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終於要出成婚了!
不但是齊覃這個為兒子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就是齊晟這個稍微知道點內情的弟弟, 也忍不住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對此,兵部上下很有話說。
——你們再不容易, 能有我們不容易嗎?
如果二皇子的婚事再出現點什麽意外導致推遲了,他們就真的頂不住了!
宣平伯不是傻子, 就算一開始會像兵部預料的那樣, 以為是天子要高拿輕放。可兵部一直拖著不肯結案, 他就是個棒槌,也要被磨出一個透氣的孔了。
這裏麵,絕對有問題。
雖然宣平伯暫時還弄不清楚這其中有什麽貓膩, 但兵部既然已經打草驚蛇了, 宣平伯也不會毫無準備。
他不但會盡量地銷毀自己曾經可能留下的證據, 還會抓緊了共犯之人的把柄。
而田家這個二皇子的嶽家, 就更是被宣平伯抓得緊緊地,隻盼著天子看在二皇子的麵子上, 從輕處置田家。
田家都從輕處置了, 他這個與田家共犯的,自然也得從輕處置。
要不然,世人就會說天子處置不公。
當然,二皇子成婚和齊晟的關係不大。
他和二皇子年歲差得遠,關係也不親近,就算是要擋酒,也找不到他頭上。
真正和他,還有他們這些皇子有關係的, 是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他們這一群皇子,都要封王了。
在太子的禁足令解除之後。
不知是誰給太子出了主意,快過年的那幾天,太子命人送了一部刺血抄就的《金剛經》到了壽康宮太後手裏。
老太後從來不參與朝政,也不懂什麽儲君、國本。在諸位皇子麵前,她就隻是一個慈祥和藹的老祖母而已。
太後覺得,太子已經被禁足數月了,就算有再大的錯,也該悔悟了。
於是,太後就在一次天子於壽康宮請安的時候,替太子說情,要求天子把太子放出來。
“這眼見就要過年了,不說除夕宴上群臣見不到太子會怎麽想,等祭祀祖宗的時候,沒有儲君在場,又成何體統?”
齊覃愣了一下。
——這幾天,怎麽這麽多人替太子求情?
先是暨陽侯張敷,如今又是太後。
張敷是以父子親情來遊說他的,太後則是以國本來遊說他。
齊覃之所以把太子禁足,就是顧念著父子情,想要在廢太子的同時,保太子的性命。
說實話,太子這麽久沒有消息,他已經把太子給忘了。
這也不能怪他,實在是太子沒被禁足的時候,對朝局也沒有過什麽大的影響力,甚至於連幫他處理些朝政都不能讓他滿意。
說白了,就是太子不氣他的時候,在他這裏實在是沒有多少存在感。
而太子那個性子,是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怎麽可能還敢來氣他?
如果是老六那臭小子……
哼,他怕不是要把朕給氣死了!
罷了,不想那個逆子了。
正如太後所說,太子被禁足這麽久,想來也已經得到教訓了,放出來也不是不行。
反正,以太子的智商,就算不禁足,也影響不了大局。
“既然母後替太子說情,那明日便讓他來壽康宮謝恩吧。”
這就是準了太後的說情了。
太後見自己孫子不用再禁足了,高興得合不攏嘴,口中連連說“好”。
在東宮的太子接到消息,也大大地鬆了口氣,對自己的貼身太監孫興說:“這個時候,也隻有四弟還肯替孤盡心籌謀了。”
如果不是四皇子給了出了“苦肉計”的主意,又向他推薦了暨陽侯世子張陽,張陽又請暨陽侯從中周旋,想來父皇根本不會放他出來。
孫興附和道:“是呀,四殿下對殿下一向忠心耿耿,殿下可要好好賞賜他一番才是。”
“你這是什麽話?”
太子不高興了,“我和四弟是骨肉兄弟,說賞賜,也未免太過生分。”
孫興張了張嘴,最終卻隻是訕訕笑道:“殿下說的是,是奴婢想岔了。隻是,這一次四殿下定然耗了不少心血,殿下合該送幾樣好東西,感謝一下四殿下才是。”
其實,孫興是想勸太子:君臣就是君臣,縱然有著兄弟的名義,但國禮尚在家禮之前。
而且,四皇子辛辛苦苦地替太子奔走,事成之後,太子卻想不到要賞賜一番,這讓四皇子怎麽想?
又讓其餘支持太子的人怎麽想?
還有觀望的那些人,他們會怎麽想?
作為貼身之人,孫興自然明白,太子是覺得以他和四皇子的兄弟之情,不需要這些形勢上的東西來表現。
可是,太子卻從來沒有想過,四皇子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
太子更沒有想過,這世上,終究是不明內情的外人更多。這些人,就隻能從形勢來判斷內情。
孫興自小就跟著太子,與太子可謂是一損俱損,他是一心盼著太子好的。
所以,有時候太子想不到的地方,他也會盡力幫太子描補。
隻是,他畢竟隻是個大字不識的小太監,沒什麽大見識,更不懂人心權謀。
更坑的是,他還跟了一個一樣不懂人心權謀的主子。
這主仆二人,真可謂是傻到一塊兒去了。
孫興不敢直言勸諫主子,就換了個主子愛聽的說法。
可是,太子以己度人,根本沒有想太多。
他隻聽孫興說四皇子耗費了不少心血,就從庫房裏挑了不少好藥材,讓孫興親自給四皇子送過去。
孫興還是比較會說話的,又一心向著太子,話裏話外的,沒少暗示四皇子:太子還是很看重你的,你要繼續為太子效忠。
這些話,若是在從前,四皇子3根本不會計較。
非但不會計較,他還會因此而感到欣慰。
但是,時移世易,物是人非了。
如今,四皇子3的心境已然不同了。
可以說,如今太子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四皇子3解讀出許多別樣的意味。
太子和四皇子3,四皇子會信誰呢?
這根本不必多言。
孫興一走,四皇子臉上的笑容就維持不住了。
四皇子3揮退了何吉利,憤憤道:“枉我之前一心為了太子籌謀,雖心有不純,卻是一意助他成大事。我本以為,他心裏總會顧念你幾分。可是如今看來,這一切皆是我一廂情願了。”
四皇子白著臉,不想說話。
四皇子3道:“當初八弟病重時,他不曾送過一片草藥,如今送來這些東西,又是要給誰用?”
“八弟”便是四皇子的逆鱗,也是四皇子3的逆鱗,那是誰都觸碰不得的。
特別是太子,所作所為有半點兒映射的意思,都會被四皇子3記恨。
縱四皇子本性溫和,但在這件事情上,卻很難不被四皇子3影響。
太子這幾樣珍貴的藥材,卻是徹底把四皇子的心給送冷了。
“往後,咱們不要再摻合這些事了好不好?”
再一次付出沒有半點兒回報之後,四皇子下意識地就想要退縮。
可是,四皇子3又怎麽甘心?
他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四皇子,對於傷害了四皇子的人,哪怕不十倍還回去,他也要睚眥必報。
於是,他歎了一聲,對四皇子道:“我知道你的心思。隻是,你不為自己考慮,總得為六弟的未來考慮一下吧。”
“六弟?”
除了八弟這個親弟弟之外,在四皇子心裏占的份量最重的,就是六弟了。
八皇子歿了之後,六皇子就是四皇子唯一的精神寄托,讓他知道,這世間還是有人愛他,有人盼著他好的。
“對。”四皇子3道,“太子這樣涼薄,若是將來,他得了大位,六弟又有什麽好日子過?”
四皇子遲疑道:“我看太子對五弟和六弟還算不錯的。”
“那隻是表象而已。”
如今,四皇子3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太子的,“你仔細想想,皇祖母最寵愛的是不是五弟和六弟?”
“五弟的母親是皇後,六弟的母親是父皇最寵愛的淑妃娘娘。”
“若說太子真的愛護年幼的弟弟,那他為何不愛護八弟和九弟?”
這些話,句句都是事實,自然就句句在理。
然後,四皇子3又問:“母後和淑妃娘娘對五弟、六弟的寵愛,你可曾羨慕過?”
四皇子怔了一下,喃喃道:”羨慕,如何不羨慕?”
“看,貴妃尚在,你還羨慕五弟和六弟。先皇後已故去多年,以太子的心性,隻怕心裏對他們多有嫉恨。”
四皇子想說,太子不是這等心性狹隘的人。
可是,想想太子對大皇子的態度,他又不敢肯定了。
“那……你說怎麽辦?”
四皇子3斬釘截鐵地說:“隻有六弟自己坐在最高處,才沒有人能夠欺辱他!”
在四皇子兩個人格議論太子的時候,齊覃也在思量太子的事。
這一次刺血抄經搏得太後憐惜的招數若是太子自己想出來的,齊覃或許會再給他一次機會。
但很可惜,並不是呢。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齊覃從一開始就沒有報什麽希望,自然也就不會感到失望了。
把這話再說的白一點,就是齊覃已經決議易儲了。
隻是,儲君乃是國本,就算這儲君的能力再差,易儲也會有阻力。
所以,齊覃覺得,他還是先向朝中傳達一些信號,一是讓朝臣有個準備,二也是試探一下朝臣的反應。
因此,在上元節這一日,天子大封諸皇子。
除太子之外,從一到九,凡是熬過種痘的皇子,皆封為郡王,且各有食邑。
其中,尤以五皇子的食邑最厚。
大皇子出閣開府已經有數載,如今可算是有一個爵位了。
相比之下,二皇子更幸運一些,可以以郡王正妃之禮,迎娶田家女。
一時之間,田家倒成了最大的贏家,一時門庭若市,趁送賀禮之機攀扯巴結的人不計其數。
不但是齊覃這個為兒子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就是齊晟這個稍微知道點內情的弟弟, 也忍不住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對此,兵部上下很有話說。
——你們再不容易, 能有我們不容易嗎?
如果二皇子的婚事再出現點什麽意外導致推遲了,他們就真的頂不住了!
宣平伯不是傻子, 就算一開始會像兵部預料的那樣, 以為是天子要高拿輕放。可兵部一直拖著不肯結案, 他就是個棒槌,也要被磨出一個透氣的孔了。
這裏麵,絕對有問題。
雖然宣平伯暫時還弄不清楚這其中有什麽貓膩, 但兵部既然已經打草驚蛇了, 宣平伯也不會毫無準備。
他不但會盡量地銷毀自己曾經可能留下的證據, 還會抓緊了共犯之人的把柄。
而田家這個二皇子的嶽家, 就更是被宣平伯抓得緊緊地,隻盼著天子看在二皇子的麵子上, 從輕處置田家。
田家都從輕處置了, 他這個與田家共犯的,自然也得從輕處置。
要不然,世人就會說天子處置不公。
當然,二皇子成婚和齊晟的關係不大。
他和二皇子年歲差得遠,關係也不親近,就算是要擋酒,也找不到他頭上。
真正和他,還有他們這些皇子有關係的, 是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他們這一群皇子,都要封王了。
在太子的禁足令解除之後。
不知是誰給太子出了主意,快過年的那幾天,太子命人送了一部刺血抄就的《金剛經》到了壽康宮太後手裏。
老太後從來不參與朝政,也不懂什麽儲君、國本。在諸位皇子麵前,她就隻是一個慈祥和藹的老祖母而已。
太後覺得,太子已經被禁足數月了,就算有再大的錯,也該悔悟了。
於是,太後就在一次天子於壽康宮請安的時候,替太子說情,要求天子把太子放出來。
“這眼見就要過年了,不說除夕宴上群臣見不到太子會怎麽想,等祭祀祖宗的時候,沒有儲君在場,又成何體統?”
齊覃愣了一下。
——這幾天,怎麽這麽多人替太子求情?
先是暨陽侯張敷,如今又是太後。
張敷是以父子親情來遊說他的,太後則是以國本來遊說他。
齊覃之所以把太子禁足,就是顧念著父子情,想要在廢太子的同時,保太子的性命。
說實話,太子這麽久沒有消息,他已經把太子給忘了。
這也不能怪他,實在是太子沒被禁足的時候,對朝局也沒有過什麽大的影響力,甚至於連幫他處理些朝政都不能讓他滿意。
說白了,就是太子不氣他的時候,在他這裏實在是沒有多少存在感。
而太子那個性子,是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怎麽可能還敢來氣他?
如果是老六那臭小子……
哼,他怕不是要把朕給氣死了!
罷了,不想那個逆子了。
正如太後所說,太子被禁足這麽久,想來也已經得到教訓了,放出來也不是不行。
反正,以太子的智商,就算不禁足,也影響不了大局。
“既然母後替太子說情,那明日便讓他來壽康宮謝恩吧。”
這就是準了太後的說情了。
太後見自己孫子不用再禁足了,高興得合不攏嘴,口中連連說“好”。
在東宮的太子接到消息,也大大地鬆了口氣,對自己的貼身太監孫興說:“這個時候,也隻有四弟還肯替孤盡心籌謀了。”
如果不是四皇子給了出了“苦肉計”的主意,又向他推薦了暨陽侯世子張陽,張陽又請暨陽侯從中周旋,想來父皇根本不會放他出來。
孫興附和道:“是呀,四殿下對殿下一向忠心耿耿,殿下可要好好賞賜他一番才是。”
“你這是什麽話?”
太子不高興了,“我和四弟是骨肉兄弟,說賞賜,也未免太過生分。”
孫興張了張嘴,最終卻隻是訕訕笑道:“殿下說的是,是奴婢想岔了。隻是,這一次四殿下定然耗了不少心血,殿下合該送幾樣好東西,感謝一下四殿下才是。”
其實,孫興是想勸太子:君臣就是君臣,縱然有著兄弟的名義,但國禮尚在家禮之前。
而且,四皇子辛辛苦苦地替太子奔走,事成之後,太子卻想不到要賞賜一番,這讓四皇子怎麽想?
又讓其餘支持太子的人怎麽想?
還有觀望的那些人,他們會怎麽想?
作為貼身之人,孫興自然明白,太子是覺得以他和四皇子的兄弟之情,不需要這些形勢上的東西來表現。
可是,太子卻從來沒有想過,四皇子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
太子更沒有想過,這世上,終究是不明內情的外人更多。這些人,就隻能從形勢來判斷內情。
孫興自小就跟著太子,與太子可謂是一損俱損,他是一心盼著太子好的。
所以,有時候太子想不到的地方,他也會盡力幫太子描補。
隻是,他畢竟隻是個大字不識的小太監,沒什麽大見識,更不懂人心權謀。
更坑的是,他還跟了一個一樣不懂人心權謀的主子。
這主仆二人,真可謂是傻到一塊兒去了。
孫興不敢直言勸諫主子,就換了個主子愛聽的說法。
可是,太子以己度人,根本沒有想太多。
他隻聽孫興說四皇子耗費了不少心血,就從庫房裏挑了不少好藥材,讓孫興親自給四皇子送過去。
孫興還是比較會說話的,又一心向著太子,話裏話外的,沒少暗示四皇子:太子還是很看重你的,你要繼續為太子效忠。
這些話,若是在從前,四皇子3根本不會計較。
非但不會計較,他還會因此而感到欣慰。
但是,時移世易,物是人非了。
如今,四皇子3的心境已然不同了。
可以說,如今太子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四皇子3解讀出許多別樣的意味。
太子和四皇子3,四皇子會信誰呢?
這根本不必多言。
孫興一走,四皇子臉上的笑容就維持不住了。
四皇子3揮退了何吉利,憤憤道:“枉我之前一心為了太子籌謀,雖心有不純,卻是一意助他成大事。我本以為,他心裏總會顧念你幾分。可是如今看來,這一切皆是我一廂情願了。”
四皇子白著臉,不想說話。
四皇子3道:“當初八弟病重時,他不曾送過一片草藥,如今送來這些東西,又是要給誰用?”
“八弟”便是四皇子的逆鱗,也是四皇子3的逆鱗,那是誰都觸碰不得的。
特別是太子,所作所為有半點兒映射的意思,都會被四皇子3記恨。
縱四皇子本性溫和,但在這件事情上,卻很難不被四皇子3影響。
太子這幾樣珍貴的藥材,卻是徹底把四皇子的心給送冷了。
“往後,咱們不要再摻合這些事了好不好?”
再一次付出沒有半點兒回報之後,四皇子下意識地就想要退縮。
可是,四皇子3又怎麽甘心?
他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四皇子,對於傷害了四皇子的人,哪怕不十倍還回去,他也要睚眥必報。
於是,他歎了一聲,對四皇子道:“我知道你的心思。隻是,你不為自己考慮,總得為六弟的未來考慮一下吧。”
“六弟?”
除了八弟這個親弟弟之外,在四皇子心裏占的份量最重的,就是六弟了。
八皇子歿了之後,六皇子就是四皇子唯一的精神寄托,讓他知道,這世間還是有人愛他,有人盼著他好的。
“對。”四皇子3道,“太子這樣涼薄,若是將來,他得了大位,六弟又有什麽好日子過?”
四皇子遲疑道:“我看太子對五弟和六弟還算不錯的。”
“那隻是表象而已。”
如今,四皇子3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太子的,“你仔細想想,皇祖母最寵愛的是不是五弟和六弟?”
“五弟的母親是皇後,六弟的母親是父皇最寵愛的淑妃娘娘。”
“若說太子真的愛護年幼的弟弟,那他為何不愛護八弟和九弟?”
這些話,句句都是事實,自然就句句在理。
然後,四皇子3又問:“母後和淑妃娘娘對五弟、六弟的寵愛,你可曾羨慕過?”
四皇子怔了一下,喃喃道:”羨慕,如何不羨慕?”
“看,貴妃尚在,你還羨慕五弟和六弟。先皇後已故去多年,以太子的心性,隻怕心裏對他們多有嫉恨。”
四皇子想說,太子不是這等心性狹隘的人。
可是,想想太子對大皇子的態度,他又不敢肯定了。
“那……你說怎麽辦?”
四皇子3斬釘截鐵地說:“隻有六弟自己坐在最高處,才沒有人能夠欺辱他!”
在四皇子兩個人格議論太子的時候,齊覃也在思量太子的事。
這一次刺血抄經搏得太後憐惜的招數若是太子自己想出來的,齊覃或許會再給他一次機會。
但很可惜,並不是呢。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齊覃從一開始就沒有報什麽希望,自然也就不會感到失望了。
把這話再說的白一點,就是齊覃已經決議易儲了。
隻是,儲君乃是國本,就算這儲君的能力再差,易儲也會有阻力。
所以,齊覃覺得,他還是先向朝中傳達一些信號,一是讓朝臣有個準備,二也是試探一下朝臣的反應。
因此,在上元節這一日,天子大封諸皇子。
除太子之外,從一到九,凡是熬過種痘的皇子,皆封為郡王,且各有食邑。
其中,尤以五皇子的食邑最厚。
大皇子出閣開府已經有數載,如今可算是有一個爵位了。
相比之下,二皇子更幸運一些,可以以郡王正妃之禮,迎娶田家女。
一時之間,田家倒成了最大的贏家,一時門庭若市,趁送賀禮之機攀扯巴結的人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