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英明!”</p>
“不過卑職有個疑問,您是怎麽知道魏延的?他不過是諸多營主中的一個,有什麽值得您對他這般上心?”</p>
東郭春抬手問道。</p>
“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p>
“當初你給我的情報資料,本世子都認真的看過,不隻是魏延,其他的營主級的武官們,我也派人時刻監視他們,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p>
“至於收買湯辰,原本隻是提前預備讓他來接替魏延的,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以為我真的有那麽魯莽,沒有準備就殺那麽多的武官。”</p>
“我收買湯辰後,在魏延決意叛逃前,我已經收到湯辰送來的秘報,所以,我提前布局,派人設伏,將魏延一網打盡。”</p>
張睿說道。</p>
他沒有隱瞞東郭春,如實相訴。</p>
“世子英明,吾不能及也。”</p>
東郭春由衷的說道。</p>
“行了。”</p>
“少跟我扯這些虛頭晃腦的玩意兒,我不吃這一套。”</p>
“東郭春!”</p>
“為今之計,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必須辦,這就是進入【淮安城】,擒下黃德功這個兩淮節度使,所以,我希望由你負責聯絡,為我軍入城做準備。”</p>
</p>
張睿知道不降服黃德功,【兩淮】的事情就不能結束,所以,他必須將黃德功擒下,押送回京,由朝廷來審訊。</p>
“世子,你放心。”</p>
“此事我一定辦妥。”</p>
一邊的東郭春頷首回應起來。</p>
“你辦事我還是很放心的。”</p>
張睿說道。</p>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一個龍騎營的士兵走到張睿的身前,抬手說道:</p>
“將軍,最新戰報。”</p>
張睿接過戰報,拆開一看,臉色立馬變得凝重起來。</p>
他看完後,重重的拍在桌案上。</p>
“世子,怎麽了?”</p>
東郭春問道。</p>
“你看看吧,【拜火教】的雷橫親率十五萬人馬,進犯徐州。”</p>
“徐州危急。”</p>
張睿頗為擔憂的說道。</p>
“什麽?他們怎麽會進犯徐州,按道理說,他們應該攻打我【淮安城】,怎麽會這樣?徐州乃是兩淮重鎮,我大明重要的糧食產區,如果失去徐州,於我兩淮和大明國來說都是致命的,看來叛軍他們也想到這一點。”</p>
“世子,我們必須馳援徐州。”</p>
“徐州不能失守。”</p>
東郭春說道。</p>
“這我知道,但是我現在不能出兵徐州,我必須要先解決黃德功。”</p>
“攘外必先安內。”</p>
張睿說道。</p>
“可是世子,徐州的糧食關係重大,不容有失,否則,影響的不隻是兩淮,還有北方的戰事,前線的將士們需要吃飯。”</p>
東郭春說道。</p>
“這些我自然知道,但是我在賭,我賭徐州不是那麽容易破的。”</p>
“一句話,不搞定黃德功,我決不前往徐州。”</p>
“黃德功的危害比之徐州還重。”</p>
“懂嗎?”</p>
張睿堅定的說道。</p>
他很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縱然,徐州陷落,那又如何,他有信心將其收複。</p>
可是收拾黃德功的機會,隻有這一次,他不能給黃德功活下去的機會。</p>
也不能讓他有翻身的可能。</p>
縱然不能如殺福王朱靖那樣,將其斬殺,但是他也要將黃德功所有的後手全數的拔掉,讓他成為孤家寡人。</p>
“世子,我,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思。”</p>
東郭春頗為尷尬的說道。</p>
“我且問你,這些年來,兩淮為朝廷提供了多少糧餉?又提供了多少的兵馬?還有,他們向朝廷索要了什麽?”</p>
張睿問道。</p>
“世子,這個和徐州的戰事有關嗎?”</p>
東郭春問道。</p>
“當然有關,我告訴你,這些年來,朝廷一分稅賦也沒有收到兩淮的,反而,兩淮一直高價出售他們的糧食,大發國難財。”</p>
“不算這些,黃德功控製的兩淮每年還向朝廷索要數量可觀的錢糧軍餉。他用朝廷的錢糧軍餉養肥自己,割據一方。”</p>
“他的危害難道不比徐州大嗎?”</p>
“一旦我們帶兵馳援徐州,以黃德功的陰險狡詐,他極有可能會死灰複燃。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p>
“此次我來兩淮必須將這一顆毒瘤除掉。”</p>
張睿說道。</p>
“......”</p>
一邊的東郭春聽到張睿的分析後,也漸漸的理解張睿的憂慮,雖然他不懂得政治,沒有什麽大局觀,但也知道如今大明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正是這些地方的割據勢力。</p>
他們的危害不比東林黨以及那些地主小。</p>
什麽總兵啊,巡撫,節度使,大將軍之類的,他們坐鎮一方,不尊君上的詔令,陰奉陽違,損公肥己,培植勢力。</p>
高傑父子坐鎮在泰安,數年的功夫,已經借助朝廷的財力,打造出十數萬的高家軍。</p>
如果不是英國公張世澤,怕是如今的大明國已經亡了。</p>
朝廷這些年窮的原因,不也是因為收不上賦稅嗎?而沒有賦稅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方割據勢力禍害百姓們造成的。</p>
“兩淮的地形大多是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溫度適中,雨水充盈,是產糧、種糧的好地方。”</p>
“一旦掌握在我們朝廷的手上,日後不缺少糧食。有糧食老百姓們就不會反,我們朝廷也有兵馬平亂。”</p>
“至於【拜火教】叛軍,他們根本成不了氣候。”</p>
“待我騰出手來,再收拾他們。”</p>
張睿的謀劃不可謂不深遠。</p>
“可是,縱然世子您的說法有道理,但是我怕朝廷和君上那裏會不理解啊,我怕他們會橫加阻攔的。”</p>
東郭春說道。</p>
“看來你已經將我們初步控製兩淮大營的事情上報了,對吧?”</p>
張睿問道。</p>
“是的。”</p>
東郭春尷尬的說道。</p>
他也沒有辦法。</p>
身為錦衣衛的千戶,他必須聽君上的話,崇禎囑咐過他,讓他隨時將兩淮的進展向他匯報。</p>
“世子,你別生氣,我也沒辦法啊,君命難違啊,何況,我也不知道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p>
他解釋起來。</p>
“我的千戶大人,你們現在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後,你有什麽事情能和我商量一下嗎?”</p>
張睿無奈的說道。</p>
一旦崇禎知曉他們已經控製了【兩淮大營】,一定會下詔,令他分兵一部分火速北上馳援河南的劉福通,一部分負責平定兩淮【拜火教】的叛亂。</p>
這是他最為難的地方。</p>
(君命難違)</p>
當初孫傳庭督師也是因為練兵未成,被崇禎連下詔令,倉促出兵,最後中了叛軍李自成的詭計而兵敗身亡。</p>
這是血淋淋的教訓呐。</p>
他不能不考量。</p>
一場戰爭的成敗,往往不是前線戰場所決定的,戰場背後的博弈,也是很重要的。</p>
崇禎一朝就已經發生不少類似的案例,比如說,薊遼總督袁崇煥抗擊大金有功,但最後還是因為大金國的反奸計而被崇禎給搞死了。</p>
孫傳庭亦是如此。</p>
“世子,我一定引以為誡,不會有下次。”</p>
一邊的東郭春也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些魯莽了。</p>
“不過卑職有個疑問,您是怎麽知道魏延的?他不過是諸多營主中的一個,有什麽值得您對他這般上心?”</p>
東郭春抬手問道。</p>
“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p>
“當初你給我的情報資料,本世子都認真的看過,不隻是魏延,其他的營主級的武官們,我也派人時刻監視他們,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p>
“至於收買湯辰,原本隻是提前預備讓他來接替魏延的,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以為我真的有那麽魯莽,沒有準備就殺那麽多的武官。”</p>
“我收買湯辰後,在魏延決意叛逃前,我已經收到湯辰送來的秘報,所以,我提前布局,派人設伏,將魏延一網打盡。”</p>
張睿說道。</p>
他沒有隱瞞東郭春,如實相訴。</p>
“世子英明,吾不能及也。”</p>
東郭春由衷的說道。</p>
“行了。”</p>
“少跟我扯這些虛頭晃腦的玩意兒,我不吃這一套。”</p>
“東郭春!”</p>
“為今之計,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必須辦,這就是進入【淮安城】,擒下黃德功這個兩淮節度使,所以,我希望由你負責聯絡,為我軍入城做準備。”</p>
</p>
張睿知道不降服黃德功,【兩淮】的事情就不能結束,所以,他必須將黃德功擒下,押送回京,由朝廷來審訊。</p>
“世子,你放心。”</p>
“此事我一定辦妥。”</p>
一邊的東郭春頷首回應起來。</p>
“你辦事我還是很放心的。”</p>
張睿說道。</p>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一個龍騎營的士兵走到張睿的身前,抬手說道:</p>
“將軍,最新戰報。”</p>
張睿接過戰報,拆開一看,臉色立馬變得凝重起來。</p>
他看完後,重重的拍在桌案上。</p>
“世子,怎麽了?”</p>
東郭春問道。</p>
“你看看吧,【拜火教】的雷橫親率十五萬人馬,進犯徐州。”</p>
“徐州危急。”</p>
張睿頗為擔憂的說道。</p>
“什麽?他們怎麽會進犯徐州,按道理說,他們應該攻打我【淮安城】,怎麽會這樣?徐州乃是兩淮重鎮,我大明重要的糧食產區,如果失去徐州,於我兩淮和大明國來說都是致命的,看來叛軍他們也想到這一點。”</p>
“世子,我們必須馳援徐州。”</p>
“徐州不能失守。”</p>
東郭春說道。</p>
“這我知道,但是我現在不能出兵徐州,我必須要先解決黃德功。”</p>
“攘外必先安內。”</p>
張睿說道。</p>
“可是世子,徐州的糧食關係重大,不容有失,否則,影響的不隻是兩淮,還有北方的戰事,前線的將士們需要吃飯。”</p>
東郭春說道。</p>
“這些我自然知道,但是我在賭,我賭徐州不是那麽容易破的。”</p>
“一句話,不搞定黃德功,我決不前往徐州。”</p>
“黃德功的危害比之徐州還重。”</p>
“懂嗎?”</p>
張睿堅定的說道。</p>
他很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縱然,徐州陷落,那又如何,他有信心將其收複。</p>
可是收拾黃德功的機會,隻有這一次,他不能給黃德功活下去的機會。</p>
也不能讓他有翻身的可能。</p>
縱然不能如殺福王朱靖那樣,將其斬殺,但是他也要將黃德功所有的後手全數的拔掉,讓他成為孤家寡人。</p>
“世子,我,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思。”</p>
東郭春頗為尷尬的說道。</p>
“我且問你,這些年來,兩淮為朝廷提供了多少糧餉?又提供了多少的兵馬?還有,他們向朝廷索要了什麽?”</p>
張睿問道。</p>
“世子,這個和徐州的戰事有關嗎?”</p>
東郭春問道。</p>
“當然有關,我告訴你,這些年來,朝廷一分稅賦也沒有收到兩淮的,反而,兩淮一直高價出售他們的糧食,大發國難財。”</p>
“不算這些,黃德功控製的兩淮每年還向朝廷索要數量可觀的錢糧軍餉。他用朝廷的錢糧軍餉養肥自己,割據一方。”</p>
“他的危害難道不比徐州大嗎?”</p>
“一旦我們帶兵馳援徐州,以黃德功的陰險狡詐,他極有可能會死灰複燃。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p>
“此次我來兩淮必須將這一顆毒瘤除掉。”</p>
張睿說道。</p>
“......”</p>
一邊的東郭春聽到張睿的分析後,也漸漸的理解張睿的憂慮,雖然他不懂得政治,沒有什麽大局觀,但也知道如今大明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正是這些地方的割據勢力。</p>
他們的危害不比東林黨以及那些地主小。</p>
什麽總兵啊,巡撫,節度使,大將軍之類的,他們坐鎮一方,不尊君上的詔令,陰奉陽違,損公肥己,培植勢力。</p>
高傑父子坐鎮在泰安,數年的功夫,已經借助朝廷的財力,打造出十數萬的高家軍。</p>
如果不是英國公張世澤,怕是如今的大明國已經亡了。</p>
朝廷這些年窮的原因,不也是因為收不上賦稅嗎?而沒有賦稅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方割據勢力禍害百姓們造成的。</p>
“兩淮的地形大多是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溫度適中,雨水充盈,是產糧、種糧的好地方。”</p>
“一旦掌握在我們朝廷的手上,日後不缺少糧食。有糧食老百姓們就不會反,我們朝廷也有兵馬平亂。”</p>
“至於【拜火教】叛軍,他們根本成不了氣候。”</p>
“待我騰出手來,再收拾他們。”</p>
張睿的謀劃不可謂不深遠。</p>
“可是,縱然世子您的說法有道理,但是我怕朝廷和君上那裏會不理解啊,我怕他們會橫加阻攔的。”</p>
東郭春說道。</p>
“看來你已經將我們初步控製兩淮大營的事情上報了,對吧?”</p>
張睿問道。</p>
“是的。”</p>
東郭春尷尬的說道。</p>
他也沒有辦法。</p>
身為錦衣衛的千戶,他必須聽君上的話,崇禎囑咐過他,讓他隨時將兩淮的進展向他匯報。</p>
“世子,你別生氣,我也沒辦法啊,君命難違啊,何況,我也不知道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p>
他解釋起來。</p>
“我的千戶大人,你們現在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後,你有什麽事情能和我商量一下嗎?”</p>
張睿無奈的說道。</p>
一旦崇禎知曉他們已經控製了【兩淮大營】,一定會下詔,令他分兵一部分火速北上馳援河南的劉福通,一部分負責平定兩淮【拜火教】的叛亂。</p>
這是他最為難的地方。</p>
(君命難違)</p>
當初孫傳庭督師也是因為練兵未成,被崇禎連下詔令,倉促出兵,最後中了叛軍李自成的詭計而兵敗身亡。</p>
這是血淋淋的教訓呐。</p>
他不能不考量。</p>
一場戰爭的成敗,往往不是前線戰場所決定的,戰場背後的博弈,也是很重要的。</p>
崇禎一朝就已經發生不少類似的案例,比如說,薊遼總督袁崇煥抗擊大金有功,但最後還是因為大金國的反奸計而被崇禎給搞死了。</p>
孫傳庭亦是如此。</p>
“世子,我一定引以為誡,不會有下次。”</p>
一邊的東郭春也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些魯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