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表帝後的皇太子和五皇子鎮場子, 雲和公主的大婚典禮進行地無比順利。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在這個節骨眼上鬧事。到了午後, 有些喝醉了要釁事的人剛露個苗頭, 就被一直在邊上守著的侍衛給堵了嘴拉下去。
因宮門要落鎖, 所以朱常漵和朱常治早一些就離開了。
朱軒姝獨坐在新房內, 即便有吳讚女在身邊不斷地安撫,心中還是覺得煩亂。
“公主要不要用點什麽?從早上起來到現在,殿下還不曾進過東西。”吳讚女看了看外頭的天,暮色漸漸下落,將夕陽的餘暉一點點染了色。
朱軒姝搖搖頭, 她現在什麽都吃不下, 根本沒有什麽心情去想肚子餓不餓這回事。
吳讚女微微皺了眉,怕要是要不吃東西, 公主的身子會捱不住。駙馬還沒來,到時候還要飲合巹酒的。空腹喝酒可對身體有害。
“殿下還是多少吃一些吧。”吳讚女無法, 隻得將鄭夢境搬出來,“要是娘娘知道殿下剛出宮就不曉得照顧好自己,不知道在宮裏會多擔心呢。”
朱軒姝拗不過她,隻得點了點頭,“若是有粥, 取一些來就好。旁的我都不想吃。”
公主想吃,便是沒有也得有。吳讚女福了福身子, 讓屋子裏其他侍女仔細服侍好朱軒姝,親自出去瞧瞧。
若是民間成親,屋子裏斷不會這麽冷清。也是朱軒姝的身份特殊, 無人敢來鬧洞房。本朝的內命婦出不得宮,外命婦沒有公主的召喚,輕易也進不去,隻在外頭的花廳女眷處喝茶說話。
朱軒姝打量著新房。這裏就是以後自己要住上幾十年的地方嗎?父皇果真沒有騙自己,這個地方真的還算不上壞。和宮裏是沒法兒比,不過比大姐姐家是好許多了。
在屋內等了一會兒,朱軒姝有些不安起來。怎麽吳嬤嬤還沒回來。
屋外的喧鬧聲起,紛亂的腳步聲靠近新房。
朱軒姝的心不自覺地提了起來。
是駙馬來了嗎?
身下的褥子被抓緊,又放開。朱軒姝聽不見外頭的禮樂笑鬧,也聽不見屋內的自鳴鍾響,唯有自己的心跳,一下又一下跳動得越來越響。
房門被打開,高玉海朝跟著自己過來的親友作了一個大大的揖。他的母親汪氏朝兒子使了個眼色,上前將人攔下,免得讓人進去叨擾了裏頭的朱軒姝,惹來公主的不滿。
高家才是日後要同雲和公主長長久久打交道的對象,現下有個什麽萬一,到時候可全是他們受著了。
汪氏的長媳方氏湊近,悄聲兒地同婆母道:“不知明日請安,是公主來拜見公爹婆母,還是我們來這兒見公主。”
汪氏眼神微動。天子定下婚事後,她特地上徐家附近去打聽了,當日徐家放出來不少人,有些還住在他們附近,隻稍稍用些心,就能知道當日前榮昌公主嫁到徐家後是個什麽情形了。
聽說榮昌公主嫁入徐府後,與宮外出嫁婦人並無區別,日日晨昏定省,三從四德堪為典範。
隻不知自家這位公主媳婦是個什麽性兒。按說兩位公主年歲差不了多少,都是在宮裏一處長大的,姐妹感情也好,性子應該差不離才是。
所以汪氏當初聽說兒子要尚公主,才覺得雀躍。要是再來一個同榮昌公主那般的人兒,自己還怕的什麽?
高家在高玉海父親那一輩,還是安徽人。後來為了科考,舉家搬遷至京城。興許真的是天子腳下是塊福地,高父遷居京城後,果真考中了二甲進士。雖說此生已是無望破了五品官這一道檻,但好歹兩個兒子還是因此而得以有資格入國子監念書。
高玉海本身與科舉上並不像兄長那樣有建樹,家裏人早早就歇了這份心思。幸得這次天子選婿,汪氏就慫恿著自家老爺和兒子點頭,讓高玉海去試一試。高家家境算不得差,日後府中又有兩人為官,再好不過的家世了。兒子又是一表人才,雖然離文成武就還有些距離,但比目不識丁卻好上太多了。
前幾年朱軒媖出嫁的時候,汪氏也去徐府湊過熱鬧。徐宅是天子所賜,在京中頂好的位置,府上的花園聽說堪比禦花園,奇珍異草也是數不勝數。還有那隨著公主陪嫁入府的百餘宮人,可不單是服侍公主一個,連同徐家三個男人也算在其中。
汪氏回來後,心裏就惦念上了,連著幾晚都沒睡好。要是她能有個這樣的媳婦,該是多好。天子嫁女,可是有數之不盡的陪嫁,雖然名義上是公主的,可實際還不是一家人用的嘛。還有那宅子,雖然不知為何天子並未建造公主府,而是讓公主與徐家同住,不過天家的心思自來猜不透。這要是往後都循了此例,而小兒子又能一招選中去尚了公主……
汪氏不管怎麽想,都覺得這是個劃得來的事。
興許菩薩覺得汪氏向來對自己虔誠,竟還真叫她如了這個願,讓高玉海雀屏中選。收到聖旨的那一刻,汪氏立刻就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去京中最好的布料鋪子和首飾鋪子跑了一趟,給自己和長媳定了一人一套金頭麵,再給家裏每個人做了十身新衣裳。
錢嘛,等公主嫁過來之後,自然還會有的。那陪嫁可比現在家裏頭這點銀錢多得多!榮昌公主當年的陪嫁可是綿延數裏,自己都看得真真的。
可等到欽賜了公主府,汪氏開始察覺到了不對頭。難道不是該和高家一起住嗎?怎麽就和榮昌公主那會兒不一樣了呢?
汪氏本來的算盤打得極響。等雲和公主三朝回門,自宮裏回來了,自己就借口底下人會欺瞞殿下,讓公主點頭讓她參與打理嫁妝。汪氏相信憑借自己數十年的管家功力,一點點將嫁妝轉為高家所有,易如反掌的事。
但現在看來,似乎這個可能性極小。公主府不是圈地新建的,離高家現在住的地方並不近,自己若是強行要求介入其中,怕是會讓人以往來不便而一口絕了。
汪氏有些絕望,她還欠著脂粉鋪五十兩銀子的脂粉錢沒給呢。人家要不是看在高家即將尚公主的份上,壓根不會讓她賒賬。若是不能從公主的陪嫁中謀得油水,這筆錢可怎麽辦?長媳自己將嫁妝看得死死,根本不讓自己動一根手指頭,家裏的銀錢都是有數的,要是輕易挪用,怕是往後吃穿用度上會差一些,立刻就會被老爺給看出來。
更重要的,那家脂粉鋪子可是京中貴女、外命婦們常去的。自己賒賬不還,人東家一旦將此事泄露出去,丟人的可就不僅僅是自己,整個高家臉麵可就全都沒了。
看著宅中道喜的客人,汪氏心中很不是滋味。從來尚公主的人家,就沒有不指望公主嫁妝的,現在輪著自己,卻成了一場空。
方氏見婆母一直沒說話,又喚了一聲。汪氏這才回過神來,“沒什麽,今日人多,我有些乏了。”
方式應了一聲,心下卻冷笑。誰不知道婆母這是擔心那賒的五十兩銀子。要是公主三朝回門後還還不上,怕是高家就會淪為京中的笑柄了。
反正事情是婆母做下的,和自己沒有半分關係。她絕不會將自己的嫁妝交出來的。要按著自己的性子,早就該分府各自過各自的了。偏夫婿說什麽孝道為先,身為長子需得承歡膝下之類的鬼話,累她日日都要對著婆母這張□□臉。
婆媳二人跟著鬧不成洞房的客人離開,主院登時冷清了下來。
高玉海站在門邊,深深呼了一口氣。即便公主不是什麽貌美之人,自己也當相敬如賓。公主是君,就是有錯,自己也該忍讓幾分。他轉過身,向坐在榻上的朱軒姝走過去,在還有五步之遙的時候停下來,作了一個揖,“公主。”
朱軒姝帶些幾分怯意地點頭,“駙馬。”
“公主,該飲合巹酒了。”高玉海走到桌前,親自倒了酒,遞給朱軒姝,“公主請。”
朱軒姝知道這酒摻了不少水,是喝不醉的。可不知為何,心中還是有排斥感。
今夜自己就要和這個陌生人同眠一榻嗎?
在前一晚,鄭夢境特地給她看了些書,是關於夫妻之道的。朱軒姝現在想起那些畫上的人,就開始發抖。自己要和這個男子,做、做那等親密之事?
朱軒姝咽了咽口水,搶過高玉海手中的酒,轉過頭,飛快地一飲而盡,又丟給對方。她將身子往邊上靠了靠,試圖離高玉海遠一些。
高玉海沒有發現朱軒姝的不對勁,隻當公主新婚之夜有些緊張。他笑了笑,慢悠悠地飲了酒,將東西在桌上放好。
“公主,夜已深了,該就寢了。”高玉海心裏有一些激動。人生兩大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自己前一個做不到,可後一個便是今夜了。
朱軒姝繼續往邊上小心翼翼地挪動,盡量遠離高玉海。她胡亂點頭,“嗯,是、是該歇息了。”她現在隻想著趕緊讓高玉海離開,“駙馬就去歇著吧,我獨自睡就好了。”
高玉海臉上的笑意僵住了。自己這是在新婚之夜就被公主給嫌棄了?難道天家在宮中並不教導夫為妻綱,三從四德?
他平了平氣,努力地在心裏說服著自己忍耐。“公主,你我已是夫妻……”
“我知道!”朱軒姝煩躁地打斷了他的話,而後覺得自己方才似乎聲音有些太響了,將人給嚇到了,趕緊小小聲地補了一句,“駙馬、駙馬,你今晚去廂房睡吧。”
朱軒姝偷偷地朝門那兒看了眼,吳嬤嬤怎麽還不回來!
高玉海覺得自己的笑再也掛不住了,說話的語氣也有些重,“公主可知夫妻自該行夫妻之道,此乃人倫大禮,就是陛下都違背不得。”尚了公主後,就連納妾都不行,要是公主一直排斥自己,難道往後就要做和尚了?!
除了父皇和母後之外,從沒有被任何人違逆駁斥過自己心思的朱軒姝聽了這猶如命令般的話。何況對方還拿父皇來壓自己,登時就興起怒火。她站起身,冷冷望著高玉海,二話不說抬腳就往他胸口踹去。
高玉海一時不防,從榻上被踹落,在地上打了個滾才停住,頭上的巾冠都亂了,束好的發髻也散開。他尚沒有反應過來,直愣愣地望著居高臨下俯視著自己的朱軒姝。
“本公主讓你滾出去!聽見沒有!”朱軒姝高聲喚來侍女,“來人,把駙馬給我‘請’出去!”
吳讚女端著剛熬好的粥,一路邁著急促的小碎步趕到新房,正好撞見太監將駙馬從新房裏抬出來,扔在院子裏。
“這是怎麽了?!”吳讚女上前問道,“駙馬怎麽惹惱了公主?”
朱軒姝在房內聽見吳讚女的聲音,“吳嬤嬤進來,服侍我歇息。”
吳讚女揚聲應了,不解地看了看衣衫淩亂的駙馬,端著粥去了裏頭。她見朱軒姝滿麵怒色地坐在桌邊,上前將粥放下,“公主這是怎麽了?大喜的日子,偏讓自己不高興。”
朱軒姝冷笑一聲,“往後沒有我的允許,不準駙馬靠近這個院子半步。”
“好好好。”吳讚女特地將盅蓋打開,讓清粥的香味鋪滿了整個房間,“殿下可餓了?先用一些墊墊饑再歇息吧?”
朱軒姝揉了揉肚子,方才都已經氣飽了,但總不好拂了吳讚女的好意。這麽久才回來,大約是因為自己的任性要求,特地現熬出來的。“就用一些。”她猶豫了一下,“這事兒……別同母後說,我怕她擔心。”
吳讚女看著朱軒姝微微露出的潔白後頸,歎了一聲,點頭道:“奴婢答應殿下,絕對不同娘娘說。”她看著朱軒姝喝了一碗粥,喚來侍女給她洗漱。心裏卻是擔心。
這大喜之日,公主就和駙馬生分了,往後的日子且還長著,幾十年的光陰難道要一直這般冷淡著過?
吳讚女自小就在宮裏,看盡了宮中的是是非非。孝端皇後一直受到天子的冷落,最後因先太子的事而鬱鬱而終。若是這個自己自小看大的公主也步上孝端皇後的後塵,那是她無論如何也看不下去的。
總得想個法子,讓公主與駙馬緩和一下關係才是。
這一夜,朱軒姝和高玉海各自睡各自的,吳讚女守在朱軒姝的房內,一夜未曾合眼,心裏不斷地想著辦法。
第二日起來,朱軒姝前一晚的氣就沒了。她心裏記著今日是要請安的,雖然沒怎麽睡,也還是早早就醒了。她揉著眼睛,看著忙碌的吳讚女,“嬤嬤眼下是黑的,氣色也瞧著不大好,是不是昨夜新換了地方沒歇好?”
吳讚女給她挑了衣裳,又將絞好的帕子放在她手裏,“奴婢不打緊,公主可睡得好?”
朱軒姝擦著臉,胡亂應了,心裏有幾分忐忑。自己昨晚似乎有些任性過了頭,很不該那樣對駙馬。“今日我們是過去高府向公爹和婆母請安嗎?”
吳讚女笑著搖搖頭,“公主是君,理當他們過來給公主請安才是。”她讓下人去將前麵的正堂收拾起來,等著一會兒高家人過來。“不過公主還是受不得長輩禮,隻避過便是。”
朱軒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起身將衣服給換了。
高玉海和家裏人早就在正堂等著了。高家人昨夜並不睡在公主府,而是在婚宴結束後回到了自己的宅子裏。汪氏早起過來,就看到自己兒子立在堂中,滿麵陰沉,不由奇道:“這是怎麽了?可是公主的陪嫁人給了你臉色看?”
先前也有聽說宮中的嬤嬤太監很是不好相處,動輒要金要銀。不知昨晚是不是兒子不懂其中關竅,得罪了他們。要是仍由這些小人在公主麵前說自家人的渾話可就壞了。
隻盼著雲和公主是個靈醒人,不會叫奸佞給掩住了耳目才是。
高玉海一晚上沒睡著,怎麽想都咽不下肚子裏這口氣,此時就等著母親問呢,將昨夜新房之內朱軒姝對自己做的一切都悉數告知。
高父皺了眉,道:“殿下在宮中很是得陛下和中宮的疼惜,有些驕縱也是難免的事。你且忍一忍便好,需知你為臣,公主為君。”
“瞧你說的這是什麽話!”心疼兒子的汪氏很是不滿道,“受欺負的可是你嫡親兒子,公主怎麽啦?嫁了人就合該聽夫婿的話,就是公主也一樣!都說中宮心慈賢淑,怎得教出來的皇女是這般模樣。”
高父瞪了她一眼,“噤聲!這裏是公主府,不是咱們自己家裏頭。你說話注意著些行不行?仔細被人聽去,叫天子動了怒。到時候咱們一家子可全都折進去了。”
汪氏挺著胸,“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莫非我還說錯了不成?”她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戳著兒子的胸膛,“你也是,半點用也沒。怎麽不拿出夫君的威風來,好好數落數落公主?就是有侍衛在,他們也不敢拿你怎麽樣,現在你可是當朝駙馬。”
高玉海氣呼呼地扭頭沒出聲,胸膛起伏得厲害。
方氏低頭,用帕子掩住上翹的嘴。公主是那麽好尚的嗎?真真是天真,也不想想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惦記人家的嫁妝。
嗬!
高玉澤餘光瞥見妻子從帕下漏出的嘴角來,不動聲色地踩了她一腳,悄聲道:“今日你就消停會兒吧。”
方氏橫了他一眼,收起了笑容,將帕子放下,眼觀鼻,鼻觀心地立好。
“公主來了。”吳讚女朝堂中喚了一聲,將簾子撩起。
高家眾人齊齊行了禮,道了福。
朱軒姝按著吳讚女說的,側身避過了禮,走到上首坐下,“都起來吧,坐。”
高家人各自落座後,總算是能看清雲和公主的真容了。
汪氏在心裏嘀咕,看麵相倒像是個和氣人,怎麽昨夜就這般下了駙馬的臉麵,也不怕傳出去日後叫駙馬被人笑話。男人頂重麵子了。這往後夫妻相處可難咯。
高玉海昨晚隻顧著生氣,卻沒好好看看自己新娶的妻子長得什麽模樣。此時天光已亮,將朱軒姝的容貌照得分明。他看了一眼,就趕緊收回了目光,平了平氣,再偷偷看一眼,再收回目光。反複幾次,心跳得越發快了。
朱軒姝因自己做錯了事,所以態度分外和藹,努力融入到其中,與他們說著家常話。可到底沒在宮外生活過,總有些雞同鴨講。
吳讚女微微皺眉,朝身後的侍女使了個眼色。侍女退下,繞了個圈,回來前頭堂門,“殿下,早膳已經備好了。”
“那就先用膳吧。”朱軒姝先站起來,正準備走的時候,卻發現汪氏先自己邁出了步子。
汪氏是平日在家裏走慣了,一時沒發現,等到了門口才覺察出不妥來。她有些忐忑地立在門邊,回頭朝朱軒姝看去。希望公主萬萬不要發落了自己才是。
朱軒姝沒說什麽話,隻朝她笑了笑,從她身邊擦身而過,領著眾人去花廳用膳。
方氏跟在婆母身後,用帕子擦了擦臉上那顆自己最討厭的痣。長得比自己美又如何?看這樣子,哪裏是娶媳婦,分明就是請了尊菩薩在家裏供著。且不知往後自己是不是還要日日這般上門晨昏定省,要一直如此,她可受不了。看來得趕緊說服夫君分家才是。
鄭夢境在宮裏數著日子,不斷問著劉帶金,“姝兒是後日入宮來,是不是?”
“是是是,”劉帶金笑著將桌上的空碗收走,“娘娘這都問了好多遍了。”
鄭夢境笑著歎道:“我覺著就是問了再多遍,該記不住還是記不住。”明明女兒就在京城,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住,可自己偏覺得同她相距甚遠。“也不知她在公主府裏住得慣不慣。”
“我的好娘娘!”劉帶金繞到她身後,替她捶背,“娘娘同陛下都為公主全都想過了一遭,奴婢也親去公主府瞧過,再沒有什麽地方有差池了。娘娘且放心便是。公主呀,一定在外頭過得好好的。”
鄭夢境點點頭,覺得自己總是這麽擔心女兒也不是個辦法——也沒法兒出宮去親眼瞧一瞧,索性便問起了啟祥宮。“我看今日啟祥宮那邊兒似乎出了什麽事兒?一個個伺候的人都慌得跟什麽似的。可是陛下又動了怒?”
劉帶金搖頭,“並不是陛下動了氣。”她俯下|身子,貼近鄭夢境的耳邊,“是陛下同太子想要徹查楚王的身世,兩位沈閣老意見不合,在陛下麵前吵了起來。奴婢聽啟祥宮伺候的小太監說,就差打起來了!”
鄭夢境不可思議地看了看劉帶金,“打起來?!不會吧,兩位閣老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豈會因此等事而動氣。”又不是自家陰私之事被人翻出來彈劾,有什麽好氣成這樣的。
不僅鄭夢境覺得驚奇,就連朱翊鈞和朱常漵都覺得不可思議。在朱翊鈞的印象中,上一回聽說閣臣打架,還是徐文襄公任首輔的時候。
那會子朱翊鈞自己都還小的沒記事,是後來翻閱文卷的時候才看到的。他也對情況不甚了解,隻知道殷文莊公在在衙門裏與徐文襄公起了口角之爭,而後揮拳相向。後來是張文忠公給攔下的。
可殷徐二人打架,那也是在閣裏,並非在帝王麵前。這一次沈鯉和沈一貫是直接在朱翊鈞的麵前吵得不可開交,要不是有王家屏在邊上提醒不可失了君儀,怕以沈鯉的身量和力氣,直接能一拳將沈一貫打翻在地。
沈一貫被沈鯉的言語刺激得不行,當場拂袖而去,連向朱翊鈞告辭都給忘了。沈鯉與他相比,倒是更能沉住氣,還記得繼續向朱翊鈞麵陳自己的看法,強烈讚同朱翊鈞徹查楚王身世。
朱翊鈞揮退閣臣後,與兒子麵麵相覷。他這還是頭一回看見自己的先生這般厲害。但與此同時,他也感到奇怪,為什麽沈一貫如此反對徹查楚王,莫非……其中有什麽貓膩?
也不怪朱翊鈞多想。言官上疏除籍之事,已經顯露出其中有沈一貫的手筆。有一就有二,這是一種慣性。
朱常漵倒是早早地就將此事記在心裏。他記得前世偽楚王案中,就曾有人上疏指責沈一貫收受楚王朱華奎的重金賄賂。這次現有河南三藩的不安定,再有朱華奎的身世不明,沈一貫不想著法子撈錢才怪。為此,他早早就讓時常出宮的朱常治盡量留心沈一貫家中的動向。隻是這人藏得深,一直沒能抓出什麽錯處來。
朱翊鈞的手指不斷點著桌上那封朱華赿的奏疏,“漵兒,你——怎麽看?”
“自當該查。”朱常漵正色道,“此非小事,何況五位閣臣中,三位都是同意的。”不點頭的隻有陳於陛和沈一貫。以多勝少,自然應該查一查。
朱常漵度量著父親的心思,繼續道:“雖說沈次輔說的沒錯,這般大張旗鼓地徹查,的確很容易讓楚藩,乃至天下的宗親對朝廷引起忌憚之心,從而離心。可若他們坦蕩,又何須怕?朝廷擔心的是混淆血統,唯有做下這等混賬事的人才會恐慌。”
朱翊鈞細細地想著兒子說的話。
“何況父皇不心動嗎?”朱常漵上前一步,“其實兒臣先前就一直想著一件事。”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什麽?”
朱常漵貼近了父親,“除了楚藩。”他從父親微微抽動的臉頰上看出對此的心動,“楚宗乃天下四大富藩之一。可知其多年經營之下,銀錢有多多少。而今國庫、私帑空虛,正好填了這個窟窿,解眼前之急。”
他看著父親逐漸凝重的麵色,接著道:“況且楚宗與朝廷離心久矣,嘉靖年間,奉國將軍欲入京揭發楚恭王的不發之舉,竟在途中就被楚府宗人亂擊立死,數年不得沉冤昭雪。若非楚宗對律法。對朝廷懷有輕蔑之心,豈會做下這等事來?”
“那就……先查一查?”朱翊鈞還有幾分猶豫。
朱常漵點頭,“必須查。也好給楚府宗人一個交代。畢竟那麽多人對其懷疑,空穴可不來風。”按著他的想法,無論朱華奎的身世究竟如何,他都必須非天家血脈。
唯有如此,才能逐步瓦解楚藩。
當年朱常洵看出朱常洛對朱常汐的嫉恨和不滿,利用人心而導致了兄弟相殘。那麽現在朱常漵同樣準備利用人心,讓楚宗內部開始生亂。隻有他們自己亂了,才能伸進手去攪合。
再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他們了。現在已經是萬曆二十七年,距離努|爾哈赤朝貢的日子越來越近。再過沒幾年,他就會建立起後金,開始南下攻打大明朝。
現在再不除藩,屆時就可就來不及了。朱常漵一直拉著朱常治不斷在算軍需費用,火器的研製、招募兵士的餉銀,還有各種鎧甲刀槍弓箭。光一個楚藩,且填不滿。
以後要做的事還多著,眼下必須得將削藩給辦成了。這不過是其中的一小步,連這個都做不到,更遑論是去麵對更大的敵人。
大明朝的武力從來不弱。起碼朱常漵是這麽看的。他自正式冊封皇太子後,就一直想著,大明朝真正的症結究竟在於何處。不是武備,而是在朝堂,在鄉紳。
朱翊鈞想了又想,招來馬堂,“立刻點了東廠的人,讓他們跑一趟武昌府,連同當地地方官,徹查楚王朱華奎的身世。”
見父親終於下了決定,朱常漵心下一鬆。
現在最讓朱常漵感到可惜的是,東廠不得為他所用。皇太子和帝王到底差了很大一步,自己絕不能跨過去。況且他還需要內廷來鞏固皇權,與外朝相爭。
武昌府的楚王府早在東廠第一次過去私下打探的時候,就得到了來自宮裏的消息。因為遠離直隸,出於對天家的不信任,楚王一直不斷向宮中太監施以賄賂。過去所做的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朱華奎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立刻差了心腹帶上銀錢北上,逐個兒地去拜訪朝臣。有些人倒是謝絕了,比如沈鯉。不過另外一些,收了銀子後,一口應下。
比如沈一貫。
報信的田義在聽到天子正式授意馬堂手中的東廠奔赴武昌府時,又打算故技重施,將消息傳出京城去。
不過這次他就沒那麽好的運氣了,恰恰讓單保抓了個正著。
“田掌印,”單保皮笑肉不笑地朝被人綁住的田義行了一禮,“您這回是想送消息給誰啊?”
田義赤紅著眼,咬牙切齒地瞪著單保,“你小子,竟然出賣咱家!”
“非也非也。”單保笑道,“奴才是為陛下效命,忠於小爺。哪裏稱得上是出賣掌印呢?你我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又何來出賣一說。”
田義磨著後槽牙,“單保,你可是忘了,當初是誰給咱家送了一千兩銀子,讓咱家將你安排去慈慶宮服侍小爺的?現今你倒是忘了當年咱家對你的這份恩情,對咱家拔刀相向起來。”
他見單保神色有些鬆動,趁著朱常漵還沒到場,趕緊勸說道:“如你這等忘恩負義的小人,小爺還會願意用你?你動動腦子,好好想一想,小爺心性謹慎,這次之後,可還會向先前那般待你。”
田義說的,單保未必不曾想過。隻是當時朱常漵給他許下的承諾實在太過誘人。今日除了田義,他朝自己就會在皇太子登基後成為新任的掌印。
宮中第一大太監的名聲實在是太誘人了。太監是絕後之人,他們愛銀子,愛權柄,再沒有旁的什麽東西可讓他們惦念的了。
朱常漵領著人,站在屋外。他示意身後的宮人們不要說話。屏氣凝神,想聽聽單保是怎麽回答的。
“掌印這是對小爺心懷怨懟了?”單保冷笑,“似你這般不忠之人,豈能留於宮中!今日你敢私通藩王,勾結宗親。保不準他朝就起了禍心,對陛下動手!”
田義見他將自己的罪名向著最無法辯解的地方歪曲,氣得不斷掙紮,“單保!你小子這般汙蔑,就不怕被雷劈了嗎?!”
“單保有什麽好怕的?”朱常漵施施然地走進來,對俯身行禮的單保溫柔道,“這次你做的很好。”他冷冷掃了一眼麵如死灰的田義,“真正該怕的,難道不是田掌印嗎?”
田義在朱常漵的目光中,不斷發抖。即便心中知道此番在劫難逃,卻還想著最後在搏一把,就是將單保拉下水來也好。“小爺,單保所說的全都不是真的。明明就是他欺瞞小爺和陛下,收受賄賂,勾結宗親。而今將所有的罪狀悉數歸於奴才頭上。小爺明鑒!”
“我自然明鑒。”朱常漵走近田義,死死地捏住他的下巴,“我早就讓人去你在宮外的私宅裏搜過了,可是有不少楚藩之物。嘖嘖嘖,田掌印啊田掌印,該說你是不小心呢,還是膽子太大了?這樣的東西不留著銷毀,還堂而皇之地擺在家中,這不就是等著人去搜嗎?”
田義有些糊塗,不知道這是朱常漵在詐自己,還是的確從自己宅中搜出楚宗之物。他分明記得很清楚,一切有關楚藩的東西,自己都已經清理幹淨了。
正當他迷糊的時候,就聽朱常漵貼著他的耳朵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宮外搜羅揚州瘦馬,安排那些煙花女子入宮服侍父皇,妄圖取代母後的地位。”
這回田義是真的認栽了。歸根結底,原來早在幾年前自己就被皇太子給盯上了。自打他發現朱翊鈞對瘦馬不感興趣後,就再也沒有安排人入宮了。這幾年一直風平浪靜,卻沒想到皇太子先前不發落自己,是為了尋一個更重的罪名置他於死地。
田義的瞳孔微微放大。自己麵前的這個少年究竟隱忍了多少年?不過一個年輕人,他的城府竟然有這般深?自己……究竟是惹到了那尊大佛。
朱常漵挺直了腰板,“我已將田義的所有罪名上報於父皇,父皇將處置權交予我手中。田掌印,不,父皇已經將你卸了職。田義,是時候該上路了吧?”他向單保揮揮手,“動手吧。”
單保彎著腰,略帶著些諂媚,“這兒髒得很,小爺且回宮去。奴才自會辦妥了差事。”
朱常漵點點頭,“唔”了一聲,袖手離開。
田義驚恐地望著兩側侍衛抽出明晃晃的刀子來,那柄刀子薄如蟬翼,很是眼熟。他突然想起多年前也有這麽一幕。那是個晚上,一個披頭散發的女子被人按在地上動彈不得。
刀子插入田義的皮膚,他卻絲毫感受不到疼痛。等皮肉混著血落在地上,他才撕心裂肺地叫起來。
卻沒發出一點聲音。
單保背著,冷眼看侍衛行刑。田義的嘴早就被堵住了,隻有瞪得如銅鈴般大的眼睛才叫人知道他現在究竟有多痛苦。
朱常漵出了屋子,抬頭望著蔚藍的天空,上頭飄著極薄,極淡的雲彩。看了好一會兒,他才吩咐道:“回啟祥宮去,向父皇複命。”
停在屋外的皇太子肩輿重新被人抬起,緩緩朝啟祥宮的方向而去。
朱翊鈞在殿內批閱奏疏,聽見腳步聲抬起了頭,又將目光重新放回奏疏上。“人都處置好了。”
朱常漵拱了拱手,“父皇放心,都已經處置妥當了。”
“嗯。”朱翊鈞手中的筆一頓,在奏疏上留下一個無比突兀的點。原本他對楚藩還留有一絲憐意,現今卻是隻想讓整個楚宗全都給削了。
這手可伸得真長啊,直從武昌府到了直隸。也罷,既然這麽想知道京裏的消息,那就讓他們自己親自到京裏頭來看一看。
遠在武昌府的楚恭王妃不小心將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汝窯花瓶給碰倒了。瓷瓶摔在地上,裏頭的水和花混著碎瓷散落一地。她摸了摸自己跳個不停的眉頭,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要發生。
因宮門要落鎖, 所以朱常漵和朱常治早一些就離開了。
朱軒姝獨坐在新房內, 即便有吳讚女在身邊不斷地安撫,心中還是覺得煩亂。
“公主要不要用點什麽?從早上起來到現在,殿下還不曾進過東西。”吳讚女看了看外頭的天,暮色漸漸下落,將夕陽的餘暉一點點染了色。
朱軒姝搖搖頭, 她現在什麽都吃不下, 根本沒有什麽心情去想肚子餓不餓這回事。
吳讚女微微皺了眉,怕要是要不吃東西, 公主的身子會捱不住。駙馬還沒來,到時候還要飲合巹酒的。空腹喝酒可對身體有害。
“殿下還是多少吃一些吧。”吳讚女無法, 隻得將鄭夢境搬出來,“要是娘娘知道殿下剛出宮就不曉得照顧好自己,不知道在宮裏會多擔心呢。”
朱軒姝拗不過她,隻得點了點頭,“若是有粥, 取一些來就好。旁的我都不想吃。”
公主想吃,便是沒有也得有。吳讚女福了福身子, 讓屋子裏其他侍女仔細服侍好朱軒姝,親自出去瞧瞧。
若是民間成親,屋子裏斷不會這麽冷清。也是朱軒姝的身份特殊, 無人敢來鬧洞房。本朝的內命婦出不得宮,外命婦沒有公主的召喚,輕易也進不去,隻在外頭的花廳女眷處喝茶說話。
朱軒姝打量著新房。這裏就是以後自己要住上幾十年的地方嗎?父皇果真沒有騙自己,這個地方真的還算不上壞。和宮裏是沒法兒比,不過比大姐姐家是好許多了。
在屋內等了一會兒,朱軒姝有些不安起來。怎麽吳嬤嬤還沒回來。
屋外的喧鬧聲起,紛亂的腳步聲靠近新房。
朱軒姝的心不自覺地提了起來。
是駙馬來了嗎?
身下的褥子被抓緊,又放開。朱軒姝聽不見外頭的禮樂笑鬧,也聽不見屋內的自鳴鍾響,唯有自己的心跳,一下又一下跳動得越來越響。
房門被打開,高玉海朝跟著自己過來的親友作了一個大大的揖。他的母親汪氏朝兒子使了個眼色,上前將人攔下,免得讓人進去叨擾了裏頭的朱軒姝,惹來公主的不滿。
高家才是日後要同雲和公主長長久久打交道的對象,現下有個什麽萬一,到時候可全是他們受著了。
汪氏的長媳方氏湊近,悄聲兒地同婆母道:“不知明日請安,是公主來拜見公爹婆母,還是我們來這兒見公主。”
汪氏眼神微動。天子定下婚事後,她特地上徐家附近去打聽了,當日徐家放出來不少人,有些還住在他們附近,隻稍稍用些心,就能知道當日前榮昌公主嫁到徐家後是個什麽情形了。
聽說榮昌公主嫁入徐府後,與宮外出嫁婦人並無區別,日日晨昏定省,三從四德堪為典範。
隻不知自家這位公主媳婦是個什麽性兒。按說兩位公主年歲差不了多少,都是在宮裏一處長大的,姐妹感情也好,性子應該差不離才是。
所以汪氏當初聽說兒子要尚公主,才覺得雀躍。要是再來一個同榮昌公主那般的人兒,自己還怕的什麽?
高家在高玉海父親那一輩,還是安徽人。後來為了科考,舉家搬遷至京城。興許真的是天子腳下是塊福地,高父遷居京城後,果真考中了二甲進士。雖說此生已是無望破了五品官這一道檻,但好歹兩個兒子還是因此而得以有資格入國子監念書。
高玉海本身與科舉上並不像兄長那樣有建樹,家裏人早早就歇了這份心思。幸得這次天子選婿,汪氏就慫恿著自家老爺和兒子點頭,讓高玉海去試一試。高家家境算不得差,日後府中又有兩人為官,再好不過的家世了。兒子又是一表人才,雖然離文成武就還有些距離,但比目不識丁卻好上太多了。
前幾年朱軒媖出嫁的時候,汪氏也去徐府湊過熱鬧。徐宅是天子所賜,在京中頂好的位置,府上的花園聽說堪比禦花園,奇珍異草也是數不勝數。還有那隨著公主陪嫁入府的百餘宮人,可不單是服侍公主一個,連同徐家三個男人也算在其中。
汪氏回來後,心裏就惦念上了,連著幾晚都沒睡好。要是她能有個這樣的媳婦,該是多好。天子嫁女,可是有數之不盡的陪嫁,雖然名義上是公主的,可實際還不是一家人用的嘛。還有那宅子,雖然不知為何天子並未建造公主府,而是讓公主與徐家同住,不過天家的心思自來猜不透。這要是往後都循了此例,而小兒子又能一招選中去尚了公主……
汪氏不管怎麽想,都覺得這是個劃得來的事。
興許菩薩覺得汪氏向來對自己虔誠,竟還真叫她如了這個願,讓高玉海雀屏中選。收到聖旨的那一刻,汪氏立刻就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去京中最好的布料鋪子和首飾鋪子跑了一趟,給自己和長媳定了一人一套金頭麵,再給家裏每個人做了十身新衣裳。
錢嘛,等公主嫁過來之後,自然還會有的。那陪嫁可比現在家裏頭這點銀錢多得多!榮昌公主當年的陪嫁可是綿延數裏,自己都看得真真的。
可等到欽賜了公主府,汪氏開始察覺到了不對頭。難道不是該和高家一起住嗎?怎麽就和榮昌公主那會兒不一樣了呢?
汪氏本來的算盤打得極響。等雲和公主三朝回門,自宮裏回來了,自己就借口底下人會欺瞞殿下,讓公主點頭讓她參與打理嫁妝。汪氏相信憑借自己數十年的管家功力,一點點將嫁妝轉為高家所有,易如反掌的事。
但現在看來,似乎這個可能性極小。公主府不是圈地新建的,離高家現在住的地方並不近,自己若是強行要求介入其中,怕是會讓人以往來不便而一口絕了。
汪氏有些絕望,她還欠著脂粉鋪五十兩銀子的脂粉錢沒給呢。人家要不是看在高家即將尚公主的份上,壓根不會讓她賒賬。若是不能從公主的陪嫁中謀得油水,這筆錢可怎麽辦?長媳自己將嫁妝看得死死,根本不讓自己動一根手指頭,家裏的銀錢都是有數的,要是輕易挪用,怕是往後吃穿用度上會差一些,立刻就會被老爺給看出來。
更重要的,那家脂粉鋪子可是京中貴女、外命婦們常去的。自己賒賬不還,人東家一旦將此事泄露出去,丟人的可就不僅僅是自己,整個高家臉麵可就全都沒了。
看著宅中道喜的客人,汪氏心中很不是滋味。從來尚公主的人家,就沒有不指望公主嫁妝的,現在輪著自己,卻成了一場空。
方氏見婆母一直沒說話,又喚了一聲。汪氏這才回過神來,“沒什麽,今日人多,我有些乏了。”
方式應了一聲,心下卻冷笑。誰不知道婆母這是擔心那賒的五十兩銀子。要是公主三朝回門後還還不上,怕是高家就會淪為京中的笑柄了。
反正事情是婆母做下的,和自己沒有半分關係。她絕不會將自己的嫁妝交出來的。要按著自己的性子,早就該分府各自過各自的了。偏夫婿說什麽孝道為先,身為長子需得承歡膝下之類的鬼話,累她日日都要對著婆母這張□□臉。
婆媳二人跟著鬧不成洞房的客人離開,主院登時冷清了下來。
高玉海站在門邊,深深呼了一口氣。即便公主不是什麽貌美之人,自己也當相敬如賓。公主是君,就是有錯,自己也該忍讓幾分。他轉過身,向坐在榻上的朱軒姝走過去,在還有五步之遙的時候停下來,作了一個揖,“公主。”
朱軒姝帶些幾分怯意地點頭,“駙馬。”
“公主,該飲合巹酒了。”高玉海走到桌前,親自倒了酒,遞給朱軒姝,“公主請。”
朱軒姝知道這酒摻了不少水,是喝不醉的。可不知為何,心中還是有排斥感。
今夜自己就要和這個陌生人同眠一榻嗎?
在前一晚,鄭夢境特地給她看了些書,是關於夫妻之道的。朱軒姝現在想起那些畫上的人,就開始發抖。自己要和這個男子,做、做那等親密之事?
朱軒姝咽了咽口水,搶過高玉海手中的酒,轉過頭,飛快地一飲而盡,又丟給對方。她將身子往邊上靠了靠,試圖離高玉海遠一些。
高玉海沒有發現朱軒姝的不對勁,隻當公主新婚之夜有些緊張。他笑了笑,慢悠悠地飲了酒,將東西在桌上放好。
“公主,夜已深了,該就寢了。”高玉海心裏有一些激動。人生兩大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自己前一個做不到,可後一個便是今夜了。
朱軒姝繼續往邊上小心翼翼地挪動,盡量遠離高玉海。她胡亂點頭,“嗯,是、是該歇息了。”她現在隻想著趕緊讓高玉海離開,“駙馬就去歇著吧,我獨自睡就好了。”
高玉海臉上的笑意僵住了。自己這是在新婚之夜就被公主給嫌棄了?難道天家在宮中並不教導夫為妻綱,三從四德?
他平了平氣,努力地在心裏說服著自己忍耐。“公主,你我已是夫妻……”
“我知道!”朱軒姝煩躁地打斷了他的話,而後覺得自己方才似乎聲音有些太響了,將人給嚇到了,趕緊小小聲地補了一句,“駙馬、駙馬,你今晚去廂房睡吧。”
朱軒姝偷偷地朝門那兒看了眼,吳嬤嬤怎麽還不回來!
高玉海覺得自己的笑再也掛不住了,說話的語氣也有些重,“公主可知夫妻自該行夫妻之道,此乃人倫大禮,就是陛下都違背不得。”尚了公主後,就連納妾都不行,要是公主一直排斥自己,難道往後就要做和尚了?!
除了父皇和母後之外,從沒有被任何人違逆駁斥過自己心思的朱軒姝聽了這猶如命令般的話。何況對方還拿父皇來壓自己,登時就興起怒火。她站起身,冷冷望著高玉海,二話不說抬腳就往他胸口踹去。
高玉海一時不防,從榻上被踹落,在地上打了個滾才停住,頭上的巾冠都亂了,束好的發髻也散開。他尚沒有反應過來,直愣愣地望著居高臨下俯視著自己的朱軒姝。
“本公主讓你滾出去!聽見沒有!”朱軒姝高聲喚來侍女,“來人,把駙馬給我‘請’出去!”
吳讚女端著剛熬好的粥,一路邁著急促的小碎步趕到新房,正好撞見太監將駙馬從新房裏抬出來,扔在院子裏。
“這是怎麽了?!”吳讚女上前問道,“駙馬怎麽惹惱了公主?”
朱軒姝在房內聽見吳讚女的聲音,“吳嬤嬤進來,服侍我歇息。”
吳讚女揚聲應了,不解地看了看衣衫淩亂的駙馬,端著粥去了裏頭。她見朱軒姝滿麵怒色地坐在桌邊,上前將粥放下,“公主這是怎麽了?大喜的日子,偏讓自己不高興。”
朱軒姝冷笑一聲,“往後沒有我的允許,不準駙馬靠近這個院子半步。”
“好好好。”吳讚女特地將盅蓋打開,讓清粥的香味鋪滿了整個房間,“殿下可餓了?先用一些墊墊饑再歇息吧?”
朱軒姝揉了揉肚子,方才都已經氣飽了,但總不好拂了吳讚女的好意。這麽久才回來,大約是因為自己的任性要求,特地現熬出來的。“就用一些。”她猶豫了一下,“這事兒……別同母後說,我怕她擔心。”
吳讚女看著朱軒姝微微露出的潔白後頸,歎了一聲,點頭道:“奴婢答應殿下,絕對不同娘娘說。”她看著朱軒姝喝了一碗粥,喚來侍女給她洗漱。心裏卻是擔心。
這大喜之日,公主就和駙馬生分了,往後的日子且還長著,幾十年的光陰難道要一直這般冷淡著過?
吳讚女自小就在宮裏,看盡了宮中的是是非非。孝端皇後一直受到天子的冷落,最後因先太子的事而鬱鬱而終。若是這個自己自小看大的公主也步上孝端皇後的後塵,那是她無論如何也看不下去的。
總得想個法子,讓公主與駙馬緩和一下關係才是。
這一夜,朱軒姝和高玉海各自睡各自的,吳讚女守在朱軒姝的房內,一夜未曾合眼,心裏不斷地想著辦法。
第二日起來,朱軒姝前一晚的氣就沒了。她心裏記著今日是要請安的,雖然沒怎麽睡,也還是早早就醒了。她揉著眼睛,看著忙碌的吳讚女,“嬤嬤眼下是黑的,氣色也瞧著不大好,是不是昨夜新換了地方沒歇好?”
吳讚女給她挑了衣裳,又將絞好的帕子放在她手裏,“奴婢不打緊,公主可睡得好?”
朱軒姝擦著臉,胡亂應了,心裏有幾分忐忑。自己昨晚似乎有些任性過了頭,很不該那樣對駙馬。“今日我們是過去高府向公爹和婆母請安嗎?”
吳讚女笑著搖搖頭,“公主是君,理當他們過來給公主請安才是。”她讓下人去將前麵的正堂收拾起來,等著一會兒高家人過來。“不過公主還是受不得長輩禮,隻避過便是。”
朱軒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起身將衣服給換了。
高玉海和家裏人早就在正堂等著了。高家人昨夜並不睡在公主府,而是在婚宴結束後回到了自己的宅子裏。汪氏早起過來,就看到自己兒子立在堂中,滿麵陰沉,不由奇道:“這是怎麽了?可是公主的陪嫁人給了你臉色看?”
先前也有聽說宮中的嬤嬤太監很是不好相處,動輒要金要銀。不知昨晚是不是兒子不懂其中關竅,得罪了他們。要是仍由這些小人在公主麵前說自家人的渾話可就壞了。
隻盼著雲和公主是個靈醒人,不會叫奸佞給掩住了耳目才是。
高玉海一晚上沒睡著,怎麽想都咽不下肚子裏這口氣,此時就等著母親問呢,將昨夜新房之內朱軒姝對自己做的一切都悉數告知。
高父皺了眉,道:“殿下在宮中很是得陛下和中宮的疼惜,有些驕縱也是難免的事。你且忍一忍便好,需知你為臣,公主為君。”
“瞧你說的這是什麽話!”心疼兒子的汪氏很是不滿道,“受欺負的可是你嫡親兒子,公主怎麽啦?嫁了人就合該聽夫婿的話,就是公主也一樣!都說中宮心慈賢淑,怎得教出來的皇女是這般模樣。”
高父瞪了她一眼,“噤聲!這裏是公主府,不是咱們自己家裏頭。你說話注意著些行不行?仔細被人聽去,叫天子動了怒。到時候咱們一家子可全都折進去了。”
汪氏挺著胸,“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莫非我還說錯了不成?”她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戳著兒子的胸膛,“你也是,半點用也沒。怎麽不拿出夫君的威風來,好好數落數落公主?就是有侍衛在,他們也不敢拿你怎麽樣,現在你可是當朝駙馬。”
高玉海氣呼呼地扭頭沒出聲,胸膛起伏得厲害。
方氏低頭,用帕子掩住上翹的嘴。公主是那麽好尚的嗎?真真是天真,也不想想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惦記人家的嫁妝。
嗬!
高玉澤餘光瞥見妻子從帕下漏出的嘴角來,不動聲色地踩了她一腳,悄聲道:“今日你就消停會兒吧。”
方氏橫了他一眼,收起了笑容,將帕子放下,眼觀鼻,鼻觀心地立好。
“公主來了。”吳讚女朝堂中喚了一聲,將簾子撩起。
高家眾人齊齊行了禮,道了福。
朱軒姝按著吳讚女說的,側身避過了禮,走到上首坐下,“都起來吧,坐。”
高家人各自落座後,總算是能看清雲和公主的真容了。
汪氏在心裏嘀咕,看麵相倒像是個和氣人,怎麽昨夜就這般下了駙馬的臉麵,也不怕傳出去日後叫駙馬被人笑話。男人頂重麵子了。這往後夫妻相處可難咯。
高玉海昨晚隻顧著生氣,卻沒好好看看自己新娶的妻子長得什麽模樣。此時天光已亮,將朱軒姝的容貌照得分明。他看了一眼,就趕緊收回了目光,平了平氣,再偷偷看一眼,再收回目光。反複幾次,心跳得越發快了。
朱軒姝因自己做錯了事,所以態度分外和藹,努力融入到其中,與他們說著家常話。可到底沒在宮外生活過,總有些雞同鴨講。
吳讚女微微皺眉,朝身後的侍女使了個眼色。侍女退下,繞了個圈,回來前頭堂門,“殿下,早膳已經備好了。”
“那就先用膳吧。”朱軒姝先站起來,正準備走的時候,卻發現汪氏先自己邁出了步子。
汪氏是平日在家裏走慣了,一時沒發現,等到了門口才覺察出不妥來。她有些忐忑地立在門邊,回頭朝朱軒姝看去。希望公主萬萬不要發落了自己才是。
朱軒姝沒說什麽話,隻朝她笑了笑,從她身邊擦身而過,領著眾人去花廳用膳。
方氏跟在婆母身後,用帕子擦了擦臉上那顆自己最討厭的痣。長得比自己美又如何?看這樣子,哪裏是娶媳婦,分明就是請了尊菩薩在家裏供著。且不知往後自己是不是還要日日這般上門晨昏定省,要一直如此,她可受不了。看來得趕緊說服夫君分家才是。
鄭夢境在宮裏數著日子,不斷問著劉帶金,“姝兒是後日入宮來,是不是?”
“是是是,”劉帶金笑著將桌上的空碗收走,“娘娘這都問了好多遍了。”
鄭夢境笑著歎道:“我覺著就是問了再多遍,該記不住還是記不住。”明明女兒就在京城,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住,可自己偏覺得同她相距甚遠。“也不知她在公主府裏住得慣不慣。”
“我的好娘娘!”劉帶金繞到她身後,替她捶背,“娘娘同陛下都為公主全都想過了一遭,奴婢也親去公主府瞧過,再沒有什麽地方有差池了。娘娘且放心便是。公主呀,一定在外頭過得好好的。”
鄭夢境點點頭,覺得自己總是這麽擔心女兒也不是個辦法——也沒法兒出宮去親眼瞧一瞧,索性便問起了啟祥宮。“我看今日啟祥宮那邊兒似乎出了什麽事兒?一個個伺候的人都慌得跟什麽似的。可是陛下又動了怒?”
劉帶金搖頭,“並不是陛下動了氣。”她俯下|身子,貼近鄭夢境的耳邊,“是陛下同太子想要徹查楚王的身世,兩位沈閣老意見不合,在陛下麵前吵了起來。奴婢聽啟祥宮伺候的小太監說,就差打起來了!”
鄭夢境不可思議地看了看劉帶金,“打起來?!不會吧,兩位閣老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豈會因此等事而動氣。”又不是自家陰私之事被人翻出來彈劾,有什麽好氣成這樣的。
不僅鄭夢境覺得驚奇,就連朱翊鈞和朱常漵都覺得不可思議。在朱翊鈞的印象中,上一回聽說閣臣打架,還是徐文襄公任首輔的時候。
那會子朱翊鈞自己都還小的沒記事,是後來翻閱文卷的時候才看到的。他也對情況不甚了解,隻知道殷文莊公在在衙門裏與徐文襄公起了口角之爭,而後揮拳相向。後來是張文忠公給攔下的。
可殷徐二人打架,那也是在閣裏,並非在帝王麵前。這一次沈鯉和沈一貫是直接在朱翊鈞的麵前吵得不可開交,要不是有王家屏在邊上提醒不可失了君儀,怕以沈鯉的身量和力氣,直接能一拳將沈一貫打翻在地。
沈一貫被沈鯉的言語刺激得不行,當場拂袖而去,連向朱翊鈞告辭都給忘了。沈鯉與他相比,倒是更能沉住氣,還記得繼續向朱翊鈞麵陳自己的看法,強烈讚同朱翊鈞徹查楚王身世。
朱翊鈞揮退閣臣後,與兒子麵麵相覷。他這還是頭一回看見自己的先生這般厲害。但與此同時,他也感到奇怪,為什麽沈一貫如此反對徹查楚王,莫非……其中有什麽貓膩?
也不怪朱翊鈞多想。言官上疏除籍之事,已經顯露出其中有沈一貫的手筆。有一就有二,這是一種慣性。
朱常漵倒是早早地就將此事記在心裏。他記得前世偽楚王案中,就曾有人上疏指責沈一貫收受楚王朱華奎的重金賄賂。這次現有河南三藩的不安定,再有朱華奎的身世不明,沈一貫不想著法子撈錢才怪。為此,他早早就讓時常出宮的朱常治盡量留心沈一貫家中的動向。隻是這人藏得深,一直沒能抓出什麽錯處來。
朱翊鈞的手指不斷點著桌上那封朱華赿的奏疏,“漵兒,你——怎麽看?”
“自當該查。”朱常漵正色道,“此非小事,何況五位閣臣中,三位都是同意的。”不點頭的隻有陳於陛和沈一貫。以多勝少,自然應該查一查。
朱常漵度量著父親的心思,繼續道:“雖說沈次輔說的沒錯,這般大張旗鼓地徹查,的確很容易讓楚藩,乃至天下的宗親對朝廷引起忌憚之心,從而離心。可若他們坦蕩,又何須怕?朝廷擔心的是混淆血統,唯有做下這等混賬事的人才會恐慌。”
朱翊鈞細細地想著兒子說的話。
“何況父皇不心動嗎?”朱常漵上前一步,“其實兒臣先前就一直想著一件事。”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什麽?”
朱常漵貼近了父親,“除了楚藩。”他從父親微微抽動的臉頰上看出對此的心動,“楚宗乃天下四大富藩之一。可知其多年經營之下,銀錢有多多少。而今國庫、私帑空虛,正好填了這個窟窿,解眼前之急。”
他看著父親逐漸凝重的麵色,接著道:“況且楚宗與朝廷離心久矣,嘉靖年間,奉國將軍欲入京揭發楚恭王的不發之舉,竟在途中就被楚府宗人亂擊立死,數年不得沉冤昭雪。若非楚宗對律法。對朝廷懷有輕蔑之心,豈會做下這等事來?”
“那就……先查一查?”朱翊鈞還有幾分猶豫。
朱常漵點頭,“必須查。也好給楚府宗人一個交代。畢竟那麽多人對其懷疑,空穴可不來風。”按著他的想法,無論朱華奎的身世究竟如何,他都必須非天家血脈。
唯有如此,才能逐步瓦解楚藩。
當年朱常洵看出朱常洛對朱常汐的嫉恨和不滿,利用人心而導致了兄弟相殘。那麽現在朱常漵同樣準備利用人心,讓楚宗內部開始生亂。隻有他們自己亂了,才能伸進手去攪合。
再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他們了。現在已經是萬曆二十七年,距離努|爾哈赤朝貢的日子越來越近。再過沒幾年,他就會建立起後金,開始南下攻打大明朝。
現在再不除藩,屆時就可就來不及了。朱常漵一直拉著朱常治不斷在算軍需費用,火器的研製、招募兵士的餉銀,還有各種鎧甲刀槍弓箭。光一個楚藩,且填不滿。
以後要做的事還多著,眼下必須得將削藩給辦成了。這不過是其中的一小步,連這個都做不到,更遑論是去麵對更大的敵人。
大明朝的武力從來不弱。起碼朱常漵是這麽看的。他自正式冊封皇太子後,就一直想著,大明朝真正的症結究竟在於何處。不是武備,而是在朝堂,在鄉紳。
朱翊鈞想了又想,招來馬堂,“立刻點了東廠的人,讓他們跑一趟武昌府,連同當地地方官,徹查楚王朱華奎的身世。”
見父親終於下了決定,朱常漵心下一鬆。
現在最讓朱常漵感到可惜的是,東廠不得為他所用。皇太子和帝王到底差了很大一步,自己絕不能跨過去。況且他還需要內廷來鞏固皇權,與外朝相爭。
武昌府的楚王府早在東廠第一次過去私下打探的時候,就得到了來自宮裏的消息。因為遠離直隸,出於對天家的不信任,楚王一直不斷向宮中太監施以賄賂。過去所做的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朱華奎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立刻差了心腹帶上銀錢北上,逐個兒地去拜訪朝臣。有些人倒是謝絕了,比如沈鯉。不過另外一些,收了銀子後,一口應下。
比如沈一貫。
報信的田義在聽到天子正式授意馬堂手中的東廠奔赴武昌府時,又打算故技重施,將消息傳出京城去。
不過這次他就沒那麽好的運氣了,恰恰讓單保抓了個正著。
“田掌印,”單保皮笑肉不笑地朝被人綁住的田義行了一禮,“您這回是想送消息給誰啊?”
田義赤紅著眼,咬牙切齒地瞪著單保,“你小子,竟然出賣咱家!”
“非也非也。”單保笑道,“奴才是為陛下效命,忠於小爺。哪裏稱得上是出賣掌印呢?你我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又何來出賣一說。”
田義磨著後槽牙,“單保,你可是忘了,當初是誰給咱家送了一千兩銀子,讓咱家將你安排去慈慶宮服侍小爺的?現今你倒是忘了當年咱家對你的這份恩情,對咱家拔刀相向起來。”
他見單保神色有些鬆動,趁著朱常漵還沒到場,趕緊勸說道:“如你這等忘恩負義的小人,小爺還會願意用你?你動動腦子,好好想一想,小爺心性謹慎,這次之後,可還會向先前那般待你。”
田義說的,單保未必不曾想過。隻是當時朱常漵給他許下的承諾實在太過誘人。今日除了田義,他朝自己就會在皇太子登基後成為新任的掌印。
宮中第一大太監的名聲實在是太誘人了。太監是絕後之人,他們愛銀子,愛權柄,再沒有旁的什麽東西可讓他們惦念的了。
朱常漵領著人,站在屋外。他示意身後的宮人們不要說話。屏氣凝神,想聽聽單保是怎麽回答的。
“掌印這是對小爺心懷怨懟了?”單保冷笑,“似你這般不忠之人,豈能留於宮中!今日你敢私通藩王,勾結宗親。保不準他朝就起了禍心,對陛下動手!”
田義見他將自己的罪名向著最無法辯解的地方歪曲,氣得不斷掙紮,“單保!你小子這般汙蔑,就不怕被雷劈了嗎?!”
“單保有什麽好怕的?”朱常漵施施然地走進來,對俯身行禮的單保溫柔道,“這次你做的很好。”他冷冷掃了一眼麵如死灰的田義,“真正該怕的,難道不是田掌印嗎?”
田義在朱常漵的目光中,不斷發抖。即便心中知道此番在劫難逃,卻還想著最後在搏一把,就是將單保拉下水來也好。“小爺,單保所說的全都不是真的。明明就是他欺瞞小爺和陛下,收受賄賂,勾結宗親。而今將所有的罪狀悉數歸於奴才頭上。小爺明鑒!”
“我自然明鑒。”朱常漵走近田義,死死地捏住他的下巴,“我早就讓人去你在宮外的私宅裏搜過了,可是有不少楚藩之物。嘖嘖嘖,田掌印啊田掌印,該說你是不小心呢,還是膽子太大了?這樣的東西不留著銷毀,還堂而皇之地擺在家中,這不就是等著人去搜嗎?”
田義有些糊塗,不知道這是朱常漵在詐自己,還是的確從自己宅中搜出楚宗之物。他分明記得很清楚,一切有關楚藩的東西,自己都已經清理幹淨了。
正當他迷糊的時候,就聽朱常漵貼著他的耳朵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宮外搜羅揚州瘦馬,安排那些煙花女子入宮服侍父皇,妄圖取代母後的地位。”
這回田義是真的認栽了。歸根結底,原來早在幾年前自己就被皇太子給盯上了。自打他發現朱翊鈞對瘦馬不感興趣後,就再也沒有安排人入宮了。這幾年一直風平浪靜,卻沒想到皇太子先前不發落自己,是為了尋一個更重的罪名置他於死地。
田義的瞳孔微微放大。自己麵前的這個少年究竟隱忍了多少年?不過一個年輕人,他的城府竟然有這般深?自己……究竟是惹到了那尊大佛。
朱常漵挺直了腰板,“我已將田義的所有罪名上報於父皇,父皇將處置權交予我手中。田掌印,不,父皇已經將你卸了職。田義,是時候該上路了吧?”他向單保揮揮手,“動手吧。”
單保彎著腰,略帶著些諂媚,“這兒髒得很,小爺且回宮去。奴才自會辦妥了差事。”
朱常漵點點頭,“唔”了一聲,袖手離開。
田義驚恐地望著兩側侍衛抽出明晃晃的刀子來,那柄刀子薄如蟬翼,很是眼熟。他突然想起多年前也有這麽一幕。那是個晚上,一個披頭散發的女子被人按在地上動彈不得。
刀子插入田義的皮膚,他卻絲毫感受不到疼痛。等皮肉混著血落在地上,他才撕心裂肺地叫起來。
卻沒發出一點聲音。
單保背著,冷眼看侍衛行刑。田義的嘴早就被堵住了,隻有瞪得如銅鈴般大的眼睛才叫人知道他現在究竟有多痛苦。
朱常漵出了屋子,抬頭望著蔚藍的天空,上頭飄著極薄,極淡的雲彩。看了好一會兒,他才吩咐道:“回啟祥宮去,向父皇複命。”
停在屋外的皇太子肩輿重新被人抬起,緩緩朝啟祥宮的方向而去。
朱翊鈞在殿內批閱奏疏,聽見腳步聲抬起了頭,又將目光重新放回奏疏上。“人都處置好了。”
朱常漵拱了拱手,“父皇放心,都已經處置妥當了。”
“嗯。”朱翊鈞手中的筆一頓,在奏疏上留下一個無比突兀的點。原本他對楚藩還留有一絲憐意,現今卻是隻想讓整個楚宗全都給削了。
這手可伸得真長啊,直從武昌府到了直隸。也罷,既然這麽想知道京裏的消息,那就讓他們自己親自到京裏頭來看一看。
遠在武昌府的楚恭王妃不小心將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汝窯花瓶給碰倒了。瓷瓶摔在地上,裏頭的水和花混著碎瓷散落一地。她摸了摸自己跳個不停的眉頭,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