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上去皇帝像是堅持不住了,一個親弟弟,又加上一個養母太後,偏偏跟自己都不是一條心,大臣都是人精,還有什麽看不懂的,先是徹侯進來唱白臉,等說不下去時太後就抱著四皇子簇擁著進來嚷嚷著要討說法,這打擊要落在別人身上,這會兒腳都不一定能站住,天都塌了。
可是當皇帝的就得撐起那個架子,無論何時都不能倒,公孫嘉奧身形還立在那兒,隻是說話就開始有了顫聲,該說他從見著太後進來情緒就變得有些激進,什麽皇家血脈,手足之情,真到了見分曉的那一刻,親兄弟都尚且要明算賬。
說到底鄔太後的不訓和徹侯的桀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這時候就沒必要再念著骨肉親情這種話了。
娘家人的死不過是個導火的引子,她忍了那麽些年,恨得都幾乎忘了自己當初也是愛過他的,這麽看來,倒是的確有恨的理由。
多年表麵的平靜終於也到了撕破臉的那一日,若說太後尚且恨得有因有果,可親兄弟卻陡然就到了反目的境況,卻是沒有一點道理了。
公孫嘉奧很明白,親弟弟和太後各有各的意圖,這會兒兩下裏都下了死手逼著他讓位,含涼殿裏處處皆是無形的壓力,僵持的越久,越叫人無所遁形。
“當初黃底黑字兒寫的清楚,太子即位,以承國祚。這會兒你們不一占理二不占名,拿什麽要朕心甘情願地禪位”他朝還在嬤嬤手裏顛騰的四皇子看了眼,大有警告的意味:“朕不妨把之前的話再說一遍,如今事關國本,這會兒你們要摻和隻管摻和,之後想再脫身可難,騎虎難下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會兒識相地都退出去,朕還能既往不咎。”這是最後一次警告,也是最後一次他給旁人機會,過了這村沒這店,皇帝自有他的考量,婦人之仁,不代表次次都好說話。
好言相勸,但一定沒人聽進去,都走到這一步,公孫劌也沒什麽好忌諱的,兄弟倆這些年還是頭一回這麽平視著對話,平日裏總是一個跪著一個坐著,偶爾賜個座還得謝恩,這心裏的落差究竟有多大,就隻能問當事人是怎麽想的,得問他到底甘不甘心。
“怎麽,才短短三年,就捺不住性子,敢明著動搖皇位麽”用隻有近身的人才聽得清的聲量,公孫嘉奧低聲道:“咱們親兄弟,就算鬧到這一步,也都是親兄弟。朕原本不想計較,可若是你再不讓廷尉軍撤下去,真鬧到動兵見血,那就由不得你們了。”
公孫劌還是那四不著六的調調,也用同樣的聲量回敬道:“皇兄若是要給咱們定罪,也得正經給出個名目來,今兒臣弟不過是同太後一道入諫,哪就鬧到大動幹戈的地步,再者,您也別忘了”他且說且笑,可眼底笑意半分也無:“南下發兵的事兒還沒個定論,咱們這兒鬧得兩敗俱傷,叫外頭見了多不像話..........”
公孫劌見事清楚,就是逼人退位也說的冠冕堂皇,直言道:“靖宮的人一向滑不留手,您初登基那會兒僅是留了道榆關給他,就叫那傅森翻了身,上回您派去的人最後怎麽著了?還有咱們那堂弟兄公孫伏都怎麽死的,臣弟不說,您心裏也該明白。”
有些時候,從語氣上頭就能分辨出兩人的不同,做哥哥的眼裏揉不得沙子,有時候就要弟弟出麵賠笑打台麵,話說當初就是他把前頭幾個皇兄的消息偷偷泄了出去,哄的他們自相殘殺,更惹得父王不喜連遭廢黜,否則單靠太後在後宮使勁,這太子之位哪就這麽穩當能坐下去。
公孫劌也不是真要逼死親哥哥,可封侯拜相畢竟不是他的頂點,男人有時候就得跟自己較勁,竊鉤者雖誅,然竊國者皆為侯,皇位就是一道魔咒,坐上去的人說皇帝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可旁人沒坐過,就總覺得他上去鐵定會和旁人不一樣,總以為自己才是天命所歸,定能開出個太平盛世。
多少人有野心,可多數人卻連野心都敢沒露出來,就死了。
公孫劌也有,可他不拖延,一待自己萬事齊備,立刻就要付諸行動。
這會兒氣勢上總算是分出了勝負,皇帝再厲害,也抵不過太後和徹侯兩張嘴,他們三個人說的話大多都是有隱喻的,不說破,但是彼此心領神會。
畢竟都捏著老底呢,真要掀出來,沒一個能跑的了。
皇帝不知跟徹侯說了什麽,公孫劌的麵色就開始透著不對勁,從太後那角度看過去,就是兩人定在那兒,誰都不肯退讓一步,皇帝的臉色實在不能說好看,另一邊的臉也是嬉笑裏透著計算,彼此你進我退,你退我進,朝臣還堵在含涼殿等著看結果,再這麽論下去何時才到個頭。
不成、不能再拖下去了!
“哀家當了十四年太後,議不得國事,那咱們就來論論家事”太後急性看不過眼,打斷了他們兩個,緊跟著大手一擺,身邊嬤嬤就抱著四皇子上了前:“成國公一案,前朝後宮都瞧的真真兒,叫積年的老臣被無辜牽連,後宮裏頭也鬧不安生,見天就有被牽連的跑到乾壽宮前頭跪著哭,這是一。”鄔太後到底是長輩,說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一定分量,在驤國遺老麵前還是底氣頗足,道:“後又聽信貴妃讒言廣開國庫,鬧著要重修琉璃殿,這是二。”裏頭大意翻來覆去就一句,他這皇帝當的,樁樁件件哪樣都不叫人信服。
“太後說的是,臣弟等,不過是想請聖上禪位,並無旁的心思”權臣都有一張巧嘴,黑白顛倒不在話下,公孫劌從容向後退了半步,可就是這樣,也與皇帝不過半步之遙,隻是恭敬道:”依臣弟看,大皇子生母出身低微,處事也掛不住手腳,倒不如四皇子聰明機慧,得您鍾愛,想來有太後和諸位老臣的輔佐,待幼主親政之時,定能還上京一派清平氣象。”
還一派清平,一派胡言還差不多。
看公孫嘉奧青著臉不說話,公孫劌似是覺得穩操勝券了,原以為昭聖宮那兒會出亂子,可呂嫦雲的果真是一刻也沒停頓,乖乖的就把孩子交到太後手上,這麽配合的實在少見。
一看就知還念著豫王。
心中開懷,隻差最後一步,當下便要吩咐禦前的人進來研磨,鄔太後也帶了點私心,這時候也不忘道:“呂氏德不配位,橫行無忌,留待這麽個的禍-水在宮中,四皇子即便登位,又如何能服眾............”
女人心就是狠,想要的不想要的一向分的明明白白,去母留子是出好計,可不到時候,沒必要這會兒就拿璟貴妃開刀,公孫劌隻看了太後一眼,並沒有接茬。
可回過頭,禦前的劉大監悄聲立在角落,一點捧墨開卷的意思也沒有,平日的幾個秉筆也跟木頭似的矗在原地,僅是低頭,就算拿刀子架上去,肯定也不帶皺一下眉頭。
哦,他忘了,禦前的人向來跟皇帝一條心,不好輕易收服,這會兒瞧著皇帝無話可說了,也跟著不言不語。
尤其是劉大監,他伺候公孫嘉奧多年,忠心的程度也是奇高,見眾人的目光都到了自個兒身上,更是不緊不慢,隻撲通一跪,接著就開始邊磕頭邊哭,哭皇帝的不容易,哭先王不在跟前,瞧不見今日徹侯連同太後逼宮的把戲。
太後被關了這麽多年,今朝總算揚眉吐氣,也不忌諱多唱黑臉,瞧皇帝的樣,被逼到這個份上,他卻硬扛著不發一言,這實在不是他的脾氣。
她心裏發慌,慌的甚至毫無道理,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放肆!”劉大監哭的都喘不上氣,還想說什麽,卻鄔太後尖聲製止了,吃齋念佛的人也不知打哪兒來的這麽中氣十足,聲音著實是大,朝臣聞之一凜,也叫四皇子哭的更厲害。
“眼下眾臣皆在場,有你一個老太監說話的份麽!”鄔太後聽著四皇子和劉大監的哭聲心煩,心中鬱氣大盛,若不是心知留著這孩子就是最好的把柄,這會兒真恨不得活撕了他們。
“.................”
見廷尉還是不動,太後愈發的疾言厲色,說罷看向廷尉裏頭領班的統領,大聲嗬斥道:“人呢!站那兒的都是死人麽,還不快把這滿口胡言的閹豎拿下!”
廷尉軍聞言欲動,統領觀了一眼主子的反應,見公孫劌也撇過臉去,似是默認了,便不再猶豫,回身徹底抽出刀來。
不光是禮部尚書,這會兒是個人都怕,廷尉對上禦前的赤甲軍,誰死誰生不知道,萬一刀劍無眼,把他們都給劈了怎麽辦。
就是這一觸即發,要動真格的時候;
一直站在人群正中,始終沒任何表示的公孫嘉奧,突然就冷不丁地笑了。
可是當皇帝的就得撐起那個架子,無論何時都不能倒,公孫嘉奧身形還立在那兒,隻是說話就開始有了顫聲,該說他從見著太後進來情緒就變得有些激進,什麽皇家血脈,手足之情,真到了見分曉的那一刻,親兄弟都尚且要明算賬。
說到底鄔太後的不訓和徹侯的桀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這時候就沒必要再念著骨肉親情這種話了。
娘家人的死不過是個導火的引子,她忍了那麽些年,恨得都幾乎忘了自己當初也是愛過他的,這麽看來,倒是的確有恨的理由。
多年表麵的平靜終於也到了撕破臉的那一日,若說太後尚且恨得有因有果,可親兄弟卻陡然就到了反目的境況,卻是沒有一點道理了。
公孫嘉奧很明白,親弟弟和太後各有各的意圖,這會兒兩下裏都下了死手逼著他讓位,含涼殿裏處處皆是無形的壓力,僵持的越久,越叫人無所遁形。
“當初黃底黑字兒寫的清楚,太子即位,以承國祚。這會兒你們不一占理二不占名,拿什麽要朕心甘情願地禪位”他朝還在嬤嬤手裏顛騰的四皇子看了眼,大有警告的意味:“朕不妨把之前的話再說一遍,如今事關國本,這會兒你們要摻和隻管摻和,之後想再脫身可難,騎虎難下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會兒識相地都退出去,朕還能既往不咎。”這是最後一次警告,也是最後一次他給旁人機會,過了這村沒這店,皇帝自有他的考量,婦人之仁,不代表次次都好說話。
好言相勸,但一定沒人聽進去,都走到這一步,公孫劌也沒什麽好忌諱的,兄弟倆這些年還是頭一回這麽平視著對話,平日裏總是一個跪著一個坐著,偶爾賜個座還得謝恩,這心裏的落差究竟有多大,就隻能問當事人是怎麽想的,得問他到底甘不甘心。
“怎麽,才短短三年,就捺不住性子,敢明著動搖皇位麽”用隻有近身的人才聽得清的聲量,公孫嘉奧低聲道:“咱們親兄弟,就算鬧到這一步,也都是親兄弟。朕原本不想計較,可若是你再不讓廷尉軍撤下去,真鬧到動兵見血,那就由不得你們了。”
公孫劌還是那四不著六的調調,也用同樣的聲量回敬道:“皇兄若是要給咱們定罪,也得正經給出個名目來,今兒臣弟不過是同太後一道入諫,哪就鬧到大動幹戈的地步,再者,您也別忘了”他且說且笑,可眼底笑意半分也無:“南下發兵的事兒還沒個定論,咱們這兒鬧得兩敗俱傷,叫外頭見了多不像話..........”
公孫劌見事清楚,就是逼人退位也說的冠冕堂皇,直言道:“靖宮的人一向滑不留手,您初登基那會兒僅是留了道榆關給他,就叫那傅森翻了身,上回您派去的人最後怎麽著了?還有咱們那堂弟兄公孫伏都怎麽死的,臣弟不說,您心裏也該明白。”
有些時候,從語氣上頭就能分辨出兩人的不同,做哥哥的眼裏揉不得沙子,有時候就要弟弟出麵賠笑打台麵,話說當初就是他把前頭幾個皇兄的消息偷偷泄了出去,哄的他們自相殘殺,更惹得父王不喜連遭廢黜,否則單靠太後在後宮使勁,這太子之位哪就這麽穩當能坐下去。
公孫劌也不是真要逼死親哥哥,可封侯拜相畢竟不是他的頂點,男人有時候就得跟自己較勁,竊鉤者雖誅,然竊國者皆為侯,皇位就是一道魔咒,坐上去的人說皇帝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可旁人沒坐過,就總覺得他上去鐵定會和旁人不一樣,總以為自己才是天命所歸,定能開出個太平盛世。
多少人有野心,可多數人卻連野心都敢沒露出來,就死了。
公孫劌也有,可他不拖延,一待自己萬事齊備,立刻就要付諸行動。
這會兒氣勢上總算是分出了勝負,皇帝再厲害,也抵不過太後和徹侯兩張嘴,他們三個人說的話大多都是有隱喻的,不說破,但是彼此心領神會。
畢竟都捏著老底呢,真要掀出來,沒一個能跑的了。
皇帝不知跟徹侯說了什麽,公孫劌的麵色就開始透著不對勁,從太後那角度看過去,就是兩人定在那兒,誰都不肯退讓一步,皇帝的臉色實在不能說好看,另一邊的臉也是嬉笑裏透著計算,彼此你進我退,你退我進,朝臣還堵在含涼殿等著看結果,再這麽論下去何時才到個頭。
不成、不能再拖下去了!
“哀家當了十四年太後,議不得國事,那咱們就來論論家事”太後急性看不過眼,打斷了他們兩個,緊跟著大手一擺,身邊嬤嬤就抱著四皇子上了前:“成國公一案,前朝後宮都瞧的真真兒,叫積年的老臣被無辜牽連,後宮裏頭也鬧不安生,見天就有被牽連的跑到乾壽宮前頭跪著哭,這是一。”鄔太後到底是長輩,說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一定分量,在驤國遺老麵前還是底氣頗足,道:“後又聽信貴妃讒言廣開國庫,鬧著要重修琉璃殿,這是二。”裏頭大意翻來覆去就一句,他這皇帝當的,樁樁件件哪樣都不叫人信服。
“太後說的是,臣弟等,不過是想請聖上禪位,並無旁的心思”權臣都有一張巧嘴,黑白顛倒不在話下,公孫劌從容向後退了半步,可就是這樣,也與皇帝不過半步之遙,隻是恭敬道:”依臣弟看,大皇子生母出身低微,處事也掛不住手腳,倒不如四皇子聰明機慧,得您鍾愛,想來有太後和諸位老臣的輔佐,待幼主親政之時,定能還上京一派清平氣象。”
還一派清平,一派胡言還差不多。
看公孫嘉奧青著臉不說話,公孫劌似是覺得穩操勝券了,原以為昭聖宮那兒會出亂子,可呂嫦雲的果真是一刻也沒停頓,乖乖的就把孩子交到太後手上,這麽配合的實在少見。
一看就知還念著豫王。
心中開懷,隻差最後一步,當下便要吩咐禦前的人進來研磨,鄔太後也帶了點私心,這時候也不忘道:“呂氏德不配位,橫行無忌,留待這麽個的禍-水在宮中,四皇子即便登位,又如何能服眾............”
女人心就是狠,想要的不想要的一向分的明明白白,去母留子是出好計,可不到時候,沒必要這會兒就拿璟貴妃開刀,公孫劌隻看了太後一眼,並沒有接茬。
可回過頭,禦前的劉大監悄聲立在角落,一點捧墨開卷的意思也沒有,平日的幾個秉筆也跟木頭似的矗在原地,僅是低頭,就算拿刀子架上去,肯定也不帶皺一下眉頭。
哦,他忘了,禦前的人向來跟皇帝一條心,不好輕易收服,這會兒瞧著皇帝無話可說了,也跟著不言不語。
尤其是劉大監,他伺候公孫嘉奧多年,忠心的程度也是奇高,見眾人的目光都到了自個兒身上,更是不緊不慢,隻撲通一跪,接著就開始邊磕頭邊哭,哭皇帝的不容易,哭先王不在跟前,瞧不見今日徹侯連同太後逼宮的把戲。
太後被關了這麽多年,今朝總算揚眉吐氣,也不忌諱多唱黑臉,瞧皇帝的樣,被逼到這個份上,他卻硬扛著不發一言,這實在不是他的脾氣。
她心裏發慌,慌的甚至毫無道理,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放肆!”劉大監哭的都喘不上氣,還想說什麽,卻鄔太後尖聲製止了,吃齋念佛的人也不知打哪兒來的這麽中氣十足,聲音著實是大,朝臣聞之一凜,也叫四皇子哭的更厲害。
“眼下眾臣皆在場,有你一個老太監說話的份麽!”鄔太後聽著四皇子和劉大監的哭聲心煩,心中鬱氣大盛,若不是心知留著這孩子就是最好的把柄,這會兒真恨不得活撕了他們。
“.................”
見廷尉還是不動,太後愈發的疾言厲色,說罷看向廷尉裏頭領班的統領,大聲嗬斥道:“人呢!站那兒的都是死人麽,還不快把這滿口胡言的閹豎拿下!”
廷尉軍聞言欲動,統領觀了一眼主子的反應,見公孫劌也撇過臉去,似是默認了,便不再猶豫,回身徹底抽出刀來。
不光是禮部尚書,這會兒是個人都怕,廷尉對上禦前的赤甲軍,誰死誰生不知道,萬一刀劍無眼,把他們都給劈了怎麽辦。
就是這一觸即發,要動真格的時候;
一直站在人群正中,始終沒任何表示的公孫嘉奧,突然就冷不丁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