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走的地方已經破舊不堪,甚至是搖搖欲墜,必須要修繕一番。但江雨的工資太少也就夠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所用,從上海回來前所聯係的學校也還在整頓恢複當中。但好在江父生前是個大鹽商為自己家人留下的遺產也足夠他們舒服的過上一生了。
江雨按照父親的吩咐將他葬在了祖墳裏,慶幸的是好在他們家在江父之前差不多都是務農之人,沒有什麽大富大貴的,陪葬的東西沒什麽,墳堆的外表也不是什麽極盡奢華的,故而也沒被盜墓賊光顧,普通人不是什麽沾親沾故的也一般不會去其他人的墳園中亂搞一通,隻是有有一兩個墳堆因為年代久遠邊邊角角上有些爆破,江雨猜測大概是因為附近時常經曆被轟炸,人為地震的威力也是不小的,美國人投向日本兩顆原子彈不是還將日本的某島嶼幾乎夷為平地嗎?雖然已經辨不清這幾個損壞的墳堆姓甚名誰,但到底逃不過還是自家祖上,不能忘本所以江雨決定還是等著清明的時候修繕一番,上幾柱香燒點火紙在等著清明把父親也安置在那兒。
隻因戰亂才剛過不就,村上的人能逃的都差不多逃光了隻剩下些黃土已經埋到脖子的老人家走不動也跑不動了,隻好信天由命。
但命運這種東西從來都是老天爺的玩笑,苦苦求生逃出去的年輕人們征兵的征兵,抓去當兵的也有,小村莊中出來的很少夢逃出國去,就算是混一口飯吃也是十分勉強的事情。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而這些被生老病死死死纏住的卻拖著一副殘破的身體長長久久的活在這世間。如同那些一生不曾生病的偶來的就是一場深入骨髓的大病,終日靠藥罐子續命的雖然飽受病痛折磨卻活的比誰都長久。
找不到修繕房屋的匠人隻好就先打掃一番,把壞了的屋子空下來放些東西,又請了幾個僅存的壯勞力再加上他自己分了兩天分別把地窖裏的東西都搬了出來。因為窖口特意做舊封了起來所以並未被偷盜之人發現這筆不小的財富。
地窖封的很好,不曾滲水什麽的也不想古代帝王的墓室曆經千百載春秋裝故而裏麵的家具、擺件什麽都好好的保存著。隻有少量的幾個有稍稍損壞。為了防止地窖封閉多年而充滿瘴氣他提前還把地窖撬開敞了一天。
雖然保存完整但免不了落了幾層灰塵,他們分工明確江母與玉秀打水擦洗,而他則與雇來的幾人一同搬東西。
連續忙碌了好幾天總算是大題收拾出來個樣子,好好休息了幾天之後,江雨正愁著沒事幹,雖然父親留下的財產足夠多了,但江雨還是覺得應該靠自己不能坐吃山空,隻出不進總有一天會吃完的,還得學會種地與收割,恰巧此時也收到了之前聯係過的學校複課的通知,是一所中學離家並不遠,還未開始逃亡生涯時他曾在這兒讀書求學,也曾在此任教過一段時間。
一邊教學工作,一邊尋找匠人修繕房屋。本來江雨想著盡早將父親安葬,但江母說要選一個好日子而且墳園還未修繕好,不宜安葬。故而便了一位比較有名氣的風水先生算了個日子,而最近最好的日子也就是清明節了。
清明節宜祭祀去、解除、入殮、移柩、啟攢、安葬、整手、足甲、捕捉、畋獵、取漁等等。而入殮安葬移柩皆於其列。等到江雨修繕完墳地,並且安葬了江父之後已經是1950年的春天了。
雖然開國大典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了,但是人們似乎還沉浸在喜悅當中。當春風吹過這片沉寂了百年的東方大地上時,秋冬之際枯死了的一切都慢慢蘇醒了過來。跳動著歡快的音符飄揚在中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之中。
農民們一下子有了自己土地,自己當家做了主人,鋤地幹活知道是自己給自己幹的,都幹勁十足。
最近江雨聽聞說起國家要開始管製商業了,大量的原來民國和外國人留下來的工廠企業都被收歸了國有,全部歸為國家管製。而許多商人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在春風吹拂翠竹生,遍地開花的映照下依舊少不了陰影的存在的。清掃留下來的爛攤子,抓捕國民黨一方的間諜同時對於各國留下來無法回國的人員。正常的調查江雨倒是不怕,他雖然沒有參加武裝鬥爭,但父親總會是暗中資助過共產黨的,算是個家世清白的。但令人恐懼的是,抓捕的人員幾乎是聞風而動,有些空穴來風毫無根據的話也被作為證據搬上台麵上來,心中難免有些害怕,江雨做起事來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人前不敢有絲毫的不快與抱怨,弄的他很是憋屈但好在他有一個好妻子,玉秀此時便如同一個永遠都裝不滿的無底洞一般同時又是一個極好的傾聽者,靜靜地聽著江雨的一肚子的“苦水”,有時她也會應和一番,但大多是她與江雨共同認識的人。
這樣人心惶惶、終日難安的日子在1951年批判電影《武訓傳》的巨大浪潮中變得更加來勢洶洶。一家子除了小孩子其他人包括平時十分開朗樂觀的玉秀都便的有些敏感。
江雨本來就是一個極為敏感的人,敏感到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坐立難安,他害怕極了,害怕某一天自己也會背上莫名的罪名。
電影《武訓傳》是以清道光年間武訓為題材拍的一步電影。
它最初的主題是歌頌曆史上的傳奇人物武訓“行乞興學”的義舉,
這位武訓七歲喪父,自小跟著母親艱苦度日,求學不成同時不久母親也去世了,好在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養。但他不忍拖累別人,到處流浪,外出打工討口飯吃。
17歲時,他到館陶縣大地主張舉人家做長工,與同時做工的一位叫做周大的人成了莫逆之交。但隻因他不識字這地主便誆了他所有的工錢,好在在朋友周大的幫助下要回了工錢,但周大也因此得罪了張舉人,張舉人便勾結匪徒將周大打死,後來又經曆了小桃的死。他知道自己是吃了不認字沒知識的虧了,便決心要辦學,便以乞討來的錢財資助辦學。
雖然他的做法有待商榷但總體上來看江雨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歌頌的好電影,最後卻被批判的一無是處甚至扣上了封建主義的帽子。而這場轟動全國的批判是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應當重視電影的討論》,指出《武訓傳》“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向反動的封建統治者投降”,由此展開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對《武訓傳》的批判運動,這也算是浩劫的開始。
春天雖然來了,但太陽出來的同時也造就了灰色的陰影,隨著太陽的西斜竟越來越大、越來越廣,一發不可收拾。
江雨心想難道所謂的“封建社會”什麽都是壞的嗎?那麽漢唐盛世是如何造就的呢?康乾盛世、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曆史上數不清的盛世安康難道都僅僅隻是先輩們憑空捏造的嗎?那輝煌的古代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又是如何得來的呢?難道存留的就隻有批判與抨擊嗎?這是在令他難以相信。
在溫暖的春風的吹拂下,江雨站在人來人往、遊人絡繹不絕的大街上卻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上下牙打的咯咯直響。這天下課後,他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連忙趕回了家。玉秀見丈夫神色匆匆出口問到,江雨卻是緘口不言直直往屋子裏衝。
屋子早已修繕完成,遵照江父的吩咐隻留了四間臥房一個小客廳,玉秀和江雨一間,四個兒子擠在一間,不過江雨特意給他們留了個大房間並且定製了兩張床,而唯一的女兒則和奶奶睡在一起。因為平時要辦公批改作業備課什麽的,江雨便買了張桌子放在了臥室之中,算是即當臥室又當了書房吧!
他一把推開臥室門,翻箱倒櫃的似乎在找些什麽,玉秀連忙問他在找些什麽,他也好幫幫忙。但江雨隻是繼續著他的尋找,並未答話。臉上掛著焦急,一時間屋子裏的溫度似乎也熱了起來,弄的他滿頭大汗的。
“終於找到了!”江雨高興地大叫,但隨後臉上又透著不舍與無奈。
“玉秀啊!去把火盆拿來。”
玉秀雖然疑惑,但她還是十分聽話的拿來了火盆,因為他知道丈夫做事情從來有他完備的考慮在裏麵,此時經過深思熟慮的。
“你在做什麽!”玉秀一把搶過丈夫手中的東西翻開一看,原來是之前江雨投稿的報社給寄來的報紙與雜誌,還有基本小書,是江雨曾經發表的小說。裏麵還夾著一些未曾發表是詩稿,短篇小說什麽的,種類繁多。
“你為什麽要燒了它們,這可是你這麽多年來的心血與成就呀!!”玉秀大聲質問著。
江母聞趕來,隻見屋內火盆之中熊熊大火直衝了半人高,由於終究是些紙張火並不持久,故而不一會兒便降了下去。
江雨見母親來了,喊了一聲便轉向玉秀“玉秀,快,你拿來”並未生氣發脾氣,不僅如此還帶著些子隱忍的溫柔。
江雨按照父親的吩咐將他葬在了祖墳裏,慶幸的是好在他們家在江父之前差不多都是務農之人,沒有什麽大富大貴的,陪葬的東西沒什麽,墳堆的外表也不是什麽極盡奢華的,故而也沒被盜墓賊光顧,普通人不是什麽沾親沾故的也一般不會去其他人的墳園中亂搞一通,隻是有有一兩個墳堆因為年代久遠邊邊角角上有些爆破,江雨猜測大概是因為附近時常經曆被轟炸,人為地震的威力也是不小的,美國人投向日本兩顆原子彈不是還將日本的某島嶼幾乎夷為平地嗎?雖然已經辨不清這幾個損壞的墳堆姓甚名誰,但到底逃不過還是自家祖上,不能忘本所以江雨決定還是等著清明的時候修繕一番,上幾柱香燒點火紙在等著清明把父親也安置在那兒。
隻因戰亂才剛過不就,村上的人能逃的都差不多逃光了隻剩下些黃土已經埋到脖子的老人家走不動也跑不動了,隻好信天由命。
但命運這種東西從來都是老天爺的玩笑,苦苦求生逃出去的年輕人們征兵的征兵,抓去當兵的也有,小村莊中出來的很少夢逃出國去,就算是混一口飯吃也是十分勉強的事情。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而這些被生老病死死死纏住的卻拖著一副殘破的身體長長久久的活在這世間。如同那些一生不曾生病的偶來的就是一場深入骨髓的大病,終日靠藥罐子續命的雖然飽受病痛折磨卻活的比誰都長久。
找不到修繕房屋的匠人隻好就先打掃一番,把壞了的屋子空下來放些東西,又請了幾個僅存的壯勞力再加上他自己分了兩天分別把地窖裏的東西都搬了出來。因為窖口特意做舊封了起來所以並未被偷盜之人發現這筆不小的財富。
地窖封的很好,不曾滲水什麽的也不想古代帝王的墓室曆經千百載春秋裝故而裏麵的家具、擺件什麽都好好的保存著。隻有少量的幾個有稍稍損壞。為了防止地窖封閉多年而充滿瘴氣他提前還把地窖撬開敞了一天。
雖然保存完整但免不了落了幾層灰塵,他們分工明確江母與玉秀打水擦洗,而他則與雇來的幾人一同搬東西。
連續忙碌了好幾天總算是大題收拾出來個樣子,好好休息了幾天之後,江雨正愁著沒事幹,雖然父親留下的財產足夠多了,但江雨還是覺得應該靠自己不能坐吃山空,隻出不進總有一天會吃完的,還得學會種地與收割,恰巧此時也收到了之前聯係過的學校複課的通知,是一所中學離家並不遠,還未開始逃亡生涯時他曾在這兒讀書求學,也曾在此任教過一段時間。
一邊教學工作,一邊尋找匠人修繕房屋。本來江雨想著盡早將父親安葬,但江母說要選一個好日子而且墳園還未修繕好,不宜安葬。故而便了一位比較有名氣的風水先生算了個日子,而最近最好的日子也就是清明節了。
清明節宜祭祀去、解除、入殮、移柩、啟攢、安葬、整手、足甲、捕捉、畋獵、取漁等等。而入殮安葬移柩皆於其列。等到江雨修繕完墳地,並且安葬了江父之後已經是1950年的春天了。
雖然開國大典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了,但是人們似乎還沉浸在喜悅當中。當春風吹過這片沉寂了百年的東方大地上時,秋冬之際枯死了的一切都慢慢蘇醒了過來。跳動著歡快的音符飄揚在中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之中。
農民們一下子有了自己土地,自己當家做了主人,鋤地幹活知道是自己給自己幹的,都幹勁十足。
最近江雨聽聞說起國家要開始管製商業了,大量的原來民國和外國人留下來的工廠企業都被收歸了國有,全部歸為國家管製。而許多商人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在春風吹拂翠竹生,遍地開花的映照下依舊少不了陰影的存在的。清掃留下來的爛攤子,抓捕國民黨一方的間諜同時對於各國留下來無法回國的人員。正常的調查江雨倒是不怕,他雖然沒有參加武裝鬥爭,但父親總會是暗中資助過共產黨的,算是個家世清白的。但令人恐懼的是,抓捕的人員幾乎是聞風而動,有些空穴來風毫無根據的話也被作為證據搬上台麵上來,心中難免有些害怕,江雨做起事來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人前不敢有絲毫的不快與抱怨,弄的他很是憋屈但好在他有一個好妻子,玉秀此時便如同一個永遠都裝不滿的無底洞一般同時又是一個極好的傾聽者,靜靜地聽著江雨的一肚子的“苦水”,有時她也會應和一番,但大多是她與江雨共同認識的人。
這樣人心惶惶、終日難安的日子在1951年批判電影《武訓傳》的巨大浪潮中變得更加來勢洶洶。一家子除了小孩子其他人包括平時十分開朗樂觀的玉秀都便的有些敏感。
江雨本來就是一個極為敏感的人,敏感到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坐立難安,他害怕極了,害怕某一天自己也會背上莫名的罪名。
電影《武訓傳》是以清道光年間武訓為題材拍的一步電影。
它最初的主題是歌頌曆史上的傳奇人物武訓“行乞興學”的義舉,
這位武訓七歲喪父,自小跟著母親艱苦度日,求學不成同時不久母親也去世了,好在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養。但他不忍拖累別人,到處流浪,外出打工討口飯吃。
17歲時,他到館陶縣大地主張舉人家做長工,與同時做工的一位叫做周大的人成了莫逆之交。但隻因他不識字這地主便誆了他所有的工錢,好在在朋友周大的幫助下要回了工錢,但周大也因此得罪了張舉人,張舉人便勾結匪徒將周大打死,後來又經曆了小桃的死。他知道自己是吃了不認字沒知識的虧了,便決心要辦學,便以乞討來的錢財資助辦學。
雖然他的做法有待商榷但總體上來看江雨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歌頌的好電影,最後卻被批判的一無是處甚至扣上了封建主義的帽子。而這場轟動全國的批判是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應當重視電影的討論》,指出《武訓傳》“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向反動的封建統治者投降”,由此展開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對《武訓傳》的批判運動,這也算是浩劫的開始。
春天雖然來了,但太陽出來的同時也造就了灰色的陰影,隨著太陽的西斜竟越來越大、越來越廣,一發不可收拾。
江雨心想難道所謂的“封建社會”什麽都是壞的嗎?那麽漢唐盛世是如何造就的呢?康乾盛世、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曆史上數不清的盛世安康難道都僅僅隻是先輩們憑空捏造的嗎?那輝煌的古代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又是如何得來的呢?難道存留的就隻有批判與抨擊嗎?這是在令他難以相信。
在溫暖的春風的吹拂下,江雨站在人來人往、遊人絡繹不絕的大街上卻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上下牙打的咯咯直響。這天下課後,他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麽連忙趕回了家。玉秀見丈夫神色匆匆出口問到,江雨卻是緘口不言直直往屋子裏衝。
屋子早已修繕完成,遵照江父的吩咐隻留了四間臥房一個小客廳,玉秀和江雨一間,四個兒子擠在一間,不過江雨特意給他們留了個大房間並且定製了兩張床,而唯一的女兒則和奶奶睡在一起。因為平時要辦公批改作業備課什麽的,江雨便買了張桌子放在了臥室之中,算是即當臥室又當了書房吧!
他一把推開臥室門,翻箱倒櫃的似乎在找些什麽,玉秀連忙問他在找些什麽,他也好幫幫忙。但江雨隻是繼續著他的尋找,並未答話。臉上掛著焦急,一時間屋子裏的溫度似乎也熱了起來,弄的他滿頭大汗的。
“終於找到了!”江雨高興地大叫,但隨後臉上又透著不舍與無奈。
“玉秀啊!去把火盆拿來。”
玉秀雖然疑惑,但她還是十分聽話的拿來了火盆,因為他知道丈夫做事情從來有他完備的考慮在裏麵,此時經過深思熟慮的。
“你在做什麽!”玉秀一把搶過丈夫手中的東西翻開一看,原來是之前江雨投稿的報社給寄來的報紙與雜誌,還有基本小書,是江雨曾經發表的小說。裏麵還夾著一些未曾發表是詩稿,短篇小說什麽的,種類繁多。
“你為什麽要燒了它們,這可是你這麽多年來的心血與成就呀!!”玉秀大聲質問著。
江母聞趕來,隻見屋內火盆之中熊熊大火直衝了半人高,由於終究是些紙張火並不持久,故而不一會兒便降了下去。
江雨見母親來了,喊了一聲便轉向玉秀“玉秀,快,你拿來”並未生氣發脾氣,不僅如此還帶著些子隱忍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