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公孫劌把我看的那麽嚴實,一丁點消息都不肯讓我曉得,那我也沒辦法。
既然翻窗不可以,那就換個思路,爬牆試試看。
我不會告訴鄧夫子這句話是我老爹教我的。
至於鄧夫子教的,他教我什麽了?頂多是給我留了幾個錦囊陪我入宮而已,其他的統統都教給嫦雲了。
我是壞學生,嫦雲才是他眼裏的好學生,何必花功夫在我這麽個不成器的大小姐身上。
這一點我很有自知之明,完全不用他提醒我。
都說了篡位逼宮要天時地利嘛,每個月的正十五都是好日子,正好皇帝也要休沐,廷尉輪班平日都得換三班,就十五那天換兩班,當中空出半天可以讓他們回家歇歇腳,還能打個時間差。
離下個月十五就剩十來天了,說不緊張是騙人的,可傅森那兒還是消息全無,好像真跟常清說的那樣,他親自上戰場指揮,一應都衝在最前頭,英勇無比,雖是很好的鼓舞了士氣,一連奪回了幾個邊地和城池,卻也叫自己處於更危險的境地中,傷勢雖不致命,可那箭傷拖的久了也對身體無益,賀緹騎叫了戰地的醫師來看,醫師是行家,上手一摸一看就知道傷口如何,隻道虧得豫王殿下是習武之人,又不似先帝那般文弱,排兵布陣是首要,他能拖到這會兒沒有敗血沒有化膿,已經是萬幸了。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得下刀子,先割去周圍即將壞死的腐肉,而後再撒上藥粉細心包紮,不出十日便能好了。
十天,他這兒是不急的,怕是上京會出些變動。
傅森讓醫師給傷處換了藥,剜去腐肉乃是劇痛,可他卻不發一言,隻等著醫師出去後便換了手下的副將來主賬商議,為的還是動兵一事。
其實他能這麽快籌集那麽多人馬和糧草,還是借了成國公和公孫嘉奧的東風,本以為少說要花上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具備現在的軍力和實力,可公孫嘉奧上位後隻一味地肅清異己,沒有考慮過長遠的問題,連州府製都是沿用了靖宮的,即每個州都設立一府丞,官職都沒有變動,不過是將原來的人都殺了,再換成北地人而已。
他一邊借成國公給朝臣換血,卻不知自己這樣大刀闊斧地殘殺老臣會寒了旁人的心,現在是靠著雷霆之威壓住了,可人心難測,再加上呂嫦雲在宮裏頭的推波助瀾,紅顏禍-水的名頭不好聽,隻有昏-君才要清君側。
多好的理由,甚至都不需要借口。
皇帝不得人心,那就隻能換一個。
如今反水的人裏頭連他親弟弟都有,更何況別人?
起兵攻進上京的由頭有千萬個,最合適的就這麽擺在眼前。傅森很為難,其實他本不該為難的,走到這一步,再往前就是一片光明,傅忌死了,也沒留下可繼位的子嗣,隻留了個公主在平陽翁主的老家帶著,按齒序他就是第一人,誰都不敢來搶。
他這樣能對得起百姓,對得起母妃,對得起天地,卻唯獨對不起為了他付出一切的人。
若是能想到更好的辦法,誰願意踩著一個女人上位,尤其她還是你真心愛過的。
所以傅森低頭不語,任由那群副將吵得翻天,就是不能徹底下個決斷。
摸摸腰上的環佩,腰上早就空無一物,這會兒才真切的想起來,沙場無眼,這是他初封豫王時父皇賜給他的信徽,他那時心悅一個人,她給他繡了很多東西,次次都借著入宮探望瑞貴妃的時候送到他手上,他心裏歡喜,幾乎是想也沒想的就分了半塊環佩過去,權當是個憑證,眼下人不在了憑證還在,磕了落了就再也尋不回來,隻好尋個箱子屯放著,放的久了,就跟人一樣,隻在閑暇時才想的起來,或者就幹脆不去想,任它放在那裏,總有一天會徹底忘記。
或許,他早該下決斷了。
主帳裏吵的不可開交,這裏頭有些是跟著呂兆年的老部下,不知內因的,都以為是公孫氏陰毒害死了將軍,傅森礙著呂兆年的餘威仍在,也一向很敬重他們,而敬重的後果就是,呂家軍的人一力堅持,想正麵衝進皇城,而以賀緹騎為首的卻持反對意見,畢竟誰都不想折損兵馬,既然大好的先例就放在前頭,多少次起-義和逼-宮都是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不用白不用。
於是跟往常數次的結果一樣,他們吵歸吵,最後總是要傅森來拍板,不能總是僵在那兒。
要說賀緹騎此人,能從一介白身混到傅森的左膀右臂,那也不是浪得虛名,他有眼光,也有決心,能殺了自己上峰來投靠一個落魄的親王,還把自己的兩個妹妹都打包送了出去,這已經是他全部身家了,若是能成,這就是複國的功臣,可以配餉太廟,家裏世代興旺,就跟當年的平陽百裏氏一樣,躋身一等功勳,靠女人一次一次地送進宮穩住地位,吃老本都能吃足幾代。
他知道主子的心裏是怎麽想的,美人和江山實在很好選,除卻個別的情種,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江山,老話說的對麽,人會變心,江山卻不會,管他滄海桑田,是你的跑不了,坐那兒就能執掌天下。
但是知道了也要說的委婉,要讓人覺得,豫王殿下有情有義,不能叫人有了卸磨殺驢的錯覺,區區一個女人算什麽呢,榮登大寶之後照樣就是後宮三千,總有機會讓你緬懷故人,真要舍不得,那就尋個長得差不多的,也能變相地安慰自己。
勘破了這一點,後頭的不過都是在做戲了。
等副將們吵夠了,傅森便佯做發怒將他們嗬退了出去,隻留下賀緹騎。
心腹嘛,總是要寸步不離的。
沒什麽好多想的,自己也知道這是最好的法子,出師要有名,光是複國還不夠,總得要百姓跟著一起反才行,就是可憐她,她在宮裏一定過得不好,消息沒有斷過,她得寵後失寵,又做了什麽一躍成了貴妃,其中波折不是光靠書信就能解釋的清。
傅森無意去猜,也無謂去猜了,隻是心中不忍,仿佛前頭一千件壞事做盡,隻有她是最後一片淨土,可以留待將來重新開始。
現在連這片最後的淨土都要被他親手毀了,這叫他如何忍心。
麵前是碩大的布陣圖,上頭的標地分畫的一清二楚,傅森的眼睛盯在上頭,心卻不在,隻是虛問了一聲:“安慶,你有喜歡的女人麽?”
賀緹騎冷不丁被點名,帳子裏除了他們兩個也沒別人了,心道那位遠在上京的貴妃還真有點本事,叫豫王念念不忘至此。
虧得她進宮了,否則自己兩個妹妹又算怎麽回事,怕是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純粹是撿漏,豫王那一陣心情不好,聽見上京那兒傳來的話,說呂美人有孕晉了嬪,這才賭氣收用了旁人。
“臣年少時就隨了軍,一呆就是五六年,回去家裏頭就給說了親,是冀州有名的鄉紳之女”賀緹騎這麽說道:“有道是妻賢夫禍少,內人性子溫和,遇事軟弱了些,說不喜歡她是真的,可除了不喜歡,似乎也沒什麽過不去的地方。”
傅森聽罷點點頭:“到底是個知冷知熱的人,容色不在第一,隻要賢惠就好,能相處下去的就是好夫妻。”說完權衡再三,看透似地歎了聲:“也罷,喜不喜歡的又能如何,不過是平添煩惱罷了。”
於是之後的事不必再提,隻是定下最後的日期,布置好相應的兵力,隻等上京裏頭真正開始鬧起來,他的機會就來了。
人間的悲歡離合老天爺是不管的,他就睜著眼看著,悲憫地看著,看人為了一己私欲刀劍相向,最後哀橫遍野,血流滿地,這時再下一場救命的雨洗刷人間,似乎也能洗去罪惡。
求神拜佛這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用,但誠意總是要的,為了求個心安,我也開始抄起了經,不羈抄的是哪本,我求的就隻有嫦雲平安,我信任的人都要平安。
至於其他的,死活都不管我的事兒,死就死了吧。
抄完的經書自有去處,我知道舒窈是信這個的,不光她信,宮裏的太後也信,我這也不算白抄,至少進了乾壽宮還是一份心意,沉甸甸的,就是太後不稀罕供上佛龕,放進炭盆裏燒了,燒起來也能烤多半些的火,何樂而不為呢?
我能做的都做了,佛經也抄了,接下來的就隻有等待,等著最終的結果。
傅森那兒還得緩緩,先看這回是誰笑到最後吧。
我經常學著嫦雲那樣那個繡繃看,針戳進去再穿出來,但心裏在想什麽沒人知道。
鄧夫子的武功約等於三腳貓,學問一車也不頂刀槍劍戟管用,所以公孫劌逼宮那一日,他能護著嫦雲麽?應該是可以的吧?
嫦雲和公孫劌早有約定在先,應該不會被怎麽樣的。
再者,公孫嘉奧那麽喜歡她,也不會讓她受到傷害的。
鄧夫子啊,他一直自詡讀書人,又是個不入世的隱士,我這個徒弟什麽都沒學會已經足夠讓他蒙羞了,現在若是知道我背著嫦雲甘願與虎謀皮,和公孫嘉奧早有謀劃在先,他會是個什麽反應一點都不難猜;
怕是失望到了極點,罵也要罵死我了。
既然翻窗不可以,那就換個思路,爬牆試試看。
我不會告訴鄧夫子這句話是我老爹教我的。
至於鄧夫子教的,他教我什麽了?頂多是給我留了幾個錦囊陪我入宮而已,其他的統統都教給嫦雲了。
我是壞學生,嫦雲才是他眼裏的好學生,何必花功夫在我這麽個不成器的大小姐身上。
這一點我很有自知之明,完全不用他提醒我。
都說了篡位逼宮要天時地利嘛,每個月的正十五都是好日子,正好皇帝也要休沐,廷尉輪班平日都得換三班,就十五那天換兩班,當中空出半天可以讓他們回家歇歇腳,還能打個時間差。
離下個月十五就剩十來天了,說不緊張是騙人的,可傅森那兒還是消息全無,好像真跟常清說的那樣,他親自上戰場指揮,一應都衝在最前頭,英勇無比,雖是很好的鼓舞了士氣,一連奪回了幾個邊地和城池,卻也叫自己處於更危險的境地中,傷勢雖不致命,可那箭傷拖的久了也對身體無益,賀緹騎叫了戰地的醫師來看,醫師是行家,上手一摸一看就知道傷口如何,隻道虧得豫王殿下是習武之人,又不似先帝那般文弱,排兵布陣是首要,他能拖到這會兒沒有敗血沒有化膿,已經是萬幸了。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得下刀子,先割去周圍即將壞死的腐肉,而後再撒上藥粉細心包紮,不出十日便能好了。
十天,他這兒是不急的,怕是上京會出些變動。
傅森讓醫師給傷處換了藥,剜去腐肉乃是劇痛,可他卻不發一言,隻等著醫師出去後便換了手下的副將來主賬商議,為的還是動兵一事。
其實他能這麽快籌集那麽多人馬和糧草,還是借了成國公和公孫嘉奧的東風,本以為少說要花上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具備現在的軍力和實力,可公孫嘉奧上位後隻一味地肅清異己,沒有考慮過長遠的問題,連州府製都是沿用了靖宮的,即每個州都設立一府丞,官職都沒有變動,不過是將原來的人都殺了,再換成北地人而已。
他一邊借成國公給朝臣換血,卻不知自己這樣大刀闊斧地殘殺老臣會寒了旁人的心,現在是靠著雷霆之威壓住了,可人心難測,再加上呂嫦雲在宮裏頭的推波助瀾,紅顏禍-水的名頭不好聽,隻有昏-君才要清君側。
多好的理由,甚至都不需要借口。
皇帝不得人心,那就隻能換一個。
如今反水的人裏頭連他親弟弟都有,更何況別人?
起兵攻進上京的由頭有千萬個,最合適的就這麽擺在眼前。傅森很為難,其實他本不該為難的,走到這一步,再往前就是一片光明,傅忌死了,也沒留下可繼位的子嗣,隻留了個公主在平陽翁主的老家帶著,按齒序他就是第一人,誰都不敢來搶。
他這樣能對得起百姓,對得起母妃,對得起天地,卻唯獨對不起為了他付出一切的人。
若是能想到更好的辦法,誰願意踩著一個女人上位,尤其她還是你真心愛過的。
所以傅森低頭不語,任由那群副將吵得翻天,就是不能徹底下個決斷。
摸摸腰上的環佩,腰上早就空無一物,這會兒才真切的想起來,沙場無眼,這是他初封豫王時父皇賜給他的信徽,他那時心悅一個人,她給他繡了很多東西,次次都借著入宮探望瑞貴妃的時候送到他手上,他心裏歡喜,幾乎是想也沒想的就分了半塊環佩過去,權當是個憑證,眼下人不在了憑證還在,磕了落了就再也尋不回來,隻好尋個箱子屯放著,放的久了,就跟人一樣,隻在閑暇時才想的起來,或者就幹脆不去想,任它放在那裏,總有一天會徹底忘記。
或許,他早該下決斷了。
主帳裏吵的不可開交,這裏頭有些是跟著呂兆年的老部下,不知內因的,都以為是公孫氏陰毒害死了將軍,傅森礙著呂兆年的餘威仍在,也一向很敬重他們,而敬重的後果就是,呂家軍的人一力堅持,想正麵衝進皇城,而以賀緹騎為首的卻持反對意見,畢竟誰都不想折損兵馬,既然大好的先例就放在前頭,多少次起-義和逼-宮都是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不用白不用。
於是跟往常數次的結果一樣,他們吵歸吵,最後總是要傅森來拍板,不能總是僵在那兒。
要說賀緹騎此人,能從一介白身混到傅森的左膀右臂,那也不是浪得虛名,他有眼光,也有決心,能殺了自己上峰來投靠一個落魄的親王,還把自己的兩個妹妹都打包送了出去,這已經是他全部身家了,若是能成,這就是複國的功臣,可以配餉太廟,家裏世代興旺,就跟當年的平陽百裏氏一樣,躋身一等功勳,靠女人一次一次地送進宮穩住地位,吃老本都能吃足幾代。
他知道主子的心裏是怎麽想的,美人和江山實在很好選,除卻個別的情種,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江山,老話說的對麽,人會變心,江山卻不會,管他滄海桑田,是你的跑不了,坐那兒就能執掌天下。
但是知道了也要說的委婉,要讓人覺得,豫王殿下有情有義,不能叫人有了卸磨殺驢的錯覺,區區一個女人算什麽呢,榮登大寶之後照樣就是後宮三千,總有機會讓你緬懷故人,真要舍不得,那就尋個長得差不多的,也能變相地安慰自己。
勘破了這一點,後頭的不過都是在做戲了。
等副將們吵夠了,傅森便佯做發怒將他們嗬退了出去,隻留下賀緹騎。
心腹嘛,總是要寸步不離的。
沒什麽好多想的,自己也知道這是最好的法子,出師要有名,光是複國還不夠,總得要百姓跟著一起反才行,就是可憐她,她在宮裏一定過得不好,消息沒有斷過,她得寵後失寵,又做了什麽一躍成了貴妃,其中波折不是光靠書信就能解釋的清。
傅森無意去猜,也無謂去猜了,隻是心中不忍,仿佛前頭一千件壞事做盡,隻有她是最後一片淨土,可以留待將來重新開始。
現在連這片最後的淨土都要被他親手毀了,這叫他如何忍心。
麵前是碩大的布陣圖,上頭的標地分畫的一清二楚,傅森的眼睛盯在上頭,心卻不在,隻是虛問了一聲:“安慶,你有喜歡的女人麽?”
賀緹騎冷不丁被點名,帳子裏除了他們兩個也沒別人了,心道那位遠在上京的貴妃還真有點本事,叫豫王念念不忘至此。
虧得她進宮了,否則自己兩個妹妹又算怎麽回事,怕是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純粹是撿漏,豫王那一陣心情不好,聽見上京那兒傳來的話,說呂美人有孕晉了嬪,這才賭氣收用了旁人。
“臣年少時就隨了軍,一呆就是五六年,回去家裏頭就給說了親,是冀州有名的鄉紳之女”賀緹騎這麽說道:“有道是妻賢夫禍少,內人性子溫和,遇事軟弱了些,說不喜歡她是真的,可除了不喜歡,似乎也沒什麽過不去的地方。”
傅森聽罷點點頭:“到底是個知冷知熱的人,容色不在第一,隻要賢惠就好,能相處下去的就是好夫妻。”說完權衡再三,看透似地歎了聲:“也罷,喜不喜歡的又能如何,不過是平添煩惱罷了。”
於是之後的事不必再提,隻是定下最後的日期,布置好相應的兵力,隻等上京裏頭真正開始鬧起來,他的機會就來了。
人間的悲歡離合老天爺是不管的,他就睜著眼看著,悲憫地看著,看人為了一己私欲刀劍相向,最後哀橫遍野,血流滿地,這時再下一場救命的雨洗刷人間,似乎也能洗去罪惡。
求神拜佛這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用,但誠意總是要的,為了求個心安,我也開始抄起了經,不羈抄的是哪本,我求的就隻有嫦雲平安,我信任的人都要平安。
至於其他的,死活都不管我的事兒,死就死了吧。
抄完的經書自有去處,我知道舒窈是信這個的,不光她信,宮裏的太後也信,我這也不算白抄,至少進了乾壽宮還是一份心意,沉甸甸的,就是太後不稀罕供上佛龕,放進炭盆裏燒了,燒起來也能烤多半些的火,何樂而不為呢?
我能做的都做了,佛經也抄了,接下來的就隻有等待,等著最終的結果。
傅森那兒還得緩緩,先看這回是誰笑到最後吧。
我經常學著嫦雲那樣那個繡繃看,針戳進去再穿出來,但心裏在想什麽沒人知道。
鄧夫子的武功約等於三腳貓,學問一車也不頂刀槍劍戟管用,所以公孫劌逼宮那一日,他能護著嫦雲麽?應該是可以的吧?
嫦雲和公孫劌早有約定在先,應該不會被怎麽樣的。
再者,公孫嘉奧那麽喜歡她,也不會讓她受到傷害的。
鄧夫子啊,他一直自詡讀書人,又是個不入世的隱士,我這個徒弟什麽都沒學會已經足夠讓他蒙羞了,現在若是知道我背著嫦雲甘願與虎謀皮,和公孫嘉奧早有謀劃在先,他會是個什麽反應一點都不難猜;
怕是失望到了極點,罵也要罵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