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陽高照,知了在樹蔭中歡叫,這正是它們在一年中最好的時間。習慣在胡同口閑聊的小腳偵緝隊員們躲進了房間裏,胡同裏更加人跡渺渺。
朱洪滿天是汗,水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將背上的襯衣打濕了一大片。楚明秋趕緊從冰箱裏取出一杯酸梅湯,酸酸甜甜的酸梅湯流過發燙的咽喉,進入失去大量水分的身體,頓時讓幾乎著火的**冰涼下來,渾身上的幾十萬毛孔都痛快的舒張開來。
“真舒服,還是你這資本家過的日子爽!”朱洪舒爽的放下空空的杯子,長長的感慨道。
“剛解渴就來糟踐我了,早知道就不給你喝了,你要知道,這東西是有定量,你喝的是我的!”楚明秋很是不滿的說。
“啊,還有誰的,趁他不在,我幫他喝了!”朱洪有些誇張的叫道。
“不管是誰的,他本人不在,我無權處置。”楚明秋笑著將他的杯子接過去,給朱洪倒上涼開水:“其實,我家以前沒有冰箱時,每天都在水井裏放一個西瓜,晚飯後,全家一塊吃。”
“還是冰箱好,”朱洪看著這冰箱,有些羨慕的說:“這得多少錢啊,也隻有你們這樣的家庭才能用得起。”
“錯了,”楚明秋搖頭說:“這玩意不過是初級產品,真正好的,漂亮的,大的冰箱,用不了二十年便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
“二十年!我都老了。”朱洪誇張的舉起雙手,楚明秋笑了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就說這電燈吧,剛開始時,隻有少數人裝得起,可現在呢,每個家庭都裝上了,社會發展就是讓這些工業品變得越來越廉價,隨著生產的發展,工資會逐步提高,購買力會逐步增強,而工業品的價格會保持穩定或下降,我看啊,用不了二十年,你就可以買上冰箱了。”
“希望如此吧。”朱洪沒有和楚明秋辯論,他很清楚在這方麵,他沒有一點優勢,楚明秋書桌上的經濟學書籍便是證據。
“那是肯定的,”楚明秋說著將電風扇的位置稍稍偏向朱洪一邊,朱洪看他桌上的書,這一次書桌上的課本比較多,物理化學都有。
倆人閑聊了幾分鍾,楚明秋見朱洪已經平靜下來,身上再沒冒汗了,便開口問道:“說吧,今天來,有什麽事?”
“你怎麽知道我有事?”朱洪反問道。
“這麽熱的天氣,馬上又有一場重要考試,沒有重要的事,你會一個人跑到我這來?”楚明秋反問道。
朱洪笑了笑,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摸了把嘴邊的水跡,從書包裏麵拿出幾張紙遞給楚明秋,楚明秋接過來看了眼標題,便忍不住皺起眉頭:“你想挑起一場戰爭?”
六月中旬,反對高考的****再度興起,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是從八中開始,不過,參加的學校更多,除了四中九中,師大附中,實驗女中等城西區的學校外,還有澱海的八一中學,華清附中。九中的大字報比去年更多,從校門口一直貼到教學樓,還有食堂、學生宿舍。
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不是一遍反對聲,隻是很微弱,但沒人敢公開出來反對,朱洪看了不少大字報,也聽了一些同學的議論,朱洪覺著與其在私底下抱怨,不如公開反擊,所以他寫了這篇文章,要公開反擊。
“挑起戰爭?”朱洪疑惑不解的反問道。
“這就是宣戰書!這篇文章一旦貼出去,勢必引來潮水般的攻擊,於是你再反擊,他們再反擊,難道這不是戰爭嗎?”楚明秋平靜的說。
朱洪緊緊抿著嘴,沉默了會才堅決的搖頭:“我隻是想說出我的觀點,公公,你沒去看那些大字報,現在已經有人明確提出,大學應該首先錄取革幹子弟,他們打著反對考試製度的旗幟,實際上是為了獨占高等教育資源,而且,他們居然敢公然提出來!這簡直鮮廉寡恥!”
楚明秋平靜的看著朱洪,低下頭看手中文章,朱洪越說越憤怒,頭上又開始冒汗,他感到一陣燥熱,走到風扇麵前,讓風扇對著自己猛吹。
“上次我們談過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你是對的,無論是對去年的****還是對現在學校的態度,公公,你比我聰明,也比我清醒,你早就看清了問題的實質,所以,你才放棄高中轉而去念中專,你知道你爭不贏,你有先天缺陷,以至於你不敢說話;可我沒有,林百順韋興財他們也沒有。
公公,我擔心的是,如果任憑他們這樣鬧下去,總有一天,他們會得逞的,那時,不但你,甚至可能我們這樣的,都會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我必須說話!”
朱洪轉過身來,讓背對著風扇,楚明秋仔細看著文章,看了一半便忍不住皺起眉頭,朱洪將他的憤怒發泄到文章中了,他在文章點名了這些**想要什麽,他甚至描繪出了采取推薦製的結果,結論是韋興財提到過的,誰有權力誰被推薦。
“這種事情一旦成為現實,早已經被拋到曆史的字紙簍裏的九品中正製將改頭換麵重新出現!”
“怎麽?你不讚成!”朱洪問道,楚明秋搖搖頭,鄭重的說:“我完全讚成你的觀點。”
朱洪有些不解,楚明秋將文章放下,思索著慢慢的說:“**說,革命要講究策略。上次我們談過,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最大的劣勢是信息不對稱,他們可以很快得到中央領導層的意見,朱洪,你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掀起****?”
朱洪略微思索便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中央高層對高考製不滿意,或說過話,所以他們才有這樣大的膽量。”
“他們的膽量一向很大,因為他們靠近權力,因為他們的父母擁有權力,”楚明秋的神情很平靜點點頭:“你猜得不錯,我是這樣考慮的,所以,你這篇文章,調子最好低點,平和些,不要太激烈。”
朱洪臉色的不好,呼呼的喘著粗氣,楚明秋淡淡的搖頭:“憤怒,有時候會有很大用處,會增強我們的勇氣,可.。。,這隻是一個方麵,在另外一些時候,會讓我們失去理智,讓我們衝動,以致作出錯誤決定。”
楚明秋輕輕歎口氣:“朱洪,你知道嗎,你這張大字報貼出的後果。”
“他們能貼,我們就不能貼?”朱洪反問道:“公公,你不能總這樣躲著,這要躲到什麽時候?難道你這一生都要這樣躲下去?”
楚明秋在心裏苦笑,俺最多躲到太宗上台,那時候便可以開口說話了,朱洪很是失望,抓起文章便要走,楚明秋一把拉住他,朱洪扭頭瞪著他,幾乎一字一句的說:“這篇文章我發定了。”
“我也讚同你發,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都支持你!”楚明秋非常誠懇,朱洪神情緩和下來,楚明秋接著說:“我不讚同的是,這篇文章太激烈,我建議緩和點。”
“緩和點?幹嘛要緩和?”朱洪幾乎是用質問的語氣反問道,楚明秋歎口氣將文章從他手裏拿過來:“他們的口號有些迷惑性,可以欺騙很多人,這些中間的人,還沒有認清他們的目的,而我們若直接揭露,一方麵會給他們提供反擊的靶子,另外一方麵,也起不到爭取中間同學的作用。”
楚明秋拿著文章坐下:“我給你修改下,你看看行不行。”
朱洪略微遲疑便點下頭,他知道楚明秋的文筆很好,寫過作文寫過歌詞,可從來沒寫過這樣的文章,他想看看,這個可以背下毛選四卷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是什麽樣。
“去年和今年,教育戰線上都發生了很多事,一些同學認為現在的高考中考製度是資本主義遺毒,應該予以廢止,對於這個,最初我是讚成的,因為我也厭倦考試,要是沒有考試,那我,和很多同學的春天便來了,我們再也不用膽戰心驚的拿著成績單去請家長簽字,再也用不著害怕因為沒考好挨父母的棍子,這實在太美妙了。
轉過頭來一想,如果沒有了考試,我們的學校效果怎麽檢驗呢?我想了很久都沒找到答案,我看了幾乎所有大字報,沒有人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所以,這個問題始終存在。
偉大領袖**教育我們,社會主義接班人應該是又紅又專,紅,是政治覺悟,專呢?於是,問題又出現,同為學生,同樣十年寒窗,用什麽標準來衡量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
文章到這裏卻沒再繼續論述,筆尖一轉,開始討論另外一個問題。
“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優越表現在更公平更平等,在舊社會,隻有那些資本家和權貴子弟能享受高等教育,大部分普通民眾的子弟都目不識丁。新社會國家普及了教育,普通民眾子弟也能走進校園,在明亮的教室中讀書,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十六年的偉大成績。”
這段政治口號似的文字中,楚明秋隱藏了一個重要觀點,平等和公正,他讓讀者自行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平等和公正。
“讓社會更平等更公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那麽那種製度更平等更公正呢?現在有必要回想下考試製度的由來。
在隋朝之前,國家取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時期實行的是世襲製,到東漢時則實行的是察舉製,由地方官員和鄉老賢達評議舉薦,經國家考核後任用,從這時開始,才有了考試這一說。
魏帝曹丕時,采用九品中正製,從那時起,國家取士用官,全部依據便是這九品中正製。九品中正製推行了四百多年後,到隋唐時期被科舉製取代,從那以後,科舉製一直持續清末。
為什麽這上千年來,國家選舉人才的製度一再更改,從先秦到清末,最後的科舉考試持續了上千年,在此之前的各種不同選材製度為何會沒落呢?
這裏麵有很複雜的原因,其中最根本一條,是為了更廣泛更公正的為國家選取人才,..”
楚明秋用了相當篇幅介紹了曆史上的各種取材製度,指出他們衰亡的原因,最後,他得出結論:“考試製度雖然有很多弊病,可從曆史選擇來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製度。在這個製度下,無論你出身農家,還是出身權貴;無論是生長在胡同還是成長在大院,都在同一個課堂上,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誰能跑得更遠,全看自身的努力。”
補充了這段後,他又將朱洪文章中的一些激烈詞語進行修改,保留他對某些大字報觀點的批判,增加了一些領袖語錄和馬恩列斯毛關於教育的論斷,特別是近兩年中,人民日報上關於如何培養接班人的論述。
經過他這一修改,整篇文章的火藥味大為下降,相反理論和論證則更加充分堅實。朱洪拿起來剛看一小段便被吸引了,眼都沒眨的一口氣讀下來。
讀完之後,朱洪閉上細細品味,如果說他的那篇文章像挺機關槍,這篇文章便像一把溫柔的匕首,悄悄的****對手的心窩,沒有給他們留下一點反抗的餘地。
朱洪睜開眼,楚明秋已經趁著他思索的片刻功夫,寫了份聲明交給他,朱洪看後忍不住皺眉問:“你這什麽意思?”
“**說,亂的應該是敵人,而我們自己要保持清醒。”楚明秋笑了笑,然後鄭重的說:“這是一個不公平的戰場,犯不著在這個戰場上和他們過度糾纏,一篇大字報足夠了,此外,馬上要考試了,你要糾纏這事,會影響你考試的,回擊對手最有力的方式是,讓他們的目的落空。”
朱洪默默點頭:“好,我聽你的,這篇文章我再看看,不能這樣輕饒了他們。”
朱洪再度細讀文章進行修改,改完後又給楚明秋看,楚明秋看了再次修改,倆人在這個下午便改了七八次,最後定稿時,朱洪原來的文字近八成被刪掉,整篇文章理論更紮實,邏輯更嚴密,文字也變得風趣,更加引人注意。
朱洪回去後連夜寫成大字報,第二天,他到學校後,將大字報貼在了教學樓門口,還沒到中午,整個九中轟動了,這是第一篇公開反對廢除高考製的大字報。
朱洪滿天是汗,水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將背上的襯衣打濕了一大片。楚明秋趕緊從冰箱裏取出一杯酸梅湯,酸酸甜甜的酸梅湯流過發燙的咽喉,進入失去大量水分的身體,頓時讓幾乎著火的**冰涼下來,渾身上的幾十萬毛孔都痛快的舒張開來。
“真舒服,還是你這資本家過的日子爽!”朱洪舒爽的放下空空的杯子,長長的感慨道。
“剛解渴就來糟踐我了,早知道就不給你喝了,你要知道,這東西是有定量,你喝的是我的!”楚明秋很是不滿的說。
“啊,還有誰的,趁他不在,我幫他喝了!”朱洪有些誇張的叫道。
“不管是誰的,他本人不在,我無權處置。”楚明秋笑著將他的杯子接過去,給朱洪倒上涼開水:“其實,我家以前沒有冰箱時,每天都在水井裏放一個西瓜,晚飯後,全家一塊吃。”
“還是冰箱好,”朱洪看著這冰箱,有些羨慕的說:“這得多少錢啊,也隻有你們這樣的家庭才能用得起。”
“錯了,”楚明秋搖頭說:“這玩意不過是初級產品,真正好的,漂亮的,大的冰箱,用不了二十年便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
“二十年!我都老了。”朱洪誇張的舉起雙手,楚明秋笑了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就說這電燈吧,剛開始時,隻有少數人裝得起,可現在呢,每個家庭都裝上了,社會發展就是讓這些工業品變得越來越廉價,隨著生產的發展,工資會逐步提高,購買力會逐步增強,而工業品的價格會保持穩定或下降,我看啊,用不了二十年,你就可以買上冰箱了。”
“希望如此吧。”朱洪沒有和楚明秋辯論,他很清楚在這方麵,他沒有一點優勢,楚明秋書桌上的經濟學書籍便是證據。
“那是肯定的,”楚明秋說著將電風扇的位置稍稍偏向朱洪一邊,朱洪看他桌上的書,這一次書桌上的課本比較多,物理化學都有。
倆人閑聊了幾分鍾,楚明秋見朱洪已經平靜下來,身上再沒冒汗了,便開口問道:“說吧,今天來,有什麽事?”
“你怎麽知道我有事?”朱洪反問道。
“這麽熱的天氣,馬上又有一場重要考試,沒有重要的事,你會一個人跑到我這來?”楚明秋反問道。
朱洪笑了笑,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摸了把嘴邊的水跡,從書包裏麵拿出幾張紙遞給楚明秋,楚明秋接過來看了眼標題,便忍不住皺起眉頭:“你想挑起一場戰爭?”
六月中旬,反對高考的****再度興起,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是從八中開始,不過,參加的學校更多,除了四中九中,師大附中,實驗女中等城西區的學校外,還有澱海的八一中學,華清附中。九中的大字報比去年更多,從校門口一直貼到教學樓,還有食堂、學生宿舍。
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不是一遍反對聲,隻是很微弱,但沒人敢公開出來反對,朱洪看了不少大字報,也聽了一些同學的議論,朱洪覺著與其在私底下抱怨,不如公開反擊,所以他寫了這篇文章,要公開反擊。
“挑起戰爭?”朱洪疑惑不解的反問道。
“這就是宣戰書!這篇文章一旦貼出去,勢必引來潮水般的攻擊,於是你再反擊,他們再反擊,難道這不是戰爭嗎?”楚明秋平靜的說。
朱洪緊緊抿著嘴,沉默了會才堅決的搖頭:“我隻是想說出我的觀點,公公,你沒去看那些大字報,現在已經有人明確提出,大學應該首先錄取革幹子弟,他們打著反對考試製度的旗幟,實際上是為了獨占高等教育資源,而且,他們居然敢公然提出來!這簡直鮮廉寡恥!”
楚明秋平靜的看著朱洪,低下頭看手中文章,朱洪越說越憤怒,頭上又開始冒汗,他感到一陣燥熱,走到風扇麵前,讓風扇對著自己猛吹。
“上次我們談過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你是對的,無論是對去年的****還是對現在學校的態度,公公,你比我聰明,也比我清醒,你早就看清了問題的實質,所以,你才放棄高中轉而去念中專,你知道你爭不贏,你有先天缺陷,以至於你不敢說話;可我沒有,林百順韋興財他們也沒有。
公公,我擔心的是,如果任憑他們這樣鬧下去,總有一天,他們會得逞的,那時,不但你,甚至可能我們這樣的,都會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我必須說話!”
朱洪轉過身來,讓背對著風扇,楚明秋仔細看著文章,看了一半便忍不住皺起眉頭,朱洪將他的憤怒發泄到文章中了,他在文章點名了這些**想要什麽,他甚至描繪出了采取推薦製的結果,結論是韋興財提到過的,誰有權力誰被推薦。
“這種事情一旦成為現實,早已經被拋到曆史的字紙簍裏的九品中正製將改頭換麵重新出現!”
“怎麽?你不讚成!”朱洪問道,楚明秋搖搖頭,鄭重的說:“我完全讚成你的觀點。”
朱洪有些不解,楚明秋將文章放下,思索著慢慢的說:“**說,革命要講究策略。上次我們談過,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最大的劣勢是信息不對稱,他們可以很快得到中央領導層的意見,朱洪,你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掀起****?”
朱洪略微思索便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中央高層對高考製不滿意,或說過話,所以他們才有這樣大的膽量。”
“他們的膽量一向很大,因為他們靠近權力,因為他們的父母擁有權力,”楚明秋的神情很平靜點點頭:“你猜得不錯,我是這樣考慮的,所以,你這篇文章,調子最好低點,平和些,不要太激烈。”
朱洪臉色的不好,呼呼的喘著粗氣,楚明秋淡淡的搖頭:“憤怒,有時候會有很大用處,會增強我們的勇氣,可.。。,這隻是一個方麵,在另外一些時候,會讓我們失去理智,讓我們衝動,以致作出錯誤決定。”
楚明秋輕輕歎口氣:“朱洪,你知道嗎,你這張大字報貼出的後果。”
“他們能貼,我們就不能貼?”朱洪反問道:“公公,你不能總這樣躲著,這要躲到什麽時候?難道你這一生都要這樣躲下去?”
楚明秋在心裏苦笑,俺最多躲到太宗上台,那時候便可以開口說話了,朱洪很是失望,抓起文章便要走,楚明秋一把拉住他,朱洪扭頭瞪著他,幾乎一字一句的說:“這篇文章我發定了。”
“我也讚同你發,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都支持你!”楚明秋非常誠懇,朱洪神情緩和下來,楚明秋接著說:“我不讚同的是,這篇文章太激烈,我建議緩和點。”
“緩和點?幹嘛要緩和?”朱洪幾乎是用質問的語氣反問道,楚明秋歎口氣將文章從他手裏拿過來:“他們的口號有些迷惑性,可以欺騙很多人,這些中間的人,還沒有認清他們的目的,而我們若直接揭露,一方麵會給他們提供反擊的靶子,另外一方麵,也起不到爭取中間同學的作用。”
楚明秋拿著文章坐下:“我給你修改下,你看看行不行。”
朱洪略微遲疑便點下頭,他知道楚明秋的文筆很好,寫過作文寫過歌詞,可從來沒寫過這樣的文章,他想看看,這個可以背下毛選四卷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是什麽樣。
“去年和今年,教育戰線上都發生了很多事,一些同學認為現在的高考中考製度是資本主義遺毒,應該予以廢止,對於這個,最初我是讚成的,因為我也厭倦考試,要是沒有考試,那我,和很多同學的春天便來了,我們再也不用膽戰心驚的拿著成績單去請家長簽字,再也用不著害怕因為沒考好挨父母的棍子,這實在太美妙了。
轉過頭來一想,如果沒有了考試,我們的學校效果怎麽檢驗呢?我想了很久都沒找到答案,我看了幾乎所有大字報,沒有人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所以,這個問題始終存在。
偉大領袖**教育我們,社會主義接班人應該是又紅又專,紅,是政治覺悟,專呢?於是,問題又出現,同為學生,同樣十年寒窗,用什麽標準來衡量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
文章到這裏卻沒再繼續論述,筆尖一轉,開始討論另外一個問題。
“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優越表現在更公平更平等,在舊社會,隻有那些資本家和權貴子弟能享受高等教育,大部分普通民眾的子弟都目不識丁。新社會國家普及了教育,普通民眾子弟也能走進校園,在明亮的教室中讀書,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十六年的偉大成績。”
這段政治口號似的文字中,楚明秋隱藏了一個重要觀點,平等和公正,他讓讀者自行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平等和公正。
“讓社會更平等更公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那麽那種製度更平等更公正呢?現在有必要回想下考試製度的由來。
在隋朝之前,國家取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時期實行的是世襲製,到東漢時則實行的是察舉製,由地方官員和鄉老賢達評議舉薦,經國家考核後任用,從這時開始,才有了考試這一說。
魏帝曹丕時,采用九品中正製,從那時起,國家取士用官,全部依據便是這九品中正製。九品中正製推行了四百多年後,到隋唐時期被科舉製取代,從那以後,科舉製一直持續清末。
為什麽這上千年來,國家選舉人才的製度一再更改,從先秦到清末,最後的科舉考試持續了上千年,在此之前的各種不同選材製度為何會沒落呢?
這裏麵有很複雜的原因,其中最根本一條,是為了更廣泛更公正的為國家選取人才,..”
楚明秋用了相當篇幅介紹了曆史上的各種取材製度,指出他們衰亡的原因,最後,他得出結論:“考試製度雖然有很多弊病,可從曆史選擇來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製度。在這個製度下,無論你出身農家,還是出身權貴;無論是生長在胡同還是成長在大院,都在同一個課堂上,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誰能跑得更遠,全看自身的努力。”
補充了這段後,他又將朱洪文章中的一些激烈詞語進行修改,保留他對某些大字報觀點的批判,增加了一些領袖語錄和馬恩列斯毛關於教育的論斷,特別是近兩年中,人民日報上關於如何培養接班人的論述。
經過他這一修改,整篇文章的火藥味大為下降,相反理論和論證則更加充分堅實。朱洪拿起來剛看一小段便被吸引了,眼都沒眨的一口氣讀下來。
讀完之後,朱洪閉上細細品味,如果說他的那篇文章像挺機關槍,這篇文章便像一把溫柔的匕首,悄悄的****對手的心窩,沒有給他們留下一點反抗的餘地。
朱洪睜開眼,楚明秋已經趁著他思索的片刻功夫,寫了份聲明交給他,朱洪看後忍不住皺眉問:“你這什麽意思?”
“**說,亂的應該是敵人,而我們自己要保持清醒。”楚明秋笑了笑,然後鄭重的說:“這是一個不公平的戰場,犯不著在這個戰場上和他們過度糾纏,一篇大字報足夠了,此外,馬上要考試了,你要糾纏這事,會影響你考試的,回擊對手最有力的方式是,讓他們的目的落空。”
朱洪默默點頭:“好,我聽你的,這篇文章我再看看,不能這樣輕饒了他們。”
朱洪再度細讀文章進行修改,改完後又給楚明秋看,楚明秋看了再次修改,倆人在這個下午便改了七八次,最後定稿時,朱洪原來的文字近八成被刪掉,整篇文章理論更紮實,邏輯更嚴密,文字也變得風趣,更加引人注意。
朱洪回去後連夜寫成大字報,第二天,他到學校後,將大字報貼在了教學樓門口,還沒到中午,整個九中轟動了,這是第一篇公開反對廢除高考製的大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