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記,我已經在收集區裏的貧困家庭數據了,等數據收集齊了,看看需要多少資金,需要辦成多大的規模,這裏麵困難不小。”楚寬元思索著說:“劉書記,這還需要您大力支持,您可得作我的後盾。”
劉書記露出微笑:“放心吧,還是那句話,你隻管衝鋒陷陣,出了問題,算我的!”
楚寬元感謝的連聲道謝,這一瞬間,戰爭年代那種雷厲風行又回來了,他渾身上下都充滿活力。
回到辦公室,他便給下麵各街道辦事處打電話,讓他們立刻將半年內的困難補助名單準備好,他立刻派人去取,然後讓區委秘書長紀登才派人去取,午飯之前,還特別吩咐,他要看到,坐他的車去。
有了這道吩咐,紀登才知道事情緊急。楚寬元在領導中還算自律的,從來不讓孩子坐他的車,自己也很少動車,除非下工地,,在區委幹部群眾中的風評比較好。現在主動吩咐讓人坐自己的車去,說明事情很急。
不過盡管如此,午飯前,楚寬元依舊沒有看到所要的資料,街道上並不知道楚寬元要得這樣急,秘書趕過去時,他們還沒準備好。
午飯後,楚寬元就在辦公室內看這些名單,名單比較簡單,隻是列出了人名,補助多少錢,楚寬元看不出什麽東西。
聽到門響,楚寬元隨口叫聲進來,抬頭看卻是楚明秋笑嘻嘻的麵容,後麵跟著的依舊是昨天那個小孩。
“楚副書記,這是我們收集的關於我們那個街道的貧困家庭名單,和他們的基本情況。”
楚明秋說著拿出幾張紙交到楚寬元麵前,楚寬元拿起來一看,一眼便看出問題來,這上麵項目雖然少,卻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問題在那,再比較手中這些,差距就太明顯了。
“還不如一個孩子做事牢靠。”楚寬元心裏禁不住埋怨起來,楚明秋作了漂亮的表格,將每一項都列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在下麵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出,導致這些家庭貧困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人口多,在雙職工家庭中,人口多成了貧困的主要原因,這部分家庭占調查的20%;其次是單職工家庭,人口同樣是一個原因,但不再是主要原因,這部分家庭最多,占70%;剩下的是單親家庭和失沽家庭,家裏缺少勞動力,這部分占所有家庭的10%。”
在這段分析下麵,楚明秋又列出了另一張表,這張表表明每個家庭需要增加多少收入才能擺脫貧困,楚明秋對這些家庭進行了分類,他首先確定每人每月的生活標準,這個標準也很簡單,就是購糧本上規定的糧食,每月發的肉票布票糖票等等,要把這些東西買完需要多少錢。
通過這些計算出每人每月的生活費,再統計整個家庭必須的收入,再減去他們已經有的收入,再將這些數據分類。
分類就很簡單了,按照增加收入,30元40元50元計算,將每個家庭進行歸類。經過這一係列分類,結果便一目了然。
“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隻要給大部分家庭增加工作機會,他們便可以擺脫貧困,偉大領袖m主席教導我們…。”
為了避免麻煩,楚明秋還添加了不少領袖指示,盡量讓自己提出的解決辦法顯得是響應領袖號召,以符合這個時代的行文格式。
看完這份數據,楚寬元沉凝片刻,他已經看出這份數據和街道收上來的數據有所不同,不過,很顯然的是,這數據更翔實更全麵。
“小,…,小叔,照這份數據看,全區的貧困家庭還不少,僅僅你們街道便有八十多戶,這樣算下來,全區的就更有近千戶家庭,要辦這麽大一家工廠……”
這聲小叔叫得有些勉強,說來也是,楚寬元都三十多了,讓他叫個幾歲的孩子叔叔,也夠難為他的。
看著直搖頭的楚寬元,楚明秋笑了笑,搖搖頭說:“楚副書記,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建不成**,我建議你先別想那麽多,先半個小的,也別放在區裏,就放在街道下,有效果了,再在其他街道推廣。”
楚寬元眼前一亮,這主意太妙了,進可攻退可守,花錢不多,效果卻可能非常驚人,實在太妙了。
“好,辦一個街道工廠,我親自蹲點。”楚寬元喜不自禁的站起來叫道,楚明秋帶著淡淡的笑,望著他說:“寬元,主意我出了,事情也辦了,到時候,可不能少了穗兒姐和少勇他媽。對了,我給你說說少勇他家的情況吧。”
說著便給楚寬元介紹了陳少勇家的情況,這個時候,楚明秋的語氣中帶上了點點長輩的味道:“少勇爸爸的醫療費雖然有廠裏承擔,可傷員要恢複身體,僅僅隻有醫療費是不夠的,她媽媽現在邊照顧他爸,邊到處找活,這樣困難家庭,國家應該照顧。”
楚明秋說著時,楚寬元便在看陳少勇,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在外形上比楚明秋要成熟些,楚明秋的成熟主要在思想上,外形上依舊是個六七歲孩子的稚嫩。
在楚寬元目光下,陳少勇有些局促,他忽然覺著自己在這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內顯得那樣寒酸。楚寬元看出了他的這絲局促,輕輕歎口氣。
“孩子,苦難是把刀,可以將你砥礪成材,你放心,你家的情況我知道了,”楚寬元鼓勵著陳少勇,隨即又不滿的說:“這個廖主任也太不像話了。”
就在剛才看楚明秋的調查資料時,楚寬元便有這種感覺,街道的困難家庭救濟名單上,有三分之一與楚明秋的調查表不符,而且還有救濟等級也不同,有幾個甲等的居然沒有上楚明秋的名單。
“楚副書記你是不是想撤了廖主任?”楚明秋問道,楚寬元遲疑下沒有回答是還是不是,反倒有興趣的問道:“你說該不該撤呢?”
楚明秋仰天打個哈哈:“有哪個必要嗎,還是抓緊時間作正事吧。”
陳少勇對廖主任是一肚子的氣,聞言忍不住說道:“怎麽就不該撤…”
楚明秋立刻打斷他的話:“這是區裏考慮的事,咱們隻是協助區裏辦廠,更恰當的是,我們隻是協助區裏做點社會調查,勇子,這不是該我們說話的。”
楚寬元笑了笑,很欣賞的看了楚明秋一眼,難怪爺爺那樣喜歡他,這小家夥完全不像年齡外表那樣稚嫩,老辣得讓人吃驚。相反,這個陳少勇才是真正的嫩,符合他的年齡。
楚明秋這樣插話,陳少勇也就閉上嘴,楚寬元還想考考楚明秋,於是又問:“那你覺著需要投入多少錢呢?”
楚明秋卻搖搖頭:“不知道,這需要作市場調查,楚副書記,昨天我回去又想了下,有個新想法,”邊說楚明秋邊看楚寬元,楚寬元示意讓他大膽說。
於是楚明秋便繼續說:“現在咱們老百姓的收入都不高,成衣市場太小,不如做鞋,老燕京有句話,爺不爺,先看鞋,而且燕京的布鞋全國有名,更主要的是,普通家庭可以自己做衣服,可很少自己做鞋的,鞋的市場比成衣市場大,廠子建起便能賺錢。”
楚寬元稍稍遲疑,這個問題他倒沒想過,這個時代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產品是不是好賣,不在經理考慮範圍內。
成衣不管好不好賣,有沒有市場,隻要能生產出來,國家包銷,根本不存在問題。
楚明秋卻在按照市場經濟考慮問題,在他看來,這個時代都是買布找裁縫自己作衣,成衣市場極小,所以成衣廠遠不如鞋廠容易掙錢。
楚寬元考慮的是建廠成本問題,好在現在開年不久,區裏還有些資金,但也不能全撥出來,要花最少的錢辦事。
楚明秋見楚寬元低頭思索,他也不再打攪,告辭便走,出了區委的門,陳少勇便迫不及待的問:“為啥不讓撤了廖八婆?”
楚明秋搖搖頭:“勇子,我們的目的是建廠,若要撤廖八婆,勢必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咱們要的是做事,不是泄憤。”
“我就覺著,這樣放過廖八婆,太便宜她了。”陳少勇對廖主任的恨意很濃,可又感到楚明秋說得不錯,撤廖八婆有可能節外生枝,耽誤建廠。想到若建廠成功,母親有一份工作,家裏的情況有個較大的改變,心裏便不由一熱。
在楚明秋走後,楚寬元便向劉書記匯報,劉書記看著兩份調查報告禁不住直搖頭:“看看,看看,就憑這兩份調查,我看就該整風,一個孩子作出的調查,都比我們好些同誌要強,我看不整不行。”
楚寬元心裏略微有些後悔,感到不該把楚明秋的調查報告就這樣拿過來,他勉強陪著笑。劉書記歎息後又說:“寬元同誌,建國以來,雖然好些群眾脫離了貧困,可還有不少群眾依舊生活在貧困中,我們的工作還很艱巨呀。”
燕京解放後,各級政府作了大量工作,恢複市場,重建經濟,禁煙禁娼,鎮壓反革命,取得巨大成績。就說工業吧,解放前,燕京沒有多少工業,現在,燕京有多少工廠,僅以石景山鋼鐵廠為例解放前年產鐵不到五萬噸,現在年產量近五十萬噸,超過解放前三十年的總和。
工業的高速發展,促進了就業,可燕京的底子太薄了,依舊有許多民眾沒有工作,生活在貧困中。
“這次我們要抓住機會,以解決貧困為突破口,整頓我們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劉書記斷然決定,這份調查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他心上,建國已經八年了,可依然還有這麽多群眾生活如此貧困,這讓他非常難受。
“對,劉書記說得對。”楚寬元點頭稱是,m主席發表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個講話還沒有對外公布,但卻是重要信號,建國以來一係列政治運動造成的緊張空氣將緩和。
“寬元同誌,你的想法很好,”劉書記又說:“先搞個試點,不要求大,先積累經驗,咱們也來積小勝為大勝,取得經驗後,再在全區推廣。”
“好,”楚寬元見劉書記幾乎全部采納了他的建議,心中高興的同時,也對楚明秋更高看一眼,他是怎麽想出這一招的,完全是四兩撥千鈞:“我想先和張區長商議下,咱們先組建個班子,至於是辦鞋廠還是辦成衣廠,我們再商量。”
“行,幹脆這樣,把張區長請來,咱們三人先商議下。”
劉書記也是說幹便幹,電話將張區長請過來,好在政府機關就在區委旁邊,張區長很快過來,張區長同樣是老革命,身材高大,頭發有些斑白,看上去有些蒼老,可實際上他的年齡剛過四十。
張區長和劉書記已經搭檔幾年了,倆人合作還算愉快,張區長專注政府方麵的事,劉書記也很小心的維護著倆人之間的關係,這種小心體現在處理涉及政府的問題時,很尊重張區長的意見。
黨內精通工業的幹部很少,張區長卻長期從事工業領導工作,在延安時便在工業部門工作,後來到東北工作,也一直在工業領域內工作,對如何辦工業很熟悉。
張區長聽完楚寬元的設想後便斷定這個計劃可行,但他還是問道:“寬元同誌,有兩個問題,首先辦個什麽廠?其次,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楚寬元苦笑下說:“至於什麽廠,我還想請教張區長,我有兩個想法,鞋廠或成衣廠,鞋廠的投入稍大,但市場更大,成衣廠的投入要小些,可市場稍小,正拿不定主意呢。”
張區長閉著眼睛想了會說:“我看鞋廠較好,布鞋廠其實投入不算大,等有了積累再擴大,皮鞋膠鞋都可以。更何況,還可以請內聯升的師傅提供技術支持。”
劉書記見張區長也讚成辦鞋廠,也點頭說:“既然老張也同意,那麽就讓寬元同誌負責,從區委和政府那邊抽調幾個人,先調查下需要多少資金,寬元,記住,咱們不求全求大。”
劉書記說著便看著張區長,按照分工,政府負責工業農業,黨委負責幹部宣傳。雖然這個時候,黨委的權力比前世大很多,要領導一切,可到具體事情上便要看領導者的個性。
“劉書記說得對,”張區長說:“這事就由寬元同誌為主,成立個小組,需要我們政府方麵支持的,寬元同誌盡管來找我,我一定全力幫助,嗯,我再跟市領導申請下,看看市裏麵能不能撥出部分資金。”
劉書記聞言自然大喜,楚寬元更是異常高興,他立刻點了幾個平時自己熟悉的同誌,自己親自帶隊到內聯升去考察。
劉書記露出微笑:“放心吧,還是那句話,你隻管衝鋒陷陣,出了問題,算我的!”
楚寬元感謝的連聲道謝,這一瞬間,戰爭年代那種雷厲風行又回來了,他渾身上下都充滿活力。
回到辦公室,他便給下麵各街道辦事處打電話,讓他們立刻將半年內的困難補助名單準備好,他立刻派人去取,然後讓區委秘書長紀登才派人去取,午飯之前,還特別吩咐,他要看到,坐他的車去。
有了這道吩咐,紀登才知道事情緊急。楚寬元在領導中還算自律的,從來不讓孩子坐他的車,自己也很少動車,除非下工地,,在區委幹部群眾中的風評比較好。現在主動吩咐讓人坐自己的車去,說明事情很急。
不過盡管如此,午飯前,楚寬元依舊沒有看到所要的資料,街道上並不知道楚寬元要得這樣急,秘書趕過去時,他們還沒準備好。
午飯後,楚寬元就在辦公室內看這些名單,名單比較簡單,隻是列出了人名,補助多少錢,楚寬元看不出什麽東西。
聽到門響,楚寬元隨口叫聲進來,抬頭看卻是楚明秋笑嘻嘻的麵容,後麵跟著的依舊是昨天那個小孩。
“楚副書記,這是我們收集的關於我們那個街道的貧困家庭名單,和他們的基本情況。”
楚明秋說著拿出幾張紙交到楚寬元麵前,楚寬元拿起來一看,一眼便看出問題來,這上麵項目雖然少,卻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問題在那,再比較手中這些,差距就太明顯了。
“還不如一個孩子做事牢靠。”楚寬元心裏禁不住埋怨起來,楚明秋作了漂亮的表格,將每一項都列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在下麵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出,導致這些家庭貧困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人口多,在雙職工家庭中,人口多成了貧困的主要原因,這部分家庭占調查的20%;其次是單職工家庭,人口同樣是一個原因,但不再是主要原因,這部分家庭最多,占70%;剩下的是單親家庭和失沽家庭,家裏缺少勞動力,這部分占所有家庭的10%。”
在這段分析下麵,楚明秋又列出了另一張表,這張表表明每個家庭需要增加多少收入才能擺脫貧困,楚明秋對這些家庭進行了分類,他首先確定每人每月的生活標準,這個標準也很簡單,就是購糧本上規定的糧食,每月發的肉票布票糖票等等,要把這些東西買完需要多少錢。
通過這些計算出每人每月的生活費,再統計整個家庭必須的收入,再減去他們已經有的收入,再將這些數據分類。
分類就很簡單了,按照增加收入,30元40元50元計算,將每個家庭進行歸類。經過這一係列分類,結果便一目了然。
“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隻要給大部分家庭增加工作機會,他們便可以擺脫貧困,偉大領袖m主席教導我們…。”
為了避免麻煩,楚明秋還添加了不少領袖指示,盡量讓自己提出的解決辦法顯得是響應領袖號召,以符合這個時代的行文格式。
看完這份數據,楚寬元沉凝片刻,他已經看出這份數據和街道收上來的數據有所不同,不過,很顯然的是,這數據更翔實更全麵。
“小,…,小叔,照這份數據看,全區的貧困家庭還不少,僅僅你們街道便有八十多戶,這樣算下來,全區的就更有近千戶家庭,要辦這麽大一家工廠……”
這聲小叔叫得有些勉強,說來也是,楚寬元都三十多了,讓他叫個幾歲的孩子叔叔,也夠難為他的。
看著直搖頭的楚寬元,楚明秋笑了笑,搖搖頭說:“楚副書記,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建不成**,我建議你先別想那麽多,先半個小的,也別放在區裏,就放在街道下,有效果了,再在其他街道推廣。”
楚寬元眼前一亮,這主意太妙了,進可攻退可守,花錢不多,效果卻可能非常驚人,實在太妙了。
“好,辦一個街道工廠,我親自蹲點。”楚寬元喜不自禁的站起來叫道,楚明秋帶著淡淡的笑,望著他說:“寬元,主意我出了,事情也辦了,到時候,可不能少了穗兒姐和少勇他媽。對了,我給你說說少勇他家的情況吧。”
說著便給楚寬元介紹了陳少勇家的情況,這個時候,楚明秋的語氣中帶上了點點長輩的味道:“少勇爸爸的醫療費雖然有廠裏承擔,可傷員要恢複身體,僅僅隻有醫療費是不夠的,她媽媽現在邊照顧他爸,邊到處找活,這樣困難家庭,國家應該照顧。”
楚明秋說著時,楚寬元便在看陳少勇,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在外形上比楚明秋要成熟些,楚明秋的成熟主要在思想上,外形上依舊是個六七歲孩子的稚嫩。
在楚寬元目光下,陳少勇有些局促,他忽然覺著自己在這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內顯得那樣寒酸。楚寬元看出了他的這絲局促,輕輕歎口氣。
“孩子,苦難是把刀,可以將你砥礪成材,你放心,你家的情況我知道了,”楚寬元鼓勵著陳少勇,隨即又不滿的說:“這個廖主任也太不像話了。”
就在剛才看楚明秋的調查資料時,楚寬元便有這種感覺,街道的困難家庭救濟名單上,有三分之一與楚明秋的調查表不符,而且還有救濟等級也不同,有幾個甲等的居然沒有上楚明秋的名單。
“楚副書記你是不是想撤了廖主任?”楚明秋問道,楚寬元遲疑下沒有回答是還是不是,反倒有興趣的問道:“你說該不該撤呢?”
楚明秋仰天打個哈哈:“有哪個必要嗎,還是抓緊時間作正事吧。”
陳少勇對廖主任是一肚子的氣,聞言忍不住說道:“怎麽就不該撤…”
楚明秋立刻打斷他的話:“這是區裏考慮的事,咱們隻是協助區裏辦廠,更恰當的是,我們隻是協助區裏做點社會調查,勇子,這不是該我們說話的。”
楚寬元笑了笑,很欣賞的看了楚明秋一眼,難怪爺爺那樣喜歡他,這小家夥完全不像年齡外表那樣稚嫩,老辣得讓人吃驚。相反,這個陳少勇才是真正的嫩,符合他的年齡。
楚明秋這樣插話,陳少勇也就閉上嘴,楚寬元還想考考楚明秋,於是又問:“那你覺著需要投入多少錢呢?”
楚明秋卻搖搖頭:“不知道,這需要作市場調查,楚副書記,昨天我回去又想了下,有個新想法,”邊說楚明秋邊看楚寬元,楚寬元示意讓他大膽說。
於是楚明秋便繼續說:“現在咱們老百姓的收入都不高,成衣市場太小,不如做鞋,老燕京有句話,爺不爺,先看鞋,而且燕京的布鞋全國有名,更主要的是,普通家庭可以自己做衣服,可很少自己做鞋的,鞋的市場比成衣市場大,廠子建起便能賺錢。”
楚寬元稍稍遲疑,這個問題他倒沒想過,這個時代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產品是不是好賣,不在經理考慮範圍內。
成衣不管好不好賣,有沒有市場,隻要能生產出來,國家包銷,根本不存在問題。
楚明秋卻在按照市場經濟考慮問題,在他看來,這個時代都是買布找裁縫自己作衣,成衣市場極小,所以成衣廠遠不如鞋廠容易掙錢。
楚寬元考慮的是建廠成本問題,好在現在開年不久,區裏還有些資金,但也不能全撥出來,要花最少的錢辦事。
楚明秋見楚寬元低頭思索,他也不再打攪,告辭便走,出了區委的門,陳少勇便迫不及待的問:“為啥不讓撤了廖八婆?”
楚明秋搖搖頭:“勇子,我們的目的是建廠,若要撤廖八婆,勢必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咱們要的是做事,不是泄憤。”
“我就覺著,這樣放過廖八婆,太便宜她了。”陳少勇對廖主任的恨意很濃,可又感到楚明秋說得不錯,撤廖八婆有可能節外生枝,耽誤建廠。想到若建廠成功,母親有一份工作,家裏的情況有個較大的改變,心裏便不由一熱。
在楚明秋走後,楚寬元便向劉書記匯報,劉書記看著兩份調查報告禁不住直搖頭:“看看,看看,就憑這兩份調查,我看就該整風,一個孩子作出的調查,都比我們好些同誌要強,我看不整不行。”
楚寬元心裏略微有些後悔,感到不該把楚明秋的調查報告就這樣拿過來,他勉強陪著笑。劉書記歎息後又說:“寬元同誌,建國以來,雖然好些群眾脫離了貧困,可還有不少群眾依舊生活在貧困中,我們的工作還很艱巨呀。”
燕京解放後,各級政府作了大量工作,恢複市場,重建經濟,禁煙禁娼,鎮壓反革命,取得巨大成績。就說工業吧,解放前,燕京沒有多少工業,現在,燕京有多少工廠,僅以石景山鋼鐵廠為例解放前年產鐵不到五萬噸,現在年產量近五十萬噸,超過解放前三十年的總和。
工業的高速發展,促進了就業,可燕京的底子太薄了,依舊有許多民眾沒有工作,生活在貧困中。
“這次我們要抓住機會,以解決貧困為突破口,整頓我們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劉書記斷然決定,這份調查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他心上,建國已經八年了,可依然還有這麽多群眾生活如此貧困,這讓他非常難受。
“對,劉書記說得對。”楚寬元點頭稱是,m主席發表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個講話還沒有對外公布,但卻是重要信號,建國以來一係列政治運動造成的緊張空氣將緩和。
“寬元同誌,你的想法很好,”劉書記又說:“先搞個試點,不要求大,先積累經驗,咱們也來積小勝為大勝,取得經驗後,再在全區推廣。”
“好,”楚寬元見劉書記幾乎全部采納了他的建議,心中高興的同時,也對楚明秋更高看一眼,他是怎麽想出這一招的,完全是四兩撥千鈞:“我想先和張區長商議下,咱們先組建個班子,至於是辦鞋廠還是辦成衣廠,我們再商量。”
“行,幹脆這樣,把張區長請來,咱們三人先商議下。”
劉書記也是說幹便幹,電話將張區長請過來,好在政府機關就在區委旁邊,張區長很快過來,張區長同樣是老革命,身材高大,頭發有些斑白,看上去有些蒼老,可實際上他的年齡剛過四十。
張區長和劉書記已經搭檔幾年了,倆人合作還算愉快,張區長專注政府方麵的事,劉書記也很小心的維護著倆人之間的關係,這種小心體現在處理涉及政府的問題時,很尊重張區長的意見。
黨內精通工業的幹部很少,張區長卻長期從事工業領導工作,在延安時便在工業部門工作,後來到東北工作,也一直在工業領域內工作,對如何辦工業很熟悉。
張區長聽完楚寬元的設想後便斷定這個計劃可行,但他還是問道:“寬元同誌,有兩個問題,首先辦個什麽廠?其次,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楚寬元苦笑下說:“至於什麽廠,我還想請教張區長,我有兩個想法,鞋廠或成衣廠,鞋廠的投入稍大,但市場更大,成衣廠的投入要小些,可市場稍小,正拿不定主意呢。”
張區長閉著眼睛想了會說:“我看鞋廠較好,布鞋廠其實投入不算大,等有了積累再擴大,皮鞋膠鞋都可以。更何況,還可以請內聯升的師傅提供技術支持。”
劉書記見張區長也讚成辦鞋廠,也點頭說:“既然老張也同意,那麽就讓寬元同誌負責,從區委和政府那邊抽調幾個人,先調查下需要多少資金,寬元,記住,咱們不求全求大。”
劉書記說著便看著張區長,按照分工,政府負責工業農業,黨委負責幹部宣傳。雖然這個時候,黨委的權力比前世大很多,要領導一切,可到具體事情上便要看領導者的個性。
“劉書記說得對,”張區長說:“這事就由寬元同誌為主,成立個小組,需要我們政府方麵支持的,寬元同誌盡管來找我,我一定全力幫助,嗯,我再跟市領導申請下,看看市裏麵能不能撥出部分資金。”
劉書記聞言自然大喜,楚寬元更是異常高興,他立刻點了幾個平時自己熟悉的同誌,自己親自帶隊到內聯升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