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燭鎮內有一座石橋,普普通通尋常無奇,普通到連名字都沒有,多年風吹日曬顯得十分破舊,爬滿了綠舊的苔蘚。
白川滿懷心思跟關二來到石橋邊上,手裏拎著吃食,一路打量著。
香燭鎮還跟以往一樣,山上修士比比皆是,可大多是來此做點買賣又或者進入主城紋鹿前停留於此補給一下,修士雖多可大多都隻是些宗門裏跑腿身份的在忙活。
唉,七境元嬰境修士呀,這可都是大有臉麵的人物了哪會在街上蹦蹦跳跳。
別說那出身名門錄入玉碟的正家仙師了,就算是個野路子散修,到了這七境元嬰境走到哪兒,那也是被人眾星拱月一般尊稱一聲地仙,前呼後擁排場甚大。
白川思量著這抱大腿任務應該也是雞兒根據自己的一時氣運來給的白送獎勵,當下也就不再苦苦思量,依著自己心中所想的原先路數來便是了。
大家都是討生活,女人何苦為難男人,想通了這點也就豁然開朗不再是剛剛愁眉苦展的樣子。
兩人來這石橋邊上,正是為找前段日子在這偶遇的癡傻和尚,其實也是好奇,這佛家雖然有苦行僧的受餓做苦修行一舉,可這人啊到底能撐得住多少天不吃不喝,來前還在思量著,到時候別見到一具瘦骨嶙峋的屍體才是。
所幸的是兩人來了後,依然能瞧見石橋邊小溪旁,那眉目清秀的小和尚一如既往地盤坐在樹下。
雙目深陷形同枯槁,俊朗的皮囊因為多日不吃不喝風吹日曬顯得垢麵狼藉,兼且衣衫襤褸咋眼一看真怕突然暴斃而亡。
白川和關二兩人跑到小和尚身邊,隨便坐下,心想著受過齋戒的和尚吃不了葷也是買了一些素食,此番一一擺開,誘人香味撲鼻而來。
隻是小和尚依然目不轉睛地盯著石橋紋絲不動,猶如老僧入定。
白川打量了一下小和尚,顯然是多日來滴水未進,整個人死氣沉沉,不由歎了一聲氣,也不知道到底所謂何事如此作踐自己。
“小和尚,我又來看你了。別怪哥幾個不地道,呐,特意給你買了些素食過來,好歹你也吃上幾口,不用活生生的把自己給餓死吧。”
小和尚似乎才發覺身邊來了人,艱難地扭了下脖子,看了一眼,發出幹澀嘶啞地聲音,
“有幸再見兩位施主,別來無恙。”
卻對眼前的素食避而不見,任憑兩人多番勸諫也隻搖頭不食,也隻好作罷。
“小和尚,咱們也算是挨過餓淋過雨受過寒的難兄難弟了,前些天呢隻顧著絞盡腦汁去填飽肚子,都還不知道你的法號呢。”
見兩人在旁落座陪自己看那石橋,小和尚總算是把視線收回,眨了眨眼,打了個佛手,
“小僧法號求難。”
隻是當真有些有氣無力。
白川笑道:“求難,小和尚,不是我說啊,你師父取法號真不咋滴,求難求難,莫非真打定了主意讓你在這石橋邊上嚐嚐這餓死之難?還得用求的,不得不說佛法高深啊。”
小和尚難得咧嘴一笑,露出相當潔白整齊的牙齒,笑容卻是頗為苦澀。
“佛祖也有割肉喂鷹絕食悟法所為,小僧這哪算是高深佛法,求悟心中所執罷了。”
白川拍了拍小和尚的肩,笑眯眯的道,
“請問大師,你悟的是何執念?我瞅著你這眼神不對勁啊,佛家講究個六根清淨,法不外求,依我來看,大師你的眼神像極了那癡男怨女,癡癡傻等心上人的幽怨,莫非大師不念經不求佛,難道喜歡上一位女子不成?”
佛家剃度信徒,對於六欲之中的色欲最是忌憚,原本以為這位小和尚會矢口否認,卻不料小和尚扭頭對著白川直眨眼,
“白施主慧眼,小僧當真是為那色欲而苦思不解,施主如此有慧根能否一解小僧心中所惑。”
一臉正經的盯著白川,情真意切。
想不到這個看起來癡癡呆呆的小和尚也是十分坦然直訴為情所困,這在虔誠的佛家信徒當中也是少有的異數。
原本隻是一句玩笑話,當真靈驗還真讓白川有些措手不及,翻了翻白眼笑道,
“小和尚啊,你六根未淨,為何你師父放心讓你出門,這不是害了你嘛,給說說,是咱百法之洲的本土和尚,還是釋蓮之洲而來的遠來和尚。”
“不知這本土和尚和那遠來和尚可有區別。”
“當然區別大了,百法之洲一向以儒家為正統,親道家而離佛家,我家老爺子說了,這本土和尚呐,大多做個樣子,參佛法之義離題萬裏,說穿了就是些假和尚,那遠來的和尚呢,稍微好上那麽一點,起碼表麵功夫做到了家,背地裏呢還不是蠅營狗苟。”
這番言論算是對三教之一的佛家貶低得不堪入目了,不過也挺像白老爺子說出來的話,誰讓白老爺子平日裏就是這麽副德行,對佛家還算是友好的,要論起儒家和道家,那言語更是偏激了。
關二在旁嘀咕著道:“哥,白老爺子真說過這話啊,我咋沒聽過。”
白川丟了個大白眼,讓關二閉嘴,這番話當然不是白老爺子所說,隻是白川喜歡混跡在茶聊酒肆之間,就愛聽那三教九流之士胡吹法螺,這些不過也是道聽途說而來罷了。
想不到那求難和尚也是脾氣十分的好,暗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竟也是不加以反駁,
“小僧確是那遠來的和尚,想不到在這小鎮聽聞白施主如此一番一針見血的見解,猶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打住打住,小和尚多久沒人陪你胡侃了,怕是在這傻坐著真的變癡呆了吧。”
小和尚搖頭苦笑道:“小僧一路從釋蓮之洲遠遊至百法之洲,所見所聞跟白施主所說竟也絲毫不差。”
白川想不到自己從市井之間聽來的胡謅倒還真讓這位釋蓮之洲出來的小和尚有這麽大感觸,都說民間臥虎藏龍,此言倒是不虛,不過他也不想跟這小和尚坐此討論那佛家一脈。
“小和尚,還是說說你喜歡的那位姑娘吧,為什麽不去找她,而整日裏在石橋邊上傻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僧卻是參不透才在此傻坐。”
關二從小就討厭讀書做學問,玄之又玄的佛偈搞得猜啞謎一樣,不由開口直接問道:“求難和尚,你到底有多喜歡那個姑娘啊。”
他是個粗人是泥腿子武夫,哪有那個心思跟小和尚掉書袋子,還不如問的直接點。
小和尚立馬換上一臉的嚴肅,一字一句的道:“愛慕難舍。”
關雲撓了撓頭,“既然愛慕難舍,為何隻盯著那石橋看?”
然而此時小和尚卻直起了拘僂的身子一掃忍饑受餓的沮喪神色,整個人竟也隱隱有了幾分生氣,
“願佛祖乞憐,求難願化身為那石橋,再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佳人再從這石橋走過。”
一字一言,情深意切。
白川卻是聽聞後直皺眉頭,
“待那時,那位女子便也隻是經過,和尚你卻注定隻能與風雨廝守,舍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何苦來哉。”
“那小僧又該如何自處。”
”小和尚,你要是不再癡坐橋邊,鼓起勇氣去尋那女子,見上一麵,盡管傾訴心中愛意,你心中的困惑必能迎刃而解,何必固步自封,自困於此。”
“佛祖有雲: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祖不是早就給了你答案嘛。”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法號求難的小和尚口裏念念有詞,不斷重複這這一段佛偈。
好似入了魔怔,整個人開始搖頭晃腦,就在白川和關二兩人以為這為情所困的小和尚是不是因此而真的燒壞了腦袋之時,隻見小和尚突然長身而起,雙掌合攏,低念一聲,
“阿彌陀佛”
竟朝那石橋走去。
“小僧想是明白了。”
白川滿懷心思跟關二來到石橋邊上,手裏拎著吃食,一路打量著。
香燭鎮還跟以往一樣,山上修士比比皆是,可大多是來此做點買賣又或者進入主城紋鹿前停留於此補給一下,修士雖多可大多都隻是些宗門裏跑腿身份的在忙活。
唉,七境元嬰境修士呀,這可都是大有臉麵的人物了哪會在街上蹦蹦跳跳。
別說那出身名門錄入玉碟的正家仙師了,就算是個野路子散修,到了這七境元嬰境走到哪兒,那也是被人眾星拱月一般尊稱一聲地仙,前呼後擁排場甚大。
白川思量著這抱大腿任務應該也是雞兒根據自己的一時氣運來給的白送獎勵,當下也就不再苦苦思量,依著自己心中所想的原先路數來便是了。
大家都是討生活,女人何苦為難男人,想通了這點也就豁然開朗不再是剛剛愁眉苦展的樣子。
兩人來這石橋邊上,正是為找前段日子在這偶遇的癡傻和尚,其實也是好奇,這佛家雖然有苦行僧的受餓做苦修行一舉,可這人啊到底能撐得住多少天不吃不喝,來前還在思量著,到時候別見到一具瘦骨嶙峋的屍體才是。
所幸的是兩人來了後,依然能瞧見石橋邊小溪旁,那眉目清秀的小和尚一如既往地盤坐在樹下。
雙目深陷形同枯槁,俊朗的皮囊因為多日不吃不喝風吹日曬顯得垢麵狼藉,兼且衣衫襤褸咋眼一看真怕突然暴斃而亡。
白川和關二兩人跑到小和尚身邊,隨便坐下,心想著受過齋戒的和尚吃不了葷也是買了一些素食,此番一一擺開,誘人香味撲鼻而來。
隻是小和尚依然目不轉睛地盯著石橋紋絲不動,猶如老僧入定。
白川打量了一下小和尚,顯然是多日來滴水未進,整個人死氣沉沉,不由歎了一聲氣,也不知道到底所謂何事如此作踐自己。
“小和尚,我又來看你了。別怪哥幾個不地道,呐,特意給你買了些素食過來,好歹你也吃上幾口,不用活生生的把自己給餓死吧。”
小和尚似乎才發覺身邊來了人,艱難地扭了下脖子,看了一眼,發出幹澀嘶啞地聲音,
“有幸再見兩位施主,別來無恙。”
卻對眼前的素食避而不見,任憑兩人多番勸諫也隻搖頭不食,也隻好作罷。
“小和尚,咱們也算是挨過餓淋過雨受過寒的難兄難弟了,前些天呢隻顧著絞盡腦汁去填飽肚子,都還不知道你的法號呢。”
見兩人在旁落座陪自己看那石橋,小和尚總算是把視線收回,眨了眨眼,打了個佛手,
“小僧法號求難。”
隻是當真有些有氣無力。
白川笑道:“求難,小和尚,不是我說啊,你師父取法號真不咋滴,求難求難,莫非真打定了主意讓你在這石橋邊上嚐嚐這餓死之難?還得用求的,不得不說佛法高深啊。”
小和尚難得咧嘴一笑,露出相當潔白整齊的牙齒,笑容卻是頗為苦澀。
“佛祖也有割肉喂鷹絕食悟法所為,小僧這哪算是高深佛法,求悟心中所執罷了。”
白川拍了拍小和尚的肩,笑眯眯的道,
“請問大師,你悟的是何執念?我瞅著你這眼神不對勁啊,佛家講究個六根清淨,法不外求,依我來看,大師你的眼神像極了那癡男怨女,癡癡傻等心上人的幽怨,莫非大師不念經不求佛,難道喜歡上一位女子不成?”
佛家剃度信徒,對於六欲之中的色欲最是忌憚,原本以為這位小和尚會矢口否認,卻不料小和尚扭頭對著白川直眨眼,
“白施主慧眼,小僧當真是為那色欲而苦思不解,施主如此有慧根能否一解小僧心中所惑。”
一臉正經的盯著白川,情真意切。
想不到這個看起來癡癡呆呆的小和尚也是十分坦然直訴為情所困,這在虔誠的佛家信徒當中也是少有的異數。
原本隻是一句玩笑話,當真靈驗還真讓白川有些措手不及,翻了翻白眼笑道,
“小和尚啊,你六根未淨,為何你師父放心讓你出門,這不是害了你嘛,給說說,是咱百法之洲的本土和尚,還是釋蓮之洲而來的遠來和尚。”
“不知這本土和尚和那遠來和尚可有區別。”
“當然區別大了,百法之洲一向以儒家為正統,親道家而離佛家,我家老爺子說了,這本土和尚呐,大多做個樣子,參佛法之義離題萬裏,說穿了就是些假和尚,那遠來的和尚呢,稍微好上那麽一點,起碼表麵功夫做到了家,背地裏呢還不是蠅營狗苟。”
這番言論算是對三教之一的佛家貶低得不堪入目了,不過也挺像白老爺子說出來的話,誰讓白老爺子平日裏就是這麽副德行,對佛家還算是友好的,要論起儒家和道家,那言語更是偏激了。
關二在旁嘀咕著道:“哥,白老爺子真說過這話啊,我咋沒聽過。”
白川丟了個大白眼,讓關二閉嘴,這番話當然不是白老爺子所說,隻是白川喜歡混跡在茶聊酒肆之間,就愛聽那三教九流之士胡吹法螺,這些不過也是道聽途說而來罷了。
想不到那求難和尚也是脾氣十分的好,暗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竟也是不加以反駁,
“小僧確是那遠來的和尚,想不到在這小鎮聽聞白施主如此一番一針見血的見解,猶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打住打住,小和尚多久沒人陪你胡侃了,怕是在這傻坐著真的變癡呆了吧。”
小和尚搖頭苦笑道:“小僧一路從釋蓮之洲遠遊至百法之洲,所見所聞跟白施主所說竟也絲毫不差。”
白川想不到自己從市井之間聽來的胡謅倒還真讓這位釋蓮之洲出來的小和尚有這麽大感觸,都說民間臥虎藏龍,此言倒是不虛,不過他也不想跟這小和尚坐此討論那佛家一脈。
“小和尚,還是說說你喜歡的那位姑娘吧,為什麽不去找她,而整日裏在石橋邊上傻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僧卻是參不透才在此傻坐。”
關二從小就討厭讀書做學問,玄之又玄的佛偈搞得猜啞謎一樣,不由開口直接問道:“求難和尚,你到底有多喜歡那個姑娘啊。”
他是個粗人是泥腿子武夫,哪有那個心思跟小和尚掉書袋子,還不如問的直接點。
小和尚立馬換上一臉的嚴肅,一字一句的道:“愛慕難舍。”
關雲撓了撓頭,“既然愛慕難舍,為何隻盯著那石橋看?”
然而此時小和尚卻直起了拘僂的身子一掃忍饑受餓的沮喪神色,整個人竟也隱隱有了幾分生氣,
“願佛祖乞憐,求難願化身為那石橋,再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佳人再從這石橋走過。”
一字一言,情深意切。
白川卻是聽聞後直皺眉頭,
“待那時,那位女子便也隻是經過,和尚你卻注定隻能與風雨廝守,舍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何苦來哉。”
“那小僧又該如何自處。”
”小和尚,你要是不再癡坐橋邊,鼓起勇氣去尋那女子,見上一麵,盡管傾訴心中愛意,你心中的困惑必能迎刃而解,何必固步自封,自困於此。”
“佛祖有雲: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祖不是早就給了你答案嘛。”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法號求難的小和尚口裏念念有詞,不斷重複這這一段佛偈。
好似入了魔怔,整個人開始搖頭晃腦,就在白川和關二兩人以為這為情所困的小和尚是不是因此而真的燒壞了腦袋之時,隻見小和尚突然長身而起,雙掌合攏,低念一聲,
“阿彌陀佛”
竟朝那石橋走去。
“小僧想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