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比鬥幾不停歇,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打坐精進,也隻剩下比武。到最後唯一能阻止二人比鬥的因素,也隻能靠九娘烹製好美食,嶽陽抵不過誘惑,這才暫歇。用餐途中,二人還不停在口頭上比劃,或者想象如何拆解對手招式。
隨著對決日久,僅僅招式上的施展已不能盡顯二人功法奧義,雙方附帶內力越來越強。方晴羽身為一船之主,自然擔心稍微不慎損壞船隻,直接將二人趕下海去比劃。二人淩波而鬥,再無顧忌,這麽一來,沿途的魚蝦可就遭了殃,身處淺海的水族被二人功力餘波所及,震傷震死無數。好在嶽陽的“五雷正法”聲威煊赫,如同滾滾天雷一般,魚蝦聞聲退散,倒免了不少危難。二人直鬥到最後一日,李岩終於憑借“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奇正變化完美融合“決浮雲”勝出一招,嶽陽大發感歎之餘,已見到了西方陸地。
楊霞首先歡呼起來。李岩與嶽陽一路爭鬥不休,並未放棄對她的教導,由樓明月考較她盧先生的功課,方晴羽考較他武功進境,那可比在流光時忙多了,即便她很是懂事,知曉這些都是為了她好,此時見終點到達,也不免驚喜。
去國多日,如今歸來,嶽陽、李岩再也無心爭鬥,飛身上船,遠遠觀望。船隻並未直接到達流光,好在往來船隻漸多,詢問之後才知航向向南偏離了一些,約在江都稍微偏南的地方,到達流光還要兩日左右。海上行了二十餘日,也不在乎多這兩天。家園在望,眾人心中所想也自不同。對於李岩來講,流光數月,已是他記事以來在淩雲山下一處待過最長的時間,當淩雲已不能再成為他的故園,流光或許成了最後的神思寄托之地。兩日後,飛仙在望時,這種近鄉情怯的情緒到達頂峰。去時中秋,歸來已是冬日,海風勁烈,撲麵如刀,幾乎寸草不生、被打造為金城湯池的飛仙島更是平添幾分蕭索。隻是軀體上的寒冷,又如何比得過心中的溫暖。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樓明月念出這句詩時,不管能不能從字麵上理解個中含義,卻都能明了她言語中的情感。流光,也許早已融在她的血脈之中了。
飛仙島為流光南部屏障,並未因停戰日久放鬆警惕。明教的船隻因要去東瀛的緣故特意做了改裝,明顯是異於普通商船的,島上哨探早就發現,一麵戒備,一麵通報給島主駱芳。駱芳聞報而出,卻見對麵船隻遠遠停下,幾人現身船頭,為首一人不是樓城主是誰。駱芳大喜,一麵傳訊主城,一麵乘一葉小舟親自來迎。
上船拜見過樓明月,李岩在旁道:“駱島主,你傷勢已大好了麽?”駱芳哈哈一笑說道:“多謝公子關心,我早就好了,現在殺起敵來,照樣一個頂倆。”又向樓明月道:“城主身負重任,我這飛仙島也不敢留客,這便趕緊去往流光吧。”
樓明月見他神色有異,當即問道:“怎麽,城主的情況不大好麽?”駱芳看了看周邊的方晴羽、嶽陽,欲言又止。樓明月道:“但說無妨,這些都是自己人。”方晴羽很是知情識趣,說道:“他們有些是沒來過流光的,我吩咐一下,莫要不懂事發生了衝突。”說著轉身便走。嶽陽也道:“我也去!”跟著她去了,九娘也帶著楊霞跟著離去。
駱芳待他們走遠,這才說道:“城主的情況還算穩定,隻是……也隻能在不用人攙扶情況下自如行走而已,身體也是虛弱得很,稍微用力便難以承受。薛神醫說了,若無他法,以他能為悉心調理,三年五載之後身體狀況或能恢複如常人,這已算是最好的結果了。若想如往日一般行走江湖、統軍打仗卻是難了。不知這次城主去東瀛尋醫,結果如何,那人肯來麽?”
樓明月搖了搖頭,駱芳神色登時難看了許多。李岩忙道:“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差勁,卓先生沒來,救治城主的方法還是有的。麻煩駱島主著人引路,咱們要盡快趕回流光。”駱芳聞言,立即喜形於色,說道:“還要什麽其他人引路,我親自操舵就是。”樓明月又叮囑他:“對方娘子客氣點,她去東瀛,便是因為明教傷了城主,心中愧疚,專去助咱們求醫的。若非是她,咱們此行不知又耽擱到什麽時候。”
關於與明教和解之事,流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其實也屬無奈,明教三宗雖不敢說實力強大,但匯聚在一起確實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此時正值多事之秋,再惹上他們,明著來流光自然不怕,派遣高手來行刺可就當真不好說了,至少沒有那麽多精力與他們虛耗。既然明教專門示好,也算關係進一步緩和。駱芳也不是不識大體之人,點頭應允,自去操舵。飛仙周邊暗礁無數,無礙堡與流光爭鬥多年還不敢胡亂行走,若非熟人操舟隻能繞遠路了。
不多時流光已然在望,遠遠看著港口無數人站著迎接,李湛、薛炎等人盡皆在列,自然也少不了楊嵐、蕭無忌等、張大通等一眾小輩。下了船,李湛對樓明月道:“樓城主,此去辛苦!”又對眾人道:“多謝各位,為我一人奔波來去,當真讓我慚愧無地!”說著對李岩點了點頭。
樓明月向來待他如同子侄,此時見他形銷骨立,完全不複之前的英姿颯爽,差一點掉下淚來。李岩也搶上前去,聲音有些哽咽,喊了聲“師兄”,便說不下去話了。李湛知他意思,笑道:“大洋之上風高浪險,可不同於近陸。你們能平安歸來我已心滿意足,更何況還帶回這許多軍資。”又向方晴羽道:“方娘子,之前騙得我好苦。憑你們此來情誼,過往恩怨一筆勾銷,你看如何?”他身為流光一家之主,這番話說出來,自然是決意盡釋前嫌了。
方晴羽深施一禮,說道:“多謝城主寬宏大量,既往不咎。其他兩宗或許我難以做主,卻可以保證盛臨宗此後絕不會再與流光為難,我或可從中調和,咱們還能互結盟友。”李湛道:“如此甚好。各位此行辛苦,我在城內略備薄酒為各位接風洗塵,這便請吧!”說著引他們入內。不及敘舊,李岩與楊嵐、張大通等也隻能點頭示意。他們都有千言萬語要說,李岩一人又怎麽招架得過來。方晴羽又來與大夥兒賠禮道歉,再加上楊霞也過來拜見眾位師叔,倒為他解了圍。
好容易到了城主府,宴席擺開,李湛先與嶽陽、方晴羽說了會兒話,以示主人待客之殷切,這才讓薛炎安置,自己卻斜倚座椅笑看著大家。不一時宴席開始,李岩看他強撐著精神,想起初見時的風光,心中暗暗難過。李湛向他招招手,讓他過來一起坐下,細問他東行的經過。李岩一一說了,最後很是愧疚,說道:“可惜了,我們沒能說服卓神醫同來,不過我把他的醫術心得以及他與另一名神醫的救治建議帶了回來,一會兒我給薛神醫看下,定然是有效果的。另外我在東瀛學了一手絕技,當初我身受重傷,經脈受損,一下子就被傳我功法的那位異人治好了,回頭跟薛神醫參詳一下,在治師兄的傷上應該也能派上用場。”
李湛道:“你們能平安歸來就好了。我這身體也沒什麽大礙,隻是騎不得馬,挽不得弓,那又如何,依然能統率流光,將咱們的大道布於天下。隻不過以後就靠你們的護衛了。”李岩更是難過,說道:“主要東海擂時間太緊了,我們隻得回來。若薛神醫還是醫治不了,此間事了,我定然再赴東瀛,無論如何也要將卓神醫請來。能治好最好,若是師兄一輩子都是這樣,我便護師兄一輩子。”李湛卻道:“那可不行,你也有許多的事情要去做。這個江湖少了你,可就少了一位懲奸除惡的大俠了。”李岩搖了搖頭,說道:“我算明白了,靠一個人的力量想要澄清宇內那是不可能的,隻有靠很多人的力量才行。又有什麽力量能強過舉國之力,所以師兄所行才是王道,我隻是小道罷了。師兄先坐,我去去就來。”李湛任他自便,他轉身就去找了薛寒山。
兩月來薛寒山想盡所有辦法救治李湛,經常半夜時分傷勢惡化,所使手段又極耗功力心血,原本一頭烏發竟花白了許多。此次他未見卓飛鴻同來,心中很是失望。待李岩將卓飛鴻的醫術心得以及與道衍大師對李湛病情的推演建議交與他,他什麽也顧不得了,直接就拿著回房研究。李岩想要跟他探討將真言法印配合救治的事還沒開口就被他堵了回去,直接就是一句:“明日午時前莫要煩我!”
李岩苦笑連連,回到李湛身邊,看他神情懨懨,也不顧身在席間,為他渡入真氣。誰知李湛經脈受損頗重,竟不能容納,受到真氣衝擊,更是痛苦難當,李岩趕緊撤去真力。旁邊楊嵐一直在看著,此時趕忙過來,為李湛順暢氣息,又對李岩搖搖頭,示意此法早就試過,除了增加李湛經脈負荷,完全不能起到正麵效果。
李岩想了想,決議還是再試一下,說道:“我再試下,若是師兄感覺不適,立即開口便是。”楊嵐在旁又是期盼又是擔心,李湛卻笑道:“你隻管來,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壞了。”楊嵐道,此間人多,莫要打攪了,你們還是回房再試,讓薛師叔在這裏照看就是了。李湛點點頭,讓楊嵐去跟薛炎說聲,這才站起身來說道:“眾位今晚隻管盡興,我在這裏你們還放不開,還是躲起來得好。”眾人哄堂大笑。李湛揮了揮手,帶李岩以及回轉來的楊嵐回房。
李岩西行一路上沒少研究這一路真言法印,又常常憶及臨行前道衍大師所傳的一些訣竅,心中早有計較。此時回到房內,仍是思忖半晌,隻是讓李湛做好,良久才口吐真言“前”,隨手結出“禪定印”,接下來真言未畢,雙手糾纏,結出了向來沒有太多感悟的“智拳印”。“智拳印”容納了“身密”神通精髓,可謂印法之始,也是印法之終。據說領悟極致,此身即佛,佛心即我,乃是密宗力量之源。李岩自學習真言手印以來,對這一路“智拳印”領悟最少,但每每結出,都會產生不小功效。
不一時,李岩內心通明透徹,連旁邊的李湛、楊嵐都受到影響。他再吐真言“臨”,結出了“內降魔印”,收懾心神,同時也以印法影響李湛。李湛對他向來信任,任他施為。在印法影響之下,丹田中氣息漸被引動。李岩知他經脈毫無承受之力,也不引出,一團真氣隻在李湛丹田中旋轉滾動,漸漸壯大。接下來口吐真言“皆”,手印變換“施無畏印”。語聲未落,手印未定,再出真言“者”,左手結出“與願印”,右手手掌已印在李湛頭頂“百會穴”,也即“天輪”所在。李湛身軀一陣,一股灼熱洪流自百會起,沿著任督二脈直衝而下。
原本李湛任督二脈受損最重,便如決口之堤一般,有洪流注入則肆虐四周。然則這次李岩灌輸的真氣並未對身體造成損傷,反似在行經途中緩緩將經脈破損之處一一修複,能讓這一股真氣下放,在李湛丹田相聚。李岩此時心清神明,對他體內真氣流動之狀如同親見,李湛自能感覺到,當真是意外之喜,如是這樣下去,經脈豈非修複完畢。
欣喜之餘,李岩收回右手,問道:“如何?”李湛運了一遍內功,點點頭說道:“不錯,功力已能運轉自如,隻是不敢發力。至少比之前沒有自保之力好上許多。”楊嵐聞言大喜,如此進度,李湛傷勢痊愈指日可待。
李岩又道:“師兄好好休息,我出去將這個好消息傳給大家。”說完與楊嵐一起去了。這次再出來,二人都是心情大好,沒想到擔心來擔心去,治好李湛的傷勢竟然這麽簡單。當下李岩又問起楊嵐的傷勢如何。
楊嵐笑而不答,長袖一拂,一身紅衣無風而動,李岩不知她何意,忽然臉色一變,閉目細察,分明就在他身邊的楊嵐竟從他神識中完全消失。他睜開眼來,對方明顯就在她身旁。但神識、真氣都已鎖定不到她。楊嵐並不是消失,而是將自己化入天地之間,合身於天地萬物運行之道,天地無窮則自身無窮,這便是所謂的“先天”。李岩想了想,終是苦笑道:“恭喜師妹率先進入先天之境,流光也再多一名宗師。我還道自己東瀛一行收獲良多,回來之後足以與師妹較一日短長,誰知你又搶先了一步。”話是如此說,眼中卻滿是欣慰與敬佩之意。李岩與楊嵐年歲相仿,根基深厚,又多得名師指導,人每見之都以“天才”相稱,他也向來以此自矜。前有於九音的青眼相加,之後楊嵐、嶽東方、道正、嶽陽等人都有訣竅相授,若說遇合之奇、福源之厚,他也算得世間少有,卻處處慢了楊嵐一拍。不過他雖有好勝之心,卻絕無嫉妒之意。這麽一來,來日東海之擂勝算又多了一成。這也算是極好的消息了,李岩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想得了別的。
楊嵐自是知道他的想法,以她此時修為,隻怕對上連無心也有五成勝算,更遑論其餘宵小。其實楊嵐最可怕的地方根本就不在內力修為,而是臨戰時的狀態,應敵時的策略技巧,然後才是天無雙的破軍槍法。而先天宗師對世間萬物運行之道的理解,定然會使自身技藝再上一層樓。比如李岩對“天地之正”、“六氣之辯”的理解定然是不如於九音的,這便是差別。
楊嵐卻道:“我也隻是初窺門徑,離登堂入室差得遠呢。即便如此,東海之擂已足夠用了。或許此間事了,還能去天都取回‘黃龍泣血’。”李岩道:“不錯,到時候我還陪著師妹去。恩,天都的事情結束了,我就該隨著公主去西域了。之前欠她許多,終有償還的時機。”楊嵐笑眯眯說道:“好啊,說不定到時我也能去呢。你可別忘了,師兄跟公主可是有約定的,自然不會反悔,想來定然是我帶人前往。”李岩少有見到她的笑容,竟然一呆,看來她當真心情不錯了。
兩人說著已走到外間,卻聽得本來嘈雜無比的擺宴校場一片清淨,微微錚錚清音,嫋嫋歌聲。老遠聽得場內在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音調一轉,又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琴音、歌喉婉轉變化,兩曲轉折平緩,竟將《采薇》、《無衣》完美結合一起。《采薇》雖也在讚頌將士為國奔波不惜身,卻也展現出濃濃思鄉之意,應景倒是應景,難離哀愁;《無衣》就不一樣了,將萬人一心、眾誌成城描述得活靈活現。與會之人、周邊宿衛的將士都為歌聲所感,胸中豪情、柔意交互往來,已有人跟著和聲。
隨著對決日久,僅僅招式上的施展已不能盡顯二人功法奧義,雙方附帶內力越來越強。方晴羽身為一船之主,自然擔心稍微不慎損壞船隻,直接將二人趕下海去比劃。二人淩波而鬥,再無顧忌,這麽一來,沿途的魚蝦可就遭了殃,身處淺海的水族被二人功力餘波所及,震傷震死無數。好在嶽陽的“五雷正法”聲威煊赫,如同滾滾天雷一般,魚蝦聞聲退散,倒免了不少危難。二人直鬥到最後一日,李岩終於憑借“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奇正變化完美融合“決浮雲”勝出一招,嶽陽大發感歎之餘,已見到了西方陸地。
楊霞首先歡呼起來。李岩與嶽陽一路爭鬥不休,並未放棄對她的教導,由樓明月考較她盧先生的功課,方晴羽考較他武功進境,那可比在流光時忙多了,即便她很是懂事,知曉這些都是為了她好,此時見終點到達,也不免驚喜。
去國多日,如今歸來,嶽陽、李岩再也無心爭鬥,飛身上船,遠遠觀望。船隻並未直接到達流光,好在往來船隻漸多,詢問之後才知航向向南偏離了一些,約在江都稍微偏南的地方,到達流光還要兩日左右。海上行了二十餘日,也不在乎多這兩天。家園在望,眾人心中所想也自不同。對於李岩來講,流光數月,已是他記事以來在淩雲山下一處待過最長的時間,當淩雲已不能再成為他的故園,流光或許成了最後的神思寄托之地。兩日後,飛仙在望時,這種近鄉情怯的情緒到達頂峰。去時中秋,歸來已是冬日,海風勁烈,撲麵如刀,幾乎寸草不生、被打造為金城湯池的飛仙島更是平添幾分蕭索。隻是軀體上的寒冷,又如何比得過心中的溫暖。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樓明月念出這句詩時,不管能不能從字麵上理解個中含義,卻都能明了她言語中的情感。流光,也許早已融在她的血脈之中了。
飛仙島為流光南部屏障,並未因停戰日久放鬆警惕。明教的船隻因要去東瀛的緣故特意做了改裝,明顯是異於普通商船的,島上哨探早就發現,一麵戒備,一麵通報給島主駱芳。駱芳聞報而出,卻見對麵船隻遠遠停下,幾人現身船頭,為首一人不是樓城主是誰。駱芳大喜,一麵傳訊主城,一麵乘一葉小舟親自來迎。
上船拜見過樓明月,李岩在旁道:“駱島主,你傷勢已大好了麽?”駱芳哈哈一笑說道:“多謝公子關心,我早就好了,現在殺起敵來,照樣一個頂倆。”又向樓明月道:“城主身負重任,我這飛仙島也不敢留客,這便趕緊去往流光吧。”
樓明月見他神色有異,當即問道:“怎麽,城主的情況不大好麽?”駱芳看了看周邊的方晴羽、嶽陽,欲言又止。樓明月道:“但說無妨,這些都是自己人。”方晴羽很是知情識趣,說道:“他們有些是沒來過流光的,我吩咐一下,莫要不懂事發生了衝突。”說著轉身便走。嶽陽也道:“我也去!”跟著她去了,九娘也帶著楊霞跟著離去。
駱芳待他們走遠,這才說道:“城主的情況還算穩定,隻是……也隻能在不用人攙扶情況下自如行走而已,身體也是虛弱得很,稍微用力便難以承受。薛神醫說了,若無他法,以他能為悉心調理,三年五載之後身體狀況或能恢複如常人,這已算是最好的結果了。若想如往日一般行走江湖、統軍打仗卻是難了。不知這次城主去東瀛尋醫,結果如何,那人肯來麽?”
樓明月搖了搖頭,駱芳神色登時難看了許多。李岩忙道:“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差勁,卓先生沒來,救治城主的方法還是有的。麻煩駱島主著人引路,咱們要盡快趕回流光。”駱芳聞言,立即喜形於色,說道:“還要什麽其他人引路,我親自操舵就是。”樓明月又叮囑他:“對方娘子客氣點,她去東瀛,便是因為明教傷了城主,心中愧疚,專去助咱們求醫的。若非是她,咱們此行不知又耽擱到什麽時候。”
關於與明教和解之事,流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其實也屬無奈,明教三宗雖不敢說實力強大,但匯聚在一起確實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此時正值多事之秋,再惹上他們,明著來流光自然不怕,派遣高手來行刺可就當真不好說了,至少沒有那麽多精力與他們虛耗。既然明教專門示好,也算關係進一步緩和。駱芳也不是不識大體之人,點頭應允,自去操舵。飛仙周邊暗礁無數,無礙堡與流光爭鬥多年還不敢胡亂行走,若非熟人操舟隻能繞遠路了。
不多時流光已然在望,遠遠看著港口無數人站著迎接,李湛、薛炎等人盡皆在列,自然也少不了楊嵐、蕭無忌等、張大通等一眾小輩。下了船,李湛對樓明月道:“樓城主,此去辛苦!”又對眾人道:“多謝各位,為我一人奔波來去,當真讓我慚愧無地!”說著對李岩點了點頭。
樓明月向來待他如同子侄,此時見他形銷骨立,完全不複之前的英姿颯爽,差一點掉下淚來。李岩也搶上前去,聲音有些哽咽,喊了聲“師兄”,便說不下去話了。李湛知他意思,笑道:“大洋之上風高浪險,可不同於近陸。你們能平安歸來我已心滿意足,更何況還帶回這許多軍資。”又向方晴羽道:“方娘子,之前騙得我好苦。憑你們此來情誼,過往恩怨一筆勾銷,你看如何?”他身為流光一家之主,這番話說出來,自然是決意盡釋前嫌了。
方晴羽深施一禮,說道:“多謝城主寬宏大量,既往不咎。其他兩宗或許我難以做主,卻可以保證盛臨宗此後絕不會再與流光為難,我或可從中調和,咱們還能互結盟友。”李湛道:“如此甚好。各位此行辛苦,我在城內略備薄酒為各位接風洗塵,這便請吧!”說著引他們入內。不及敘舊,李岩與楊嵐、張大通等也隻能點頭示意。他們都有千言萬語要說,李岩一人又怎麽招架得過來。方晴羽又來與大夥兒賠禮道歉,再加上楊霞也過來拜見眾位師叔,倒為他解了圍。
好容易到了城主府,宴席擺開,李湛先與嶽陽、方晴羽說了會兒話,以示主人待客之殷切,這才讓薛炎安置,自己卻斜倚座椅笑看著大家。不一時宴席開始,李岩看他強撐著精神,想起初見時的風光,心中暗暗難過。李湛向他招招手,讓他過來一起坐下,細問他東行的經過。李岩一一說了,最後很是愧疚,說道:“可惜了,我們沒能說服卓神醫同來,不過我把他的醫術心得以及他與另一名神醫的救治建議帶了回來,一會兒我給薛神醫看下,定然是有效果的。另外我在東瀛學了一手絕技,當初我身受重傷,經脈受損,一下子就被傳我功法的那位異人治好了,回頭跟薛神醫參詳一下,在治師兄的傷上應該也能派上用場。”
李湛道:“你們能平安歸來就好了。我這身體也沒什麽大礙,隻是騎不得馬,挽不得弓,那又如何,依然能統率流光,將咱們的大道布於天下。隻不過以後就靠你們的護衛了。”李岩更是難過,說道:“主要東海擂時間太緊了,我們隻得回來。若薛神醫還是醫治不了,此間事了,我定然再赴東瀛,無論如何也要將卓神醫請來。能治好最好,若是師兄一輩子都是這樣,我便護師兄一輩子。”李湛卻道:“那可不行,你也有許多的事情要去做。這個江湖少了你,可就少了一位懲奸除惡的大俠了。”李岩搖了搖頭,說道:“我算明白了,靠一個人的力量想要澄清宇內那是不可能的,隻有靠很多人的力量才行。又有什麽力量能強過舉國之力,所以師兄所行才是王道,我隻是小道罷了。師兄先坐,我去去就來。”李湛任他自便,他轉身就去找了薛寒山。
兩月來薛寒山想盡所有辦法救治李湛,經常半夜時分傷勢惡化,所使手段又極耗功力心血,原本一頭烏發竟花白了許多。此次他未見卓飛鴻同來,心中很是失望。待李岩將卓飛鴻的醫術心得以及與道衍大師對李湛病情的推演建議交與他,他什麽也顧不得了,直接就拿著回房研究。李岩想要跟他探討將真言法印配合救治的事還沒開口就被他堵了回去,直接就是一句:“明日午時前莫要煩我!”
李岩苦笑連連,回到李湛身邊,看他神情懨懨,也不顧身在席間,為他渡入真氣。誰知李湛經脈受損頗重,竟不能容納,受到真氣衝擊,更是痛苦難當,李岩趕緊撤去真力。旁邊楊嵐一直在看著,此時趕忙過來,為李湛順暢氣息,又對李岩搖搖頭,示意此法早就試過,除了增加李湛經脈負荷,完全不能起到正麵效果。
李岩想了想,決議還是再試一下,說道:“我再試下,若是師兄感覺不適,立即開口便是。”楊嵐在旁又是期盼又是擔心,李湛卻笑道:“你隻管來,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壞了。”楊嵐道,此間人多,莫要打攪了,你們還是回房再試,讓薛師叔在這裏照看就是了。李湛點點頭,讓楊嵐去跟薛炎說聲,這才站起身來說道:“眾位今晚隻管盡興,我在這裏你們還放不開,還是躲起來得好。”眾人哄堂大笑。李湛揮了揮手,帶李岩以及回轉來的楊嵐回房。
李岩西行一路上沒少研究這一路真言法印,又常常憶及臨行前道衍大師所傳的一些訣竅,心中早有計較。此時回到房內,仍是思忖半晌,隻是讓李湛做好,良久才口吐真言“前”,隨手結出“禪定印”,接下來真言未畢,雙手糾纏,結出了向來沒有太多感悟的“智拳印”。“智拳印”容納了“身密”神通精髓,可謂印法之始,也是印法之終。據說領悟極致,此身即佛,佛心即我,乃是密宗力量之源。李岩自學習真言手印以來,對這一路“智拳印”領悟最少,但每每結出,都會產生不小功效。
不一時,李岩內心通明透徹,連旁邊的李湛、楊嵐都受到影響。他再吐真言“臨”,結出了“內降魔印”,收懾心神,同時也以印法影響李湛。李湛對他向來信任,任他施為。在印法影響之下,丹田中氣息漸被引動。李岩知他經脈毫無承受之力,也不引出,一團真氣隻在李湛丹田中旋轉滾動,漸漸壯大。接下來口吐真言“皆”,手印變換“施無畏印”。語聲未落,手印未定,再出真言“者”,左手結出“與願印”,右手手掌已印在李湛頭頂“百會穴”,也即“天輪”所在。李湛身軀一陣,一股灼熱洪流自百會起,沿著任督二脈直衝而下。
原本李湛任督二脈受損最重,便如決口之堤一般,有洪流注入則肆虐四周。然則這次李岩灌輸的真氣並未對身體造成損傷,反似在行經途中緩緩將經脈破損之處一一修複,能讓這一股真氣下放,在李湛丹田相聚。李岩此時心清神明,對他體內真氣流動之狀如同親見,李湛自能感覺到,當真是意外之喜,如是這樣下去,經脈豈非修複完畢。
欣喜之餘,李岩收回右手,問道:“如何?”李湛運了一遍內功,點點頭說道:“不錯,功力已能運轉自如,隻是不敢發力。至少比之前沒有自保之力好上許多。”楊嵐聞言大喜,如此進度,李湛傷勢痊愈指日可待。
李岩又道:“師兄好好休息,我出去將這個好消息傳給大家。”說完與楊嵐一起去了。這次再出來,二人都是心情大好,沒想到擔心來擔心去,治好李湛的傷勢竟然這麽簡單。當下李岩又問起楊嵐的傷勢如何。
楊嵐笑而不答,長袖一拂,一身紅衣無風而動,李岩不知她何意,忽然臉色一變,閉目細察,分明就在他身邊的楊嵐竟從他神識中完全消失。他睜開眼來,對方明顯就在她身旁。但神識、真氣都已鎖定不到她。楊嵐並不是消失,而是將自己化入天地之間,合身於天地萬物運行之道,天地無窮則自身無窮,這便是所謂的“先天”。李岩想了想,終是苦笑道:“恭喜師妹率先進入先天之境,流光也再多一名宗師。我還道自己東瀛一行收獲良多,回來之後足以與師妹較一日短長,誰知你又搶先了一步。”話是如此說,眼中卻滿是欣慰與敬佩之意。李岩與楊嵐年歲相仿,根基深厚,又多得名師指導,人每見之都以“天才”相稱,他也向來以此自矜。前有於九音的青眼相加,之後楊嵐、嶽東方、道正、嶽陽等人都有訣竅相授,若說遇合之奇、福源之厚,他也算得世間少有,卻處處慢了楊嵐一拍。不過他雖有好勝之心,卻絕無嫉妒之意。這麽一來,來日東海之擂勝算又多了一成。這也算是極好的消息了,李岩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想得了別的。
楊嵐自是知道他的想法,以她此時修為,隻怕對上連無心也有五成勝算,更遑論其餘宵小。其實楊嵐最可怕的地方根本就不在內力修為,而是臨戰時的狀態,應敵時的策略技巧,然後才是天無雙的破軍槍法。而先天宗師對世間萬物運行之道的理解,定然會使自身技藝再上一層樓。比如李岩對“天地之正”、“六氣之辯”的理解定然是不如於九音的,這便是差別。
楊嵐卻道:“我也隻是初窺門徑,離登堂入室差得遠呢。即便如此,東海之擂已足夠用了。或許此間事了,還能去天都取回‘黃龍泣血’。”李岩道:“不錯,到時候我還陪著師妹去。恩,天都的事情結束了,我就該隨著公主去西域了。之前欠她許多,終有償還的時機。”楊嵐笑眯眯說道:“好啊,說不定到時我也能去呢。你可別忘了,師兄跟公主可是有約定的,自然不會反悔,想來定然是我帶人前往。”李岩少有見到她的笑容,竟然一呆,看來她當真心情不錯了。
兩人說著已走到外間,卻聽得本來嘈雜無比的擺宴校場一片清淨,微微錚錚清音,嫋嫋歌聲。老遠聽得場內在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音調一轉,又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琴音、歌喉婉轉變化,兩曲轉折平緩,竟將《采薇》、《無衣》完美結合一起。《采薇》雖也在讚頌將士為國奔波不惜身,卻也展現出濃濃思鄉之意,應景倒是應景,難離哀愁;《無衣》就不一樣了,將萬人一心、眾誌成城描述得活靈活現。與會之人、周邊宿衛的將士都為歌聲所感,胸中豪情、柔意交互往來,已有人跟著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