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從中謀取了重大的利益,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p>
既然如此,朝廷對商人征稅,朝中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p>
李承宗這麽一說,裴寂和蕭瑀都是不出聲了。</p>
這個時候,讚成和反對,似乎都不合適啊。</p>
你要是讚成,其實也是相當於揮刀自宮。</p>
因為他們家族背後也有許多的商業。</p>
並且,傳出去之後,到時候其他世家大族對自己也會有意見。</p>
但是反對的話,顯然也是不合適的。</p>
之前一直說商人這樣不好,那樣不好。</p>
現在一轉身又反對朝廷對商人動手。</p>
這是什麽意思?</p>
“大郎,這商稅,你想要按照多少征收?”</p>
李淵沒有直接回答李承宗要官的事情,而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的搞清楚商稅的情況。</p>
</p>
“基本原則是十稅一,但是後續可以慢慢的進行調整。</p>
比如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奢侈品,可以設定一個更高的稅率。</p>
而販賣糧食、水果、蔬菜之類的農產品,可以設定一個相對低的稅率。</p>
而像是將商品出口到海外,或者是從海外進口一些東西,稅收的比例都是可以靈活處理的。”</p>
李承宗雖然本來沒有打算今天跟李淵商討稅收的問題。</p>
但是既然碰上了,那就幹脆借著這個機會把事情給定了。</p>
反正今年不說,今年內肯定也是要找機會說的。</p>
“十稅一,倒是不算很誇張。”</p>
聽到李承宗要給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東西設定更高的稅率,蕭瑀無話可說。</p>
這事,怎麽看都不像是李承宗在謀取私利啊。</p>
哪怕是他剛剛向李淵要官了。</p>
“世子,你剛剛說的出口和進口,是什麽意思?”</p>
借著這個機會,鄭善果也想把商稅的事情搞清楚一點。</p>
這樣才知道這個事情對民部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p>
“把握大唐的貨物售賣到大唐意外的地方,那就叫做出口。</p>
比如茶磚售賣給突厥人,琉璃製品售賣到新羅、百濟,這都是屬於出口。</p>
對於出口的商品,我們在正常征收商稅的基礎上,還要額外的征收一個關稅。</p>
當然了,這個關稅的設定,是非常靈活的。</p>
大唐希望多賣給其他國家的商品,關稅可以不要設的那麽高。</p>
大唐不希望多賣的東西,關稅可以設的高一點。</p>
同樣的,進口的商品,情況也是相同的。”</p>
“世子,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需要增加很多的人員來征收商稅?</p>
這樣子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征稅,最終不會是得不償失吧?”</p>
鄭善果這個問題,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p>
征稅是有成本的。</p>
如果收入和成本不成比例,那就沒有什麽意義了。</p>
總不能朝廷每年花費十萬貫的成本去征收商稅,結果之征收回來九萬貫。</p>
那還征什麽稅?</p>
“伴隨著大唐經濟的快速恢複和發展,商稅必定是會越來越多的。</p>
今年第一年設立,我覺得一百萬貫是沒有問題的。</p>
以後的話,商稅甚至可以超越農稅,成為朝廷賦稅的主要來源。”</p>
李承宗的這個商稅,顯然是把工業企業的稅收和商業貿易的稅收都包括進去了。</p>
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比不上農業稅,那他對大唐的改革,注定就是失敗的。</p>
“大郎!你想要設立國稅總局,朕可以容易!但是前提就是今年必須要征收一百萬貫以上的商稅,並且還不能給朝廷惹出亂子出來。”</p>
聽到一個商稅設立可以給朝廷增收一百萬貫,李淵果斷的選擇了同意。</p>
一百萬貫啊。</p>
可以做多少事情啊。</p>
“阿翁您放心,這要是征收不到一百萬貫,不夠的部分,孫兒給民部補上去!”</p>
有李承宗這話,在場的人自然就都不會反對了。</p>
雖然這不是正式的朝廷決議,但是商稅的事情,基本上就算是定下來了。</p>
……</p>
大唐稅務總局!</p>
這個招牌,很快就在太原郡王府旁邊的一個院子門口掛了起來。</p>
李承宗親自擔任稅務總局局長。</p>
借著這個機會,渭水書院有不少學員也被抽調到了稅務總局擔任胥吏或者是九品官員。</p>
特別是算學係的學員,幾乎一下子就少了一半。</p>
不過這些學員一點都不傷心。</p>
相反的,他們要開心死了。</p>
稅務總局雖然是一個新設的機構,但是那也是朝廷的正式機構。</p>
進入到稅務總局之後,大家就是正式的朝廷官員了。</p>
哪怕隻是九品的芝麻官,那也是官啊。</p>
他們很多人的出身都不好,原本是一輩子都沒有希望當官的。</p>
現在卻是連書院的三年學習都沒有結束,就直接成為朝廷命官了。</p>
這能不開心嗎?</p>
而從渭水新城各個作坊抽調的一些賬房或者夥計,他們的喜悅就更加難以言表了。</p>
從來沒有想過,在作坊裏頭幹活,還能幹成大唐的官員?</p>
此時此刻,李承宗就是讓他們去死,都會有一大幫人心甘情願的去執行。</p>
不客氣的說,通過稅務總局的設立,李承宗一下子就拉攏了一大堆的人。</p>
整個渭水新城的各個作坊,太原郡王府旗下的所有產業裏頭幹活的人員,此時都是幹勁十足。</p>
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到稅務總局。</p>
更加讓大家感到期待的是稅務總局成立以後,今後在各州還會設立稅務局。</p>
甚至未來稅務局為直接設置到縣裏麵。</p>
這麽一來,需要的官員和胥吏,就不是一點點了。</p>
隻不過是幾天的功夫,想要進入渭水書院學習的人員,就有數千人。</p>
而這個報名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p>
哪怕是一些落魄的士子,原本看不上渭水書院,現在也是態度大變,開始主動的投靠了。</p>
太原郡王府開府建牙之後的第一把火,算是徹底的燒起來了。</p>
並且還有越燒越旺的節奏。</p>
不過,李承宗這麽一搞,自然有很多人有意見了。</p>
甚至可以說是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p>
所以長安城上空,一時之間也是烏雲密布。</p>
各路人馬都準備跳出來跟太原郡王府,跟國稅總局掰一掰手腕。</p>
既然如此,朝廷對商人征稅,朝中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p>
李承宗這麽一說,裴寂和蕭瑀都是不出聲了。</p>
這個時候,讚成和反對,似乎都不合適啊。</p>
你要是讚成,其實也是相當於揮刀自宮。</p>
因為他們家族背後也有許多的商業。</p>
並且,傳出去之後,到時候其他世家大族對自己也會有意見。</p>
但是反對的話,顯然也是不合適的。</p>
之前一直說商人這樣不好,那樣不好。</p>
現在一轉身又反對朝廷對商人動手。</p>
這是什麽意思?</p>
“大郎,這商稅,你想要按照多少征收?”</p>
李淵沒有直接回答李承宗要官的事情,而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的搞清楚商稅的情況。</p>
</p>
“基本原則是十稅一,但是後續可以慢慢的進行調整。</p>
比如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奢侈品,可以設定一個更高的稅率。</p>
而販賣糧食、水果、蔬菜之類的農產品,可以設定一個相對低的稅率。</p>
而像是將商品出口到海外,或者是從海外進口一些東西,稅收的比例都是可以靈活處理的。”</p>
李承宗雖然本來沒有打算今天跟李淵商討稅收的問題。</p>
但是既然碰上了,那就幹脆借著這個機會把事情給定了。</p>
反正今年不說,今年內肯定也是要找機會說的。</p>
“十稅一,倒是不算很誇張。”</p>
聽到李承宗要給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東西設定更高的稅率,蕭瑀無話可說。</p>
這事,怎麽看都不像是李承宗在謀取私利啊。</p>
哪怕是他剛剛向李淵要官了。</p>
“世子,你剛剛說的出口和進口,是什麽意思?”</p>
借著這個機會,鄭善果也想把商稅的事情搞清楚一點。</p>
這樣才知道這個事情對民部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p>
“把握大唐的貨物售賣到大唐意外的地方,那就叫做出口。</p>
比如茶磚售賣給突厥人,琉璃製品售賣到新羅、百濟,這都是屬於出口。</p>
對於出口的商品,我們在正常征收商稅的基礎上,還要額外的征收一個關稅。</p>
當然了,這個關稅的設定,是非常靈活的。</p>
大唐希望多賣給其他國家的商品,關稅可以不要設的那麽高。</p>
大唐不希望多賣的東西,關稅可以設的高一點。</p>
同樣的,進口的商品,情況也是相同的。”</p>
“世子,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需要增加很多的人員來征收商稅?</p>
這樣子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征稅,最終不會是得不償失吧?”</p>
鄭善果這個問題,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p>
征稅是有成本的。</p>
如果收入和成本不成比例,那就沒有什麽意義了。</p>
總不能朝廷每年花費十萬貫的成本去征收商稅,結果之征收回來九萬貫。</p>
那還征什麽稅?</p>
“伴隨著大唐經濟的快速恢複和發展,商稅必定是會越來越多的。</p>
今年第一年設立,我覺得一百萬貫是沒有問題的。</p>
以後的話,商稅甚至可以超越農稅,成為朝廷賦稅的主要來源。”</p>
李承宗的這個商稅,顯然是把工業企業的稅收和商業貿易的稅收都包括進去了。</p>
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比不上農業稅,那他對大唐的改革,注定就是失敗的。</p>
“大郎!你想要設立國稅總局,朕可以容易!但是前提就是今年必須要征收一百萬貫以上的商稅,並且還不能給朝廷惹出亂子出來。”</p>
聽到一個商稅設立可以給朝廷增收一百萬貫,李淵果斷的選擇了同意。</p>
一百萬貫啊。</p>
可以做多少事情啊。</p>
“阿翁您放心,這要是征收不到一百萬貫,不夠的部分,孫兒給民部補上去!”</p>
有李承宗這話,在場的人自然就都不會反對了。</p>
雖然這不是正式的朝廷決議,但是商稅的事情,基本上就算是定下來了。</p>
……</p>
大唐稅務總局!</p>
這個招牌,很快就在太原郡王府旁邊的一個院子門口掛了起來。</p>
李承宗親自擔任稅務總局局長。</p>
借著這個機會,渭水書院有不少學員也被抽調到了稅務總局擔任胥吏或者是九品官員。</p>
特別是算學係的學員,幾乎一下子就少了一半。</p>
不過這些學員一點都不傷心。</p>
相反的,他們要開心死了。</p>
稅務總局雖然是一個新設的機構,但是那也是朝廷的正式機構。</p>
進入到稅務總局之後,大家就是正式的朝廷官員了。</p>
哪怕隻是九品的芝麻官,那也是官啊。</p>
他們很多人的出身都不好,原本是一輩子都沒有希望當官的。</p>
現在卻是連書院的三年學習都沒有結束,就直接成為朝廷命官了。</p>
這能不開心嗎?</p>
而從渭水新城各個作坊抽調的一些賬房或者夥計,他們的喜悅就更加難以言表了。</p>
從來沒有想過,在作坊裏頭幹活,還能幹成大唐的官員?</p>
此時此刻,李承宗就是讓他們去死,都會有一大幫人心甘情願的去執行。</p>
不客氣的說,通過稅務總局的設立,李承宗一下子就拉攏了一大堆的人。</p>
整個渭水新城的各個作坊,太原郡王府旗下的所有產業裏頭幹活的人員,此時都是幹勁十足。</p>
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到稅務總局。</p>
更加讓大家感到期待的是稅務總局成立以後,今後在各州還會設立稅務局。</p>
甚至未來稅務局為直接設置到縣裏麵。</p>
這麽一來,需要的官員和胥吏,就不是一點點了。</p>
隻不過是幾天的功夫,想要進入渭水書院學習的人員,就有數千人。</p>
而這個報名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p>
哪怕是一些落魄的士子,原本看不上渭水書院,現在也是態度大變,開始主動的投靠了。</p>
太原郡王府開府建牙之後的第一把火,算是徹底的燒起來了。</p>
並且還有越燒越旺的節奏。</p>
不過,李承宗這麽一搞,自然有很多人有意見了。</p>
甚至可以說是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p>
所以長安城上空,一時之間也是烏雲密布。</p>
各路人馬都準備跳出來跟太原郡王府,跟國稅總局掰一掰手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