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幫顏邊兆拉關係
按理說顏永農的一萬個憂心都該放下了,顏邊兆走在路夠安全了,在學校裏有老師照看,有同學們做玩伴,還有什麽可操心呢?
有,他總是擔心有同學欺負顏邊兆。欺生是動物的共性,人也不例外甚至更甚。
不說遠的就說家裏那“鼻嘴大”的喜喜都曉得欺負她哥哥,若不是有他罩著兒子她早就爬到她哥頭上作威作福了。何況學校裏這一大群年紀、個子大的、特別是道德品質壞的學生難保不欺負他的兒子。
他死也不會忘記第一次送兒子上學時那些孩子當著他們的麵叫“撿來的孩子”。有大人護著他們尚且如此肆無忌憚,現在沒有大人護著的顏邊兆怕不被鋪天蓋地的口水淹沒嗎?
天啦,他怕煞了別人叫他兒子“撿來的”。他寧願別的孩子罵他兒子的爹娘、祖宗。千萬別罵他兒子“揀來的”。這比割了他的心肝,挖了他的腦髓還要痛苦。
他忌諱“撿”這個字。在他的口語裏早就刪去了這個字,把用“撿”表達的行為用“拿”替換。他甚至詛咒起發明文字的祖先來:隨造個什麽字來不行偏要造這麽一個卵字,真是鬼魂作邪了!
顏永農在地裏使勁地幹著活兒,忽然走神了,心事不在活兒上,飛到了學校。他仿佛看到那些壞孩子向自己兒子吐口水,拿毒箭一樣的眼光射著兒子;仿佛聽到兒子雙手捂著臉哭喊:“爸爸,幫我。”
他隨即丟下活兒,即使鋤頭挖進了土裏也顧不上拔出來,急忙奔向學校。他到了學校先要躲在窗戶邊或牆上裂縫處觀察裏麵的情況,確定兒子好好的沒有受任何委屈才稍稍安心回去幹活。
孩子放學回來,他要過過細喜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他周圍每個同學的脾氣、個性。
凡顏邊兆班上同學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及性格脾氣他掌握得比顏邊兆的老家師還要清楚。因而每上學時他都要在兒子的耳邊千叮嚀萬囑咐:“某某同學品行好多跟他玩,某某同學脾氣像貓咪毛要順著摸,某某同學盡量少來往,遠離某某同學。”
不管兒子聽沒有聽到,記不記得住,做不做得到,他一遍一遍地說而且每次都不漏說,隻有全說了他心裏才安逸。
他總是在兒子的書包裏、衣兜裏塞滿花生、豆子之類的零食,讓兒子帶到學校裏分給身邊的同學吃。並安置兒子分食物時要均勻,不能因為分東西不勻鬧出意見。
他接送兒子或去看兒子時也是帶大包小包的花生豆子去,見學生多時一人一撮,學生少時一人一把。
顏永農給這些孩子的嘴巴打了牙祭的同時又給他們精神打牙祭:你實在是個好孩子,他很聽話,你很聰明,他有板眼---。
個個都被他奉承到,即使一無是處的壞孩子也得到他不切實際的憑空捏造的誇獎,在他的口中沒有一個壞孩子。這還不夠他接著還要口頭賄賂他們:“你們要團結我家顏邊兆,他碰到困難你們要幫他,千萬不要欺負他,以後我會有更多更好的東西帶給你們吃。”
其實小孩子家極好相處,隻要把你的玩具借給他們玩玩,把你學習用品借給他們用用,分上一兩粒花生、豆子。即使他把你的玩具、用品弄壞了你也不追著賠,他吃了你的零食事後你不要過嘴那麽你就會同他們相處的很融洽。
而顏邊兆正好是同學們中玩具最新奇最豐富、學習用具最齊全,吃食最多的一個。雖然他愛惜自己的東西但他大方不吝嗇,隨便哪個同學都可以借動。他還舍得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夥吃,所以顏邊兆與同學們處得非常好。
加上他父親幫他拉關係,現在他的人緣更是好極了,再不是他巴結大夥兒而是大夥兒巴結他,當然多半是巴結他的吃食巴結他的用具,大家自然而然團結在他周圍,都順從他維護他。誰要是得罪顏邊兆就是得罪大夥兒,就是想孤獨,就是不要玩伴。更重要的是得罪了顏邊兆就是跟自己的嘴巴過不去。
顏永農不光幫兒子跟周圍的同學和朋友搞好關係,巴結兒子的老師對老師的好沒人想得到做得出到。顏永農清楚沒有老師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然而不管老師的愛有多深多廣畢竟有限。
顏邊兆就讀的這個班隻有舒老師一個人教,舒老師集班主任、科任老師於一身。四五十個學生分享一個老師的愛,顏邊兆得到的隻是一小塊。何況老師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人,連父母的心都不平,老師也會存私心也會偏心,比較喜歡會讀書的聽話的孩子。
加上顏邊兆一開始就沒有給舒老師留下好印象,顏永農擔心舒老師對顏邊兆有成見。雖說他請了老師吃過飯,一頓飯又算得了什麽?請老師吃飯的家長也不少。
他不但要消除舒老師的成見還很自私的要老師把對其他同學的愛盡量多轉移一些到顏邊兆身上。因而他得以成倍的十倍的乃至百倍的好回敬老師。
在開學、中途,期末之際,逢年過節之時他要置酒肉大席把全校老師接來家裏答應【招待】。對直接教顏邊兆的舒老師更是巴結、討好之極。舒老師是本村人,是一個民辦教師,家裏種了田地。
每到農忙季節顏永農歇下自己田地裏農活到舒老師家裏去幫忙,時常送舒老師些禮物,別的貴重禮物他拿不出,但那些如板凳、小椅子、木盆之類出在他手裏的小器家具他見老師家缺啥就送啥,捕到了野雞、兔子、魚蝦等也要送舒老師一些。
這是一個夏天的晚上,由於白天太陽光太強烈了,田裏的水熱了把泥巴都溫熱了,那白天躲在草根下的青蛙,躺在泥裏的泥鰍、黃鱔晚上都鑽出來透氣、乘涼。
這是捕獲的大好時機,顏永農拿出手電和用竹塊做的專門用來夾黃鱔的夾子來到田畈裏,真是走運,他看見水裏有一團黑的,開始還以為是一堆大牛屎,及至拿手電一照才看清楚是一隻腳魚。
腳魚太不過顏永農手中的夾子,夾進魚簍一掂量二斤半往外去。夠了,收工。有了這腳魚還稀罕啥子黃鱔呢?再說人嘛貪心不能太過分了,這田畈已經送給了自己這麽大一好處不應該再多拿了。
他拿了工具回家了,還沒進家門在外麵的場地上扯起喉嚨喊:“顏邊兆,快來看。他媽,快來看!當當------當,今晚我倒進大糞缸了!(揀了個很大的好)”
“不得了,爸,你身上沾了大糞,一定很臭,你快點洗澡換衣去。”顏邊兆不知道“倒進大糞缸裏”的引申義。
“不用,不用,你爸爸身上幹淨得很呢!”顏永農回答。
“看你喜成這樣,揀到了金元寶?”王會蘭也急忙跑出來看。
“差不多,是個黑元寶。喜喜,去給那大水桶盛大半桶水,放腳魚進去。腳魚不能露在水麵上,一旦給蚊子咬了會死掉,咬死的腳魚有毒吃不得。”顏永農說。
“好大的腳魚!拿出去能賣個好價錢。”王會蘭說。
“你說的是法物(混話)!這野生的腳魚是上好的補品,比雞婆蛋勝萬倍。怪我無能拿不出錢買這樣的好東西給孩子補身體,今天幸運搞到了一隻你還想拿去換錢,你不是想錢想瘋了吧?”顏永農說。
“我又不是說一定要拿去賣了,我的意思是說這隻腳魚值錢。看你把我說成什麽樣了?好像我沒見過錢似的。怕我就是個重錢不重身體的人咯!這麽大一隻腳魚燉了一大鼎鍋,到我麵前沒有肉吃也有湯喝吧!就算你們爺崽把湯都喝光了那蕩鍋水總有我喝的吧!”王會蘭說。
第二天,顏永農燒了一壺開水,開水倒進木臉盆裏。顏永農從後麵捏住腳魚尾部就要往開水投,隻見腳魚的頭伸得老長,四腳亂滑。
就在這一刻顏永農改變了主意,他對顏邊兆說:“兒子,我跟你打個差盤(商量),你舒老師一天到晚圍著你們轉,吃了多大的虧費了多少的力啊!聽說前段時間裏她還累病了,我一直想去看望她可又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剛才我忽然想起拿這隻腳魚去看她又體麵又敬意重。反正以後我有的是機會捉腳魚給你吃。”
顏邊兆不是很情願不過還是答應了。
後來顏永農捉到過兩次腳魚都不超過半斤,因為弄不到那樣的大腳魚給顏邊兆補身體他一直對兒子懷著一種歉意。他弄給顏邊兆吃的營養品不少,可他總是覺得所有的營養都抵不上那隻腳魚。
按理說顏永農的一萬個憂心都該放下了,顏邊兆走在路夠安全了,在學校裏有老師照看,有同學們做玩伴,還有什麽可操心呢?
有,他總是擔心有同學欺負顏邊兆。欺生是動物的共性,人也不例外甚至更甚。
不說遠的就說家裏那“鼻嘴大”的喜喜都曉得欺負她哥哥,若不是有他罩著兒子她早就爬到她哥頭上作威作福了。何況學校裏這一大群年紀、個子大的、特別是道德品質壞的學生難保不欺負他的兒子。
他死也不會忘記第一次送兒子上學時那些孩子當著他們的麵叫“撿來的孩子”。有大人護著他們尚且如此肆無忌憚,現在沒有大人護著的顏邊兆怕不被鋪天蓋地的口水淹沒嗎?
天啦,他怕煞了別人叫他兒子“撿來的”。他寧願別的孩子罵他兒子的爹娘、祖宗。千萬別罵他兒子“揀來的”。這比割了他的心肝,挖了他的腦髓還要痛苦。
他忌諱“撿”這個字。在他的口語裏早就刪去了這個字,把用“撿”表達的行為用“拿”替換。他甚至詛咒起發明文字的祖先來:隨造個什麽字來不行偏要造這麽一個卵字,真是鬼魂作邪了!
顏永農在地裏使勁地幹著活兒,忽然走神了,心事不在活兒上,飛到了學校。他仿佛看到那些壞孩子向自己兒子吐口水,拿毒箭一樣的眼光射著兒子;仿佛聽到兒子雙手捂著臉哭喊:“爸爸,幫我。”
他隨即丟下活兒,即使鋤頭挖進了土裏也顧不上拔出來,急忙奔向學校。他到了學校先要躲在窗戶邊或牆上裂縫處觀察裏麵的情況,確定兒子好好的沒有受任何委屈才稍稍安心回去幹活。
孩子放學回來,他要過過細喜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他周圍每個同學的脾氣、個性。
凡顏邊兆班上同學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及性格脾氣他掌握得比顏邊兆的老家師還要清楚。因而每上學時他都要在兒子的耳邊千叮嚀萬囑咐:“某某同學品行好多跟他玩,某某同學脾氣像貓咪毛要順著摸,某某同學盡量少來往,遠離某某同學。”
不管兒子聽沒有聽到,記不記得住,做不做得到,他一遍一遍地說而且每次都不漏說,隻有全說了他心裏才安逸。
他總是在兒子的書包裏、衣兜裏塞滿花生、豆子之類的零食,讓兒子帶到學校裏分給身邊的同學吃。並安置兒子分食物時要均勻,不能因為分東西不勻鬧出意見。
他接送兒子或去看兒子時也是帶大包小包的花生豆子去,見學生多時一人一撮,學生少時一人一把。
顏永農給這些孩子的嘴巴打了牙祭的同時又給他們精神打牙祭:你實在是個好孩子,他很聽話,你很聰明,他有板眼---。
個個都被他奉承到,即使一無是處的壞孩子也得到他不切實際的憑空捏造的誇獎,在他的口中沒有一個壞孩子。這還不夠他接著還要口頭賄賂他們:“你們要團結我家顏邊兆,他碰到困難你們要幫他,千萬不要欺負他,以後我會有更多更好的東西帶給你們吃。”
其實小孩子家極好相處,隻要把你的玩具借給他們玩玩,把你學習用品借給他們用用,分上一兩粒花生、豆子。即使他把你的玩具、用品弄壞了你也不追著賠,他吃了你的零食事後你不要過嘴那麽你就會同他們相處的很融洽。
而顏邊兆正好是同學們中玩具最新奇最豐富、學習用具最齊全,吃食最多的一個。雖然他愛惜自己的東西但他大方不吝嗇,隨便哪個同學都可以借動。他還舍得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夥吃,所以顏邊兆與同學們處得非常好。
加上他父親幫他拉關係,現在他的人緣更是好極了,再不是他巴結大夥兒而是大夥兒巴結他,當然多半是巴結他的吃食巴結他的用具,大家自然而然團結在他周圍,都順從他維護他。誰要是得罪顏邊兆就是得罪大夥兒,就是想孤獨,就是不要玩伴。更重要的是得罪了顏邊兆就是跟自己的嘴巴過不去。
顏永農不光幫兒子跟周圍的同學和朋友搞好關係,巴結兒子的老師對老師的好沒人想得到做得出到。顏永農清楚沒有老師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然而不管老師的愛有多深多廣畢竟有限。
顏邊兆就讀的這個班隻有舒老師一個人教,舒老師集班主任、科任老師於一身。四五十個學生分享一個老師的愛,顏邊兆得到的隻是一小塊。何況老師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人,連父母的心都不平,老師也會存私心也會偏心,比較喜歡會讀書的聽話的孩子。
加上顏邊兆一開始就沒有給舒老師留下好印象,顏永農擔心舒老師對顏邊兆有成見。雖說他請了老師吃過飯,一頓飯又算得了什麽?請老師吃飯的家長也不少。
他不但要消除舒老師的成見還很自私的要老師把對其他同學的愛盡量多轉移一些到顏邊兆身上。因而他得以成倍的十倍的乃至百倍的好回敬老師。
在開學、中途,期末之際,逢年過節之時他要置酒肉大席把全校老師接來家裏答應【招待】。對直接教顏邊兆的舒老師更是巴結、討好之極。舒老師是本村人,是一個民辦教師,家裏種了田地。
每到農忙季節顏永農歇下自己田地裏農活到舒老師家裏去幫忙,時常送舒老師些禮物,別的貴重禮物他拿不出,但那些如板凳、小椅子、木盆之類出在他手裏的小器家具他見老師家缺啥就送啥,捕到了野雞、兔子、魚蝦等也要送舒老師一些。
這是一個夏天的晚上,由於白天太陽光太強烈了,田裏的水熱了把泥巴都溫熱了,那白天躲在草根下的青蛙,躺在泥裏的泥鰍、黃鱔晚上都鑽出來透氣、乘涼。
這是捕獲的大好時機,顏永農拿出手電和用竹塊做的專門用來夾黃鱔的夾子來到田畈裏,真是走運,他看見水裏有一團黑的,開始還以為是一堆大牛屎,及至拿手電一照才看清楚是一隻腳魚。
腳魚太不過顏永農手中的夾子,夾進魚簍一掂量二斤半往外去。夠了,收工。有了這腳魚還稀罕啥子黃鱔呢?再說人嘛貪心不能太過分了,這田畈已經送給了自己這麽大一好處不應該再多拿了。
他拿了工具回家了,還沒進家門在外麵的場地上扯起喉嚨喊:“顏邊兆,快來看。他媽,快來看!當當------當,今晚我倒進大糞缸了!(揀了個很大的好)”
“不得了,爸,你身上沾了大糞,一定很臭,你快點洗澡換衣去。”顏邊兆不知道“倒進大糞缸裏”的引申義。
“不用,不用,你爸爸身上幹淨得很呢!”顏永農回答。
“看你喜成這樣,揀到了金元寶?”王會蘭也急忙跑出來看。
“差不多,是個黑元寶。喜喜,去給那大水桶盛大半桶水,放腳魚進去。腳魚不能露在水麵上,一旦給蚊子咬了會死掉,咬死的腳魚有毒吃不得。”顏永農說。
“好大的腳魚!拿出去能賣個好價錢。”王會蘭說。
“你說的是法物(混話)!這野生的腳魚是上好的補品,比雞婆蛋勝萬倍。怪我無能拿不出錢買這樣的好東西給孩子補身體,今天幸運搞到了一隻你還想拿去換錢,你不是想錢想瘋了吧?”顏永農說。
“我又不是說一定要拿去賣了,我的意思是說這隻腳魚值錢。看你把我說成什麽樣了?好像我沒見過錢似的。怕我就是個重錢不重身體的人咯!這麽大一隻腳魚燉了一大鼎鍋,到我麵前沒有肉吃也有湯喝吧!就算你們爺崽把湯都喝光了那蕩鍋水總有我喝的吧!”王會蘭說。
第二天,顏永農燒了一壺開水,開水倒進木臉盆裏。顏永農從後麵捏住腳魚尾部就要往開水投,隻見腳魚的頭伸得老長,四腳亂滑。
就在這一刻顏永農改變了主意,他對顏邊兆說:“兒子,我跟你打個差盤(商量),你舒老師一天到晚圍著你們轉,吃了多大的虧費了多少的力啊!聽說前段時間裏她還累病了,我一直想去看望她可又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剛才我忽然想起拿這隻腳魚去看她又體麵又敬意重。反正以後我有的是機會捉腳魚給你吃。”
顏邊兆不是很情願不過還是答應了。
後來顏永農捉到過兩次腳魚都不超過半斤,因為弄不到那樣的大腳魚給顏邊兆補身體他一直對兒子懷著一種歉意。他弄給顏邊兆吃的營養品不少,可他總是覺得所有的營養都抵不上那隻腳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