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盧先生處,他已然授完課,讓楊嵐自行閱讀學習,自己在院中讀書納涼。見二人來了,便讓二人坐。楊超誠惶誠恐挨著李岩坐下,卻看到李、盧二人大眼瞪小眼。半晌盧先生對李岩道:“你事情繁雜,不去做事,來我這裏幹坐著做什麽?”李岩“啊”了一聲:“先生也不知道我來做什麽的麽?”盧先生睜大了眼:“我又不是神仙,哪裏能知道你想什麽?”房內讀書的楊霞“嗤”地笑出聲來。
李岩撓撓頭,有些尷尬地說道:“我來過幾次,每次先生都知道我心中所想,還道先生洞察一切呢。”盧先生啞然失笑。李岩接著道:“此番前往倭國尋醫,茫茫滄海之上如何定位就成了問題。船上火長楊超也隻行過近海路線,此番特來請教先生。”盧先生想了想,喊了聲:“霞兒,把書房櫃中那個紫色的匣子拿來。”楊霞答應了一聲,不一會兒拿了出來,遞給盧先生,自己卻不肯回房,也在一旁磨蹭著不肯走。
盧先生也不攆她,自顧打開盒子,露出裏麵十二塊大小不一的正方木板,以及木板下的一副絹帛。他取出木板交給楊霞拿著,又將匣中絹帛鋪在院中石桌之上。三人見了,都是一聲驚歎,原來是一副地形圖,上麵勾勒著諸般界限、地名。李岩之前從宇文漣漪處獲得過一副,卻怎麽也比不上這一副詳盡。
盧先生不理他們驚詫神色,自顧說道:“這是大唐最盛時十八道、六都護府全圖,以及疆域之外的異國地圖。前朝建立之初,由於之前中原諸強爭霸,連年戰亂,國力不足,北疆異族趁勢入侵,燒殺搶掠,擄我子民數以十萬計以為奴隸。太宗皇帝迫於無奈,與最強盛的突厥締結城下之盟,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積聚國力。十載之後,滅突厥、破薛延陀等禍亂主力,之後北方各部歸附,遂置燕然都護府統之,即後來的安北都護府,後來又有單於都護府,屬關內道。”說著手指在地圖上上一大片被紅筆勾勒的區域一劃。
接著又道:“高句麗與中原的世仇且不多說了,隻他連年寇邊一項便不可輕饒。太宗皇帝曾禦駕親征,拔城十座,殺敵巨萬,隻是路途遙遠,補給不足,隻得撤兵。之後連年用兵,到高宗時終於滅高句麗,建安東都護府,統遼東、高句麗、渤海國等地。”說著在地圖右上一劃,劃出安東都護府的統帥範圍。
楊霞遞上茶水,盧先生卻不喝,隻是繼續述說:“大唐強盛,邊疆部族不斷歸附。南方部族繁多,大唐雖無偏見,兼納百家,仍需加強管理,才能得保邊疆安穩,民眾和諧,遂在交州設安南都護府,為南疆穩定之根本。”又在圖上劃出安南都護府的範圍。
李岩凝神而聽,他生於亂世,成長之後便見到一個四分五裂,以北燕朝廷為主導的疆域,卻是不知前朝曾經竟如此昌盛。
盧先生繼續道:“安西都護府幅員遼闊,始建於滅西突厥以後,後又分出北庭都護府。曾統領天山南北,西自波斯東至蔥嶺,轄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鎮重兵,之後常年與周邊戰,以保證中原穩定。至大唐中葉,中原發生一次嚴重叛亂,都護府奉詔抽調精兵組建‘安西行營’,平定叛亂收複天都。西部孟蕃卻趁機占領隴右、河西,從此安西都護府與大唐通道中斷,四鎮孤軍仍是堅守近五十載,最終杳無音信,應是失守了。”說著劃出了安西都護府的範圍。
此時唐已亡近二十載,明知這些都護府定然已經不在,李岩卻忍不住喟然長歎。盧先生也是歎了口氣,之後手指在圖上一劃說道:“現在楚逆的領土隻有河南道以南這一部分了,卻還要憑著這塊地方以奉北燕,真是中原之恥!”之後又為他們介紹了整體局勢。
李岩依了盧先生指點,此刻去看這張屬於前朝的地圖,除了大唐疆域占據中央好大一片地方,再往西就是大食人的阿拉伯帝國比較大,而此次要去的倭國僅僅是在大唐版圖東邊的一個小小島國。在圖上看,隻要沿著流光一直往東,就能到倭國九州島,到時沿島航行,再繞過四國,從難波津登陸,向東北即是平安京。
此時說到了重點,盧先生從楊霞手中拿過木板放在石桌上,說道:“可知此物是什麽?”李岩翻看一下,見木板正方,邊緣刻著刻度,也不敢妄言。楊超在旁邊說道:“刻著刻度的木板,我好像有些印象。聽經常走海路的前輩說過,可以參考著定船的位置,叫什麽名字卻是他也說不清楚,怎麽用就更不清楚了。”
盧先生道:“不錯,就是用來定位的。此物名為牽星板,是我根據前輩《開元占經》中記載所製。持此物與北極星位相合,則可得知船隻在海中的模糊方位,東西向行船時常用來測定是否偏離航線。”楊超也隻是知道此物而已,至於怎麽用那可是一竅不通,李岩、楊霞更是一頭霧水,隻能聽盧先生細講。
盧先生想了想,思索怎麽開口,過了一會兒才道:“此物用起來也簡單,一般咱們參照航線都是使用紫微星,由於其始終在星空正北,又被稱為北極星。夜幕降臨,北極星現時,隻需持著木板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邊緣是北極星,下邊緣要保持水平,如果木板未到紫微星或者蓋住紫微星,那便更換木板,直到恰好為之。之後每到夜間便用那塊恰到好處的木板測量,如果蓋住了紫微星,便說明航向偏北,未到紫微星,便說明航向偏南,調整航向至恰到好處即可。每人身高臂長都不同,切記測量時同一人測量,或者說每條航線一人對應一塊屬於自己的木板。或者可用絲線確定雙目與木板的距離,每次將木板放在相同的高度觀察亦可。可明白麽?”
楊霞早就拿了一塊最小的木板站在院中觀察簷下燈籠,不斷前行後退,一會兒燈籠露出,一會兒又遮住燈籠,玩得不亦樂乎。
楊超負責定位導航,聽得擦了一把汗,才道:“怎麽用倒是聽明白了,隻是為什麽還有些迷糊。”盧先生哼了一聲道:“不明算經,能想明白才怪,會用就行了。”盧先生見李岩尚在苦苦思索,便道:“你有什麽疑惑?”李岩卻皺眉不答。
楊霞忽道:“我這麽前進退後兩步,一會兒看到燈籠一會兒看不到的,船那麽大,站的位置不同豈非看到的也不同麽?”
這次李岩倒是答話了,說道:“想來是你離燈籠太近,挪動兩步自然影響明顯;而我們離北極星太遠,便是偏差個十步百步也不大影響。”盧先生說道:“便是如此。不過為了精確,最好也在船上同一位置觀察即可。”楊霞道:“這個道理也說得通。其實也就是說這樣便是確定了一直在距離北極星同一距離的線上行駛,可是這條線應該並非直線,而是弧形啊。地圖上倭國明明在咱們正東,若是不沿直線行駛,那豈非不會到達麽?”
李岩忽道:“不錯,我方才便是在疑惑此事。還請先生指點迷津。”
盧先生道:“此事說起來太過於驚世駭俗,我也隻是一個約略的猜測而已,不足為外人道,免得誤導你們。好了,隻要知曉按照方才說的做,保證你們能到倭國就是了。”李岩隻得點點頭。攜了牽星板,帶著楊超告辭,自去準備一應事宜。見二人遠去了,楊霞對盧先生說道:“先生,師父這麽一來一回,少說一個多月,我怕耽誤了武功進境,所以……”
盧先生白她一眼:“耽誤什麽。你師父的經曆我是知道的,他一個‘鍛骨勁’練了十多年,都練出花來了還沒停,好好練你的‘玉女篇’就是。小小年紀,省得貪多嚼不爛。”楊霞“哦”了一聲自去讀書,過了一會兒又出來了,對盧先生說道:“我師父一個人在外麵沒人照料,還有樓城主,他們在船上要多無聊啊,肯定要有人跟他們說話解悶的。”
盧先生笑道:“這都什麽理由?你師父還要人照料?一船少說也有幾十號人,樓城主還怕沒人說話解悶?你想一起去倭國見識一下直說便是,何必這麽拐彎抹角?”楊霞原本有些低落,聽到後來喜道:“先生你這是答應了?”盧先生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雖說倭國彈丸之地,沒什麽好看的,去瞅瞅也好,畢竟以後去的機會不多。隻是交代你的功課可不要耽擱,不然回來了打你手心。”
楊霞歡呼一聲,道:“我這就去跟師父說。”
楊超要去準備一應器具,李岩將牽星板交於他,兩人分別,李岩自回住處。他一旦有什麽問題想不明白,便難以放下,因此到家了仍沉思不已。眾人還道他在盧先生處遇到什麽問題,便沒打攪他。他在院中坐了一會兒,順口喊了一句:“晴羽,有涼茶麽……”本來還有人說話的院中登時鴉雀無聲。李岩話一出口,才意識到方晴羽已離開此處,且幾乎再也不會回來了。抬頭看時,那邊廂翠屏、薛晴也低下頭。方晴羽在此期間,與大夥兒關係都處得很好,心思細密,和善溫柔。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她竟是明教的朱雀聖女,在教中地位竟似還在法王之上,心中難受之餘,更是難以接受。
過了半晌,還是韓琦遞了碗水給李岩,問道:“怎麽,盧先生也有不清楚的事情麽?”李岩一麵喝水一麵說道:“那倒沒有,盧先生大才,我們一去便將問題解決了,順道還給我看了前朝疆域圖。我跟你們說那可真是大啊。“說著將情形描述了一遍。眾人都是第一次聽說百餘年前前朝疆域空前,萬國來朝的局麵,不禁神往。塵淵歎道:“可惜了,靠當今這個朝廷,隻怕盛世難再現了。祖上記錄,盛世中曾與西域有生意來往時,雙方平等以待,童叟無欺,盡顯天朝上國風采。如今即便麵對異域商人的盤剝,也隻能無可奈何。”眾人也是一陣歎息。
李岩看看大夥兒,笑道:“莫需歎息,師兄之誌可不在流光。將來若有開疆拓土、守家衛國的戰事,我等也奮勇爭先便是。終有一天,要這天下版圖比原先還大。”大夥兒興致高了起來,七嘴八舌開始討論。李岩又道:“盧先生教了我在海上定位的方法,我來跟大夥兒說說,都了解下也不多。”說著將牽星術說與大家聽,塵淵、韓琦還感些興趣,其餘人就興致寥寥,李岩也不勉強。
正閑聊之間,楊霞進來了。薛晴對什麽牽星術聽得頭大如麻,登時如看到救星一般,趕緊拉她過來坐。楊霞東張西望,隨口道:“晴羽姑姑呢?”見大夥兒神色各異,忽然想到來時路上聽到的坊間傳聞,看來那些關於方晴羽是明教奸細的傳聞也都不假,不禁低下頭去。又道:“師父,晴羽姑姑沒有刺殺過城主,是這樣的吧?”
李岩道:“有機會的話,你自己去問她好不好?功課學習完了麽?”楊霞也很乖巧,不再說晴羽的事情,點點頭說道:“都學完了,我跟盧先生說,想跟師父去倭國見見世麵,陸先生也答應了,讓我來問師父的意見。”
李岩沉思一會兒說道:“滄海茫茫,可不比島上陸上,如遇到風暴,誰也不敢保證會怎樣,到時候師父自身都難保,更別說護住你了?你真要想去,先問過你娘的意見。”楊霞笑道:“就知道你會這麽說,娘已經答應了,她還要同明月城主一起去呢,正好咱們都做個伴。”李岩道:“你娘都答應了,那你還說什麽,趕緊回去收拾一下,明早就出發。”楊霞歡呼一聲,趕忙去了。
眼看就要分別,雖說距倭國不遠,流光船隻又堅固,應是不會出現什麽大的問題,但畢竟天威難測,眾人也都擔心起來,非要給李岩餞行。李岩不斷叮囑大夥兒好生練武,若是不成三月之後的東海擂便不準參加。旁人不說,蕭無忌倒是胸脯拍得砰砰響,說道待他回來定要讓他刮目相看。正好楊嵐到了,說道:“師兄不必擔心,你不在這一個多月應該也沒有什麽戰事,我便閑了下來,正好好好督促一下大夥兒的武藝。每日卯時初在東門外集合,跟著我一起練武吧。”
蕭無忌慘叫一聲,卻被楊嵐一個眼神打斷。張大通喜道:“師妹武藝見識俱是上層,跟師妹一起練武,進益自不會小。”韓琦、塵淵都道不錯。楊嵐道:“如今這個世道越發看不明白了。原本以為上一輩的高手除了四大宗師,其他人如同於師叔、葉前輩、連無心之流已算鳳毛麟角,如今才知小看了天下英雄。明教的蕭道平、秦空哪一個都不弱,年輕一輩中的沈青衣、連海天、晴羽也都不差你我。這些隻是咱們見過的,沒有見過的沒有聽過的,誰知道還有多少個。”
李岩也點點頭:“天都之時我見了丐幫陳啟前輩的弟子嶽東方,與沈青衣在伯仲之間,我跟天常、青山在江都大雲光明寺合力擊殺的傳火使者賈法爾,其功力不在江照晚之下。唐門大公子唐非雪的功夫,又豈在咱們之下?前些天見到的那幾個明教法王都非庸手,放在哪裏都稱得上一方豪雄,之前卻是聞所未聞。咱們萬萬不可懈怠,莫要做坐井觀天之輩。”
塵淵道:“不錯。這如畫江山如不能踏遍,這許多英雄豪傑如不能會盡,豈非枉過此生。明日你往倭國,我也要好好把我的劍法整理一下了。到時候還請楊統領多多指點。”楊嵐正在客氣,蕭無忌接著說道:“對對對,這如畫江山有這許多的英雄豪傑,又怎能少得了我這柄天涯槍的情懷意氣。幹了這杯酒,明日即開始苦練。”說著端起酒杯,敬了眾人,一飲而盡。大夥兒都笑了起來,紛紛有樣學樣。一頓酒喝到三更方休,各自歇息去了。
李岩終究是喝得有點多,第二日一起,發現卯時將盡,匆匆梳洗,喝了一碗粥,先去探望了下李湛,卻見他仍是昏迷不醒。薛寒山卻道李湛脈象已逐漸穩定,想來這幾日就會醒來了,這才放心下來。
之後他趕往港口,卻見一切準備就緒,當日天氣也好,就等出發。不多時樓明月帶了九娘、楊霞過來,此行樓明月為綱首,帶著出行的眾人依例祭拜海神龍王。薛炎、秦宇、楊嵐等人都來送行,薛寒山雖未來,卻托人帶了一封書信給樓明月,說道說不定在請卓飛鴻一事上會有幫助。諸事已畢,樓明月率眾拜別,著水手纜工升帆,繞著向北,出島之後轉向東行。
先看著流光諸島越來越遠,到最後消失不見,眾人心中都有些不舍。隻是再行一段,卻見海天如碧,無窮無盡一般,船隻雖大,在這天地之間不過渺渺,翔鷗潛麟,波光瀲灩,雖然島上也常常見到,但此時看到卻又絕然不同,楊霞都逐漸歡快起來。其他人也漸漸將愁思放在腦後,享受起這趟天地間的航行來。
(本卷完)
李岩撓撓頭,有些尷尬地說道:“我來過幾次,每次先生都知道我心中所想,還道先生洞察一切呢。”盧先生啞然失笑。李岩接著道:“此番前往倭國尋醫,茫茫滄海之上如何定位就成了問題。船上火長楊超也隻行過近海路線,此番特來請教先生。”盧先生想了想,喊了聲:“霞兒,把書房櫃中那個紫色的匣子拿來。”楊霞答應了一聲,不一會兒拿了出來,遞給盧先生,自己卻不肯回房,也在一旁磨蹭著不肯走。
盧先生也不攆她,自顧打開盒子,露出裏麵十二塊大小不一的正方木板,以及木板下的一副絹帛。他取出木板交給楊霞拿著,又將匣中絹帛鋪在院中石桌之上。三人見了,都是一聲驚歎,原來是一副地形圖,上麵勾勒著諸般界限、地名。李岩之前從宇文漣漪處獲得過一副,卻怎麽也比不上這一副詳盡。
盧先生不理他們驚詫神色,自顧說道:“這是大唐最盛時十八道、六都護府全圖,以及疆域之外的異國地圖。前朝建立之初,由於之前中原諸強爭霸,連年戰亂,國力不足,北疆異族趁勢入侵,燒殺搶掠,擄我子民數以十萬計以為奴隸。太宗皇帝迫於無奈,與最強盛的突厥締結城下之盟,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積聚國力。十載之後,滅突厥、破薛延陀等禍亂主力,之後北方各部歸附,遂置燕然都護府統之,即後來的安北都護府,後來又有單於都護府,屬關內道。”說著手指在地圖上上一大片被紅筆勾勒的區域一劃。
接著又道:“高句麗與中原的世仇且不多說了,隻他連年寇邊一項便不可輕饒。太宗皇帝曾禦駕親征,拔城十座,殺敵巨萬,隻是路途遙遠,補給不足,隻得撤兵。之後連年用兵,到高宗時終於滅高句麗,建安東都護府,統遼東、高句麗、渤海國等地。”說著在地圖右上一劃,劃出安東都護府的統帥範圍。
楊霞遞上茶水,盧先生卻不喝,隻是繼續述說:“大唐強盛,邊疆部族不斷歸附。南方部族繁多,大唐雖無偏見,兼納百家,仍需加強管理,才能得保邊疆安穩,民眾和諧,遂在交州設安南都護府,為南疆穩定之根本。”又在圖上劃出安南都護府的範圍。
李岩凝神而聽,他生於亂世,成長之後便見到一個四分五裂,以北燕朝廷為主導的疆域,卻是不知前朝曾經竟如此昌盛。
盧先生繼續道:“安西都護府幅員遼闊,始建於滅西突厥以後,後又分出北庭都護府。曾統領天山南北,西自波斯東至蔥嶺,轄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鎮重兵,之後常年與周邊戰,以保證中原穩定。至大唐中葉,中原發生一次嚴重叛亂,都護府奉詔抽調精兵組建‘安西行營’,平定叛亂收複天都。西部孟蕃卻趁機占領隴右、河西,從此安西都護府與大唐通道中斷,四鎮孤軍仍是堅守近五十載,最終杳無音信,應是失守了。”說著劃出了安西都護府的範圍。
此時唐已亡近二十載,明知這些都護府定然已經不在,李岩卻忍不住喟然長歎。盧先生也是歎了口氣,之後手指在圖上一劃說道:“現在楚逆的領土隻有河南道以南這一部分了,卻還要憑著這塊地方以奉北燕,真是中原之恥!”之後又為他們介紹了整體局勢。
李岩依了盧先生指點,此刻去看這張屬於前朝的地圖,除了大唐疆域占據中央好大一片地方,再往西就是大食人的阿拉伯帝國比較大,而此次要去的倭國僅僅是在大唐版圖東邊的一個小小島國。在圖上看,隻要沿著流光一直往東,就能到倭國九州島,到時沿島航行,再繞過四國,從難波津登陸,向東北即是平安京。
此時說到了重點,盧先生從楊霞手中拿過木板放在石桌上,說道:“可知此物是什麽?”李岩翻看一下,見木板正方,邊緣刻著刻度,也不敢妄言。楊超在旁邊說道:“刻著刻度的木板,我好像有些印象。聽經常走海路的前輩說過,可以參考著定船的位置,叫什麽名字卻是他也說不清楚,怎麽用就更不清楚了。”
盧先生道:“不錯,就是用來定位的。此物名為牽星板,是我根據前輩《開元占經》中記載所製。持此物與北極星位相合,則可得知船隻在海中的模糊方位,東西向行船時常用來測定是否偏離航線。”楊超也隻是知道此物而已,至於怎麽用那可是一竅不通,李岩、楊霞更是一頭霧水,隻能聽盧先生細講。
盧先生想了想,思索怎麽開口,過了一會兒才道:“此物用起來也簡單,一般咱們參照航線都是使用紫微星,由於其始終在星空正北,又被稱為北極星。夜幕降臨,北極星現時,隻需持著木板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邊緣是北極星,下邊緣要保持水平,如果木板未到紫微星或者蓋住紫微星,那便更換木板,直到恰好為之。之後每到夜間便用那塊恰到好處的木板測量,如果蓋住了紫微星,便說明航向偏北,未到紫微星,便說明航向偏南,調整航向至恰到好處即可。每人身高臂長都不同,切記測量時同一人測量,或者說每條航線一人對應一塊屬於自己的木板。或者可用絲線確定雙目與木板的距離,每次將木板放在相同的高度觀察亦可。可明白麽?”
楊霞早就拿了一塊最小的木板站在院中觀察簷下燈籠,不斷前行後退,一會兒燈籠露出,一會兒又遮住燈籠,玩得不亦樂乎。
楊超負責定位導航,聽得擦了一把汗,才道:“怎麽用倒是聽明白了,隻是為什麽還有些迷糊。”盧先生哼了一聲道:“不明算經,能想明白才怪,會用就行了。”盧先生見李岩尚在苦苦思索,便道:“你有什麽疑惑?”李岩卻皺眉不答。
楊霞忽道:“我這麽前進退後兩步,一會兒看到燈籠一會兒看不到的,船那麽大,站的位置不同豈非看到的也不同麽?”
這次李岩倒是答話了,說道:“想來是你離燈籠太近,挪動兩步自然影響明顯;而我們離北極星太遠,便是偏差個十步百步也不大影響。”盧先生說道:“便是如此。不過為了精確,最好也在船上同一位置觀察即可。”楊霞道:“這個道理也說得通。其實也就是說這樣便是確定了一直在距離北極星同一距離的線上行駛,可是這條線應該並非直線,而是弧形啊。地圖上倭國明明在咱們正東,若是不沿直線行駛,那豈非不會到達麽?”
李岩忽道:“不錯,我方才便是在疑惑此事。還請先生指點迷津。”
盧先生道:“此事說起來太過於驚世駭俗,我也隻是一個約略的猜測而已,不足為外人道,免得誤導你們。好了,隻要知曉按照方才說的做,保證你們能到倭國就是了。”李岩隻得點點頭。攜了牽星板,帶著楊超告辭,自去準備一應事宜。見二人遠去了,楊霞對盧先生說道:“先生,師父這麽一來一回,少說一個多月,我怕耽誤了武功進境,所以……”
盧先生白她一眼:“耽誤什麽。你師父的經曆我是知道的,他一個‘鍛骨勁’練了十多年,都練出花來了還沒停,好好練你的‘玉女篇’就是。小小年紀,省得貪多嚼不爛。”楊霞“哦”了一聲自去讀書,過了一會兒又出來了,對盧先生說道:“我師父一個人在外麵沒人照料,還有樓城主,他們在船上要多無聊啊,肯定要有人跟他們說話解悶的。”
盧先生笑道:“這都什麽理由?你師父還要人照料?一船少說也有幾十號人,樓城主還怕沒人說話解悶?你想一起去倭國見識一下直說便是,何必這麽拐彎抹角?”楊霞原本有些低落,聽到後來喜道:“先生你這是答應了?”盧先生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雖說倭國彈丸之地,沒什麽好看的,去瞅瞅也好,畢竟以後去的機會不多。隻是交代你的功課可不要耽擱,不然回來了打你手心。”
楊霞歡呼一聲,道:“我這就去跟師父說。”
楊超要去準備一應器具,李岩將牽星板交於他,兩人分別,李岩自回住處。他一旦有什麽問題想不明白,便難以放下,因此到家了仍沉思不已。眾人還道他在盧先生處遇到什麽問題,便沒打攪他。他在院中坐了一會兒,順口喊了一句:“晴羽,有涼茶麽……”本來還有人說話的院中登時鴉雀無聲。李岩話一出口,才意識到方晴羽已離開此處,且幾乎再也不會回來了。抬頭看時,那邊廂翠屏、薛晴也低下頭。方晴羽在此期間,與大夥兒關係都處得很好,心思細密,和善溫柔。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她竟是明教的朱雀聖女,在教中地位竟似還在法王之上,心中難受之餘,更是難以接受。
過了半晌,還是韓琦遞了碗水給李岩,問道:“怎麽,盧先生也有不清楚的事情麽?”李岩一麵喝水一麵說道:“那倒沒有,盧先生大才,我們一去便將問題解決了,順道還給我看了前朝疆域圖。我跟你們說那可真是大啊。“說著將情形描述了一遍。眾人都是第一次聽說百餘年前前朝疆域空前,萬國來朝的局麵,不禁神往。塵淵歎道:“可惜了,靠當今這個朝廷,隻怕盛世難再現了。祖上記錄,盛世中曾與西域有生意來往時,雙方平等以待,童叟無欺,盡顯天朝上國風采。如今即便麵對異域商人的盤剝,也隻能無可奈何。”眾人也是一陣歎息。
李岩看看大夥兒,笑道:“莫需歎息,師兄之誌可不在流光。將來若有開疆拓土、守家衛國的戰事,我等也奮勇爭先便是。終有一天,要這天下版圖比原先還大。”大夥兒興致高了起來,七嘴八舌開始討論。李岩又道:“盧先生教了我在海上定位的方法,我來跟大夥兒說說,都了解下也不多。”說著將牽星術說與大家聽,塵淵、韓琦還感些興趣,其餘人就興致寥寥,李岩也不勉強。
正閑聊之間,楊霞進來了。薛晴對什麽牽星術聽得頭大如麻,登時如看到救星一般,趕緊拉她過來坐。楊霞東張西望,隨口道:“晴羽姑姑呢?”見大夥兒神色各異,忽然想到來時路上聽到的坊間傳聞,看來那些關於方晴羽是明教奸細的傳聞也都不假,不禁低下頭去。又道:“師父,晴羽姑姑沒有刺殺過城主,是這樣的吧?”
李岩道:“有機會的話,你自己去問她好不好?功課學習完了麽?”楊霞也很乖巧,不再說晴羽的事情,點點頭說道:“都學完了,我跟盧先生說,想跟師父去倭國見見世麵,陸先生也答應了,讓我來問師父的意見。”
李岩沉思一會兒說道:“滄海茫茫,可不比島上陸上,如遇到風暴,誰也不敢保證會怎樣,到時候師父自身都難保,更別說護住你了?你真要想去,先問過你娘的意見。”楊霞笑道:“就知道你會這麽說,娘已經答應了,她還要同明月城主一起去呢,正好咱們都做個伴。”李岩道:“你娘都答應了,那你還說什麽,趕緊回去收拾一下,明早就出發。”楊霞歡呼一聲,趕忙去了。
眼看就要分別,雖說距倭國不遠,流光船隻又堅固,應是不會出現什麽大的問題,但畢竟天威難測,眾人也都擔心起來,非要給李岩餞行。李岩不斷叮囑大夥兒好生練武,若是不成三月之後的東海擂便不準參加。旁人不說,蕭無忌倒是胸脯拍得砰砰響,說道待他回來定要讓他刮目相看。正好楊嵐到了,說道:“師兄不必擔心,你不在這一個多月應該也沒有什麽戰事,我便閑了下來,正好好好督促一下大夥兒的武藝。每日卯時初在東門外集合,跟著我一起練武吧。”
蕭無忌慘叫一聲,卻被楊嵐一個眼神打斷。張大通喜道:“師妹武藝見識俱是上層,跟師妹一起練武,進益自不會小。”韓琦、塵淵都道不錯。楊嵐道:“如今這個世道越發看不明白了。原本以為上一輩的高手除了四大宗師,其他人如同於師叔、葉前輩、連無心之流已算鳳毛麟角,如今才知小看了天下英雄。明教的蕭道平、秦空哪一個都不弱,年輕一輩中的沈青衣、連海天、晴羽也都不差你我。這些隻是咱們見過的,沒有見過的沒有聽過的,誰知道還有多少個。”
李岩也點點頭:“天都之時我見了丐幫陳啟前輩的弟子嶽東方,與沈青衣在伯仲之間,我跟天常、青山在江都大雲光明寺合力擊殺的傳火使者賈法爾,其功力不在江照晚之下。唐門大公子唐非雪的功夫,又豈在咱們之下?前些天見到的那幾個明教法王都非庸手,放在哪裏都稱得上一方豪雄,之前卻是聞所未聞。咱們萬萬不可懈怠,莫要做坐井觀天之輩。”
塵淵道:“不錯。這如畫江山如不能踏遍,這許多英雄豪傑如不能會盡,豈非枉過此生。明日你往倭國,我也要好好把我的劍法整理一下了。到時候還請楊統領多多指點。”楊嵐正在客氣,蕭無忌接著說道:“對對對,這如畫江山有這許多的英雄豪傑,又怎能少得了我這柄天涯槍的情懷意氣。幹了這杯酒,明日即開始苦練。”說著端起酒杯,敬了眾人,一飲而盡。大夥兒都笑了起來,紛紛有樣學樣。一頓酒喝到三更方休,各自歇息去了。
李岩終究是喝得有點多,第二日一起,發現卯時將盡,匆匆梳洗,喝了一碗粥,先去探望了下李湛,卻見他仍是昏迷不醒。薛寒山卻道李湛脈象已逐漸穩定,想來這幾日就會醒來了,這才放心下來。
之後他趕往港口,卻見一切準備就緒,當日天氣也好,就等出發。不多時樓明月帶了九娘、楊霞過來,此行樓明月為綱首,帶著出行的眾人依例祭拜海神龍王。薛炎、秦宇、楊嵐等人都來送行,薛寒山雖未來,卻托人帶了一封書信給樓明月,說道說不定在請卓飛鴻一事上會有幫助。諸事已畢,樓明月率眾拜別,著水手纜工升帆,繞著向北,出島之後轉向東行。
先看著流光諸島越來越遠,到最後消失不見,眾人心中都有些不舍。隻是再行一段,卻見海天如碧,無窮無盡一般,船隻雖大,在這天地之間不過渺渺,翔鷗潛麟,波光瀲灩,雖然島上也常常見到,但此時看到卻又絕然不同,楊霞都逐漸歡快起來。其他人也漸漸將愁思放在腦後,享受起這趟天地間的航行來。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