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上,白雲深處有一座宮觀,道長黑守一常在廚房做事。


    有一次,黑守一正在廚房裏忙活,而他剛入道不久的徒弟姞元靈路過那裏,便問道:“師父,您在幹什麽?”


    “我在牧牛。”


    “牛?哪裏有牛,師父您不是正在這廚房裏幹活嗎?”


    黑守一見姞元靈不明白,便放下手裏的活,和徒弟坐下而娓娓道來。


    原來黑守一回答說他在牧牛,意思是說在調養心性。


    在廚房裏做事的同時還能調養心性,或者說,在廚房裏做事的本身就是調養心性,這是個難能可貴的境界。


    徒弟姞元靈聽了這話若有所思,便進一步問道:“不知師父您怎麽牧這頭牛?”


    黑守一不慌不忙的回答:“隻要它進入草中,就拽住鼻繩,把它拉回來!”


    答語中的“草”象征外物、外境,“入草”就是認同外境,追逐外物;而“牧牛”則要保持心態的調和、刻意防範。


    一旦牛要犯人苗稼、執著於草,就要立刻拽緊鼻繩把它拉回來。


    心如果追逐外境,也要把它拉回來。


    牛被訓練調和得久了,便會馴服,一旦馴服了,鼻繩就成了多餘的東西。


    心性修煉得圓熟安定了,在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縱使見了花花世界的萬般景象,也能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抉擇,能夠及時排遣不當的欲望,這時,一切的約束也都顯得多餘了。


    姞元靈聽了黑守一的話,由衷敬佩道:“師父,您真會牧牛!”


    “牧牛”就是要保持心態的調和,一旦落入形形色色的“草”中,就要立即將心拽過來。


    《清靜經》有雲: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修道的過程即是“騎牛至家”,悟道後方能“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


    黑守一帶著姞元靈出門雲遊,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黑守一都逍遙地走在前麵,姞元靈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姞元靈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但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曆生老病死、受五道輪回之苦,真苦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誌無量度人,救度眾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


    想到這裏,走在前麵的黑守一突然停下腳步,麵露笑容的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麵。”


    姞元靈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師父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麵。


    走著走著,姞元靈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


    《道經》裏說,度化眾生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黑守一很嚴厲的對他說:“快停下來!”


    姞元靈趕快回頭,看到師父嚴肅的麵容,嚇了一跳!黑守一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麵走!”


    姞元靈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麽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


    “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行好,起碼我可以麵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黑守一又麵帶笑容的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姞元靈走在前麵。


    姞元靈就這樣反覆的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黑守一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


    姞元靈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請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麽一下子要徒兒我走前麵,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麵,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黑守一道:“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成就?”


    聽到黑守一這麽說,姞元靈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慈悲心時,師父要他走在前麵,他就不敢了。


    姞元靈道:“師父,這次徒兒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黑守一聽了很高興,對姞元靈也起了讚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的並肩走著。


    很多人都知道要入道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恒持道心卻不容易。


    世事無常,今日雖平安,明日卻難料,如果發下大願卻動輒心生退轉,把有限的光陰浪費在猶豫不決上,實在太可惜了!


    發大願不能太輕易,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誌願、磨煉耐心、方能度過難關。


    黑守一睡覺和修煉都想獲得三昧真火,那麽又如何在睡夢中獲得“三昧真火”呢?


    風泰和告訴他,人類日夜操勞,主要靠睡眠來恢複體力和精神,當精神疲乏或工作勞頓時,放下身心,倒頭睡去。


    人一覺醒來,如遊華池,神恬氣暢,身心安逸,頓覺神清氣爽,睡中靜養功效由此可見一般。


    而內煉者,更因身心相依而睡,睡中心息依然合一,更是功不可沒!


    世間少有閑人,抽出專門時間練功已成奢望,若能充分利用睡眠時間練功則一舉兩得。


    一、朦朧中把握活子時。


    好睡家風,別有個睡夢三味。但睡裏心誠,睡中澄意。睡法既能旨趣,便於睡裏調神氣,這睡功消息睡安禪,少人會!


    道門睡功傳統煉法為:初做“心息相依”,達到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的境界,片刻之久,就能睡著。一覺醒來,百骸舒適,精神和煦,妙處難以形容。


    等功夫稍進,自然可由睡著進入入定,睡為入定的先導,定從睡中產生。


    初學者有睡無定,久習有定無睡。


    初學能睡著就是效驗,能自然速睡更妙!


    這種睡眠三昧的境界,迥然不同於常人的昏睡情形,是初學入手的捷徑,為進入真定境界的前導!


    睡功得法,必會於睡中發生活子時現象,具體現象可分以下幾種:


    對男嬰孩而言,在他將醒未醒的一刹那,**官會突然膨脹起來,嬰兒既沒有**,也不知男女之事,這是他陽能發起的時候,是他自身係統中的活子時。


    若是青年人,在活子時,會產生強烈**。


    可用活子時的生命力,來震動任督的氣脈上升,形成小周天真氣運行。


    老年人,雖已沒有性的衝動,但隻要一息尚存,就有自己的活子時!


    老人在將醒示醒、似乎要睜開眼睛的一刻,那正是他的活子時!


    這時,不要睜眼,繼續保持那種朦朧混沌的恍恍惚惚的狀態,就象在燜一鍋肉,再多燜一會兒,肉味就更濃厚了。


    既使是病人,隻要有氣機存在,就有活子時。


    不過,不全以**官作標準,而是以精神衰旺的周期性來推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