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主持人一聲響亮的口號“你的天賦就是人類的財富”,《最強腦力》正式開錄。
舞台大氣而時尚,主持人成熟而昂揚,布局簡潔而別致,觀眾興奮而熱情!
就連台上的科學助理也都一個個亮麗可人,幾乎極盡了一切吸引眼球的手段。
整個節目甫一亮相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張揚而富於激情,緊緊抓住了人們心中渴望天才、渴望奇跡、渴望不凡的心理,又完美地與科學結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畢竟,比起其他如唱歌、跳舞、相聲、小品之類的藝術項目,在這個舞台上呈現的基本上都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使用的技能——記憶力、分辨力、視覺、聽覺、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等等,使觀眾能夠通過自己與他人的比對一目了然地看到選手的各種驚人能力,從而獲得一種內心深處最為原始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這些技能正是人類獨一無二、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根本能力!
而“最強”兩個字又恰到好處地激發了觀眾爭強鬥勝的心理,不但引入更強的代入感,而且極易點燃熱情。
雖然這個節目是模仿德國的“superbrain”而引進的,但已經加入了非常多新穎而獨具特色的華夏元素,在各種純粹娛樂節目充斥人們視聽的當代華夏,很好地迎合了觀眾求新求真的普遍心理,從而獲得了從孩子到老人、從農民伯伯到it精英的廣泛支持。
節目整個流程分為晉級賽、挑戰賽和華外pk賽。
晉級賽是選手和節目組共同選擇一個題目,然後由選手進行挑戰,三個節目嘉賓在挑戰前給這個題目打出滿分15分的預判分,挑戰成功後“刀塔崔”給出滿分10分的難度分,兩個分數相乘後不低於80分,即可晉級。如果最終給出的難度分為10分,則直接晉級。
晉級賽完成後進入挑戰賽環節,新的選手可以選擇挑戰任何一個成功晉級的選手,如果挑戰成功,則加入華夏戰隊,失敗則離開舞台。
挑戰賽完成後,華夏戰隊最終確定,開始與其他國家和世界聯隊的pk賽。
“華夏的最強腦力在哪裏?!”
“在這裏!”
隨著一番煽情的口號,現場的氣氛也到達了一個小小的高潮,第一個挑戰者即將上台。
李小沙和其他選手一起坐在後台,通過現場的視頻感受著節目的氣氛。
在場的選手一共有20餘人,因為節目一般是均是采用集中錄製的方式,在一段連續的時間內需要錄製3到5期,所以5期內進行挑戰的選手基本上都在這裏了。
這些選手大多相互之間已經比較熟悉,之前很多準備工作都是在一起進行的。
而李小沙和呂曉雅是臨時插進來的,所以與大多數人並不認識。
但兩人的受歡迎程度顯然是完全不同的。
呂曉雅明顯得到了幾乎所有選手的善意和歡迎,沒有人在意她是否是插隊的,隻看到來了一個大美女。畢竟她的顏值在所有女生中當之無愧排在第一,若不是看到她被兩個男生緊緊地圍在中間,一些性格比較跳脫的男生估計早就過來搭訕了。在這個顏值擔當的時代,美女永遠是最受歡迎的。
李小沙則是遭到了大多數男選手的敵視。在場的選手基本上對整個節目都相當熟悉了,節目馬上就要開始錄製,卻突然插進來兩個人,自然都很奇怪到底是怎麽回事。了解之後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似乎是通過一種“特殊方式”獲得了節目組領導的一致同意才插進來的。
節目組為了保證節目的戲劇性和刺激性,自然沒有公布李小沙的具體測試數據,甚至還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對其他選手隻是語焉不詳地解釋了一下:這個選手情況比較特殊,具有非同尋常的能力。
一些憤世嫉俗、心理有點陰暗的選手馬上就想到了現在比較流行的“走後門”、“潛規則”、“黑幕”等等,自然對李小沙沒什麽好臉色,甚至是一臉鄙視。
另一些選手則是覺得節目組的解釋太過牽強,“非同尋常”?在坐哪一個人沒有一點非同尋常的能力呢?誰會比誰差?既然大家都是非同尋常的天才,憑什麽這個家夥就能高人一等地插隊呢?
李小沙自然是和呂曉雅、樊冠宇坐在一起。不得不說,樊冠宇的氣場是相當強大的,似乎與其他選手關係也都不錯,所以雖然很多人看李小沙很不順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過來找他麻煩的。
李小沙對眾人的反應一覽無餘,卻並不在意,他的注意力始終在整個節目的組織、製作、執行流程方麵,參賽選手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這種高級社會活動的規律和人的各種身體、心理活動才是他的興趣所在。
當然,在場的所有選手可以說都是非常聰明的人,智商幾乎就沒有140以下的,不乏真正牛逼之人。所以,在眾人當中,還是有幾個引起了他的一點注意。
第一個當然是“老熟人”劉傳誌了,這個家夥還是一身極其拉風的裝扮,不過比上次看到時有料了很多,起碼身上的行頭都換成真材實料了,而且精氣神都非常飽滿,有點躊躇滿誌的感覺,氣場相當強大,非常吸引眼球。
劉傳誌看到李小沙的目光看過來,熟絡地向他招了招手了,非常大氣地給了他一個滿含善意的微笑。
李小沙還了一個微笑,這家夥還真是挺有意思的,看來竟然有點假戲真做的能耐。
第二個人是一個三十左右的青年,這人始終是一副酷酷的麵無表情的樣子,身材高高大大,相貌不算很帥,但有一種非常獨特引人的氣質,整個人透露著極其內斂卻異常強大的自信,是為數不多沒有對他表現出敵意和不屑的人之一。
但引起李小沙注意都不是這些,而是他無意中的幾個眼神和動作。
那幾個眼神注意的地方都是常人很難感知的東西,比如這個大廳結構設計上的一點缺陷,消防措施中的一些隱患,舞台燈光的些微不足,甚至是房間內的空氣流動……他的眼睛似乎能看出很多常人無法覺察的事物,尤其是整體環境中一些不太和諧的部分。
隨意做出的幾個動作無不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並不是美麗的意思,而是這些動作的軌跡似乎都完美地符合著某種……規則。
青年似乎感覺到了李小沙的目光,轉過頭來微微勾了勾嘴角,眼神中似有一道光芒閃過。
這時,第一個挑戰者千立誠走到了舞台中央。
vcr中,千立誠表現著他在腦力方麵的無所不能,尤其善於找茬兒,視覺辨析能力無與倫比。
在與主持人和嘉賓幾句互動之後,千立誠挑戰項目的道具被推上了舞台。
兩座4米乘5米的魔方牆!
每座牆上有88888個隨機色塊,初始狀態下兩座牆上色塊的布局完全一樣,嘉賓任意改變一個色塊的顏色,挑戰者需要88888個色塊中找出被改變的這個色塊。三次機會,若兩次成功,則挑戰成功。
這個道具號稱是史上最難道具陣容,甫一出現確實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因為這樣的東西從未出現過,在場所有人之前都沒有見過,密密麻麻的色塊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壓迫感。
在一片震驚和讚歎聲中,三位嘉賓給出了“5”、“4”、“5”共14分的預判分。
後台中的大多數其他選手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道具,頓時一片驚歎,很多人就開始議論這個項目的難度,若是自己能不能完成,雲雲。
李小沙看到魔方牆之後,心裏卻是有些腹誹。
幾十個魔方操手花費了六天六夜,總共7200分鍾,把這個魔方牆弄出來值得嗎?為什麽不能用紙片呢?大概隻需花費最多一個小時時間就足夠了。隻是噱頭嗎,或者是考慮到盡可能地加入所謂的腦力元素——魔方?
其他所有人都隻是在驚呼和讚歎,似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質疑這麽做的意義。
這就是所謂的娛樂精神嗎?不計任何代價,隻為吸引眼球!
但是……這種做法在當下的社會卻又確確實實能夠獲得遠超成本的利潤,完全符合價值規律!
李小沙自嘲地笑了笑,社會科學還真是奇妙而博大精深啊,所有不合理都可以變為合理。
自然科學最多隻能做到無中生有,社會科學卻可以指鹿為馬,貌似真的能夠“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如果沒有最根本規則的約束,這種變化無端隻能引起混亂,可是我們的社會又充滿了和諧和安定,那麽這個最根本的規則到底是什麽呢?
“李小沙,這個你能做到嗎?”呂曉雅興奮地問道。
“如果隻是憑借視覺能力的話,人類很難做到,電腦和蒼蠅都很容易做到。”李小沙隨意說道,腦中還在想著自己感興趣的事兒。
“什麽叫隻憑視覺能力,難道你還能通過嗅覺做這道題嗎?”呂曉雅嬌嗔道。
“你可以問問樊大哥,他應該可以很輕鬆地完成這個題目。”李小沙玩味地看了看樊冠宇。
呂曉雅皺著秀眉看向樊冠宇。
“小沙同學的意思可能是,除了視覺之外,我們還有聽覺、嗅覺、觸覺等其他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大腦這個處理中心,所以做一件事沒有必要隻憑借其中某一項感覺,我們可以綜合處理。”樊冠宇有點意外地看了看李小沙,認真說到。
“樊大哥,那你到底能做到嗎?”呂曉雅翻了個白眼,李小沙裝,你也跟著裝啊。
“咳,我應該可以完成,但嚴格來說,是通過作弊完成。雖然蒙著眼,但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把被改動那個點縮小到很小的範圍內,那樣就容易多了。”樊冠宇有點尷尬地解釋道。
“其他方式?傳小紙條嗎?嗬嗬。”
呂曉雅有點好奇,但現在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
舞台上千立誠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次挑戰。
舞台大氣而時尚,主持人成熟而昂揚,布局簡潔而別致,觀眾興奮而熱情!
就連台上的科學助理也都一個個亮麗可人,幾乎極盡了一切吸引眼球的手段。
整個節目甫一亮相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張揚而富於激情,緊緊抓住了人們心中渴望天才、渴望奇跡、渴望不凡的心理,又完美地與科學結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畢竟,比起其他如唱歌、跳舞、相聲、小品之類的藝術項目,在這個舞台上呈現的基本上都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使用的技能——記憶力、分辨力、視覺、聽覺、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等等,使觀眾能夠通過自己與他人的比對一目了然地看到選手的各種驚人能力,從而獲得一種內心深處最為原始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這些技能正是人類獨一無二、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根本能力!
而“最強”兩個字又恰到好處地激發了觀眾爭強鬥勝的心理,不但引入更強的代入感,而且極易點燃熱情。
雖然這個節目是模仿德國的“superbrain”而引進的,但已經加入了非常多新穎而獨具特色的華夏元素,在各種純粹娛樂節目充斥人們視聽的當代華夏,很好地迎合了觀眾求新求真的普遍心理,從而獲得了從孩子到老人、從農民伯伯到it精英的廣泛支持。
節目整個流程分為晉級賽、挑戰賽和華外pk賽。
晉級賽是選手和節目組共同選擇一個題目,然後由選手進行挑戰,三個節目嘉賓在挑戰前給這個題目打出滿分15分的預判分,挑戰成功後“刀塔崔”給出滿分10分的難度分,兩個分數相乘後不低於80分,即可晉級。如果最終給出的難度分為10分,則直接晉級。
晉級賽完成後進入挑戰賽環節,新的選手可以選擇挑戰任何一個成功晉級的選手,如果挑戰成功,則加入華夏戰隊,失敗則離開舞台。
挑戰賽完成後,華夏戰隊最終確定,開始與其他國家和世界聯隊的pk賽。
“華夏的最強腦力在哪裏?!”
“在這裏!”
隨著一番煽情的口號,現場的氣氛也到達了一個小小的高潮,第一個挑戰者即將上台。
李小沙和其他選手一起坐在後台,通過現場的視頻感受著節目的氣氛。
在場的選手一共有20餘人,因為節目一般是均是采用集中錄製的方式,在一段連續的時間內需要錄製3到5期,所以5期內進行挑戰的選手基本上都在這裏了。
這些選手大多相互之間已經比較熟悉,之前很多準備工作都是在一起進行的。
而李小沙和呂曉雅是臨時插進來的,所以與大多數人並不認識。
但兩人的受歡迎程度顯然是完全不同的。
呂曉雅明顯得到了幾乎所有選手的善意和歡迎,沒有人在意她是否是插隊的,隻看到來了一個大美女。畢竟她的顏值在所有女生中當之無愧排在第一,若不是看到她被兩個男生緊緊地圍在中間,一些性格比較跳脫的男生估計早就過來搭訕了。在這個顏值擔當的時代,美女永遠是最受歡迎的。
李小沙則是遭到了大多數男選手的敵視。在場的選手基本上對整個節目都相當熟悉了,節目馬上就要開始錄製,卻突然插進來兩個人,自然都很奇怪到底是怎麽回事。了解之後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似乎是通過一種“特殊方式”獲得了節目組領導的一致同意才插進來的。
節目組為了保證節目的戲劇性和刺激性,自然沒有公布李小沙的具體測試數據,甚至還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對其他選手隻是語焉不詳地解釋了一下:這個選手情況比較特殊,具有非同尋常的能力。
一些憤世嫉俗、心理有點陰暗的選手馬上就想到了現在比較流行的“走後門”、“潛規則”、“黑幕”等等,自然對李小沙沒什麽好臉色,甚至是一臉鄙視。
另一些選手則是覺得節目組的解釋太過牽強,“非同尋常”?在坐哪一個人沒有一點非同尋常的能力呢?誰會比誰差?既然大家都是非同尋常的天才,憑什麽這個家夥就能高人一等地插隊呢?
李小沙自然是和呂曉雅、樊冠宇坐在一起。不得不說,樊冠宇的氣場是相當強大的,似乎與其他選手關係也都不錯,所以雖然很多人看李小沙很不順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過來找他麻煩的。
李小沙對眾人的反應一覽無餘,卻並不在意,他的注意力始終在整個節目的組織、製作、執行流程方麵,參賽選手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這種高級社會活動的規律和人的各種身體、心理活動才是他的興趣所在。
當然,在場的所有選手可以說都是非常聰明的人,智商幾乎就沒有140以下的,不乏真正牛逼之人。所以,在眾人當中,還是有幾個引起了他的一點注意。
第一個當然是“老熟人”劉傳誌了,這個家夥還是一身極其拉風的裝扮,不過比上次看到時有料了很多,起碼身上的行頭都換成真材實料了,而且精氣神都非常飽滿,有點躊躇滿誌的感覺,氣場相當強大,非常吸引眼球。
劉傳誌看到李小沙的目光看過來,熟絡地向他招了招手了,非常大氣地給了他一個滿含善意的微笑。
李小沙還了一個微笑,這家夥還真是挺有意思的,看來竟然有點假戲真做的能耐。
第二個人是一個三十左右的青年,這人始終是一副酷酷的麵無表情的樣子,身材高高大大,相貌不算很帥,但有一種非常獨特引人的氣質,整個人透露著極其內斂卻異常強大的自信,是為數不多沒有對他表現出敵意和不屑的人之一。
但引起李小沙注意都不是這些,而是他無意中的幾個眼神和動作。
那幾個眼神注意的地方都是常人很難感知的東西,比如這個大廳結構設計上的一點缺陷,消防措施中的一些隱患,舞台燈光的些微不足,甚至是房間內的空氣流動……他的眼睛似乎能看出很多常人無法覺察的事物,尤其是整體環境中一些不太和諧的部分。
隨意做出的幾個動作無不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並不是美麗的意思,而是這些動作的軌跡似乎都完美地符合著某種……規則。
青年似乎感覺到了李小沙的目光,轉過頭來微微勾了勾嘴角,眼神中似有一道光芒閃過。
這時,第一個挑戰者千立誠走到了舞台中央。
vcr中,千立誠表現著他在腦力方麵的無所不能,尤其善於找茬兒,視覺辨析能力無與倫比。
在與主持人和嘉賓幾句互動之後,千立誠挑戰項目的道具被推上了舞台。
兩座4米乘5米的魔方牆!
每座牆上有88888個隨機色塊,初始狀態下兩座牆上色塊的布局完全一樣,嘉賓任意改變一個色塊的顏色,挑戰者需要88888個色塊中找出被改變的這個色塊。三次機會,若兩次成功,則挑戰成功。
這個道具號稱是史上最難道具陣容,甫一出現確實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因為這樣的東西從未出現過,在場所有人之前都沒有見過,密密麻麻的色塊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壓迫感。
在一片震驚和讚歎聲中,三位嘉賓給出了“5”、“4”、“5”共14分的預判分。
後台中的大多數其他選手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道具,頓時一片驚歎,很多人就開始議論這個項目的難度,若是自己能不能完成,雲雲。
李小沙看到魔方牆之後,心裏卻是有些腹誹。
幾十個魔方操手花費了六天六夜,總共7200分鍾,把這個魔方牆弄出來值得嗎?為什麽不能用紙片呢?大概隻需花費最多一個小時時間就足夠了。隻是噱頭嗎,或者是考慮到盡可能地加入所謂的腦力元素——魔方?
其他所有人都隻是在驚呼和讚歎,似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質疑這麽做的意義。
這就是所謂的娛樂精神嗎?不計任何代價,隻為吸引眼球!
但是……這種做法在當下的社會卻又確確實實能夠獲得遠超成本的利潤,完全符合價值規律!
李小沙自嘲地笑了笑,社會科學還真是奇妙而博大精深啊,所有不合理都可以變為合理。
自然科學最多隻能做到無中生有,社會科學卻可以指鹿為馬,貌似真的能夠“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如果沒有最根本規則的約束,這種變化無端隻能引起混亂,可是我們的社會又充滿了和諧和安定,那麽這個最根本的規則到底是什麽呢?
“李小沙,這個你能做到嗎?”呂曉雅興奮地問道。
“如果隻是憑借視覺能力的話,人類很難做到,電腦和蒼蠅都很容易做到。”李小沙隨意說道,腦中還在想著自己感興趣的事兒。
“什麽叫隻憑視覺能力,難道你還能通過嗅覺做這道題嗎?”呂曉雅嬌嗔道。
“你可以問問樊大哥,他應該可以很輕鬆地完成這個題目。”李小沙玩味地看了看樊冠宇。
呂曉雅皺著秀眉看向樊冠宇。
“小沙同學的意思可能是,除了視覺之外,我們還有聽覺、嗅覺、觸覺等其他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大腦這個處理中心,所以做一件事沒有必要隻憑借其中某一項感覺,我們可以綜合處理。”樊冠宇有點意外地看了看李小沙,認真說到。
“樊大哥,那你到底能做到嗎?”呂曉雅翻了個白眼,李小沙裝,你也跟著裝啊。
“咳,我應該可以完成,但嚴格來說,是通過作弊完成。雖然蒙著眼,但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把被改動那個點縮小到很小的範圍內,那樣就容易多了。”樊冠宇有點尷尬地解釋道。
“其他方式?傳小紙條嗎?嗬嗬。”
呂曉雅有點好奇,但現在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
舞台上千立誠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