點像一般的儒家修士,講究個醇厚中正。
中庸,和光同塵,一直以來是儒家發展這麽久的核心思想,霸道一脈就完全摒棄了這個宗旨,他們更加激進,心性也更加冷酷。
以力證道,這不是偏離了儒家的觀念嘛,做學問的人,不就是想著以理服人,以德治國,教化世人以善為本,通情達理才能國泰民安。
以力證道是怎麽個講法,這跟一法斷定的法家有什麽區別,人生在世哪有非黑即白的道理,而且霸道一脈更是激進分子,從沒有什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說法,講不通就打,打贏了就講通了,這跟被練氣士最看不起的純粹武夫在根子上不都是一樣。
野蠻粗魯,根本就沒有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鳴鹿一直觀察著張複禮的臉色,眼見著幾項考核過去,張複禮的臉色越發深沉,他也知道大勢已去。
當下也是有些心力交瘁,這位明仁王朝享譽數百年的當代大儒這時也有些心灰意冷,在性理院子那頭的兩位,是誰他心底有數,就算自己有張複禮這位聖賢支持,跟那兩位一比又算得了什麽。
唉,明仁要變天了,又或者百法之洲又要迎來一場巨變了。
鹿崖書院性理院子裏。
儒家理聖和白仁依然坐在小溪旁,觀察著問心局的進程。
從小洞天被一手撈出來的紅衣小菇涼餘毛毛和元嬰修士沈延屏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的坐在旁邊。
小菇涼還算懵懂不知,饒有興趣地四處打量,更是揪心幻境裏的白善良和重陽的劍道之爭,小手緊緊捏住衣角,先前白姐姐以身代死就看得她差點淚奔,不過總算還好白善良還是留下來了。
她才不管裏麵的幾人到底在爭個啥,隻希望白善良贏了就好。
而沈延屏就沒有小菇涼這麽隨意,在兩位老人家身邊他是感應到一種靈魂上的顫栗。
這兩位老人家的來頭和修為深不可測啊。
顯得他異常的拘謹,從一方小天地裏如同老天爺的存在一下子變成生怕被人一個指頭碾碎的螻蟻,這種心境上的轉變尤其讓他難受。
眼見著白川和重陽兩人即將廝殺分出勝負,白仁笑得異常開心,抖著腿灑道:“我這孫子如何?沒讓老哥你失望吧。”
理聖眯著眼笑道:“不知道你動了什麽手腳,不過確實不錯。贏下這一局不難。不過有那位在身邊,以後在外遊曆就不怕被人盯上?”
白仁灑道:“我早有安排,這些事就不費老哥的心思了。”
理聖笑道:“我打算讓這場問心局勝出的人承擔這鹿崖書院的文氣如何?這些年來也積攢了不少,要說半洲文氣在身,境界怎麽也得拔高幾境,你說到最後,兩人還會不會真跟以往一樣,白川真能把這麽大的機緣讓出來?”
白仁有些急眼,罵咧咧道:“老哥這樣就不講道理了啊,有必要拿出這麽大的獎勵?”
理聖道:“不然如何?大道怎麽樣你還不清楚?要不事後你走一趟玄清洲?”
白仁立馬擺手道:“那批牛鼻子老道我可不會打交道,我還是去西邊吧,事情的源頭在那邊,你跟那些人較什麽勁。”
理聖沉吟了一下,道:“也行,那就我去白玉京跟人講講道理,說理的事還是我比較在行,打打殺殺的交給你吧。”
白仁問道:“至聖先師有沒有法旨傳下來?”
理聖悶了一會兒,道:“你猜!”
白仁頓時翻了一個大白眼,猜個錘子猜。
這時幻境裏的劍道爭鋒告一段落,勝負已分。
理聖笑道:“真正的問心開始了,就看你這寶貝孫子如何抉擇吧。”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