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忙著期末考試,林老頭在林場也沒閑著,他忙著幫芳丫頭逮野兔呢。
這天上午他拎著兩隻野兔子回到小屋,明芳就到了。明芳從筐子裏拿出一把南瓜葉,一把紅薯葉。剛摘的,鮮嫩嫩的。
林老頭吃過明芳帶來的薺菜餃子了,可看到這兩樣東西還是吃驚不小。
“夥計,這南瓜和紅薯葉子也是你那大棚種出來的?”
“是啊,爸。”
“這事新鮮,我閨女有本事啊!”林老頭拿起一把南瓜嫩葉仔細瞧瞧。
“爸,南瓜葉我給你洗幹淨,晌午你炒著吃,可好吃了。”明芳在前世的時候,她經常從網上購買南瓜葉,南瓜葉炒雞蛋非常好吃。
“這南瓜葉子能吃啊?”
“當然啦,不然我種它幹嘛呀!”明芳說著從水缸裏舀水,把南瓜葉放進水盆裏洗著,“爸,把南瓜葉切碎,油熱了放進去放鹽炒熟了,再倒入雞蛋攪拌,小火炒熟了出鍋。”
“太好了,趕緊叫老夫嚐嚐鮮。這兩天逮了三隻野兔呢,昨天下午我逮了十幾隻麻雀,你拿去!”
林老頭坐在炕上聽著收音機,新聞裏播放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十分振奮人心,林老頭聽得精神煥發。
明芳耳朵聽著新聞摘要,她當然知道國家真要改革開放,放開搞活經濟了。私營經濟將受到國家鼓勵和支持,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接下來,該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明芳又到樹林裏用篩子扣了十多隻麻雀,她跟林老頭說,年根了事情多,她不打算逮麻雀和野兔了。逮到的這些野物也不拿去賣,要留著過年送人和自家吃。
明芳還真誠邀請林老頭到她家去過年。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哈哈,丫頭,叫老夫到你家過年,你娘會同意嗎?怎麽好給你們家添麻煩呢?”
老頭這麽說其實就算答應了。明芳的確還沒跟娘商量,不過以她對娘的了解,張美玉是很善良的女人,肯會答應的。
“我娘最好客了,肯定歡迎你來的。不麻煩,過年人多才熱鬧呢。”
明芳帶著逮到的野物從林場回到家,安頓好張老太,叫上張美玉一起去柳家鋪鎮上。她叮囑張美玉帶上布票,馬上過年了,明芳心想著給娘和哥哥買布料做新衣裳。
如今手裏有錢了,這也正合了張美玉的心思。自己一雙兒女懂事勤快,過年怎麽也得穿上件新衣裳,不能叫人家笑話了去。
明芳問了娘是否有糧票,張美玉說家裏沒糧票,她爹柳樹仁投奔東北親戚,出門沒糧票沒法去飯店吃飯,舍不得也不行啊,隻好背著糧食去糧站換了幾十斤全國糧票,都叫他帶在身上了。
又是這個未曾謀麵拋家棄子的便宜爹。難怪她剛重生到這個家時,糧食都不夠吃的。臨走又帶糧票又背棒子麵紅薯的,這個爹下手真夠鋒利的,一家人的口糧基本叫他掏空了。
這年代外出下飯館吃飯憑糧票,在供銷社買布料得憑布票。買肉憑肉票。
布票是村裏發的,今年每人發了一丈七尺三呢,跟往年比可不算少了,張美玉因手裏沒錢,一家四口的布票原封沒動一尺都沒花出去呢。明芳叫張美玉都帶上。
臘月十六,柳家鋪鎮上已經有了過年的氣象。今天是集日,供銷社門前空地上,有擺著籃子賣雞蛋的,賣白菜,賣折餅的,草苫子,大笤帚,人們站在自己貨攤兒前,左顧右盼,等著人們光顧。趕集的男女老幼,背筐子的,抱著孩子的,穿梭往來。
明芳胳膊肘捅兩下張美玉,朝擺攤的方向呶嘴:“娘,你看,我說的沒錯吧,那不都是賣東西的嗎!”
張美玉早看見了,有擺攤的,有抄著手湊過去打聽價錢的,有買有賣,人來人往的挺熱鬧。
明芳走過去,問一個賣雞蛋的農婦:“大嫂,你這雞蛋怎麽賣的?”
農婦皮膚黑黑的,眼睛卻大而有神,見明芳問,連忙笑著應答:“我這雞蛋新鮮個兒又大,五角五分一斤呢。小丫頭,你買點吧?”
張美玉蹲下摸起一個雞蛋看看:“五角五分,這麽貴啊。”
明芳扯一下娘的衣袖:“娘,過年呢,咱們買些吧?”
張美玉遲疑著舍不得買,明芳衝農婦說道:“大嫂,給咱們稱三斤吧。”
那農婦見買賣成了,喜滋滋地稱了三斤,明芳把雞蛋放到籃子裏,付了錢。
她環顧了一下,除了賣白菜的,這裏沒有一家賣其他青菜的。心說,到二十左右自己的菠菜,韭菜收割上市的話,應該不愁出手啊!
要不怎麽說抓商機呢!
娘倆進了供銷社,櫃台內外一片繁榮。尤其賣布匹的櫃台前,大姑娘小媳婦擁擠在這裏,呐喊著叫售貨員扯布料。這時候的布料一般都是純棉和的確良,有各色碎花的,有海藍的有藏青的。
明芳和娘商量著,給娘,明理和自己都扯了布料,張美玉手巧,她自己就會裁剪,幾天功夫就能縫好了。張美玉盯著一塊藍底碎花布料,明芳便叫售貨員扯了一塊,說給姥姥做件外套,張美玉就笑了。
明芳問過娘手裏還剩有八尺布票,夠扯一條褲子的,明芳提出來給看林子的老頭買塊布料做條褲子,張美玉沒猶豫就點頭答應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自家閨女成了她的主心骨,和兒子明理相比,張美玉更信服閨女。要不是閨女掉河救活後腦子靈光能幹了,別說扯布料縫新衣裳,恐怕一家人吃飯都成問題,日子還不知道怎麽熬呢。
把布票花光了,明芳看向副食品櫃台,就見李山嶺有櫃台前忙碌,她有了主意,便走過去。
李山嶺瞧見明芳娘倆來了,笑著問道:“芳丫頭,來買年貨啦?想要點什麽?”
明芳眼睛盯著豬肉:“想買點豬肉,可咱們沒肉票呢。”
李山嶺就笑:“芳丫頭你就說買幾斤吧,肉票我有富餘的,回頭給你補上。”
“謝謝李叔!”明芳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那就來十斤,三斤五花肉,其他要肥點的。”這年月人們平常很少吃上肉,買肉都喜歡買肥肉,吃著香啊,可不似現代的人們嘴巴越來越叼又養生隻願意吃瘦肉。
肉不能多買。明芳心說入冬以來,自己治好了好幾家的豬,這年代的人們非常淳樸實在,說不定殺了豬會送來一些。雖然她不打算白要人家的,但畢竟家裏的豬肉夠吃就行了。
張美玉攔著說眼下買肉還早,離過年還十多天呢,一下子買十斤,豬肉是七角八分一斤,那就是七塊八呀,這丫頭花錢真是大手大腳的。張美玉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她隻買了一斤半豬肉,一家人初一吃了一頓肉餡餃子,炒了兩菜,就吃完了。
明芳知道張美玉是舍不得花錢,她就說既然娘來一回鎮上,年貨置辦了先放到背陰處,反正大冷天又放不壞,再說姥姥在咱家,買回去還可以先吃著。
明芳口袋裏裝著二十多塊,買東西的錢都是她搶著付的,張美玉隨在她身後隻管背著筐子。張美玉小心地護著買的年貨,生怕有點閃失給弄丟了。看著已經滿當當的筐子,一下子買了這麽多好東西,她覺得這樣真是太奢侈了。好像這樣的待遇不可能屬於她,不該落到自家身上似的,激動地一顆心怦怦直跳,臉都紅了。
明芳心說,瓜子糖塊啥的,過幾天再買也不遲,便和娘前後腳出了供銷社。不想出門看見來賣雞蛋的劉二琴。
明芳心說劉二琴剛賠出去八塊錢,這是心疼了,想賣雞蛋找補回來呢。便笑著衝她的雞蛋攤走過去了。
這天上午他拎著兩隻野兔子回到小屋,明芳就到了。明芳從筐子裏拿出一把南瓜葉,一把紅薯葉。剛摘的,鮮嫩嫩的。
林老頭吃過明芳帶來的薺菜餃子了,可看到這兩樣東西還是吃驚不小。
“夥計,這南瓜和紅薯葉子也是你那大棚種出來的?”
“是啊,爸。”
“這事新鮮,我閨女有本事啊!”林老頭拿起一把南瓜嫩葉仔細瞧瞧。
“爸,南瓜葉我給你洗幹淨,晌午你炒著吃,可好吃了。”明芳在前世的時候,她經常從網上購買南瓜葉,南瓜葉炒雞蛋非常好吃。
“這南瓜葉子能吃啊?”
“當然啦,不然我種它幹嘛呀!”明芳說著從水缸裏舀水,把南瓜葉放進水盆裏洗著,“爸,把南瓜葉切碎,油熱了放進去放鹽炒熟了,再倒入雞蛋攪拌,小火炒熟了出鍋。”
“太好了,趕緊叫老夫嚐嚐鮮。這兩天逮了三隻野兔呢,昨天下午我逮了十幾隻麻雀,你拿去!”
林老頭坐在炕上聽著收音機,新聞裏播放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十分振奮人心,林老頭聽得精神煥發。
明芳耳朵聽著新聞摘要,她當然知道國家真要改革開放,放開搞活經濟了。私營經濟將受到國家鼓勵和支持,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接下來,該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明芳又到樹林裏用篩子扣了十多隻麻雀,她跟林老頭說,年根了事情多,她不打算逮麻雀和野兔了。逮到的這些野物也不拿去賣,要留著過年送人和自家吃。
明芳還真誠邀請林老頭到她家去過年。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哈哈,丫頭,叫老夫到你家過年,你娘會同意嗎?怎麽好給你們家添麻煩呢?”
老頭這麽說其實就算答應了。明芳的確還沒跟娘商量,不過以她對娘的了解,張美玉是很善良的女人,肯會答應的。
“我娘最好客了,肯定歡迎你來的。不麻煩,過年人多才熱鬧呢。”
明芳帶著逮到的野物從林場回到家,安頓好張老太,叫上張美玉一起去柳家鋪鎮上。她叮囑張美玉帶上布票,馬上過年了,明芳心想著給娘和哥哥買布料做新衣裳。
如今手裏有錢了,這也正合了張美玉的心思。自己一雙兒女懂事勤快,過年怎麽也得穿上件新衣裳,不能叫人家笑話了去。
明芳問了娘是否有糧票,張美玉說家裏沒糧票,她爹柳樹仁投奔東北親戚,出門沒糧票沒法去飯店吃飯,舍不得也不行啊,隻好背著糧食去糧站換了幾十斤全國糧票,都叫他帶在身上了。
又是這個未曾謀麵拋家棄子的便宜爹。難怪她剛重生到這個家時,糧食都不夠吃的。臨走又帶糧票又背棒子麵紅薯的,這個爹下手真夠鋒利的,一家人的口糧基本叫他掏空了。
這年代外出下飯館吃飯憑糧票,在供銷社買布料得憑布票。買肉憑肉票。
布票是村裏發的,今年每人發了一丈七尺三呢,跟往年比可不算少了,張美玉因手裏沒錢,一家四口的布票原封沒動一尺都沒花出去呢。明芳叫張美玉都帶上。
臘月十六,柳家鋪鎮上已經有了過年的氣象。今天是集日,供銷社門前空地上,有擺著籃子賣雞蛋的,賣白菜,賣折餅的,草苫子,大笤帚,人們站在自己貨攤兒前,左顧右盼,等著人們光顧。趕集的男女老幼,背筐子的,抱著孩子的,穿梭往來。
明芳胳膊肘捅兩下張美玉,朝擺攤的方向呶嘴:“娘,你看,我說的沒錯吧,那不都是賣東西的嗎!”
張美玉早看見了,有擺攤的,有抄著手湊過去打聽價錢的,有買有賣,人來人往的挺熱鬧。
明芳走過去,問一個賣雞蛋的農婦:“大嫂,你這雞蛋怎麽賣的?”
農婦皮膚黑黑的,眼睛卻大而有神,見明芳問,連忙笑著應答:“我這雞蛋新鮮個兒又大,五角五分一斤呢。小丫頭,你買點吧?”
張美玉蹲下摸起一個雞蛋看看:“五角五分,這麽貴啊。”
明芳扯一下娘的衣袖:“娘,過年呢,咱們買些吧?”
張美玉遲疑著舍不得買,明芳衝農婦說道:“大嫂,給咱們稱三斤吧。”
那農婦見買賣成了,喜滋滋地稱了三斤,明芳把雞蛋放到籃子裏,付了錢。
她環顧了一下,除了賣白菜的,這裏沒有一家賣其他青菜的。心說,到二十左右自己的菠菜,韭菜收割上市的話,應該不愁出手啊!
要不怎麽說抓商機呢!
娘倆進了供銷社,櫃台內外一片繁榮。尤其賣布匹的櫃台前,大姑娘小媳婦擁擠在這裏,呐喊著叫售貨員扯布料。這時候的布料一般都是純棉和的確良,有各色碎花的,有海藍的有藏青的。
明芳和娘商量著,給娘,明理和自己都扯了布料,張美玉手巧,她自己就會裁剪,幾天功夫就能縫好了。張美玉盯著一塊藍底碎花布料,明芳便叫售貨員扯了一塊,說給姥姥做件外套,張美玉就笑了。
明芳問過娘手裏還剩有八尺布票,夠扯一條褲子的,明芳提出來給看林子的老頭買塊布料做條褲子,張美玉沒猶豫就點頭答應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自家閨女成了她的主心骨,和兒子明理相比,張美玉更信服閨女。要不是閨女掉河救活後腦子靈光能幹了,別說扯布料縫新衣裳,恐怕一家人吃飯都成問題,日子還不知道怎麽熬呢。
把布票花光了,明芳看向副食品櫃台,就見李山嶺有櫃台前忙碌,她有了主意,便走過去。
李山嶺瞧見明芳娘倆來了,笑著問道:“芳丫頭,來買年貨啦?想要點什麽?”
明芳眼睛盯著豬肉:“想買點豬肉,可咱們沒肉票呢。”
李山嶺就笑:“芳丫頭你就說買幾斤吧,肉票我有富餘的,回頭給你補上。”
“謝謝李叔!”明芳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那就來十斤,三斤五花肉,其他要肥點的。”這年月人們平常很少吃上肉,買肉都喜歡買肥肉,吃著香啊,可不似現代的人們嘴巴越來越叼又養生隻願意吃瘦肉。
肉不能多買。明芳心說入冬以來,自己治好了好幾家的豬,這年代的人們非常淳樸實在,說不定殺了豬會送來一些。雖然她不打算白要人家的,但畢竟家裏的豬肉夠吃就行了。
張美玉攔著說眼下買肉還早,離過年還十多天呢,一下子買十斤,豬肉是七角八分一斤,那就是七塊八呀,這丫頭花錢真是大手大腳的。張美玉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她隻買了一斤半豬肉,一家人初一吃了一頓肉餡餃子,炒了兩菜,就吃完了。
明芳知道張美玉是舍不得花錢,她就說既然娘來一回鎮上,年貨置辦了先放到背陰處,反正大冷天又放不壞,再說姥姥在咱家,買回去還可以先吃著。
明芳口袋裏裝著二十多塊,買東西的錢都是她搶著付的,張美玉隨在她身後隻管背著筐子。張美玉小心地護著買的年貨,生怕有點閃失給弄丟了。看著已經滿當當的筐子,一下子買了這麽多好東西,她覺得這樣真是太奢侈了。好像這樣的待遇不可能屬於她,不該落到自家身上似的,激動地一顆心怦怦直跳,臉都紅了。
明芳心說,瓜子糖塊啥的,過幾天再買也不遲,便和娘前後腳出了供銷社。不想出門看見來賣雞蛋的劉二琴。
明芳心說劉二琴剛賠出去八塊錢,這是心疼了,想賣雞蛋找補回來呢。便笑著衝她的雞蛋攤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