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女性工作人員領著大家,向正對學院大門的通道走去,通道寬敞而整潔,兩側盡是綠色的矮樹,大約每間隔十米,就會有一座白色雕塑立於林間,有神話故事裏的人物,有天使,還有些世界著名雕塑的模仿品,個個栩栩如生,精致而高雅。
工作人員一邊走,一邊解說道:“奧古斯都學院占地麵積約為750英畝,加上今年的新生,全校共計2100餘人,其中一年級,也就是你們,一共400多人,二年級也是400多人,三、四年級,稱之為高年級,一共700多人,學院的教職工等總人數是300多人。”
古小石邊走邊聽,750英畝大約相當於300多萬平方米,這麵積可真不小,比起國內的不少大學,大出不是一星半點,可這麽大的學院,人數卻偏偏很少。一般來講,在國內,大學人數普遍在5000人以上,一萬人以內算是小型學院,一萬到三萬這個區間,稱為中型大學,三萬以上是大型綜合類大學。這奧古斯都學院,隻有區區兩千人,不知道在國內會被算作什麽類型的大學呢?
說話間,一條近百米的通道走完,眼前出現了一座石橋,來到橋上,工作人員示意大家停下,隻聽她說道:“請大家向左看。”
古小石向左望去,剛才看到的那座人工湖躍入眼簾,原來這座湖並不是獨立的,湖水緩慢地流過石橋,向右而去,湖的對岸,是停機坪和大倉庫,有工作人員在維護那架小飛機,小飛機的機身上有字,但距離太遠看不清楚。
又聽工作人員說道:“左麵這個湖,是一座人工湖,水源來自地下,大家可以看到上麵飄著一絲絲白氣,我在這裏告訴大家,這不算是溫泉,隻是水溫略高於常態,有機會可以去試一試,不過嚴禁下水遊泳。還有,我們稱這座湖為1號湖,這樣的人工湖,在學院裏有4座。”
“嘩。”眾人歎道,大學裏有池塘不稀奇,有湖的很少,有四座湖的估計獨此一家。
她又說道:“請大家向右看。”
右邊也是一個湖,不過稍微小些,遠處有一排建築,其中最大的一座,像是一個體育場。
“從學院大門向右,可以到達活動區,正如大家所見,那個較大的是學院的體育場,包括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和跑道、沙坑之類的田徑運動設施。體育場的旁邊,是兩個泳池,一個是露天的常溫泳池,另一個有頂棚的是恒溫遊泳館。大家順著泳池繼續向左看,有兩棟建築,靠裏的是一個籃球館,包括兩個標準籃球場和觀眾坐席,靠外的是網球區,那裏有4個標準的網球場,其中有兩個設有觀眾坐席。這些運動設施,是學院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時間而建立的,完全免費使用,不過需要提前預約。”
估計隻有那些大型名校,才會有如此齊全的體育設施,最令他驚訝的是那個恒溫遊泳館,免費使用,這是不常見的,山城也有類似的恒溫泳池,人們在大冬天也可以享受到水的樂趣,不過票價嘛,自然不低,而且人多得出奇,像是在下餃子。
石橋並不長,也就十來米,站在橋上,背對學院大門,麵向正前方,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中央也有一座雕塑,廣場的左前方,能看見第三個湖,而湖的四周,有著建築物,都不是很高,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廣場。廣場是用不知名的大石板鋪就,上麵有精美的紋路,麵積真不小,古小石覺得一萬人排成方隊站在這裏,都不嫌擁擠。廣場的中央,是一座人形雕像,麵容和神情與大門外的相似,應該也是為紀念屋大維而樹立的。不過,略有不同之處,這個屋大維並未身著鎧甲,而是披著件長袍,右手挽住袍腳,左手指向遠處,英姿颯爽,意氣風發。
“這是學院的中心廣場,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兩邊都有通道,左邊可以去到高年級教學樓、訓練場館和學院職工宿舍;右邊通向學生活動區、低年級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區,不過,我們現在暫時不轉向,繼續往前走。”
穿過中心廣場,又是一座石橋,湖水從腳下流過,石橋之後是一條長路,左邊是被稱為3號的湖,右邊花叢錦簇,能嗅到清新的花香,各處都是古小石不認識的植被,條條小道穿梭於其間,偶爾能看見些許高大的樹木點綴在四處,一陣陣鳥鳴聲從樹頂傳來,讓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中,“這不像是間大學,倒像是個公園。”古小石心裏如是想。
長路的盡頭,還是一座石橋,3號湖的湖水從這裏流向最後一個湖,也就是4號湖。4號湖位於石橋的右側,比起前麵三個,顯然這個湖要小了不少,湖的那麵,能看見一排長長的建築,幾乎算是學院最大的建築物了,共有五層,應該便是學生宿舍吧?隻是整棟大樓略嫌老舊,看著像是很早之前修建的,以前的水平,怎能修到五層之高,古小石心中疑惑。
女性工作人請大家在橋上留步,介紹道:“沒錯,右側這是4號湖,麵積是1號湖的二分之一,湖的對麵,是學生宿舍,大家可以看到,那一長排建築物。這裏告訴大家,這不是學院最初的宿舍樓,以前隻有兩層,後麵學生日益增加,住宿緊張,三十年前,推倒重建,按照以前的風格修建的,外牆看著有些古老,完全不用擔心,大家等會兒進去了就知道。”
“請大家向左看,左前方遠處那座巨大的建築物,是學院的科研大樓,近處的這棟小點的是用於學生畢業後進修的,也就是碩士樓,同時也包括博士在內。”
“請大家注意,我們正前方這棟建築,是學院的主教學樓,或許你們今後會常來這裏上課,到時再慢慢欣賞,現在請繼續跟我走。”
主教學樓的大廳是通透的,並沒有門,穿過大廳,一座圓頂的建築出現在眾人麵前。
“這是學院的禮堂,也可以稱之為階梯教室,一年級有不少課程是公開課,會在這裏進行。”
來到禮堂前,從這裏開始,路變成一個丁字形,正麵不遠是禮堂的大門,左右各一條通道。向左看去,可以看到科研大樓的全貌,不是標準的長方體,而是兩排建築連在一起,呈九十度直角,分為兩翼。
眾人跟隨工作人員向右行去,禮堂旁邊也是一座大型建築。
“這裏就是學院的圖書館了,大家可以進去查閱資料,不過請記住,出入和借書必須要用到學生卡。”
這圖書館好大,兩層古樸的樓房,估計至少有上百米長,甚至不止。沿著圖書館一路向右,古小石感覺一行人應該是來到了學院的東北方,隻見工作人員指著位於盡頭的一座建築說道:“那裏是餐廳,請大家注意,餐廳不是全天候開放的,早餐供應時間是6點至8點,午餐是11:30至13:30,下午繼續開放,提供下午茶,晚餐時間是17:30至20:30,時間稍長。餐廳部提供點餐服務,時間不限,可以是深夜或者淩晨,但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點餐人自理。學院提供給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包括多種口味的菜式,你們一定能夠在裏麵找到自己喜歡的。特別提醒大家,進入餐廳用餐,必須攜帶學生卡,每次刷卡後方可進入。”
古小石留意到,這一路走來,除了最初看到的學生活動區,建築是現代樣式的,其餘的全是中世紀歐洲的建築風格,大多有哥特式的圓頂,古香古色,美輪美奐,看上去頗具年月,甚至有些牆壁上長滿藤蔓,別有一番風味。整個學院冷冷清清,偶爾才能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四處走動,一副好奇的表情,看來也是新生,應該是昨天就已經報到入學的,今天下午是新生注冊的最後期限,老生們的返校日期是明天和後天,到時候應該熱鬧一些吧?
一路來到終點,也是最後的目的地——學生宿舍。這宿舍大樓,和圖書館相似,長條形的,延伸出很長一段。入口處正對4號湖,而背後則是長長的高大的白色圍牆,圍牆之外,應該就是那個大湖了吧?想不到宿舍居然位於兩座湖之間,無論裏外,都有湖景可以欣賞,就是不知道自己和阿蘇的房間是在外側還是內側呢?
“好了,這就是學院的住宿大樓,從入口進去是大廳,整棟大樓隻有一個大廳,一樓是儲藏室和自動洗衣房,學生的房間從二樓開始,尾數為雙數的房號在內側,可以看到4號湖,單數在外側,可以欣賞到天然的湖景。請注意,女生寢室從大廳左側上樓,男生在右邊。今天就送大家到這裏,希望大家能喜歡學院,謝謝大家,祝一切順利!”
一眾人鼓掌致謝,便分頭去尋找自己的寢室了。古小石背著背包,站在樓下大廳外,這棟宿舍大樓,看上去也有些歲數了。一樓是不住人的。國外很多地方和國內不一樣,神州的一樓,那就是地麵上第一層,而國外喜歡把這第一層叫做g層,古小石和阿蘇的寢室是119號,也就是在第二層的外側某處,不用擔心采光不好。大廳很大,寬敞而明亮,兩側各有一排長長的沙發,用作休息。大廳並不是在宿舍樓的正中間,右翼的男生樓比左翼的女生樓延伸得更長,明顯看得出,寢室多出不少。
工作人員一邊走,一邊解說道:“奧古斯都學院占地麵積約為750英畝,加上今年的新生,全校共計2100餘人,其中一年級,也就是你們,一共400多人,二年級也是400多人,三、四年級,稱之為高年級,一共700多人,學院的教職工等總人數是300多人。”
古小石邊走邊聽,750英畝大約相當於300多萬平方米,這麵積可真不小,比起國內的不少大學,大出不是一星半點,可這麽大的學院,人數卻偏偏很少。一般來講,在國內,大學人數普遍在5000人以上,一萬人以內算是小型學院,一萬到三萬這個區間,稱為中型大學,三萬以上是大型綜合類大學。這奧古斯都學院,隻有區區兩千人,不知道在國內會被算作什麽類型的大學呢?
說話間,一條近百米的通道走完,眼前出現了一座石橋,來到橋上,工作人員示意大家停下,隻聽她說道:“請大家向左看。”
古小石向左望去,剛才看到的那座人工湖躍入眼簾,原來這座湖並不是獨立的,湖水緩慢地流過石橋,向右而去,湖的對岸,是停機坪和大倉庫,有工作人員在維護那架小飛機,小飛機的機身上有字,但距離太遠看不清楚。
又聽工作人員說道:“左麵這個湖,是一座人工湖,水源來自地下,大家可以看到上麵飄著一絲絲白氣,我在這裏告訴大家,這不算是溫泉,隻是水溫略高於常態,有機會可以去試一試,不過嚴禁下水遊泳。還有,我們稱這座湖為1號湖,這樣的人工湖,在學院裏有4座。”
“嘩。”眾人歎道,大學裏有池塘不稀奇,有湖的很少,有四座湖的估計獨此一家。
她又說道:“請大家向右看。”
右邊也是一個湖,不過稍微小些,遠處有一排建築,其中最大的一座,像是一個體育場。
“從學院大門向右,可以到達活動區,正如大家所見,那個較大的是學院的體育場,包括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和跑道、沙坑之類的田徑運動設施。體育場的旁邊,是兩個泳池,一個是露天的常溫泳池,另一個有頂棚的是恒溫遊泳館。大家順著泳池繼續向左看,有兩棟建築,靠裏的是一個籃球館,包括兩個標準籃球場和觀眾坐席,靠外的是網球區,那裏有4個標準的網球場,其中有兩個設有觀眾坐席。這些運動設施,是學院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時間而建立的,完全免費使用,不過需要提前預約。”
估計隻有那些大型名校,才會有如此齊全的體育設施,最令他驚訝的是那個恒溫遊泳館,免費使用,這是不常見的,山城也有類似的恒溫泳池,人們在大冬天也可以享受到水的樂趣,不過票價嘛,自然不低,而且人多得出奇,像是在下餃子。
石橋並不長,也就十來米,站在橋上,背對學院大門,麵向正前方,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中央也有一座雕塑,廣場的左前方,能看見第三個湖,而湖的四周,有著建築物,都不是很高,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廣場。廣場是用不知名的大石板鋪就,上麵有精美的紋路,麵積真不小,古小石覺得一萬人排成方隊站在這裏,都不嫌擁擠。廣場的中央,是一座人形雕像,麵容和神情與大門外的相似,應該也是為紀念屋大維而樹立的。不過,略有不同之處,這個屋大維並未身著鎧甲,而是披著件長袍,右手挽住袍腳,左手指向遠處,英姿颯爽,意氣風發。
“這是學院的中心廣場,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兩邊都有通道,左邊可以去到高年級教學樓、訓練場館和學院職工宿舍;右邊通向學生活動區、低年級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區,不過,我們現在暫時不轉向,繼續往前走。”
穿過中心廣場,又是一座石橋,湖水從腳下流過,石橋之後是一條長路,左邊是被稱為3號的湖,右邊花叢錦簇,能嗅到清新的花香,各處都是古小石不認識的植被,條條小道穿梭於其間,偶爾能看見些許高大的樹木點綴在四處,一陣陣鳥鳴聲從樹頂傳來,讓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中,“這不像是間大學,倒像是個公園。”古小石心裏如是想。
長路的盡頭,還是一座石橋,3號湖的湖水從這裏流向最後一個湖,也就是4號湖。4號湖位於石橋的右側,比起前麵三個,顯然這個湖要小了不少,湖的那麵,能看見一排長長的建築,幾乎算是學院最大的建築物了,共有五層,應該便是學生宿舍吧?隻是整棟大樓略嫌老舊,看著像是很早之前修建的,以前的水平,怎能修到五層之高,古小石心中疑惑。
女性工作人請大家在橋上留步,介紹道:“沒錯,右側這是4號湖,麵積是1號湖的二分之一,湖的對麵,是學生宿舍,大家可以看到,那一長排建築物。這裏告訴大家,這不是學院最初的宿舍樓,以前隻有兩層,後麵學生日益增加,住宿緊張,三十年前,推倒重建,按照以前的風格修建的,外牆看著有些古老,完全不用擔心,大家等會兒進去了就知道。”
“請大家向左看,左前方遠處那座巨大的建築物,是學院的科研大樓,近處的這棟小點的是用於學生畢業後進修的,也就是碩士樓,同時也包括博士在內。”
“請大家注意,我們正前方這棟建築,是學院的主教學樓,或許你們今後會常來這裏上課,到時再慢慢欣賞,現在請繼續跟我走。”
主教學樓的大廳是通透的,並沒有門,穿過大廳,一座圓頂的建築出現在眾人麵前。
“這是學院的禮堂,也可以稱之為階梯教室,一年級有不少課程是公開課,會在這裏進行。”
來到禮堂前,從這裏開始,路變成一個丁字形,正麵不遠是禮堂的大門,左右各一條通道。向左看去,可以看到科研大樓的全貌,不是標準的長方體,而是兩排建築連在一起,呈九十度直角,分為兩翼。
眾人跟隨工作人員向右行去,禮堂旁邊也是一座大型建築。
“這裏就是學院的圖書館了,大家可以進去查閱資料,不過請記住,出入和借書必須要用到學生卡。”
這圖書館好大,兩層古樸的樓房,估計至少有上百米長,甚至不止。沿著圖書館一路向右,古小石感覺一行人應該是來到了學院的東北方,隻見工作人員指著位於盡頭的一座建築說道:“那裏是餐廳,請大家注意,餐廳不是全天候開放的,早餐供應時間是6點至8點,午餐是11:30至13:30,下午繼續開放,提供下午茶,晚餐時間是17:30至20:30,時間稍長。餐廳部提供點餐服務,時間不限,可以是深夜或者淩晨,但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點餐人自理。學院提供給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包括多種口味的菜式,你們一定能夠在裏麵找到自己喜歡的。特別提醒大家,進入餐廳用餐,必須攜帶學生卡,每次刷卡後方可進入。”
古小石留意到,這一路走來,除了最初看到的學生活動區,建築是現代樣式的,其餘的全是中世紀歐洲的建築風格,大多有哥特式的圓頂,古香古色,美輪美奐,看上去頗具年月,甚至有些牆壁上長滿藤蔓,別有一番風味。整個學院冷冷清清,偶爾才能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四處走動,一副好奇的表情,看來也是新生,應該是昨天就已經報到入學的,今天下午是新生注冊的最後期限,老生們的返校日期是明天和後天,到時候應該熱鬧一些吧?
一路來到終點,也是最後的目的地——學生宿舍。這宿舍大樓,和圖書館相似,長條形的,延伸出很長一段。入口處正對4號湖,而背後則是長長的高大的白色圍牆,圍牆之外,應該就是那個大湖了吧?想不到宿舍居然位於兩座湖之間,無論裏外,都有湖景可以欣賞,就是不知道自己和阿蘇的房間是在外側還是內側呢?
“好了,這就是學院的住宿大樓,從入口進去是大廳,整棟大樓隻有一個大廳,一樓是儲藏室和自動洗衣房,學生的房間從二樓開始,尾數為雙數的房號在內側,可以看到4號湖,單數在外側,可以欣賞到天然的湖景。請注意,女生寢室從大廳左側上樓,男生在右邊。今天就送大家到這裏,希望大家能喜歡學院,謝謝大家,祝一切順利!”
一眾人鼓掌致謝,便分頭去尋找自己的寢室了。古小石背著背包,站在樓下大廳外,這棟宿舍大樓,看上去也有些歲數了。一樓是不住人的。國外很多地方和國內不一樣,神州的一樓,那就是地麵上第一層,而國外喜歡把這第一層叫做g層,古小石和阿蘇的寢室是119號,也就是在第二層的外側某處,不用擔心采光不好。大廳很大,寬敞而明亮,兩側各有一排長長的沙發,用作休息。大廳並不是在宿舍樓的正中間,右翼的男生樓比左翼的女生樓延伸得更長,明顯看得出,寢室多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