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風景區,楚明秋前世也去過幾次,還曾經在這裏的一家夜總會駐唱一謝時間,可現在的西山在楚明秋眼中就一塊流著美麗風景的處女地。


    不,應該說,整個燕京都是塊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就說前世著名的電子一條街吧,前世這條街上高科技公司鱗次櫛比,這裏若打個噴嚏,整個中國的電子市場便會感冒。


    可現在那裏還是一條破落的街道,道路坑坑窪窪,下點雨便四處是積水,周圍沒有高樓,更沒有華美的商場。


    與前世相比,現在的燕京就像個鄉鎮,大一點的鄉鎮,殷道鄴算是部級幹部,可在楚明秋眼中,跟鄉鎮企業家差不了多少。


    美院包了一輛客車,將他們送到西山腳下的鄉鎮上,這是個真正的小鄉鎮,楚明秋使勁想才從附近的一個廟找到點線索,他前世到過這座廟,不過這座廟和前世不一樣,除了廟名一樣外,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同。


    前世來時,在廟門外有塊碑上麵介紹說,這座廟建於元代,後來在明代擴建,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曆史。


    他想起來了,那碑上說,那座廟是八十年代重建的,至於為什麽重建,上麵沒說,或許可能是經過了幾百年歲月摧殘,需要修繕重建。


    說來,這還是他頭次走出燕京城,六爺對他出城沒說什麽,嶽秀秀卻擔心死了,給他準備了好多東西,最後楚明秋大部分都沒要,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木箱。


    木箱分兩層,第一層放宣紙,第二層則是眾多的小格子,裏麵分門別類放著各種顏料和毛筆硯台。


    原來以為國畫就是用墨,當練了以後才知道,國畫也需要顏料,而且用料還很講究,與西方油畫的顏料完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楚明秋到了廟裏便四下摁快門,這次出來,他帶了四個膠卷,有充足的膠卷拍照。


    二師兄年悲秋一直留意這個小師弟,他見過小師弟的畫,同意老師下的判斷,這是個靈氣十足的小家夥,雖然稍顯稚嫩,可若細細雕琢,將來前途無量。


    可這次帶他來,他和老師的意見還是有分歧,最大的原因還是覺著楚明秋太小了,這在野外寫生,什麽情況都可能發生,這萬一要出個好歹,他回去可怎麽交代。


    此刻見楚明秋在廟裏四處照相,便過來對他說:“明秋,你要注意下這些浮雕,還有上麵的彩繪,這些都是元明清三代傳下來的,可以從中看出繪畫的發展。”


    正說著圍過來幾個學生,剛上車,年悲秋便介紹了楚明秋的身份,雖然學生們有些驚訝,不過在楚明秋的刻意討好下,他們也漸漸喜歡上這“可愛”的小正太。


    “你們大家看的時候,要注意那些佛像的雕琢技法,元明清三代佛像的雕琢技法是不同的,還有,元明清三代,在雕梁畫柱的方式也不同,在色彩的運用上元代要粗礦很多,明代繼承了元代的著色,但在技巧上卻變得精細,清代是三代中最精巧的。”


    年悲秋沿著大殿,指點著四周牆上和梁柱上的壁畫彩繪向學生解釋這些畫的色彩,技法,用料,等等。


    楚明秋聽得如癡如醉,說實話,以前進過無數間廟門,可從來沒關注過這些東西,那時候,一天到晚都在各個夜場奔波,生活如山般壓在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那裏還有閑情逸致關注這些東西。


    “你們看,這裏和白塔寺彩繪的區別在那?”


    楚明秋去過白塔寺,以前戲癡曾經帶他去燒過香,知道那是一所規模很大的寺院,裏麵佛像雕塑彩繪也極多。


    楚明秋身邊的女學生答道:“感覺白塔寺的彩繪要明快些,而且線條也繁複許多。”


    年悲秋點點頭:“說得沒錯,現在這白塔寺是明代中期重建的,所以裏麵的壁畫彩繪大都是明代風格,隻有那白塔是元代喇嘛教風格。”


    說到這裏,他停頓下才說:“大家四下看看吧,不要跑遠了,我們這次來的目的是山水寫真,不是臨摹彩繪,明天我們登山。”然後又特別叮囑道:“明秋,你不要跑遠了,方怡,你幫忙看著他點。”


    “嗯。”楚明秋身邊的女孩點頭答應,低下頭對楚明秋說:“小家夥,跟著姐姐啊,別走丟了,這山上可是有老虎的。”


    楚明秋露出個可愛的笑容:“姐姐,老虎喜歡美女,對我沒啥興趣。”


    方怡噗嗤一下樂了,心裏甜滋滋的,刮了下楚明秋的鼻子:“好小子,連姐姐也敢涮。”


    楚明秋不滿的叫道:“什麽小家夥,別沒大沒小的,我可是你師叔。”


    這下不但方怡樂了,連旁邊的幾個同學也笑起來了,旁邊的一個圍著藍色圍巾的男同學笑道:“嗬嗬,方怡,小師叔生氣了,這下你可慘了。”


    方怡也不以為意的又伸手在楚明秋鼻子上扭了下:“小家夥,看不出來,人小鬼大,想當姐姐的師叔呀。”


    楚明秋嘻嘻一笑:“姐姐真漂亮,有男朋友沒有?要不要我給姐姐介紹一個。”


    轟,周圍的同學,無論男女都大笑起來,誰都沒把楚明秋的話當真,都在看倆人鬥口,看方怡的笑話。


    方怡其實也算是個漂亮姑娘,不過比起神仙姐姐和穗兒還有不足,可也至少有六分姿色,再加上打扮,看上去與穗兒不相上下,甜美可愛。


    方怡傻了下,迅即回過神來,眼珠轉了轉閃電般伸手擰住楚明秋的耳朵,似笑非笑的說:“行呀,你說說打算給我介紹個啥樣的?要是本姑娘不滿意,哼哼。”


    楚明秋急忙討饒:“好姐姐,好姐姐,輕點,輕點,這是耳朵,不是畫布!我錯了,我錯了。”


    方怡鬆開手小巧的鼻子輕輕哼了下:“算你知道利害。”


    一脫離危險,楚明秋立刻跑開幾步衝著方怡叫道:“姐姐,回頭我把我班上的同學介紹給你,跟我差不多高,就是黑點瘦點。”


    說完之後,楚明秋轉身便跑,鑽進了旁邊的小巷,身後傳來一陣大笑,方怡跺跺腳,又不放心楚明秋就這樣走了不放心,於是又趕緊追過去。


    楚明秋也沒跑多遠,轉過院子進了後院,後院草木森森很是幽靜,沿著青色有些潮濕的石板朝院子深處走去。


    在院子深處有座佛塔,佛塔同樣是用青色的石頭構建,歲月在它的外表刻下斑斑痕跡,春天的風佛過,縫隙中有頑強的小草冒出,嫩嫩的葉子,青澀的搖曳著。


    楚明秋在石塔前站住,他有些納悶,前世沒有這座石塔的,這座石塔是哪來的?


    圍著石塔轉了一圈,楚明秋還是沒找出答案,他的注意力被石塔吸引了,石塔很漂亮,從底座到塔尖,分成九層,底座修成蓮花座,一瓣瓣蓮花托起整個塔身,從第二層開始,塔身上便雕刻著個個活靈活現的浮雕,全是佛教中的人物,精美異常。


    有了剛才的年悲秋的介紹,楚明秋給石塔拍了幾張照片後,便開始認真查看這些佛像,他很想進去看看,可塔門卻是鎖著的,這讓他非常失望。


    楚明秋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來研究這些石雕,越看他越感興趣,他感到這些石雕有點象傳說中的五百羅漢,他們或站或臥,或笑或怒,手裏拿著不同的法器。


    四下看看,見左右沒人,楚明秋繞到後麵,後退幾步加速向前衝,腳下輕輕一點,右手在蓮瓣上一搭,翻身上了蓮座。象小偷一樣回頭看看四周,見沒人察覺,心裏稍稍得意下,便低下頭仔細看這些佛像。


    佛像造型千姿百態,雕刻的刀工粗礦中又夾雜江南的婉約精細,寥寥幾刀即勾勒出羅漢的形態,可又給人惟妙惟肖的感覺,更讓人心驚的是,這一個個造型竟營造出萬佛朝拜的威嚴,令人不由自主頓首膜拜。


    楚明秋一個一個看過去,看完一圈後,又翻身上了一層,每層的外麵都是一圈羅漢佛雕,他向塔內望去,裏麵空蕩蕩的沒有東西。


    “這些和尚,沒有東西還關得這樣嚴實。”楚明秋心裏嘀咕著便想翻進去,就在這時,空曠的房間中傳來佛號:


    “阿彌陀佛,小施主小心了。”


    楚明秋一愣,塔內出現個和尚,就在他遲疑這瞬間,和尚閃電般抓住他的手。楚明秋惋惜的歎口氣,知道被發現了,回頭朝下看,自己也禁不住嚇了一跳,不知不覺中他已經爬上了二十多米高,年悲秋和七八學生站在下麵,臉色煞白的望著他。


    “小施主請進。”和尚的目光和語氣都很溫和,楚明秋卻感到他的語氣和目光都有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楚明秋這才注意到和尚的年齡不輕了,額頭上積滿皺紋。楚明秋眼珠一轉鄭重的道謝:“謝謝大師。”順著和尚的勁,楚明秋爬進塔內。


    拍拍身上的塵土,楚明秋才問:“大師,他們是不是在守護什麽?”


    和尚楞了下隨即微笑道:“小施主很有慧根。”而後拉起楚明秋的手,朝樓下走去,楚明秋依舊四下張望,塔內很普通,沒有什麽彩繪和佛雕,唯獨不同的是,裏麵卻是木製結構,走在上麵,發出輕微的嘎吱聲。


    “小施主小心,”和尚提醒道:“這塔裏倒沒有什麽,隻是年久失修,若是開放,恐出意外,有違佛祖慈悲之意。”


    楚明秋明白了,這塔是年久失修,若是開放,寺裏擔心出現安全問題。說來也是,現在百廢待興,國家那來錢進行古跡保護。


    “大師,這塔是明代的吧?”楚明秋小心的看著腳下的木板,這木板看上去有些就危險,中間有條縫,目測看幾乎可以放進去一個拳頭。


    和尚微微搖頭:“小施主錯了,據本寺記載,本寺建於元仁宗天曆二年,乃元代建築。”


    楚明秋聞言微微皺眉:“大師,我看外麵的雕像,從技法上看,應該是明初之手法,粗曠中帶有江南的婉約,我覺著怎麽有點象明成祖時期的作品。”


    明初南北文化大融合,但在北方,那種帶有草原味的粗礦在各種文藝創造中依舊明顯,這個時期由於政治上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動南北文化融合,所以在這個時期的古跡中都有南北的文化痕跡。


    和尚聞言禁不住微微驚訝,要知道這是個看上去不到十歲的孩子,居然能有這番眼力,怎麽不讓人驚訝。


    “小施主博學多才,不過,本寺的記載不會錯的。”楚明秋這樣說無疑是有些失禮的,可和尚沒與楚明秋計較,而是耐心解釋:


    “其實,南北文化融合不僅僅是在明初,在元代也同樣在進行,元代的曆代皇帝都在推動南北文化融合,宮廷裏雖然推崇喇嘛教伊斯蘭教,但這僅僅存於宗教,在其他方麵,元代皇帝自忽必烈以下,推崇漢學的大有人在,最典型的便是元仁宗和元英宗,世人皆以為元代文化衰落,實則大謬。


    據本寺記載,本寺建於元文宗天曆二年,由李同知奉旨督造,元末之時,曾被亂兵劫掠,全寺大部被毀,唯存五百羅漢塔,所以此塔的建築年代沒有疑惑之處。”


    李同知乃元代雕刻大師,當時官任工部同知,元代皇帝大都信佛,整個元代佛廟之盛超過曆代,皇帝們建了無數寺院,李同知督造了無數寺廟。


    楚明秋想了想衝和尚恭恭敬敬一禮:“多謝大師指點,小子冒昧了。”


    “那裏,不知小施主如何稱呼?”和尚微笑著問道,楚明秋老老實實的答道:“我叫楚明秋,家住燕京城西楚府,若大師有時間進城,可到我家…。。來玩。”


    和尚不禁莞爾,到底還是小孩,玩心不減,殊不知這不過是楚明秋不知道該怎麽說,急中生智下才憋出來的。


    楚明秋對和尚很有好感,這和尚不像前世見過的喜歡船震的和尚,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和尚。看來這個寺廟不可小窺,隨便出來個和尚都這樣利害。


    難怪那些武俠書中,和尚大都是利害人物,寺廟裏藏龍臥虎,少林有七十二般絕技,天龍寺有六脈神劍,來個鳩摩智居然也是和尚。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廟不在大,有和尚則鳴!


    出了塔門,年悲秋急衝衝過來,臉色非常難看,楚明秋好像知錯的低下頭,慚愧的偷瞄他,這招果然奏效,年悲秋站在他麵前,好半天才恨恨的說:“你這孩子,以後再不要這樣胡鬧了。”


    “是,師兄。”楚明秋看上去可憐巴巴的,和尚在旁邊微微一笑,卻沒有點破他的偽裝。


    年悲秋向和尚道謝,楚明秋這才知道,原來這和尚是寺廟的主持,法名悟性,在燕京佛教界的名氣不低於六爺在醫藥界的名氣。


    “這麽有名的和尚怎麽會在這呢?這廟破得,怎麽也得找個皇家寺廟當和尚呀。”楚明秋心裏納悶,便反複打量和尚。


    “走吧,我們回去了。”年悲秋道謝後便招呼大家回去,楚明秋回頭看看和尚,和尚過來輕輕在他頭上撫摸下:“小施主,以後有時間,可多到寺裏來玩。”


    “嗯,多謝大和尚。”楚明秋衝和尚微微一躬,轉身追著年悲秋腳步去了,和尚望著他的背影看了半響才轉身。


    他剛轉身,便從旁邊的角落出來個年輕和尚,年輕和尚的神情有些緊張,老和尚半響才說:“罰你麵壁三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如歌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時糊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時糊塗並收藏重生之如歌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