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輛輛四輪馬車離開長安城,然後再次回到長安城。


    在西市那邊,突然就新開了一家鹹魚鋪子。


    那腥味,好幾十米外都能聞的清清楚楚。


    讓路過的行人忍不住捂住了鼻子。


    不過,對於一些喜歡鹹魚的人來說,這個味道卻是人間美味。


    西市裏頭,除了豚肉的價格跟鹹魚差不多, 其他羊肉、雞鴨肉都是比鹹魚要貴的。


    所以對於窮苦百姓來說,一兩個月買個半斤鹹魚回去,跟薑片一起悶著或者炒著,這就算是最美味的下飯菜了。


    劉大娘是西市一個掃地阿姨。


    雖然明明才二十多歲,但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娘了。


    就靠著那點工錢,大魚大肉的生活,跟她肯定沒有關係的。


    按理說,像她這種家庭,在長安城有一處小院子, 放在後世的話,也算是小富之家了。


    想一想,後世帝都二環內有一個四合院,哪怕是很小麵積的四合院,是什麽一個情況?


    不過,很顯然,此時的大唐沒有辦法跟後世比。


    像是劉大娘這種家庭,頂多也就是一個月有一次吃豚肉或者是鹹魚的機會。


    僅此而已!


    “新鋪子開業,一般都會有一些價格優惠,不知道這家鹹魚鋪子,是否也如此呢。”


    劉大娘跟同伴王婆一起朝著這家新開的鹹魚鋪子而去。


    門口沒有夥計吆喝,也沒有什麽其他的活動。


    但是, 一進入鋪子裏頭, 卻是可以看到兩排的鹹魚用籮筐裝著,散發出陣陣魚腥味。


    不過,味道雖然很熟悉, 鹹魚的外觀卻是讓劉大娘感到陌生。


    “這……這鹹魚怎麽有點不一樣?看上去都是雪白雪白的?”


    不等劉大娘說什麽, 王婆就忍不住發出了疑問。


    鋪子裏雖然有幾個夥計,但是客人不主動的詢問,他們也不上前。


    這個服務態度,讓王婆她們覺得有點不是很好。


    當然了,夥計肯定也不至於橫眉怒對。


    畢竟,人家也是開門做生意的。


    “這些鹹魚身上雪白的東西,好像是鹽巴?”


    劉大娘有點不確定的站在一筐鹹魚旁邊,猶豫著伸出了右手,用食指沾了沾雪白的東西。


    看到夥計似乎沒有要阻攔自己的意思,他便把食指放到了自己的唇邊。


    一股鮮美的鹹味,瞬間就充滿了口腔。


    沒有熟悉的那種微苦味道,是很純正的鹹味。


    這種鹹味,劉大娘隻有在去一個富親戚家幫廚的時候,嚐試過。


    這是上等的精鹽啊。


    “這……這真的是鹽巴?”


    一旁的王婆也有樣學樣,很快就品嚐了一下鹹魚身上的雪白之物。


    然後她盯著旁邊豎起的牌匾。


    “兩文/斤”


    雖然王婆算是一個文盲。


    但是這幾個字卻是認識的。


    在西市裏頭掃地,這些字的曝光率是非常高的。


    除了她自己的名字之外,就是這些跟錢相關的字,她還算認識了。


    “夥計, 這些鹹魚,真的都是兩文錢一斤嗎?”


    王婆很是忐忑的詢問了一下不遠處的夥計。


    西市裏頭大部分的鹹魚,差不多都是兩到三文錢一斤。


    極個別品相不好的, 可以三文錢兩斤。


    所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其實並不算便宜,隻能算是市場價。


    正常來說,王婆肯定不會有多激動的。


    但是想到鹹魚身上那些雪白的精鹽,那就完全不同了。


    按照她的理解,這些精鹽在西市裏頭,至少都是要賣十幾文錢一斤的。


    甚至包裝的好一點的話,賣個上百文錢一斤都是有可能的。


    這可跟她們家中吃的粗鹽有明顯不同。


    要知道,哪怕是她自己家中吃的品相和口感差很多的粗鹽,兩文錢一斤也買不到啊。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這就是她為什麽說話都在顫抖的原因。


    “牌匾上寫了兩文錢一斤,童叟無欺!不過由於我們今天剛剛開業,為了避免後麵有人買不到,所以每個人限售五斤。”


    夥計的話音剛剛落地,王婆就迫不及待的說:“給我來五斤!”


    “我也要五斤!”


    劉大娘這個時候也反應過來了。


    這是天大的撿便宜的機會啊。


    也不知道是這家鹹魚鋪子的東家傻,還是說人家為了打響自己的名氣,故意使出來這麽一招。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對王婆和劉大娘來說,這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雖然夥計說了每人限購五斤,但是大不了自己趕緊跑回去之後,讓家裏人再過來買五斤嘛。


    這麽好的精鹽,價格還那麽便宜,不說自己買回來之後再轉賣出去能不能掙錢,就是自己吃,也是非常好的呀。


    畢竟,精鹽不像是大米,一家五六口人,如果節約一些的話,一個月一斤鹽也是勉強夠了。


    隻要買個兩次,基本上大半年的食鹽就夠了。


    ……


    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話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能夠存在,必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這個世界,可不是隻有劉大娘和王婆是聰明人。


    其他原本進來看個熱鬧的人,立馬也發現了這家新開的鹹魚鋪子的奧妙。


    這麽一來,立馬就是你五斤,五五斤的買了起來。


    而那些買了鹹魚之後的客人,也都立馬就呼朋喚友的帶著再次回到了鹹魚鋪子。


    這個場麵,自然很快就吸引了更多的人進入到店裏麵看一看。


    畢竟,華夏人看熱鬧的本性,那是從來沒有丟的。


    而看熱鬧的時候發現有便宜可以占,自然也是不會錯過。


    哪怕是鹹魚鋪子已經做了畢竟充分的準備,但是場麵也很快就變得有點混亂起來。


    好在渭水新城那邊送貨的人及時幫忙維持秩序,再加上巡街的不良人和武侯在旁邊盯著,倒也沒有出現什麽大事。


    不過,西市裏頭新開了一家鹹魚鋪子,那鹹魚身上的鹽巴比魚的重量都要重。


    這個消息很快就在西市裏頭傳開了。


    當然了,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人家的鹽巴比鹹魚本身要重。


    大家關注的還是鹹魚身上的鹽巴,質量居然比各個鋪子售賣的粗鹽要好很多。


    甚至可以跟人家的精鹽相媲美。


    這麽一來,這件事情的影響力立馬就變大了。


    這些鹹魚是從哪裏來的?


    為什麽人家這麽浪費精鹽?


    這些精鹽又是從哪裏來的?


    為什麽人家賣的那麽便宜?


    這是開業當天的特殊優惠,還是一直都會持續的售價?


    各種各樣的問題,充滿了許多人的腦海。


    把許多人的心思都吊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