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發射基地,周至正在列席軍方工作匯報。


    本來如此機密和高規格的會議他是根本沒資格參與的,甚至他自己都也有些不想來,一個不是軍人的學生,混在一群軍階級別高得嚇人的軍人隊伍當中聽報告,想想都有點坐立不安。


    但是據說上頭親自點了他的名,他不得不來。


    這次工作匯報是對最新一次發射任務的報告總結,最近這一次火箭發射,可謂是一波三折。


    這是長征二號e型火箭最後一次發射,也是一次既失敗,又成功的發射。


    作為承接商用的4噸負載大推力新型火箭,被簡稱為“長二捆”的二號e型火箭,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對外承接衛星發射的商務目的而研發的。


    85年國家宣布長征火箭投入國際市場,承攬對外發射任務,86年開始概念設計,88年和休斯公司簽署發射澳星的合同,88年底開始火箭的正式研製。


    從時間線上來分析,這就是先有的合同,後有的火箭,差不多就是量身定製。


    這次發射的負載有兩顆衛星,一顆是休斯公司為澳洲賽特公司設計的電視轉播衛星“澳星b2”,一顆是巴鐵搭車的通信衛星。


    這次發射並不順利,火箭在發射四十七秒之後,頂部的巴鐵衛星突然發生了爆炸,爆炸導致了前部整流罩炸開並脫落。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流程質量管理係統裏的應急機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衛星爆炸產生振動,運載重量突然減輕的情況下,火箭自動調整好了姿態,按照應急程序繼續飛行,最終將“澳星b2”和巴星殘留部份送入了預定軌道!


    巴星當然是無法工作了,但是澳星b2卻運行正常,傳回了正常信號,經過休斯公司和賽特公司最嚴苛的檢查,認為衛星完好,發射任務完全成功!


    這是火箭發射史上絕對牛逼的一件大事兒,是第一次有火箭在這麽嚴重的事故發生以後,還可以繼續執行任務且成功的案例。


    巴星本來就是中國幫助巴國研發的,炸了就炸了,再造一個重新找個機會搭車就好,澳星可是關係到國際合同,還有數千萬美元的外匯收入和數千萬美元的保險收入。


    當然還有失敗導致的上億美元的意外賠償,這一進一出就是一億多美元的差別。


    萬幸的是雖然出了意外,但結果卻是好的。


    事後相關部委立刻展開了工作複查,最後認定是巴星的姿態調整裝置的壓力閥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不重要,為什麽在巴星把整流罩都炸飛的情況下,長二捆還能夠將澳星送到預定位置並且正常工作,這一點才非常重要!


    於是就有了這次報告會。


    之所以周至被點名參會,是因為大家都認為發射基地最新投入的流程質量管理係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個係統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強了品質管理,落實了人員職責,解放了人力資源,加上高效的流程管理,讓基地的應急體係能夠真正地落到了實處,並且在關鍵時刻真正地運轉了起來,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個應急管理體係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在將之融入流程質量管理係統的過程中,聯合小組發現了許多製度上的,工作流程上的,設計工藝上的bug,這些bug將作為工程旁路的應急子係統根本不可能運轉得起來。


    這也是這次研發的最大收獲,整個係統就是一個龐大的虛擬生產體係,測試過程,其實就是將整個發射任務在係統裏模擬著跑一遍。


    在這個過程裏,在李維剛,張偉超,周至的認真督導下,以前掩蓋在龐大工作量下的各種斷點、單點、缺陷、bug,全都集中暴露了出來。


    接下來當然就是理通、理順、去冗、設計、調優,諸如虛設的應急管理體係這類一般用不上也沒人管的旁路體係,照樣被弄成了可以執行,且具備高可用性的係統子模塊。


    這套係統整體投入了五百萬,主要是購置智能終端和配備信息網絡的費用。


    不用懷疑,96年的發射基地,信息網絡和智能化辦公係統都還沒有普及。


    不過更好笑的是即便到了三十年後的矽穀,信息設備諸如公共無線通信網絡,依然很拉胯,甚至不如中國大多數農村,說給很多對西方推崇的人聽,他們都不會信。


    剩下的設備遠超五百萬,不過周至以試驗算力矩陣+虛擬機+costs體係應用為由,直接捐贈給了基地,將這套係統構建了出來。


    現在效果出來了,一千五百萬的投入,挽救了國家小兩億美元的損失,這就是上麵點名要周至列席此次匯報會議的原因。


    而就在來參加這次會議之前,胡長風那邊也打來了電話,說是收到了幾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正式通知,長天智能終端已經被納入了它們的集中采購名單。


    這批訂單大到可怕,現在正是各大金融機構施行電子信息化的前序之年,這場轟轟烈烈的“信息化運動”,會從9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0年。


    之後各類終端會被電腦完全取代,在這麽漫長的時期內,進口設備會吃掉前十年百分之八十的紅利,後期才會被國產設備逐漸替換,直到17年第一次提出“國家信創”這個概念,為了信息安全進行全麵國產設備的替換,最終於27年才算基本完成任務。


    應該說高層的頭腦還是絕對清醒的,並非不願意進行國產替代,相反還一直比較積極主動,遺憾的是上一世起步階段的確過於落後,不用國外的產品和設備的確不行。


    現在好了,起碼智能終端在全世界都是率先研發出來的第一代圖形化終端產品,性能還相當的卓越優異,優異到三星和索尼兩家大廠都樂意用自己的優勢技術來交換的程度,而且剛剛又為國家立下了大功,在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力量推動下,胡長風現在一邊開心周至又給滬上集團開辟出了一注大財源,同時又煩惱怎麽才能迅速擴大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雖然周至對智能終端的應用前景充滿了信心,但是也沒有想到回報來得竟然這樣快。


    然而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高層對品質流程管理係統的重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