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宇文信還在沉思,宇文商上前道:“啟稟父皇,兒臣有話要說。”宇文信向來寵愛這個兒子,甚至不惜親自出麵讓佛心宗宗主鏡心收他為徒,鏡心隻得打破自己不收俗家弟子的定例,傳他武功。宇文商倒也爭氣,被譽為佛心宗年輕一輩中的天縱之才,大漲自己臉麵。當下便讓他直說不妨。
宇文商環顧群臣,揣摩了下宇文信的意思,才道:“兒臣以為,突厥使團不遠萬裏前來與我大楚結永世之好,又進奉無上佛寶,足見其誠意。如今突厥有難,我大楚若放任不管,豈非寒了公主一片拳拳之心,這尚是其次;若是還有其他眾多有意前來進貢朝拜的部族聽聞此事,又怎肯前來呢?兒臣以為,當急速發兵,助公主平定內亂,一統部族,才是上策。兒臣不才,願為先驅!”此等大事上宇文信向來獨斷專行,大臣們都不敢作聲,此時有宇文商打頭陣,立刻有數人出列附和。
宇文信哈哈一笑,之後說道:“還是趙王深得我心。朕本就是決意出兵的,隻是一直拿不定主意讓誰統領。將軍們資曆是夠了,既然公主親來,如此則不顯我大楚的誠意。今日趙王自告奮勇,當得統領之職。趙王聽封,朕任命你為大都督,輔國大將軍,主持助突厥平亂一應事務。武瀛聽封,朕任命你為下都督,雲麾將軍,輔佐趙王西征。”
宇文商、武瀛趕忙上前謝恩,阿史那瑕也上前拜謝。
宇文信又道:“近日裏流光城那幫叛逆甚是猖獗,若是一直待在東海便了,居然還敢到陸上擺弄事端。雖然諒他們也掀不起多大風浪,放任不管也是不妥。近日裏各方豪傑已在天都集結,到時比武奪帥,帥位確定之後一並交由趙王統率,先滅流光,再往西行吧。”
阿史那瑕暗自冷笑,宇文信果然是梟雄之輩,向不輕易信人,他知道自己與李湛有幾分香火之情,便擔心自己並非真心實意結盟,說道先攻流光,便是要看自己是否真心合作了。當下便道:“我等前來,一則麵見大楚皇帝陛下,二則便是為了流光之事。流光城為燕、楚心腹之患。早在西州之時,燕皇已發過絕殺之令,此番貴國又召集天下豪傑群起攻之,我等既然來了,那便略盡綿薄之力吧。”
宇文信笑道:“此番得公主相助,定然能掃蕩妖氛,靖平宇內。”說道見已近午時,便在偏殿設宴款待。早有光祿寺在文成殿安排好宴席,楚帝宇文信邀阿史那瑕等人赴宴,麵東而坐,趙王宇文商作陪阿史那瑕南向坐,幾名德高望重位尊的大臣北向坐,武瀛及幾名武將陪李岩、崒幹西向坐。山珍海味流水價上來,觥籌交錯之間,說些中土西域的風土人情,一時顯得賓主盡歡。李岩、崒幹身為公主貼身護衛,身份特殊,便也安排了席位,由新晉的下都督雲麾將軍武瀛作陪,也足以顯示楚帝對突厥使團的重視了。
席間宇文商殷切為阿史那瑕布菜,並介紹諸般中土美味的菜肴吃法,順便夾帶一些地方風物典故。他本就瀟灑倜儻,學識淵博,此刻著意發揮,席間一時風頭無兩,引得阿史那瑕笑意盈盈,殿中新開的繁花也似黯然失色。宇文信也隻是在上首微笑觀看,偶爾舉杯邀飲,並不多說,也不知心中在想什麽。
李岩看著阿史那瑕與宇文商言談甚歡,心中不知怎地,沒來由地一痛。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失意,心空落落的似在一直下沉,卻如何也碰不到底一般。崒幹卻是興致甚高,隻管大盞喝著禦酒,近日來悉心護衛,實是未曾如此開懷暢飲過,他見李岩興致不高,偷偷在他耳邊說道:“其實我也不喜歡那小子!”說完嗬嗬直笑,拿過酒盞與李岩一碰,又是一飲而盡。李岩聞言一愣,苦笑一下,端起酒盞跟著一飲而盡,卻因不常飲酒,見崒幹喝的痛快,隻道很好下咽,有樣學樣之下,不由得嗆咳起來。
武瀛坐在李岩左首,他今日莫名榮升,實是意外之喜,若非同為射聲軍副帥的江照晚不在,隻怕輪不到自己。他先與陪坐的眾將幹了幾盞,也沒忘記主要任務是陪李岩、崒幹,便也端起酒盞敬二人酒喝。
崒幹倒是來者不拒,李岩勉強陪著又喝了一碗,便推說不勝酒力,武瀛臉色就有點不太好看了。說起來自己是朝廷從三品武將,又是新擢升的下都督,比起李岩一個公主護衛,豈止高了一個品級,主動敬他酒喝,竟然還推三阻四,臉色便略微沉了下來。
過得片刻,席間一曲歌舞完畢,眾人喝彩之餘,武瀛尋了個機會,起身對宇文信道:“陛下,適才舞蹈確屬精妙,隻是臣等軍伍粗人也看不出什麽,陛下說好,那定然是好的。大楚以武立國,咱們宴飲之時也不能隻有這些歌舞,也便讓咱們這些大老粗出下彩,為大家表演一下武藝如何?”他知道宇文信最喜歡粗魯不文的武將,又喜歡聽“以武立國”四字,此刻一番話說將出來,宇文信果然允諾。
於是武瀛走到間空處,說道:“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個人耍拳耍劍的大是無趣。我見懷瑜公主護衛李岩武藝高強,鬥膽請公主允許他與在下放個對。”阿史那瑕眉頭微皺,看向李岩,卻見李岩微微點頭,當下說道:“青崖便與武將軍配合一下吧。”
李岩起身抱拳道:“遵命。”出席經過武瀛身邊時,輕輕在他耳邊道:“我跟趙王打成平手,將軍可敢勝我?”武瀛聞言一愣。李岩說完走到他對麵,也不用兵器,隨手擺了個架勢,道:“武將軍,請賜教吧!”
武瀛在途徑天樞時展露武功身法,實是個勁敵。李岩本也不懼,隻是此處人多眼雜,全力施展武藝隻怕到得後來不好自圓其說,便使了個攻心之計。武瀛武功本比宇文商高出一線,但他與宇文商比武從未贏過,其中道理自是難以明說,此刻要在大庭廣眾下贏了與趙王武功不相上下的李岩,隻怕最終打的是自己的臉。
糾結之中,武瀛隻得擺好架勢,卻是成名絕學“混元掌”,說了聲:“李公子先請!”
李岩也不答話,出手就是“落英指”,配合著腳下輕功攻向武瀛。“落英指”招式飄逸,李岩輕功向來是一絕,此時有意賣弄,隻見他身形縹緲難測,很有幾分出世風姿。周邊一些不識武功的文臣看著少年人的招法路數,早就喝起彩來。宇文信顯是看出他武功路數,臉上一絲應有的表情也沒有。
武瀛眼見騎虎難下,即便對方施展的是花拳繡腿,也隻能裝出竭盡全力的樣子悉心應對,雖然雷聲大雨點小,倒也打得花團錦簇,表演更多於實戰。兩人一個身形飄逸若天上仙人,一個威猛霸氣似下山猛虎,隻怕比起方才的舞蹈來說也差相仿佛,更何況二人身形招式迥然相異,對比之下更顯好看。
武瀛見周邊采聲如雷,隻道無心插柳,能博得周遭朝廷重臣一笑也是值得。不料李岩卻存心不讓他好過,流風回雪般的招式之中偶然夾雜著幾下殺招,隻得全神應對,不能勝也不能速敗便成了當下的局麵。
李岩卻不管他,雖然施展的招式大多數是中看不中用,卻也不斷將自己近來領悟得一些心得施展出來,武瀛這樣的高手肯做陪練,簡直是不用白不用,前些時日與宇文商對戰時所領悟的一些“混招”之法,後來觀察楊嵐與江照晚決戰中的領悟逐漸融匯到招式之間,雖然周圍很多高手,包括宇文信都已看出他施展的是淩雲一派的武藝,卻也不由疑惑究竟是不是淩雲的入室弟子,怎麽施展出來的招式心法如此駁雜。
阿史那瑕卻是明白他的用意,知道想趁此機會擺脫宇文信的懷疑,之後若在天都之內有所行動,也可撇清幹係。
李岩與武瀛纏鬥許久,指法中夾著各種各樣的招式,甚至於崒幹與人對敵的拳法,韓琦與人對敵的刀法都含了進去,隻是“破軍槍法”的招式是一點都不敢露的。但無論如何變招,武瀛總是能夠以一路“混元掌”從容應對,足見他武功之高,也隻比江照晚差了一籌而已,若是不施展真功夫,隻能是有敗無勝。好在武瀛也心中顧忌,不敢輕易勝了他這個與趙王宇文商打成平手之人。
兩人鬥了兩百餘招,武瀛越鬥越是憋屈,對方強自己倒還好說,對方弱卻也隻能壓製自身武功相對,說不出的別扭,並且隨著激鬥也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摸透對方的武功根底,但是也不能繼續下去,連使幾招殺手,趁對方防禦之際,縱身跳出圈外,拱手道:“李公子武功高強,在下佩服,今日怕是難以分出勝負了。”
李岩也是拱手一禮,之後二人分別向宇文信、阿史那瑕施禮,又向周邊觀戰之人施了一禮,周邊觀戰的眾臣大聲喝彩,彩聲經久不絕。兩人施禮已畢正要退下,宇文信卻遣人賜了二人黃金百兩,寶刀寶劍各一口,二人這才謝恩下場。
便在此時,宇文商不知說了什麽,阿史那瑕聽了又笑了起來。黃門侍郎張宗倓起身奏道:“啟稟陛下,臣觀懷瑜公主與趙王甚是般配,不如今日便由陛下賜婚,也是一樁美事。”說完嗬嗬笑了起來。宇文商聞言一呆,他在市中一見阿史那瑕便傾心不已,已有了好逑之意,此刻見張宗倓如此,心中大喜若狂,卻正色對張宗倓道:“張侍郎豈非唐突無禮!”
宗正宇文禮也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卻覺得張侍郎在此事上很有見地,還請陛下恩準。”宇文禮是宇文商的皇叔,向來關係很好,如何不知他心思。宇文商恨不得抱住這個皇叔親上一口,臉上卻做出靦腆之色,皇叔是長輩,自是不便出口駁斥的。
李岩端起酒盞正與崒幹碰杯,聞得張宗倓、宇文禮的說辭,手一抖,酒盞竟跌落桌上,酒水灑了一身,隻是此時所有人目光集中在宇文信身上,看他如何表態,誰也無心理他,崒幹卻大有深意看了他一眼。李岩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他見阿史那瑕與宇文商言談甚歡,唯恐她出口答應下來。這種莫名的情愫,究竟產生於何時,是她四方館冷月下古琴鳴奏,是她天津橋感歎風月無情,是她定鼎門感懷身世,還是一路東行同曆風雨。也許每一個時刻都有,才在今日讓李岩看清楚自己心中的牽掛。總之,阿史那瑕在他心中已經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那明明是有別於於九音、張大通、韓琦等人的特殊感情。
宇文信略一沉吟,道:“公主遠來是客,提起此事原是不當,隻是我看趙王很是傾慕公主,若承蒙公主不棄……”
阿史那瑕不待他說完,便道:“陛下,阿史那瑕身負重擔,將來要繼承突厥汗位,振興部族,陛下莫非要趙王隨我關山萬裏,去西域度過餘生麽?”
此言一出,宇文商如被一頭冷水潑了下來。他是宇文信最寵愛的兒子,何嚐沒有繼承大統的想法。若如此的話,除非阿史那瑕肯放棄部族隨他在天都落足,不然二人怎也不能成就鴛盟。宇文信本有計較,如宇文商肯以公主夫婿身份遠赴西域,助他掌控突厥,豈非比盟約更為牢固。在愛子與大勢之間若需選擇,宇文商定然是要靠後一些的。他不說話,隻等宇文商肯表態同意,便要想方設法促成此事。
宇文商心中天人交戰,一個聲音要他立刻答應,便可有機會成就心願,與心中佳人廝守終身;另一個聲音卻告訴他,一旦答應,無論如何今後必將與帝位無緣了。正自著急,宇文禮插口道:“陛下,今日此事太過倉促,想是臣等多飲了些酒,慮事不周全。況且此等大事不宜在席間議論,不如留待來日商討吧。”宇文信暗自冷笑,他春秋鼎盛,這些皇親大臣已有了陣營之分,來日定要好好整治,心中對宇文商、宇文禮已多了幾分防範之意。
宇文商得宇文禮解圍,也不知是失落還是慶幸,回坐席中,再與阿史那瑕言笑時已多了些許不自然,阿史那瑕卻依然故我。李岩原來見阿史那瑕並未斷言拒絕,本較為擔心,此刻見揭過此事,一塊大石方落了地,自去與崒幹說些趣事。
隻是經得此事,席間眾人各懷心思,一股尷尬氣息漫延大殿,楚帝便以突厥使團遠來勞頓為由,結束了宴飲,又由武瀛帶禁衛送阿史那瑕一行返回四方館。
武瀛向阿史那瑕告辭時,假裝無意問道:“公主殿下的護衛李公子武功高強,不知是師出何處啊?能將這等能人招致麾下,想必花費了不少功夫吧。”說著嗬嗬笑了起來。以他身份,即便領了雲麾將軍、下都督,也是不夠資格向阿史那瑕發問的,自是背後有人指使。崒幹正要搶白他一頓,阿史那瑕卻道:“青崖是師出淩雲門,他在門中也不甚得意,本想下山闖些名頭,正好遇上我們一行。我便告訴他流光城風雲際會,正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便一路同行了。後來路上有人圖謀不軌,青崖奮力援救,名義上是我護衛,實則說是我的友人也不為過。”
武瀛聞言幹笑了兩聲,顯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臨了對李岩說道:“李公子武功高強,來日還要請教。”這才去了。
阿史那瑕見李岩滿麵疑惑,便對他道:“淩雲武功名滿天下,藏是藏不住的,越是遮掩,越是引人懷疑,便直接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疑神疑鬼去。即便被查出你是於前輩的傳人那又如何,到時自能找到說辭。”李岩知她擔了風險,隻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得罷了,阿史那瑕自去更換衣物。
旁邊崒幹卻不管那麽多,自顧將宇文信賜的寶劍拔了出來,劍長四尺,烏沉沉的劍刃,倒是與定海有幾分相似,隻是造型古樸得多。崒幹隨手揮舞了幾下,正巧阿史那瑕更換了便服歸來,見到崒幹手中之劍,抽了一口冷氣,道:“宇文信好大的手筆。”崒幹和李岩都是一愣,道“怎麽?”
阿史那瑕指著劍柄上的銘文道:“你們看這是什麽字?”
崒幹、李岩盯著兩個怎麽看起來都不像字的銘文看了半晌,麵麵相覷。崒幹倒沒什麽,李岩很是慚愧地說道:“還望公主賜教。”阿史那瑕搖了搖頭,說道:“並不是我認得,而是我見過這把劍。這是千餘年前吳越地區的一種文字,形狀若飛鳥,稱為鳥篆。這兩個字念作‘湛盧’。”
李岩失聲道:“湛盧,傳說中的王道之劍?”
阿史那瑕將劍從崒幹手中拿來,細細觀察,最後才道:“不錯,便是古時吳越之王持之爭霸天下所用的湛盧了。傳說是鑄劍大師歐冶子集神鐵聖泉所鑄。劍成時氣衝鬥牛,王者可用,霸者不可用,實是一件仁者之器。”
宇文商環顧群臣,揣摩了下宇文信的意思,才道:“兒臣以為,突厥使團不遠萬裏前來與我大楚結永世之好,又進奉無上佛寶,足見其誠意。如今突厥有難,我大楚若放任不管,豈非寒了公主一片拳拳之心,這尚是其次;若是還有其他眾多有意前來進貢朝拜的部族聽聞此事,又怎肯前來呢?兒臣以為,當急速發兵,助公主平定內亂,一統部族,才是上策。兒臣不才,願為先驅!”此等大事上宇文信向來獨斷專行,大臣們都不敢作聲,此時有宇文商打頭陣,立刻有數人出列附和。
宇文信哈哈一笑,之後說道:“還是趙王深得我心。朕本就是決意出兵的,隻是一直拿不定主意讓誰統領。將軍們資曆是夠了,既然公主親來,如此則不顯我大楚的誠意。今日趙王自告奮勇,當得統領之職。趙王聽封,朕任命你為大都督,輔國大將軍,主持助突厥平亂一應事務。武瀛聽封,朕任命你為下都督,雲麾將軍,輔佐趙王西征。”
宇文商、武瀛趕忙上前謝恩,阿史那瑕也上前拜謝。
宇文信又道:“近日裏流光城那幫叛逆甚是猖獗,若是一直待在東海便了,居然還敢到陸上擺弄事端。雖然諒他們也掀不起多大風浪,放任不管也是不妥。近日裏各方豪傑已在天都集結,到時比武奪帥,帥位確定之後一並交由趙王統率,先滅流光,再往西行吧。”
阿史那瑕暗自冷笑,宇文信果然是梟雄之輩,向不輕易信人,他知道自己與李湛有幾分香火之情,便擔心自己並非真心實意結盟,說道先攻流光,便是要看自己是否真心合作了。當下便道:“我等前來,一則麵見大楚皇帝陛下,二則便是為了流光之事。流光城為燕、楚心腹之患。早在西州之時,燕皇已發過絕殺之令,此番貴國又召集天下豪傑群起攻之,我等既然來了,那便略盡綿薄之力吧。”
宇文信笑道:“此番得公主相助,定然能掃蕩妖氛,靖平宇內。”說道見已近午時,便在偏殿設宴款待。早有光祿寺在文成殿安排好宴席,楚帝宇文信邀阿史那瑕等人赴宴,麵東而坐,趙王宇文商作陪阿史那瑕南向坐,幾名德高望重位尊的大臣北向坐,武瀛及幾名武將陪李岩、崒幹西向坐。山珍海味流水價上來,觥籌交錯之間,說些中土西域的風土人情,一時顯得賓主盡歡。李岩、崒幹身為公主貼身護衛,身份特殊,便也安排了席位,由新晉的下都督雲麾將軍武瀛作陪,也足以顯示楚帝對突厥使團的重視了。
席間宇文商殷切為阿史那瑕布菜,並介紹諸般中土美味的菜肴吃法,順便夾帶一些地方風物典故。他本就瀟灑倜儻,學識淵博,此刻著意發揮,席間一時風頭無兩,引得阿史那瑕笑意盈盈,殿中新開的繁花也似黯然失色。宇文信也隻是在上首微笑觀看,偶爾舉杯邀飲,並不多說,也不知心中在想什麽。
李岩看著阿史那瑕與宇文商言談甚歡,心中不知怎地,沒來由地一痛。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失意,心空落落的似在一直下沉,卻如何也碰不到底一般。崒幹卻是興致甚高,隻管大盞喝著禦酒,近日來悉心護衛,實是未曾如此開懷暢飲過,他見李岩興致不高,偷偷在他耳邊說道:“其實我也不喜歡那小子!”說完嗬嗬直笑,拿過酒盞與李岩一碰,又是一飲而盡。李岩聞言一愣,苦笑一下,端起酒盞跟著一飲而盡,卻因不常飲酒,見崒幹喝的痛快,隻道很好下咽,有樣學樣之下,不由得嗆咳起來。
武瀛坐在李岩左首,他今日莫名榮升,實是意外之喜,若非同為射聲軍副帥的江照晚不在,隻怕輪不到自己。他先與陪坐的眾將幹了幾盞,也沒忘記主要任務是陪李岩、崒幹,便也端起酒盞敬二人酒喝。
崒幹倒是來者不拒,李岩勉強陪著又喝了一碗,便推說不勝酒力,武瀛臉色就有點不太好看了。說起來自己是朝廷從三品武將,又是新擢升的下都督,比起李岩一個公主護衛,豈止高了一個品級,主動敬他酒喝,竟然還推三阻四,臉色便略微沉了下來。
過得片刻,席間一曲歌舞完畢,眾人喝彩之餘,武瀛尋了個機會,起身對宇文信道:“陛下,適才舞蹈確屬精妙,隻是臣等軍伍粗人也看不出什麽,陛下說好,那定然是好的。大楚以武立國,咱們宴飲之時也不能隻有這些歌舞,也便讓咱們這些大老粗出下彩,為大家表演一下武藝如何?”他知道宇文信最喜歡粗魯不文的武將,又喜歡聽“以武立國”四字,此刻一番話說將出來,宇文信果然允諾。
於是武瀛走到間空處,說道:“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個人耍拳耍劍的大是無趣。我見懷瑜公主護衛李岩武藝高強,鬥膽請公主允許他與在下放個對。”阿史那瑕眉頭微皺,看向李岩,卻見李岩微微點頭,當下說道:“青崖便與武將軍配合一下吧。”
李岩起身抱拳道:“遵命。”出席經過武瀛身邊時,輕輕在他耳邊道:“我跟趙王打成平手,將軍可敢勝我?”武瀛聞言一愣。李岩說完走到他對麵,也不用兵器,隨手擺了個架勢,道:“武將軍,請賜教吧!”
武瀛在途徑天樞時展露武功身法,實是個勁敵。李岩本也不懼,隻是此處人多眼雜,全力施展武藝隻怕到得後來不好自圓其說,便使了個攻心之計。武瀛武功本比宇文商高出一線,但他與宇文商比武從未贏過,其中道理自是難以明說,此刻要在大庭廣眾下贏了與趙王武功不相上下的李岩,隻怕最終打的是自己的臉。
糾結之中,武瀛隻得擺好架勢,卻是成名絕學“混元掌”,說了聲:“李公子先請!”
李岩也不答話,出手就是“落英指”,配合著腳下輕功攻向武瀛。“落英指”招式飄逸,李岩輕功向來是一絕,此時有意賣弄,隻見他身形縹緲難測,很有幾分出世風姿。周邊一些不識武功的文臣看著少年人的招法路數,早就喝起彩來。宇文信顯是看出他武功路數,臉上一絲應有的表情也沒有。
武瀛眼見騎虎難下,即便對方施展的是花拳繡腿,也隻能裝出竭盡全力的樣子悉心應對,雖然雷聲大雨點小,倒也打得花團錦簇,表演更多於實戰。兩人一個身形飄逸若天上仙人,一個威猛霸氣似下山猛虎,隻怕比起方才的舞蹈來說也差相仿佛,更何況二人身形招式迥然相異,對比之下更顯好看。
武瀛見周邊采聲如雷,隻道無心插柳,能博得周遭朝廷重臣一笑也是值得。不料李岩卻存心不讓他好過,流風回雪般的招式之中偶然夾雜著幾下殺招,隻得全神應對,不能勝也不能速敗便成了當下的局麵。
李岩卻不管他,雖然施展的招式大多數是中看不中用,卻也不斷將自己近來領悟得一些心得施展出來,武瀛這樣的高手肯做陪練,簡直是不用白不用,前些時日與宇文商對戰時所領悟的一些“混招”之法,後來觀察楊嵐與江照晚決戰中的領悟逐漸融匯到招式之間,雖然周圍很多高手,包括宇文信都已看出他施展的是淩雲一派的武藝,卻也不由疑惑究竟是不是淩雲的入室弟子,怎麽施展出來的招式心法如此駁雜。
阿史那瑕卻是明白他的用意,知道想趁此機會擺脫宇文信的懷疑,之後若在天都之內有所行動,也可撇清幹係。
李岩與武瀛纏鬥許久,指法中夾著各種各樣的招式,甚至於崒幹與人對敵的拳法,韓琦與人對敵的刀法都含了進去,隻是“破軍槍法”的招式是一點都不敢露的。但無論如何變招,武瀛總是能夠以一路“混元掌”從容應對,足見他武功之高,也隻比江照晚差了一籌而已,若是不施展真功夫,隻能是有敗無勝。好在武瀛也心中顧忌,不敢輕易勝了他這個與趙王宇文商打成平手之人。
兩人鬥了兩百餘招,武瀛越鬥越是憋屈,對方強自己倒還好說,對方弱卻也隻能壓製自身武功相對,說不出的別扭,並且隨著激鬥也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摸透對方的武功根底,但是也不能繼續下去,連使幾招殺手,趁對方防禦之際,縱身跳出圈外,拱手道:“李公子武功高強,在下佩服,今日怕是難以分出勝負了。”
李岩也是拱手一禮,之後二人分別向宇文信、阿史那瑕施禮,又向周邊觀戰之人施了一禮,周邊觀戰的眾臣大聲喝彩,彩聲經久不絕。兩人施禮已畢正要退下,宇文信卻遣人賜了二人黃金百兩,寶刀寶劍各一口,二人這才謝恩下場。
便在此時,宇文商不知說了什麽,阿史那瑕聽了又笑了起來。黃門侍郎張宗倓起身奏道:“啟稟陛下,臣觀懷瑜公主與趙王甚是般配,不如今日便由陛下賜婚,也是一樁美事。”說完嗬嗬笑了起來。宇文商聞言一呆,他在市中一見阿史那瑕便傾心不已,已有了好逑之意,此刻見張宗倓如此,心中大喜若狂,卻正色對張宗倓道:“張侍郎豈非唐突無禮!”
宗正宇文禮也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卻覺得張侍郎在此事上很有見地,還請陛下恩準。”宇文禮是宇文商的皇叔,向來關係很好,如何不知他心思。宇文商恨不得抱住這個皇叔親上一口,臉上卻做出靦腆之色,皇叔是長輩,自是不便出口駁斥的。
李岩端起酒盞正與崒幹碰杯,聞得張宗倓、宇文禮的說辭,手一抖,酒盞竟跌落桌上,酒水灑了一身,隻是此時所有人目光集中在宇文信身上,看他如何表態,誰也無心理他,崒幹卻大有深意看了他一眼。李岩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他見阿史那瑕與宇文商言談甚歡,唯恐她出口答應下來。這種莫名的情愫,究竟產生於何時,是她四方館冷月下古琴鳴奏,是她天津橋感歎風月無情,是她定鼎門感懷身世,還是一路東行同曆風雨。也許每一個時刻都有,才在今日讓李岩看清楚自己心中的牽掛。總之,阿史那瑕在他心中已經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那明明是有別於於九音、張大通、韓琦等人的特殊感情。
宇文信略一沉吟,道:“公主遠來是客,提起此事原是不當,隻是我看趙王很是傾慕公主,若承蒙公主不棄……”
阿史那瑕不待他說完,便道:“陛下,阿史那瑕身負重擔,將來要繼承突厥汗位,振興部族,陛下莫非要趙王隨我關山萬裏,去西域度過餘生麽?”
此言一出,宇文商如被一頭冷水潑了下來。他是宇文信最寵愛的兒子,何嚐沒有繼承大統的想法。若如此的話,除非阿史那瑕肯放棄部族隨他在天都落足,不然二人怎也不能成就鴛盟。宇文信本有計較,如宇文商肯以公主夫婿身份遠赴西域,助他掌控突厥,豈非比盟約更為牢固。在愛子與大勢之間若需選擇,宇文商定然是要靠後一些的。他不說話,隻等宇文商肯表態同意,便要想方設法促成此事。
宇文商心中天人交戰,一個聲音要他立刻答應,便可有機會成就心願,與心中佳人廝守終身;另一個聲音卻告訴他,一旦答應,無論如何今後必將與帝位無緣了。正自著急,宇文禮插口道:“陛下,今日此事太過倉促,想是臣等多飲了些酒,慮事不周全。況且此等大事不宜在席間議論,不如留待來日商討吧。”宇文信暗自冷笑,他春秋鼎盛,這些皇親大臣已有了陣營之分,來日定要好好整治,心中對宇文商、宇文禮已多了幾分防範之意。
宇文商得宇文禮解圍,也不知是失落還是慶幸,回坐席中,再與阿史那瑕言笑時已多了些許不自然,阿史那瑕卻依然故我。李岩原來見阿史那瑕並未斷言拒絕,本較為擔心,此刻見揭過此事,一塊大石方落了地,自去與崒幹說些趣事。
隻是經得此事,席間眾人各懷心思,一股尷尬氣息漫延大殿,楚帝便以突厥使團遠來勞頓為由,結束了宴飲,又由武瀛帶禁衛送阿史那瑕一行返回四方館。
武瀛向阿史那瑕告辭時,假裝無意問道:“公主殿下的護衛李公子武功高強,不知是師出何處啊?能將這等能人招致麾下,想必花費了不少功夫吧。”說著嗬嗬笑了起來。以他身份,即便領了雲麾將軍、下都督,也是不夠資格向阿史那瑕發問的,自是背後有人指使。崒幹正要搶白他一頓,阿史那瑕卻道:“青崖是師出淩雲門,他在門中也不甚得意,本想下山闖些名頭,正好遇上我們一行。我便告訴他流光城風雲際會,正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便一路同行了。後來路上有人圖謀不軌,青崖奮力援救,名義上是我護衛,實則說是我的友人也不為過。”
武瀛聞言幹笑了兩聲,顯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臨了對李岩說道:“李公子武功高強,來日還要請教。”這才去了。
阿史那瑕見李岩滿麵疑惑,便對他道:“淩雲武功名滿天下,藏是藏不住的,越是遮掩,越是引人懷疑,便直接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疑神疑鬼去。即便被查出你是於前輩的傳人那又如何,到時自能找到說辭。”李岩知她擔了風險,隻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得罷了,阿史那瑕自去更換衣物。
旁邊崒幹卻不管那麽多,自顧將宇文信賜的寶劍拔了出來,劍長四尺,烏沉沉的劍刃,倒是與定海有幾分相似,隻是造型古樸得多。崒幹隨手揮舞了幾下,正巧阿史那瑕更換了便服歸來,見到崒幹手中之劍,抽了一口冷氣,道:“宇文信好大的手筆。”崒幹和李岩都是一愣,道“怎麽?”
阿史那瑕指著劍柄上的銘文道:“你們看這是什麽字?”
崒幹、李岩盯著兩個怎麽看起來都不像字的銘文看了半晌,麵麵相覷。崒幹倒沒什麽,李岩很是慚愧地說道:“還望公主賜教。”阿史那瑕搖了搖頭,說道:“並不是我認得,而是我見過這把劍。這是千餘年前吳越地區的一種文字,形狀若飛鳥,稱為鳥篆。這兩個字念作‘湛盧’。”
李岩失聲道:“湛盧,傳說中的王道之劍?”
阿史那瑕將劍從崒幹手中拿來,細細觀察,最後才道:“不錯,便是古時吳越之王持之爭霸天下所用的湛盧了。傳說是鑄劍大師歐冶子集神鐵聖泉所鑄。劍成時氣衝鬥牛,王者可用,霸者不可用,實是一件仁者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