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滴洞天的大名在人間界相傳甚久,就算沒有補全天地大道,其實還是有非常多修士想要進去修煉一番的。
更有很多大修士剝離出一部分的魂魄,經由理聖作法重新在硯滴洞天裏重生一次,再經曆一次人生的閱曆用來磨練道心,功德圓滿之後從硯滴洞天飛升出來從而補全本身的道心,也是一樁非常有益的修煉之旅。
當然能勞動理聖為此作法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了,而且要不是相當信任之人也不敢將自己的一部分魂魄交予他人之手,真要做點手腳,可能就此道心蒙烏。
不過以理聖老人家的名頭,估計也做不出這等陰損之事。
而這座硯滴洞天再演化而出的小天地雖然比硯滴洞天要差一些,小一些,不過也是樣樣俱全,觀裏麵環境跟人間界相差無幾。
而這次考核看來所需的時日要好久了,所幸觀禮台之人大多修為不低,就算真坐上幾天幾夜也不是個事。
考驗道心最是見微知著,怕是裏麵的十人也是不輕鬆。
不過十人剛到小天地,都是需要一些時日來熟悉環境,倒也沒有任何出格的表現,所以觀禮台上諸人也是沒有真的全神貫注的盯著畫麵,開始紛紛與相熟之人打招呼。
能坐在觀禮台上的都是有頭有臉,就算真不認識起碼也聽過,更多的則是借此結下一份善緣,萬一日後有用到也說不準。
張複禮這位坐鎮天幕的聖人自然是來示好的人最多,不過張複禮似乎有些愁緒,不再是先前那樣的微笑臉色,此時有些陰沉。
眾人當然不敢去觸黴頭,問聲後就各自再尋相熟之人攀談便是。
坤泍也是沒有前去跟那位張聖人套近乎,反而這時看到鳴鹿也湊在張複禮身邊,兩人應該在用心聲來溝通。
坤泍暗自冷笑,先前紋鹿城幾樁針對李玉的圍殺,要說這位坐鎮天幕的聖人一概不知是絕對不可能的。
老爺子的真實身份這位張聖人必然是一清二楚,可依然在老爺子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兩次圍殺,最後竟然還請動了道祖收徒道長嫡在沁園露麵,如果沒有這位聖人首肯,道長嫡真得會看上李顯那一支
明仁王朝雖然是百法之洲三大王朝之一,可真沒這個份量讓那位道長嫡來這裏摻上一腳,人家坐鎮道家祖庭白玉京,玄清大洲那麽大的一洲之地都要這個道祖首徒拿主意,人家真閑著沒事跑明仁來決定誰繼承大統啊。
要沒有坐鎮聖人出麵,許下更大的利益,不可能請得動道長嫡。
可這樣的謀劃按照老爺子的說法就是破壞了規矩,還是天大的規矩,就連坤泍也知道,無論出於什麽原因,儒家之事都牽扯到道家中人出麵,不管什麽原因都能冠上胳膊肘往外拐的罪名。
三教本就各爭氣數無數年,什麽時候能這樣合作無間了,簡直就是人間奇事。
如果理聖當真露麵,這位文廟七十二聖賢這次恐怕要丟大臉麵了。
文廟的陪祀金身法相被搬出砸碎這在儒家曆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瞧瞧當年儒家鬧得天上天下皆知的三四之爭,連排在文廟第四的文聖老爺的法相都給搬出文廟砸碎,更是在文廟祖宗譜牒上除名,更何況你一個陪祀聖賢。
而老爺子在院子裏現在都還沒露臉,恐怕是已經跟那位老友碰上麵了吧,就坐等看好戲吧,惹下這麽大的動靜,且看你張複禮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就算是張家後人又怎麽樣,觸了大規矩,該砸就得砸,該除名的就得除名。
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底線,你張複禮是碰到那條線了。
一切事成的話,倒還好說,頂多是事後找個借口搪塞過去便是,反正現在是理聖老爺當家,他真要庇護門下弟子,誰也沒辦法。
現在這麽一塌糊塗的局麵,理聖就怕再護短起碼也要給人一個交代。
儒家可不止理學一脈,理聖的位置在文廟還隻是排在第五位,真以為一手能遮天不成。
全天下的讀書人可都看在眼裏呢,處理不好的話,理聖都要被人唾罵。
讀書人的嘴巴,最麻溜,惹誰都行,千萬別惹得讀書人厭惡,那真是可以用嘴巴就能說死人的。
鹿崖書院那座風水最好靈氣最足的院子。
白仁早已脫去鞋襪,把一雙腳給浸在過院子的小溪裏,就這麽坐在岸邊,晃蕩著雙腿,非常愜意。
而身邊不知何時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陪坐在旁。
老者一張國字臉,不苟笑,跟學塾裏一心做學問的學究夫子相差無幾,不用想平日裏肯定是一板一眼的行事風格,與身邊放蕩不羈的白仁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兩位老人也不知在這裏坐了多久,卻是一不發。
最後還是那位白發老者忍不住,道“不說見到我就要大罵幾句嘛,怎麽現在一聲不吱,說不出口”
白仁頓時眼睛一瞪,“說不出口嗬,你坐這,老子能給你罵上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
老者臉一板,道“是誰的老子啊,沒大沒小。有點讀書人的樣子,老不知羞。”
白仁卻是不幹了,嚷嚷著道“老子就這個德行,咋滴,咬我啊。”
顯然規勸無益,老者隻是搖搖頭不與爭執,兩人相識多年各自的脾氣性子了若指掌,要不是這個脾氣當年也不會發生那麽大的事情。
白仁卻是酸溜溜地道“先師老人家就是對你好啊,把硯滴洞天都交給你打理。不過嘛,你老哥收學生的眼光真不咋滴,捅出這麽個簍子,打算怎麽收場”
老者道“大局不是還沒定嘛,真有了結果再說。”
白仁道“李玉都已經拿下這第一項考核,怎麽還不作數”
老者道“文山路徑隻是考驗各自的根骨韌性,做不得數的。而後麵兩項才是重頭戲,道心不誠何以擔起這個重擔。”
白仁翻了一個白眼道“大勢所趨,不行就是不行,何必非要較真。旁人都看得清楚,莫非你還燈下黑不然那道長嫡也不會出麵來我沁園走上一遭,理學這一脈給那木老賊子牽著鼻子走當真就是你的本意了,也不嫌丟臉。”
白發老者深深的歎了一口氣,神情也憔悴了幾分。
“不像你,放得下。縫縫補補這些年,終歸還是想能拖延幾分就是幾分,不然我也不會任由複禮如此行事。”
白仁卻是聽不下去站起了身子。
“關起門來,做錯事那都是自家的事,現在讓外人插手算怎麽個回事。人家不就是看中你這點心思才敢這麽明目張膽的摻和一腳。我話撂在這兒,理學一脈不行,那就換人來,儒家這麽多學脈,總有一脈是適合的,可莫要把大氣運給放走了,那會是傷筋動骨的。”
說著白仁似乎還不解氣,繼續道“禮聖,亞聖兩位老人家就放得下,偏偏你理聖放不下莫非儒家就你理聖的學問最大了一年一年過下來,世道變來變去,就你理學一脈萬古不變,當真是對這個天下好我瞧著一點都不見得,還不如把這擔子卸下,讓別人嚐試嚐試。”
白發老者一眯眼,道“說放就放,跟你當年那樣爛攤子最後是誰給你收拾的。”
白仁難得老臉一紅,卻還是理直氣壯地道“學問是要活得,千年不變萬年不變的那已經是糟粕,往前看往將來看,這麽點膚淺道理總不需要我來給你講通吧。我勸你跟禮聖老人家那樣最好,立下了規矩,放手便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見得就做得比你理聖差了,是時候放手讓他們試一試了,老捏在手裏,隻會越來越差。”
老者笑道“放手給後人嘛,你那孫子算不算一個。”
白仁大手一揮,灑道“算也不算,不是已經有好幾個人選了嘛,他們再不行,讓小川試一試又怎麽樣,我就覺得挺好,說不準就好了呢。”
老者笑道“談這些過早了,等這次結果出來再說吧。”
白仁冷笑一聲道“其實結果早已顯而易見,不就是討個名頭嘛,遮遮掩掩好不利索。”
老者付之一笑,兩人相對無。
這一番院子的對話,外人不得而知。
整個人間都無人知曉。
可那白發老者的身份卻已經呼之欲出。
當今儒家掌舵人,浩正大洲儒教教主,理學一脈創始人。
理聖
而白仁,其另一重身份跟儒家千絲萬縷,必然也是儒家曆史上有大成就之人。
兩位老人躲在這邊寥寥數語,可卻為儒家今後之路,定下了方向。
更有很多大修士剝離出一部分的魂魄,經由理聖作法重新在硯滴洞天裏重生一次,再經曆一次人生的閱曆用來磨練道心,功德圓滿之後從硯滴洞天飛升出來從而補全本身的道心,也是一樁非常有益的修煉之旅。
當然能勞動理聖為此作法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了,而且要不是相當信任之人也不敢將自己的一部分魂魄交予他人之手,真要做點手腳,可能就此道心蒙烏。
不過以理聖老人家的名頭,估計也做不出這等陰損之事。
而這座硯滴洞天再演化而出的小天地雖然比硯滴洞天要差一些,小一些,不過也是樣樣俱全,觀裏麵環境跟人間界相差無幾。
而這次考核看來所需的時日要好久了,所幸觀禮台之人大多修為不低,就算真坐上幾天幾夜也不是個事。
考驗道心最是見微知著,怕是裏麵的十人也是不輕鬆。
不過十人剛到小天地,都是需要一些時日來熟悉環境,倒也沒有任何出格的表現,所以觀禮台上諸人也是沒有真的全神貫注的盯著畫麵,開始紛紛與相熟之人打招呼。
能坐在觀禮台上的都是有頭有臉,就算真不認識起碼也聽過,更多的則是借此結下一份善緣,萬一日後有用到也說不準。
張複禮這位坐鎮天幕的聖人自然是來示好的人最多,不過張複禮似乎有些愁緒,不再是先前那樣的微笑臉色,此時有些陰沉。
眾人當然不敢去觸黴頭,問聲後就各自再尋相熟之人攀談便是。
坤泍也是沒有前去跟那位張聖人套近乎,反而這時看到鳴鹿也湊在張複禮身邊,兩人應該在用心聲來溝通。
坤泍暗自冷笑,先前紋鹿城幾樁針對李玉的圍殺,要說這位坐鎮天幕的聖人一概不知是絕對不可能的。
老爺子的真實身份這位張聖人必然是一清二楚,可依然在老爺子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兩次圍殺,最後竟然還請動了道祖收徒道長嫡在沁園露麵,如果沒有這位聖人首肯,道長嫡真得會看上李顯那一支
明仁王朝雖然是百法之洲三大王朝之一,可真沒這個份量讓那位道長嫡來這裏摻上一腳,人家坐鎮道家祖庭白玉京,玄清大洲那麽大的一洲之地都要這個道祖首徒拿主意,人家真閑著沒事跑明仁來決定誰繼承大統啊。
要沒有坐鎮聖人出麵,許下更大的利益,不可能請得動道長嫡。
可這樣的謀劃按照老爺子的說法就是破壞了規矩,還是天大的規矩,就連坤泍也知道,無論出於什麽原因,儒家之事都牽扯到道家中人出麵,不管什麽原因都能冠上胳膊肘往外拐的罪名。
三教本就各爭氣數無數年,什麽時候能這樣合作無間了,簡直就是人間奇事。
如果理聖當真露麵,這位文廟七十二聖賢這次恐怕要丟大臉麵了。
文廟的陪祀金身法相被搬出砸碎這在儒家曆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瞧瞧當年儒家鬧得天上天下皆知的三四之爭,連排在文廟第四的文聖老爺的法相都給搬出文廟砸碎,更是在文廟祖宗譜牒上除名,更何況你一個陪祀聖賢。
而老爺子在院子裏現在都還沒露臉,恐怕是已經跟那位老友碰上麵了吧,就坐等看好戲吧,惹下這麽大的動靜,且看你張複禮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就算是張家後人又怎麽樣,觸了大規矩,該砸就得砸,該除名的就得除名。
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底線,你張複禮是碰到那條線了。
一切事成的話,倒還好說,頂多是事後找個借口搪塞過去便是,反正現在是理聖老爺當家,他真要庇護門下弟子,誰也沒辦法。
現在這麽一塌糊塗的局麵,理聖就怕再護短起碼也要給人一個交代。
儒家可不止理學一脈,理聖的位置在文廟還隻是排在第五位,真以為一手能遮天不成。
全天下的讀書人可都看在眼裏呢,處理不好的話,理聖都要被人唾罵。
讀書人的嘴巴,最麻溜,惹誰都行,千萬別惹得讀書人厭惡,那真是可以用嘴巴就能說死人的。
鹿崖書院那座風水最好靈氣最足的院子。
白仁早已脫去鞋襪,把一雙腳給浸在過院子的小溪裏,就這麽坐在岸邊,晃蕩著雙腿,非常愜意。
而身邊不知何時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陪坐在旁。
老者一張國字臉,不苟笑,跟學塾裏一心做學問的學究夫子相差無幾,不用想平日裏肯定是一板一眼的行事風格,與身邊放蕩不羈的白仁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兩位老人也不知在這裏坐了多久,卻是一不發。
最後還是那位白發老者忍不住,道“不說見到我就要大罵幾句嘛,怎麽現在一聲不吱,說不出口”
白仁頓時眼睛一瞪,“說不出口嗬,你坐這,老子能給你罵上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
老者臉一板,道“是誰的老子啊,沒大沒小。有點讀書人的樣子,老不知羞。”
白仁卻是不幹了,嚷嚷著道“老子就這個德行,咋滴,咬我啊。”
顯然規勸無益,老者隻是搖搖頭不與爭執,兩人相識多年各自的脾氣性子了若指掌,要不是這個脾氣當年也不會發生那麽大的事情。
白仁卻是酸溜溜地道“先師老人家就是對你好啊,把硯滴洞天都交給你打理。不過嘛,你老哥收學生的眼光真不咋滴,捅出這麽個簍子,打算怎麽收場”
老者道“大局不是還沒定嘛,真有了結果再說。”
白仁道“李玉都已經拿下這第一項考核,怎麽還不作數”
老者道“文山路徑隻是考驗各自的根骨韌性,做不得數的。而後麵兩項才是重頭戲,道心不誠何以擔起這個重擔。”
白仁翻了一個白眼道“大勢所趨,不行就是不行,何必非要較真。旁人都看得清楚,莫非你還燈下黑不然那道長嫡也不會出麵來我沁園走上一遭,理學這一脈給那木老賊子牽著鼻子走當真就是你的本意了,也不嫌丟臉。”
白發老者深深的歎了一口氣,神情也憔悴了幾分。
“不像你,放得下。縫縫補補這些年,終歸還是想能拖延幾分就是幾分,不然我也不會任由複禮如此行事。”
白仁卻是聽不下去站起了身子。
“關起門來,做錯事那都是自家的事,現在讓外人插手算怎麽個回事。人家不就是看中你這點心思才敢這麽明目張膽的摻和一腳。我話撂在這兒,理學一脈不行,那就換人來,儒家這麽多學脈,總有一脈是適合的,可莫要把大氣運給放走了,那會是傷筋動骨的。”
說著白仁似乎還不解氣,繼續道“禮聖,亞聖兩位老人家就放得下,偏偏你理聖放不下莫非儒家就你理聖的學問最大了一年一年過下來,世道變來變去,就你理學一脈萬古不變,當真是對這個天下好我瞧著一點都不見得,還不如把這擔子卸下,讓別人嚐試嚐試。”
白發老者一眯眼,道“說放就放,跟你當年那樣爛攤子最後是誰給你收拾的。”
白仁難得老臉一紅,卻還是理直氣壯地道“學問是要活得,千年不變萬年不變的那已經是糟粕,往前看往將來看,這麽點膚淺道理總不需要我來給你講通吧。我勸你跟禮聖老人家那樣最好,立下了規矩,放手便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見得就做得比你理聖差了,是時候放手讓他們試一試了,老捏在手裏,隻會越來越差。”
老者笑道“放手給後人嘛,你那孫子算不算一個。”
白仁大手一揮,灑道“算也不算,不是已經有好幾個人選了嘛,他們再不行,讓小川試一試又怎麽樣,我就覺得挺好,說不準就好了呢。”
老者笑道“談這些過早了,等這次結果出來再說吧。”
白仁冷笑一聲道“其實結果早已顯而易見,不就是討個名頭嘛,遮遮掩掩好不利索。”
老者付之一笑,兩人相對無。
這一番院子的對話,外人不得而知。
整個人間都無人知曉。
可那白發老者的身份卻已經呼之欲出。
當今儒家掌舵人,浩正大洲儒教教主,理學一脈創始人。
理聖
而白仁,其另一重身份跟儒家千絲萬縷,必然也是儒家曆史上有大成就之人。
兩位老人躲在這邊寥寥數語,可卻為儒家今後之路,定下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