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的經濟狀況,涼帝自然知曉。</p>
但他很久沒過問,國庫到底有多少錢了。</p>
今日戶部突然說沒錢,給他震驚到了。</p>
“陛下,當初臣建議,所欠的款項可以慢慢還……可是,有人建議不宜拖欠,我堂堂涼國對不起這個臉,便一下全還清了。”</p>
戶部尚書略帶冷漠:“所以,如今戶部沒有多少錢款,怕是很難支撐這一場平叛之戰。”</p>
“什麽?”涼帝目眥欲裂,他看向群臣,在人群中找那個當初這麽建議的人。</p>
但突然想起來,最終被激起虛榮心,同意了這個建議的是他自己。</p>
涼帝捏了捏手心,感到了一絲濕汗,他突然意識到,戶部與兵部在向自己發難。</p>
雖然不是直接責問,但也在有意無意地表示,如今的局麵都是他這個皇帝造成。</p>
堂堂一國,竟然連平叛都沒有錢糧,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p>
戶部尚書繼續道:“而且如今,東海出不去,無法通過海上買糧。”</p>
“京城不是還有一些糧商的倉庫嗎?”涼帝質問道。</p>
“是有,可戶部國庫沒錢。”</p>
涼帝冷道:“那就打白條,如往年賑災一樣,還要朕教你嗎?”</p>
戶部尚書搖頭:“陛下,臣已經去溝通過了,在如此時機他們並不願意打白條。”</p>
其中的原因,戶部尚書不說,其他人也能明白。</p>
“嗬嗬,這群奸商,是擔心朕丟了江山,沒人賠付他們損失嗎?”涼帝咬牙。</p>
他沒想到,叛軍還沒打到京城,自己就已經失道寡助。</p>
兵部尚書道:“陛下,並非隻是如此,他們更擔心叛軍入京之後,清算他們相助朝廷這筆賬。”</p>
“是啊……”有人附和,都看得出那些商人,如今有些立場不堅定。</p>
並不是不願,也有不敢的因素。</p>
“那就抄沒了,充作軍糧,全部抄家!”涼帝大手一揮,便決定了那些商人的命運。</p>
“此時此刻,不與朝廷站在一起,便皆是叛逆!”</p>
此番基調一下,群臣驚顫,但兵部與戶部卻拱手:“臣領旨!”</p>
禁軍大統領陳直道:“陛下英明,此時此刻,當先以江山社稷為重。”</p>
散朝後。</p>
一群大臣私下聚於涼京的醉仙樓。</p>
戶部尚書與兵部尚書,都在其列。</p>
“各位,我們要早做打算了。”兵部尚書皺眉道。</p>
“是啊……”一群人小聲附和。</p>
戶部尚書:“叛軍已占據墨州,黑水一帶實際已被羅陽掌控,而我軍除了東海的涼武卒再無憑借,甚至沒有猛將可堪應對羅陽與萬一鳴二人。”</p>
“若是將來叛軍入城,你我如何才能不被棄市?”</p>
“難道要暗中相助叛軍?那怎麽了得,一旦事發是會誅滅九族的!”有人膽子較小。</p>
“就算是羅陽將來……他也會需要我們,替他治理天下,何須煩擾?”也有人有恃無恐,覺得自己不會被換掉。</p>
可一些曾與羅陽有嫌隙的人,卻不敢如此自信。</p>
兵部尚書道:“我兵部針對羅陽已久,想要幸免極難,各位就算與羅陽沒有舊怨,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誰又敢肯定自己能幸免?”</p>
“說得是啊,我就擔心這個……”</p>
“尚書大人說這些,是有什麽對策嗎?”</p>
“我曹家世代忠良,絕不可能與羅陽為伍,我也勸各位不要抱有僥幸,當下應該奮力阻擊才是。”</p>
然而,當兵部尚書再說了幾句話後,這個世代忠良的曹大人,立刻就改變了態度。</p>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不行,對雙方都好……”</p>
……</p>
翌日,北涼朝會。</p>
剛上朝,涼帝的臉色就極其難看。</p>
因為昨日開始,禦史台連夜呈上來的奏折中,將群臣的態度都展示給了涼帝。</p>
“東海的涼武卒已經到京,即刻奔赴南邊平亂,各位愛卿有事啟奏,無事就退朝。”</p>
先發製人,是涼帝的策略,他倒是要看看誰還敢多說。</p>
果然,聽到“涼武卒”已抵京,陛下又有了一些底氣,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開口。</p>
可就在要退朝時,一個讓涼帝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p>
“皇兄,臣弟有話要說。”</p>
涼帝臉色難看:“孝王,你想說什麽?”</p>
他咬牙,一字一句地說,語氣中帶著帝王的威壓。</p>
宗親之列中,一個比較年輕的中年男子,麵帶貴氣出班,正是北涼的孝王陳誠。</p>
“皇兄,臣弟認為,境內起兵禍,以及少有將領赴京勤王,全在皇兄平日過失,請皇兄下詔罪己,以安民生。”孝王淡淡道。</p>
“咳!”</p>
涼帝氣得胸口發悶,指著孝王:“你,你可是宗親呐,竟也不站在朕這邊嗎?!”</p>
</p>
他甚至氣得站不起來,死死地瞪著孝王,眼神又在百官之中打量。</p>
果然,有了孝王打頭陣,後續就有了。</p>
兵部、戶部、禮部以及十幾位四品以上官員,集體出班。</p>
兵部道:“陛下,此時國內民生不安,武將不從命,全在惶恐與不滿,若是陛下願意認錯,想必四境的將領也都願意前來勤王。”</p>
“臣附議。”</p>
“你們……你們都覺得,造成如今這個局麵,是朕的過錯?”</p>
涼帝感覺心塞,他指著眾人,若是平日裏早就下令拉出去砍了。</p>
可是孝王在前,兵部也不站在他這邊,頓時覺得頭疼欲裂。</p>
“你們要逼宮嗎?!”涼帝質問。</p>
孝王躬身:“臣弟不敢,隻是為天下計,此時皇兄若是認了錯,那叛軍就再無起兵的由頭,出師無名自然軍心渙散。”</p>
涼帝眉頭緊縮,才算聽明白。</p>
理智告訴他,這樣做確實有效,至少會比眼下局麵更好,可作為皇帝不可被質疑與逼迫的威嚴,卻不讓他甘願低頭。</p>
“朕沒錯!”</p>
涼帝叫囂:“羅陽與萬一鳴,不過亂臣賊子,打著一個胡亂的旗號罷了,朕不信他們能翻天!”</p>
羅陽起兵的理由,涼帝自然早就知道。</p>
就說陛下以文禦武,傷了天下武將的尊嚴,寒了將士的心;又被文官左右,將武將與百姓視為螻蟻隨意擺弄犧牲,要奉天討昏君,清君側……</p>
這種理由,是個人都能編,叛軍謀逆當然要打個旗號,誰管這個理由合不合理?</p>
涼帝認為自己沒錯,也沒有這些罪名,隻是羅陽要故意中傷自己。</p>
而那些不願來勤王的武將,統統是狼子野心,統統是忘恩負君。</p>
“皇兄,別硬撐了,這些年文武失調,我涼國從悍勇之國,逐漸向往大夏與南慶的人物風流……這難道不是朝廷風氣錯了嗎?”</p>
孝王正色道:“皇兄隻是下個詔書,安撫一下天下人心,若是等羅陽徹底打響了旗號,後果不堪設想!”</p>
涼帝惱道:“無需多言,朕絕不向叛賊低頭!”</p>
他看向陳直,最後的依靠就是陳直了,若是陳直也站在孝王那邊,涼帝知道自己就徹底失勢了。</p>
“陛下說得對!”</p>
陳直一番思索,還是決定站在涼帝這邊,畢竟他是宗親出身。</p>
“縱然朝中國政與風氣有誤,也非陛下一人之責,朝臣難道沒有過錯嗎,如今竟要陛下罪己,各位臣工難道就問心無愧?”</p>
陳直握著刀柄,朝會上他是唯一可以帶刀的人,目光掃視眾人驚退了一些膽小者。</p>
但他很久沒過問,國庫到底有多少錢了。</p>
今日戶部突然說沒錢,給他震驚到了。</p>
“陛下,當初臣建議,所欠的款項可以慢慢還……可是,有人建議不宜拖欠,我堂堂涼國對不起這個臉,便一下全還清了。”</p>
戶部尚書略帶冷漠:“所以,如今戶部沒有多少錢款,怕是很難支撐這一場平叛之戰。”</p>
“什麽?”涼帝目眥欲裂,他看向群臣,在人群中找那個當初這麽建議的人。</p>
但突然想起來,最終被激起虛榮心,同意了這個建議的是他自己。</p>
涼帝捏了捏手心,感到了一絲濕汗,他突然意識到,戶部與兵部在向自己發難。</p>
雖然不是直接責問,但也在有意無意地表示,如今的局麵都是他這個皇帝造成。</p>
堂堂一國,竟然連平叛都沒有錢糧,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p>
戶部尚書繼續道:“而且如今,東海出不去,無法通過海上買糧。”</p>
“京城不是還有一些糧商的倉庫嗎?”涼帝質問道。</p>
“是有,可戶部國庫沒錢。”</p>
涼帝冷道:“那就打白條,如往年賑災一樣,還要朕教你嗎?”</p>
戶部尚書搖頭:“陛下,臣已經去溝通過了,在如此時機他們並不願意打白條。”</p>
其中的原因,戶部尚書不說,其他人也能明白。</p>
“嗬嗬,這群奸商,是擔心朕丟了江山,沒人賠付他們損失嗎?”涼帝咬牙。</p>
他沒想到,叛軍還沒打到京城,自己就已經失道寡助。</p>
兵部尚書道:“陛下,並非隻是如此,他們更擔心叛軍入京之後,清算他們相助朝廷這筆賬。”</p>
“是啊……”有人附和,都看得出那些商人,如今有些立場不堅定。</p>
並不是不願,也有不敢的因素。</p>
“那就抄沒了,充作軍糧,全部抄家!”涼帝大手一揮,便決定了那些商人的命運。</p>
“此時此刻,不與朝廷站在一起,便皆是叛逆!”</p>
此番基調一下,群臣驚顫,但兵部與戶部卻拱手:“臣領旨!”</p>
禁軍大統領陳直道:“陛下英明,此時此刻,當先以江山社稷為重。”</p>
散朝後。</p>
一群大臣私下聚於涼京的醉仙樓。</p>
戶部尚書與兵部尚書,都在其列。</p>
“各位,我們要早做打算了。”兵部尚書皺眉道。</p>
“是啊……”一群人小聲附和。</p>
戶部尚書:“叛軍已占據墨州,黑水一帶實際已被羅陽掌控,而我軍除了東海的涼武卒再無憑借,甚至沒有猛將可堪應對羅陽與萬一鳴二人。”</p>
“若是將來叛軍入城,你我如何才能不被棄市?”</p>
“難道要暗中相助叛軍?那怎麽了得,一旦事發是會誅滅九族的!”有人膽子較小。</p>
“就算是羅陽將來……他也會需要我們,替他治理天下,何須煩擾?”也有人有恃無恐,覺得自己不會被換掉。</p>
可一些曾與羅陽有嫌隙的人,卻不敢如此自信。</p>
兵部尚書道:“我兵部針對羅陽已久,想要幸免極難,各位就算與羅陽沒有舊怨,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誰又敢肯定自己能幸免?”</p>
“說得是啊,我就擔心這個……”</p>
“尚書大人說這些,是有什麽對策嗎?”</p>
“我曹家世代忠良,絕不可能與羅陽為伍,我也勸各位不要抱有僥幸,當下應該奮力阻擊才是。”</p>
然而,當兵部尚書再說了幾句話後,這個世代忠良的曹大人,立刻就改變了態度。</p>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不行,對雙方都好……”</p>
……</p>
翌日,北涼朝會。</p>
剛上朝,涼帝的臉色就極其難看。</p>
因為昨日開始,禦史台連夜呈上來的奏折中,將群臣的態度都展示給了涼帝。</p>
“東海的涼武卒已經到京,即刻奔赴南邊平亂,各位愛卿有事啟奏,無事就退朝。”</p>
先發製人,是涼帝的策略,他倒是要看看誰還敢多說。</p>
果然,聽到“涼武卒”已抵京,陛下又有了一些底氣,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開口。</p>
可就在要退朝時,一個讓涼帝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p>
“皇兄,臣弟有話要說。”</p>
涼帝臉色難看:“孝王,你想說什麽?”</p>
他咬牙,一字一句地說,語氣中帶著帝王的威壓。</p>
宗親之列中,一個比較年輕的中年男子,麵帶貴氣出班,正是北涼的孝王陳誠。</p>
“皇兄,臣弟認為,境內起兵禍,以及少有將領赴京勤王,全在皇兄平日過失,請皇兄下詔罪己,以安民生。”孝王淡淡道。</p>
“咳!”</p>
涼帝氣得胸口發悶,指著孝王:“你,你可是宗親呐,竟也不站在朕這邊嗎?!”</p>
</p>
他甚至氣得站不起來,死死地瞪著孝王,眼神又在百官之中打量。</p>
果然,有了孝王打頭陣,後續就有了。</p>
兵部、戶部、禮部以及十幾位四品以上官員,集體出班。</p>
兵部道:“陛下,此時國內民生不安,武將不從命,全在惶恐與不滿,若是陛下願意認錯,想必四境的將領也都願意前來勤王。”</p>
“臣附議。”</p>
“你們……你們都覺得,造成如今這個局麵,是朕的過錯?”</p>
涼帝感覺心塞,他指著眾人,若是平日裏早就下令拉出去砍了。</p>
可是孝王在前,兵部也不站在他這邊,頓時覺得頭疼欲裂。</p>
“你們要逼宮嗎?!”涼帝質問。</p>
孝王躬身:“臣弟不敢,隻是為天下計,此時皇兄若是認了錯,那叛軍就再無起兵的由頭,出師無名自然軍心渙散。”</p>
涼帝眉頭緊縮,才算聽明白。</p>
理智告訴他,這樣做確實有效,至少會比眼下局麵更好,可作為皇帝不可被質疑與逼迫的威嚴,卻不讓他甘願低頭。</p>
“朕沒錯!”</p>
涼帝叫囂:“羅陽與萬一鳴,不過亂臣賊子,打著一個胡亂的旗號罷了,朕不信他們能翻天!”</p>
羅陽起兵的理由,涼帝自然早就知道。</p>
就說陛下以文禦武,傷了天下武將的尊嚴,寒了將士的心;又被文官左右,將武將與百姓視為螻蟻隨意擺弄犧牲,要奉天討昏君,清君側……</p>
這種理由,是個人都能編,叛軍謀逆當然要打個旗號,誰管這個理由合不合理?</p>
涼帝認為自己沒錯,也沒有這些罪名,隻是羅陽要故意中傷自己。</p>
而那些不願來勤王的武將,統統是狼子野心,統統是忘恩負君。</p>
“皇兄,別硬撐了,這些年文武失調,我涼國從悍勇之國,逐漸向往大夏與南慶的人物風流……這難道不是朝廷風氣錯了嗎?”</p>
孝王正色道:“皇兄隻是下個詔書,安撫一下天下人心,若是等羅陽徹底打響了旗號,後果不堪設想!”</p>
涼帝惱道:“無需多言,朕絕不向叛賊低頭!”</p>
他看向陳直,最後的依靠就是陳直了,若是陳直也站在孝王那邊,涼帝知道自己就徹底失勢了。</p>
“陛下說得對!”</p>
陳直一番思索,還是決定站在涼帝這邊,畢竟他是宗親出身。</p>
“縱然朝中國政與風氣有誤,也非陛下一人之責,朝臣難道沒有過錯嗎,如今竟要陛下罪己,各位臣工難道就問心無愧?”</p>
陳直握著刀柄,朝會上他是唯一可以帶刀的人,目光掃視眾人驚退了一些膽小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