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帶回來的這堆東西最終目的地還挺複雜,三幅畫當然要落地上博;古籍抄本肯定要先送到德綿堂去,給二老和老師叔過目,再決定存放地;八大碼,小茶圓,隆慶青花大罐肯定要先送首都,之後豇豆紅瓷器可能要留在德綿堂,而隆慶青花大罐可能要送到歲華軒去。
至於那一大堆木頭周至就更糾結了,通過在紐約進行的實驗,沙漠金做成的畫軸相當漂亮,現在送到首都去存放當然是最方便的,但是周至又怕倆老爺子看見了要打劫一部分,想了想覺得還是送去還在裝修中的“知容博物館”,也就是原來西湖邊的華僑大酒店比較好。
哪怕是“特事特辦”,出關手續也是非常麻煩的,加上駱千和和馬承源認真負責的態度,就更加的慢了。
這次收進的瓷器雖然比較希有罕見,但是駱千和和馬承源都是見多識廣,隻嘖嘖稱道了片刻就放過了。
古籍實在有點多,八十多種,兩人也撿宋刻本看了看,畢竟這批書籍和瓷器從理論上講跟他們就沒有什麽關係。
不過馬承源還是摸著《集韻》的封麵陰陽周至:“我們和老翁小翁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工作,還是沒能搶過你啊……”
“上博現在挺有錢啊?三百萬美元也可以隨便拿出來了?”周至反唇相譏。
“不是說兩百萬美元嗎?”馬承源一下子給堵得沒脾氣了,其實這麽長時間沒有敲定下來,最大的一項阻礙就在“有償”二字上。
公正地講翁氏藏書再翻一倍古籍都能夠順利出手,對於那些買家來講,翁萬戈要求這批藏書不可分割這個條件更加苛刻。
對於國內的博物館來說,兩百萬美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上博能夠籌措到的極限也就是一百萬,剩下的都需要打報告申請國家撥款。
“兩百萬是給翁老的轉讓費,剩下的還有中介費,運費,保險費,過關費,這不又是一百萬美元?”
駱千和打圓場:“我們已經很知足了,托了翁老的盛情和肘子的麵子,這三幅畫能夠通過捐贈的方式給上博,實在是意外之喜,我跟老馬得知消息,可是高興得兩晚上都睡不著。”
“打開看過之後,我怕二位更加睡不著。”周至賊笑道。
“啥意思?不會給你整出啥毛病來了吧?”駱千和嚇了一大跳:“肘子你可別嚇唬我們啊!”
等到畫卷打開,駱千和先嚇了一大跳:“這麽新?!”
馬承源更是指著周至,手指不停地發抖:“你你你……肘子你膽子也太大了!這麽修萬一有點什麽差池,所有人都會怪罪到你頭上!”
“就知道你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周至笑著將馬承源的手壓下:“所以這三幅畫,我是在翁老的委托下進行的修複,之前它們可都是私藏,翁老有全部的處置權。”
說完兩手一攤:“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可賴不到我頭上啊。”
見馬承源還想要反駁,周至擺出一幅哄小孩的姿態:“先看了貨再說,要是發現了什麽毛病,認打認罰行了不?”
三幅畫裏最小的《長江萬裏圖》橫一米六,縱四十公分,最大的《杜甫詩意圖軸》的尺寸更在在三米多乘一米多,在古畫裏屬於少見的巨軸。
剩下的《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是豎軸,高兩米,寬一米,也相當的巨大。
翁萬戈和上博的關係非常不錯,也知道上博其實不差藏品,所缺的就是像這三幅畫一般,能夠填補收藏空白的品種。
直接在這裏全掛起來研究當然不可能,隻能邊展邊收,用古人欣賞長卷的那種方式來看。
隨著畫卷逐漸展開,二老的神色漸漸從慎重變成了放鬆,慢慢開始出現笑容,到最後越來越欣慰,最後變成哈哈大笑。
馬承源興奮地搓著手:“老駱,怎麽有一種欣賞函皇父鼎的感覺?這中體會可太奇妙了啊!”
駱千和也興奮得很,招呼博物館和海關的工作小組:“快收起來收起來,我們帶到博物館去展開細看!”
“二位可還滿意?”周至問道。
“有你的!修舊成新,可不就是老馬說的,看函皇父鼎的感覺!”駱千和笑道:“等我給老徐打個電話,這手藝他要是沒有第一時間看到,得抱怨咱們不地道了!”
說完拍了拍周至的肩膀:“年輕人當真是一日千裏,這手藝比起修複唐伯虎山水圖和文徵明《奉天殿早朝詩軸》那會兒,又有了大進步啊!”
唐伯虎山水圖是個絹本團扇,當時碎得已經不行了,上博對於自己的修複力量沒有信心,於是將之送到榮寶齋,榮寶齋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徐邦達,剛好王老爺子帶著周至上門,讓周至用燒鉛法修複了《獐猿圖》,讓徐邦達大為震驚,於是邀請周至共同修複唐伯虎的山水圖。
修複的效果讓上博十分滿意,於是又委托周至代為修複文徵明的《奉天殿早朝詩軸》。
《奉天殿早朝詩軸》是絹本,周至用了早催三眠蠶絲複原出的仿古命絹將之修複,也讓它成了首次享受到這項新技術的古代藝術品。
而這次修複的三卷畫軸,能夠明顯地看出周至的技術又有了精進,因此無怪馬駱二人大喜過望。
等到大家上了車,麥小苗才問周至:“剛剛駱老說看你修複的畫好像看皇父鼎,是什麽意思呀?”
周至笑道:“是函皇父鼎,那是一件重要的西周文物,是一套陪嫁器當中的一件,也是第一次在銘文上列出了一整套祭器清單,其價值堪比法門寺地宮賬冊。”
“這件器物還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因為保藏環境過於特殊,導致其內部氧化和一般青銅器那樣呈現為銅鏽綠色,但是其外身卻一點鏽沒有,而是形成了一層特殊的透明氧化膜,讓函皇父鼎雖然距今兩千多年,卻依然保持著當年鑄造出來不就的樣子,也就是‘吉金’本來的金黃色。”
“這麽神奇?”麥小苗也是在故宮國博逛過好多圈的人了,歪著腦袋回憶了一下,想不起來見過這東西:“我怎麽沒有什麽印象呢?”
周至笑道:“因為這件東西現在藏於陝博,陝博也是個好地方,什麽時候咱們去看看。”
“函皇父鼎是西周時期的文物,卻金光閃閃。”麥小苗說道:“駱老的意思就是說你將畫修得好像剛畫出來時的樣子……這是誇你還是批評你呀?”
“函皇父鼎可是青銅器裏的稀罕物,所以嘛……我就當他是誇了。”
至於那一大堆木頭周至就更糾結了,通過在紐約進行的實驗,沙漠金做成的畫軸相當漂亮,現在送到首都去存放當然是最方便的,但是周至又怕倆老爺子看見了要打劫一部分,想了想覺得還是送去還在裝修中的“知容博物館”,也就是原來西湖邊的華僑大酒店比較好。
哪怕是“特事特辦”,出關手續也是非常麻煩的,加上駱千和和馬承源認真負責的態度,就更加的慢了。
這次收進的瓷器雖然比較希有罕見,但是駱千和和馬承源都是見多識廣,隻嘖嘖稱道了片刻就放過了。
古籍實在有點多,八十多種,兩人也撿宋刻本看了看,畢竟這批書籍和瓷器從理論上講跟他們就沒有什麽關係。
不過馬承源還是摸著《集韻》的封麵陰陽周至:“我們和老翁小翁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工作,還是沒能搶過你啊……”
“上博現在挺有錢啊?三百萬美元也可以隨便拿出來了?”周至反唇相譏。
“不是說兩百萬美元嗎?”馬承源一下子給堵得沒脾氣了,其實這麽長時間沒有敲定下來,最大的一項阻礙就在“有償”二字上。
公正地講翁氏藏書再翻一倍古籍都能夠順利出手,對於那些買家來講,翁萬戈要求這批藏書不可分割這個條件更加苛刻。
對於國內的博物館來說,兩百萬美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上博能夠籌措到的極限也就是一百萬,剩下的都需要打報告申請國家撥款。
“兩百萬是給翁老的轉讓費,剩下的還有中介費,運費,保險費,過關費,這不又是一百萬美元?”
駱千和打圓場:“我們已經很知足了,托了翁老的盛情和肘子的麵子,這三幅畫能夠通過捐贈的方式給上博,實在是意外之喜,我跟老馬得知消息,可是高興得兩晚上都睡不著。”
“打開看過之後,我怕二位更加睡不著。”周至賊笑道。
“啥意思?不會給你整出啥毛病來了吧?”駱千和嚇了一大跳:“肘子你可別嚇唬我們啊!”
等到畫卷打開,駱千和先嚇了一大跳:“這麽新?!”
馬承源更是指著周至,手指不停地發抖:“你你你……肘子你膽子也太大了!這麽修萬一有點什麽差池,所有人都會怪罪到你頭上!”
“就知道你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周至笑著將馬承源的手壓下:“所以這三幅畫,我是在翁老的委托下進行的修複,之前它們可都是私藏,翁老有全部的處置權。”
說完兩手一攤:“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可賴不到我頭上啊。”
見馬承源還想要反駁,周至擺出一幅哄小孩的姿態:“先看了貨再說,要是發現了什麽毛病,認打認罰行了不?”
三幅畫裏最小的《長江萬裏圖》橫一米六,縱四十公分,最大的《杜甫詩意圖軸》的尺寸更在在三米多乘一米多,在古畫裏屬於少見的巨軸。
剩下的《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是豎軸,高兩米,寬一米,也相當的巨大。
翁萬戈和上博的關係非常不錯,也知道上博其實不差藏品,所缺的就是像這三幅畫一般,能夠填補收藏空白的品種。
直接在這裏全掛起來研究當然不可能,隻能邊展邊收,用古人欣賞長卷的那種方式來看。
隨著畫卷逐漸展開,二老的神色漸漸從慎重變成了放鬆,慢慢開始出現笑容,到最後越來越欣慰,最後變成哈哈大笑。
馬承源興奮地搓著手:“老駱,怎麽有一種欣賞函皇父鼎的感覺?這中體會可太奇妙了啊!”
駱千和也興奮得很,招呼博物館和海關的工作小組:“快收起來收起來,我們帶到博物館去展開細看!”
“二位可還滿意?”周至問道。
“有你的!修舊成新,可不就是老馬說的,看函皇父鼎的感覺!”駱千和笑道:“等我給老徐打個電話,這手藝他要是沒有第一時間看到,得抱怨咱們不地道了!”
說完拍了拍周至的肩膀:“年輕人當真是一日千裏,這手藝比起修複唐伯虎山水圖和文徵明《奉天殿早朝詩軸》那會兒,又有了大進步啊!”
唐伯虎山水圖是個絹本團扇,當時碎得已經不行了,上博對於自己的修複力量沒有信心,於是將之送到榮寶齋,榮寶齋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徐邦達,剛好王老爺子帶著周至上門,讓周至用燒鉛法修複了《獐猿圖》,讓徐邦達大為震驚,於是邀請周至共同修複唐伯虎的山水圖。
修複的效果讓上博十分滿意,於是又委托周至代為修複文徵明的《奉天殿早朝詩軸》。
《奉天殿早朝詩軸》是絹本,周至用了早催三眠蠶絲複原出的仿古命絹將之修複,也讓它成了首次享受到這項新技術的古代藝術品。
而這次修複的三卷畫軸,能夠明顯地看出周至的技術又有了精進,因此無怪馬駱二人大喜過望。
等到大家上了車,麥小苗才問周至:“剛剛駱老說看你修複的畫好像看皇父鼎,是什麽意思呀?”
周至笑道:“是函皇父鼎,那是一件重要的西周文物,是一套陪嫁器當中的一件,也是第一次在銘文上列出了一整套祭器清單,其價值堪比法門寺地宮賬冊。”
“這件器物還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因為保藏環境過於特殊,導致其內部氧化和一般青銅器那樣呈現為銅鏽綠色,但是其外身卻一點鏽沒有,而是形成了一層特殊的透明氧化膜,讓函皇父鼎雖然距今兩千多年,卻依然保持著當年鑄造出來不就的樣子,也就是‘吉金’本來的金黃色。”
“這麽神奇?”麥小苗也是在故宮國博逛過好多圈的人了,歪著腦袋回憶了一下,想不起來見過這東西:“我怎麽沒有什麽印象呢?”
周至笑道:“因為這件東西現在藏於陝博,陝博也是個好地方,什麽時候咱們去看看。”
“函皇父鼎是西周時期的文物,卻金光閃閃。”麥小苗說道:“駱老的意思就是說你將畫修得好像剛畫出來時的樣子……這是誇你還是批評你呀?”
“函皇父鼎可是青銅器裏的稀罕物,所以嘛……我就當他是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