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


    葉小葉修煉之餘,在東山的漫步,不止是五裏一徘徊,五十裏都不止。


    五百裏還差不多。


    而且每一次的漫步路線,也都是不一樣的。


    這些年下來,漫延數千裏方圓的東山,幾乎已經成了他的“庭園”。


    《東山山水記》


    《東山草木狀》


    《東山鳥獸魚蟲論》


    《東山草木及本草概述》


    ……


    圍繞著東山,葉小葉又或者說許廣陵做了很多的功課。


    說是功課,其實也隻是休閑和消遣而已,並不怎麽經心著意。


    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下來,一點點的認識,一點點的分析和研究,慢慢地積累下來,讓他自然而然地,就對整個東山都熟稔於心。


    如果說上麵的那些功課隻是消遣,那麽關於葉小葉這個身體的自身的功課,就是非常地認認真真的了。


    《說凝元》


    《說玄關》


    《說開竅》


    《關於凝元、玄關、開竅的“三位一體”論》


    《論人體的生成演變與氣血的關係》


    《論“竅”》


    《何為“一元”,何為“真一”》


    ……


    這裏的每一份,都是大功課。


    而當葉小葉一路走過,終於以接近完美的方式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可以說,這每一份功課拿出去,都足以石破天驚。


    但實際的情況,除了自印自證之外,也隻能是束之高閣。


    不要說拿出去放之於這普通的塵世之間了,就是淩霄宗,暫時,也承載不了這些功課。


    嗯,換個說法,不是淩霄宗承載不了,而是以葉小葉明麵上的身份,承擔不下這些功課所蘊含的分量。


    那是一位大宗師輾轉三個世界的結晶。


    那是一個生命真正地經曆了三個世界然後遭遇了三種不同的“輪回”之後所凝聚的道果。


    那其中,更有著鑒天鏡這個不可名狀之存在所結下的因果。


    就以最近的項目“千元丹工程”來說,如果沒有鑒天鏡在第一世打下的底子,任憑許廣陵如何非凡,試圖以區區大宗師的能力就進行這個計劃,也隻能說是自取其辱,純粹妄想。


    這或許是“神”才能企及或者說窺得的境界。


    綜合而論,也所以,雖然關於葉小葉的功課目前隻做到了這個世界修行體係的“入門”以及“人階”的高度,而且“人階”的最後一步還需要接下來的再印證。


    但就這麽點的高度,真要拿出去,是足以讓這個世界“天階”甚至更高階的修士驚心的。


    關於這點,許廣陵並無半分自得之意。


    大道之中,誰人能夠自得。


    因為修者之行,自始至終,從來就不是與人爭、與世競,而是在光陰的長河中,與造化落子,和天地對話。


    造化說你輸了,你就是輸了。


    天地說你不對,你就是不對。


    舍此而外,其它所有的贏,所有的正確,都不過是鏡花水月,夢幻一場。


    從這個角度和立場來說,哪怕已經輾轉三世,目前的許廣陵也隻能說是一個新丁。


    這個新丁剛剛上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或者,勉強可以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來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所畏者非人,所怯者非地。


    其畏其怯、其敬其仰者,是大道,是造化。


    ……


    99%。


    是來到了又一次與大道和造化莊重對話的時候。


    這種對話很樸素。


    樸素的意思是,如果你做得不錯,那自然就能得到相應的嘉獎,絕不用半點擔心嘉獎的不會兌現;與之相應的,如果你做得不好,那也絕不用懷疑,某些不測的結果,一定會來!


    這個世界的修行體係,把這個境界叫做“生死境”。


    一步之間,定決生死。


    如一獨木橋,連接兩岸,彼岸是生,此岸亦是生,而連接此岸與彼岸兩者之間的,則是生死難判。


    來到此間,麵對此橋。


    走,還是不走?


    這一問其實沒有必要。


    在無垠的時間和空間之中,凡為修者,麵對此況,不論是多少數目的修者,又有幾個,會選擇不走呢?


    或有猶豫的。


    或有進退兩難枉費歲月的。


    但最終,應是99%以上的修者,選擇了大膽地義無反顧地跨過從99%到100%的這一步,然後開啟新一輪的從0%到100%。


    當然,也可能沒有新一輪了。


    但那又如何呢?


    與造化落子,贏固可喜,輸亦欣然。


    欣然的不是輸,而是欣然於我的生命竟是如此之大膽,如此之無畏,敢安然地以一個畏怯敬仰但最終平等的身份,站在造化麵前,與之落子。


    這大膽本身,就已值得拿生命去高歌或祭奠。


    ……


    第一世時,許廣陵完全是在懵懂之中,跨過這一步的。


    結合後麵兩位老人以及君長安和沈欣的情況,許廣陵對自己當初的行為和結果隻能是一個評價。


    命好!


    而這一次,是第三次。


    輕車熟路?


    不!


    第一世也好,第二世也好,這第三世也好,走的全都是陌生的、不同的路。


    前麵是一個獨木橋,是一道險關。


    這我知道。


    但我真的不知道,這一次的獨木橋,這一次的險關,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以及,我能不能再一次地走過。


    這一步,葉小葉沒有急切地走。


    他要調整,他要休憩,然後集全部身心,以最大的知和力,下好這一局。


    這個調整,葉小葉花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


    這三個月裏,他放下了修煉,而隻任一身百千萬之竅自行運轉,其或蟄或振,或動或靜,皆由其自主,而他的心神意識不做半點幹涉。


    葉小葉做什麽?


    說做什麽,其實也沒做什麽。


    就是看看日出日落,賞賞月圓月缺,有時看看流水的或緩或湍,有時也看看天上的雲卷雲舒。


    這東山天上的雲,因為季節的關係,大多數時候都是靜著的,就那麽安靜地飄浮在天空,大半天地動都不動一下,像一朵朵大的棉花糖。


    不過,慢慢地,那“棉花糖”終於是開始慢慢地動起來了。


    不止天上動,地上也在動。


    流水的姿態都不一樣了,而草木的生長,更是開始步入了一個不一樣的節律。


    春天來了。


    又一輪的春天!


    而值此天地皆轉萬物俱動的時刻,葉小葉卻在一次儀式性的沐浴之後,悄悄地潛入了數百米深的地下,開始“冬眠”了起來。


    此一行,生死難測。


    要不要在此之前,把《東山草木及本草概述》等功課拿出來,交於溫東華,囑其發行,作為來到此間的唯一一點痕跡呢?也算是為這個世界稍微添點小福利。


    如果萬一不測的話。


    這個念頭曾閃過葉小葉的心頭,不過隻是一閃,也就過去了。


    然後他就莞爾一笑。


    正如蘇東坡那句話所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所以最終,他留給溫東華的隻有一句話:


    有事,將行。或有未歸,勿念。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他和雲華、溫東華及五雲城其他百多個修者的邂逅,大抵能算得上是“桃李春風”,而異日他年,若再不聞斯人消息,某個或某些夜雨時分閑暇及夢回時刻,他們會不會想起,來自江湖又去往江湖的某個人呢?


    應該會的吧。


    畢竟也算是參予以及部分地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而如果真的不測,這也就是他在這個世界最後的印記了。


    葉小葉又想起遠在淩霄宗的諸多人等。


    與他隱隱有“忘年之交”的三位大佬。


    與他有著“君子之交”的太蒼月和紀飛妍,還有廣清。


    以及廣和還有風浩然宗平青弧等人。


    最後,就是這一世的生身父母了。


    宗門已經有著安排,他們此時多半已經從絕靈仙海來到外界了,就算沒有他,一世平和到老,應也無憂。


    而且來到這外界,大概率還能再有個孩子。


    甚至不止一個。


    ……


    這一世的際遇與痕跡,自出生起,大大小小的所有,俱都在之前這段調整和休憩的時間裏,如流水一般,流過葉小葉的心頭。


    也是許廣陵的心頭。


    此一行,再不分葉小葉和許廣陵。


    這一步的跨越,參予的既是葉小葉,也是許廣陵。


    因為是完全的、徹底的天人交互。


    若失敗,葉小葉這個身體固然是飛灰煙滅,而許廣陵這個大號,也一樣會被注銷。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個世界“生死境”這個名稱,其實是相當恰當的。


    於許廣陵兼葉小葉而言,這既是小小的“生死境”,也是大大的“生死境”。


    這一局,身也交付,心也交付。


    若贏,贏得所有。


    若輸,輸卻全部。


    “小天,不知道你還在不在。”


    “權當你還在。”


    “我也相信你還在。”


    “若造化這般輕易地將你毀掉,那也太過暴殄天物,對吧?”


    “我希望你安好。”


    “你也祝我一句吧。”


    “因為假如這一關過不去,你就再也見不到我了。”


    “開了三百多個主竅,兩千多個副竅,一萬多個又副竅,我感覺我這一次玩得稍微有點大。”


    “這次的難度,遠不是第一世時可比。”


    “要難多啦!”


    “小天,聽到沒?”


    “我需要你的祝福。”


    “好了,不多說了,我要開始了。再見或者不見,我希望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知全能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仲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仲道並收藏全知全能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