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中山國之地,情況本就複雜萬分,這兩年來,可是辛苦君之作為了!”


    單獨麵對業壽,劉祈更為和藹一些。


    為劉祈讚賞,年三旬多,近也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業壽,搖了搖頭:“我能於中山國處事,全賴使君當年之為,若無使君,何來壽也?


    但以冀州事,壽有些建言,想做告之!”


    劉祈將端在手裏的熱茶放下,看向業壽道:“君有何言,不妨直接道來!你我皆非外人,但以公務之間,我一直信任君之能力處事。”


    “諾!有些話,那壽便直說了!使君已得冀州,軍中權勢把握於手,此有種於使君掌控,但在州府行政之事上,有劉岱,沮授等人處置。於使君完完全全的自己人中,不過華公之屬也!


    是於冀州大族之內,使君的聯係,還不如州府緊密,這便導致一些地方律令,很難以使君原有之目的之行,而導致主官行做掌控,大族並不完全臣服使君,因之感覺使君未做信重。


    這兩年來,使君雖使冀州士人,以為官吏,而仕青、兗之地,但到底還是有些隔閡。


    此中關係,當更為親近,才能加強聯係,以為使君用之。”


    業壽的意思,清晰明了。


    言表他對冀州地方大族,其中關係之不親密,難免導致內中出現抱怨之意,長久下去,於治理,並不容易,甚至行政之權,會為士族關聯下,向劉岱這等州府主官靠攏,以做裹挾間,將來說不定會引起動亂。


    業壽所言,倒是同在離開薊縣時,已為幽州別駕的荀攸所告,很是類似。畢竟,荀攸為安地方事,也在冀州待了很長時間。他本身出身與潁川荀氏,在很多方麵,認識的更清楚,考慮的更為細致。


    荀攸行事很有章法,隻是略微提及了下,沒有想業壽這樣,堂而皇之相告。


    “君的意思是……”


    劉祈心中思動,抬首問道。


    “聯姻!”業壽見劉祈麵色認真,果斷再道之,接著補充道:“以甄氏之地方大族,使君可行聯姻之。據我所知,甄氏也是有意於此。


    在使君道來之前,其以適齡女子,也有相告,以請同使君聯姻。


    隻是使君長輩不在,故向我道言。


    而以甄氏在中山國之所在,本有名望。即是在冀州內,也大有聯係。據聞袁紹為使君所敗時,正是有心同甄氏聯姻,而控地方。”


    在業壽說到甄氏,記起夜宴中,見到甄氏子弟,他不禁想到了甄宓這個名字。


    作為東漢末年,大名鼎鼎的美女,便是出身於中山國甄氏,後為袁紹為之次子袁熙所娶。且以為上蔡令甄逸之女,待袁熙死後,為曹丕所得。


    這些想法,隻是一閃而逝。


    業壽所言不差,於冀州的世家大族,誠該安穩一些。這其中,聯姻乃是古老,且最為有效的辦法。


    在此事上,妻子陳婉這兩年,也是一直替他考慮,有納妾之意,但被他以事業忙碌,而做拒絕。


    且以這聯姻一事,業壽能做開口,可見思慮許久,也是為地方安定謀之。


    是為家事,也是天下大事。


    劉祈隨之頷首應下,並使業壽幫忙張羅,到時候為臨淄去信,再度行之。


    在這個時代裏,單娶一妻,反而顯得怪異,便是大戶人家的妻子,也難以接受。其中涉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治,子嗣繼承人等諸多方麵。


    更以為穩定之因。


    劉祈在盧奴,停歇了一夜。


    隔日清晨,就南下鄴城。


    這次親臨荊州,最重要的還是親臨以防範之。


    於劉岱此人,即為之薦冀州牧,又同為大漢宗室,但在很多政策方麵,除以書信外,還當麵見溝通。


    就在劉祈到來鄴城路上,劉備也到達了長安。


    高大的長安城,矗立在麵前。


    騎在馬上的劉備,遙遙望去,腦中閃過許多思襯。


    秦以定都鹹陽,漢以定都長安,直到光武帝再興漢室,才以定都雒陽。


    但以長安本身,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於大漢,更有種特殊的意義。


    臨近到城門,望著斑駁的城牆,劉備突然走下了馬,於之身後,張飛等將隨行,未有問詢,默做行之。


    “秦二世皇帝三年,楚懷王熊心和將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做關中王。以太祖高皇帝,率部關中,得入鹹陽。後以經曆重重困難,太祖高皇帝,終是戰勝楚霸王,以安定天下,而創立不世之功。


    時過於今日,已有數百載了!”


    劉備有感而發,他兩手撫摸著有些冰涼的石磚,似在緬懷,又似在傾聽什麽。


    一月的天氣,還很冷。


    便是一雙手,凍得通紅,劉備也無多感受。


    “即以今時今日,天下割據,諸侯紛爭,朝廷虛妄,權臣當道,天子難定……我何以麵向太祖高皇帝耳?”


    劉備說到這裏,擦起了眼淚。


    像這次同行而來的眾人,陳琳之屬,有些感慨劉備胸襟和誌向。


    張飛見主公如此,心中非常複雜,他看了眼旁邊出來迎接,而做同行的關羽,臨前道:“主公何需憂也?今之天下變動,但漢室尤在,忠義之士,莫不如主公,懷揣匡扶之心。智能之士,莫不思襯報國。


    今以天子雖難掌控地方,朝臣之內,也有爭權奪利之象。但有主公在,振臂一會,齊聚有誌之士,何愁不能安定四方,而定天下。


    飛不才,願誓死之,一直跟隨主公,如昔年我等之諾,而為漢室,而為國家!”


    陳琳等一些人,不想看似有些粗魯的張飛,會說出這麽一些話,紛紛有些意外。


    但在聽過之後,看向劉備的目光,再有變化。


    在眾人,一同踏入到長安城後,便見長安之百姓,竟也於道路兩旁,而做歡迎之。


    這些年來,胡軫於關中之所在,待民並不寬鬆,相反,為了軍事,還有加大賦稅。


    在關羽擊敗胡軫後,他當先做的一件事,就是開倉放糧,以接濟百姓之家。


    也就在人群中,兩名青年,也正打量馬上的劉備。


    一人名叫法正,另一人叫做孟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中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新並收藏漢中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