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鈞老祖知道小師弟所言非虛,要說讓他最不省心,還是通天。


    通天道人擁有通天之名,但真不一定能通天。


    通天並非頑劣,而是作為小師弟,他不希望落人於後,說白了就是有爭勝之心。


    “如今玉虛與截教聲勢浩大,人仙混雜,三界已成尾大不掉之勢,你何不讓元始天尊或通天教主當那天庭之主?”陸壓道君問。


    “或許會成為派係,或許會誰也不服。天庭之主需要公正,而不是唯親是用。再說把他們卷入是非權利之中也不是什麽好事。”


    鴻鈞想著與陸壓的交談,有點覺得自己當初太溺縱通天了。


    這羅睺之所以變成這樣,也與通天有莫大關係。


    幽藍的奪魂槍威是羅睺麵對鴻鈞使出的更強大手段,他要用鴻鈞的實力來滅掉鴻鈞的神魂。


    鴻鈞左手掐訣,一道無盡的神聖之威從額頭中射發出來,那正是他的魂威。


    魂威一出,羅睺的奪魂槍便再也無法靠近鴻鈞,想要奪魂,那就無疑於癡人說夢。


    幽藍槍威被禁錮在鴻鈞老祖的一丈開外,根本傷害不了他,何談奪魂?


    羅睺並不氣餒,雙目淩厲一睜,將靜功修煉的六大要訣一下子散發出來,這是利用本能產生的“自發潛質”來增長功力。


    “六大要訣”是秘傳的,不是真人莫亂傳。怕被壞人非人所利用,因而一定要因人而傳訣,也不知羅睺從何得來。


    “要訣”是法的歸納,功法是練功的細則,必須先知道功法和練法,有一定基礎和體會,才能用訣在身上,才能產生反應。


    初學者不能為省事就用訣而不練法,再好的秘訣,也難以產生應得效果,絕不是有了高師點化,傳之一個秘訣,功夫就立即提高。必須練法有了一定基礎,“要訣”才有奇效。


    “訣”是功法由繁到簡,是上古之仙經驗的結晶,隻有一句話。


    而練功夫首先是要弄清每一個調整身體姿勢的細則細法,再利用秘訣以意念練訣才有奇效,積上局部的口訣,又歸納成針對整體的總口訣,有六個要訣。


    不先練法先練訣是很難體會它的奇效的。


    靜功有五個要訣:鬆、圓、展、合、靜,最後還有一個總訣就是“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不是隨便,是利用本能產生的“自發”,無為的本能。


    一、鬆


    鬆是身體放鬆,但不能把軟、泄、癱、垂當成放鬆。


    凡故意引氣下降(雖很舒服)日久必造成形態萎縮,陽氣不能上升,氣運不暢,精神不振,會造成氣脹、氣滯等後果。


    鬆是指身形鬆開,要像麵包似的“發”起來,使形體舒鬆,內氣才能在體內通暢,所以應當是形象越來越高大、挺拔,外挺拔內虛靈,才叫“鬆”,大則虛,氣自順,意自寧。


    如果越放鬆,越縮小,縮則緊,氣必受阻,則心難靜,就成了僵。


    道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僵勁練掉。


    鬆要和圓配合,在形體圓的基礎上,使四肢百骸、五髒六腑全都鬆開,這樣才能氣遍周身,貫穿於各個細胞之中,要有整體圓通的感覺。


    鬆還要和展相配合,肌肉放鬆,但筋骨要慢慢展開,用意不用力地展開,好像展長了,每個骨關節都稍長了,人氣更強。


    鬆也要與合配合,合是運動的一致性,有合才有整體的鬆,不是身體各部位分散的鬆。


    鬆要在意靜中放鬆,意不靜,氣不順,也不能真鬆。


    二、圓


    人體四肢,軀幹和關節,隻有在形成圓形和半圓形的情況下(當然首先要鬆開),才會顯出有內力,有生物電磁場。圓能使身形端正,整體一致,整體平衡。


    最堅固,最有力,最靈活而中心又最穩定,圓的妙用無窮。


    練此功法之人在鬆中始終想著圓,自然會自行調整身形,而能達到形正、勢圓,有包容一切之勢,仙界把這內氣精氣稱為“混元一氣”、氣在人中,人天混一。


    哪裏有圓,哪裏精氣就到,就有生物電場。


    三、展


    引而未發謂之“展”,內勁要展,展能產生勢,勢展才出神,才挺拔有“精神”。


    勁、勢、神的活動,是內氣轉為外氣的關鍵,勢不展,神不活。


    勢展不是放氣,放則使內在空虛,所以展不能主觀使身體局部擴大。


    必須在形體圓、放鬆,內氣圓滿的基礎上,發揮神氣的作用,沒有發揮神氣作用,就無法由識神用事,轉向元神就位的過渡。


    展是由“有為”轉為“無為”的關鍵,這一點極為重要,也是大多數仙人不明白為什麽久練仍不能進入無為之境的原因。


    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氣概。


    展的目的是為了排除一切環境的幹擾,又能吸收自然界一切精華。


    展要輕鬆,自然會有浩然之氣。


    四、合


    練功法要求“六合”,外三合與內三合,合是上下左右前後都要配合一致,一切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好像互相聯通,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屬於形與勢(中丹田與夾脊)的運動;內三合是意與氣合,氣與形合,形與神合,形神要兼備。


    看仙人功夫進步程度,就看合的表現,合是協調一切上下相隨,內外要合,要“六合一統”。


    五、靜


    意要靜,意靜才能神明。


    自然界沒有絕對的靜止,靜是全麵平衡的運動,“意靜”並不是思想靜止,什麽都不知道了,而是不去想,而又知道的最全麵。


    有感的能力而不去感,無覺而有靈感。


    如果形體不正,勢不圓,鬆展不平,內外不合,氣運就不順,神經必受幹擾,再有妙法,也不可能意靜下來。


    必須形正,勢圓鬆展統一,內外相合,氣運平衡,才能真正靜下來。


    此時“意注神往”,即意念專注,發揮神的能動性),神會自動發揮本能,自動調整,保持中定。


    六、自然


    道法自然,自然是有規律的運動,要順其自然,協調平衡是自然發展規律的體現,自然才能存在與發展。


    違背自然而強求,必發生混亂偏差,以至停止運動而消亡。


    自然必須在靜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自然不是隨便自流,必須在“圓、鬆、展、合、靜”五者統一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缺一就不會有自然之感。


    隻要能意識到“自然”就能自然做到鬆、展、圓、合、靜。


    所以說:萬法歸一、萬法歸自然,“一”是道,是自然規律,一定不可用意過強,不可強求。


    尤其在神奇產生時,用意采氣、守所、養氣時,要勿忘,勿助,勿求,順其自然,采之,納之,收之,養之,形如太虛,氣歸自然。


    自然是不以人為的,逆道,反其道而行之,逆修,才能了解自然。


    羅睺之所以施展靜功六大要訣,便是為了在奪魂槍式之後發動弑神槍式。


    弑神槍式不是為了殺神境仙人,而是為了抹殺掉鴻鈞老祖的元神。


    羅睺知道聖人齊天,他要絕對滅殺聖仙幾乎都不可能,又何況是道法深的鴻鈞老祖。


    “三界有個火雲宮,宮中有三聖皇,隻是三聖皇何去何從,諸聖皆不得知,你可有眉目?”鴻鈞老祖曾經問陸壓道。


    “在盤古開天辟地以前,有天皇、地皇、人皇三聖,他們在元始天尊化身盤古開天辟地之後,便化身於天地間,故名伏羲、神農、軒轅。”陸壓道君道。


    “這三聖皇不是師尊的弟子,憑空出現,應該是天命之主的使者。”


    鴻鈞老祖大驚:“天命之主,莫非是師尊創世元靈最忌憚的帝王天?”


    “應該錯不了,照此來看,這天命之主絕無歹意,大師兄也不必過於驚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