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裏路程幾天就到,中途還清剿了幾次鮮卑人。


    東鮮卑和扶餘交界的地方就是現代的雙遼那一塊,西遼河在這裏轉折南下與東遼河交匯,再往下直到入海,就都是遼河的河道了。


    東漢這會,西遼河以及遼河河道都叫大遼水,渾河叫小遼水。


    東西流向的渾河、柳河、輝發河一線,就是扶餘和高句麗的邊界。


    雙遼在東漢的時候還是一片荒地,距離扶餘王城三百多裏,沿路無險可守。


    劉襄很奇怪,為什麽東鮮卑沒有滅了他們呢?


    扶餘曾經輝煌過,他們的祖先來自於北夷的索離族,生活在貝加爾湖那邊,後來應該是戰敗了,餘部逃到了東北地區建立國家,占據了整個吉林省,以及遼寧北部和黑龍江南部,方圓兩千裏,人口五十萬。高句麗的王族桂婁部也是出身北扶餘王室一脈。


    可惜扶餘國後來衰落了,被高句麗打得夠嗆,喪失大片國土,還被漢朝占了一塊,那塊地方就是玄菟郡。


    現在扶餘國隻有人口二十來萬,西接鮮卑,南臨高句麗,東北邊挨著挹婁,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


    除了能欺負一下半原始部落的挹婁以外,大漢、鮮卑、高句麗,他誰也惹不起。


    所以劉襄到了邊境的時候,扶餘王尉仇台畢恭畢敬的求見,還奉上了大批的“土特產”。


    是挺土的,香木二十擔啊,貂皮一百五十張啊,花尾榛雞十對啊,猴頭一筐啊,山參十支啊,各色幹果什麽的。


    看著禮單上記載的各種“農副產品”,劉襄有點饞了,好吃的真不少,比如後世被稱為“飛龍”的花尾榛***大山珍之一的猴頭,還有鬆子、榛子什麽的。


    特別是山參,雖然漢人不認這個,得到南北朝時期,鮮卑人才把人參推廣藥用,可他知道這是好東西,後世的正經老山參有價無市,超級值錢。


    但是,花裏胡哨一大堆,還真不如給他萬石糧食有用。


    扶餘也是農耕民族,占據了鬆嫩平原的南部,糧食應該不少。


    看著得有七十多歲的尉仇台,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裝可憐,劉襄一點都不同情他。這是個老狐狸了,六十多年前就去洛陽朝貢過,當過一段時間的質子,幫大漢打過仗,也帶兵入侵過漢朝疆域。


    反反複複,無信無義。


    也許這就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但劉襄又不是他的國民,沒有同情他的理由。


    “尉仇台,為何抗命不遵?”


    “啟稟將軍,扶餘弱小,無力攻打高句麗人,萬望將軍體諒,吾不敢抗命,實無力也。”尉仇台的漢話說得真不錯,跟漢人儒士差不多了,而且一副純正的河南口音,有種濃濃的胡辣湯味。


    “少拿這種話來搪塞我,抗命就是抗命,哪來的這麽多借口,軍令一下,令行禁止,哪裏容得你討價還價,你當我是賣布頭的商賈嗎?”


    扶餘國歸幽州玄菟郡管轄,劉襄的身份是可以直接向他下令的,他的話說得義正言辭。隻是這些年大漢衰弱,周邊的小國就開始不聽話了。這種事,靈帝視若無睹,邊郡也漸漸的管不了這些小國了。


    這不行,至少幽州不行,他要重新立一下規矩。


    “望將軍恕罪,國小力弱,吾實無能也。”尉仇台繼續裝可憐。


    跟著扶餘王一起過來的袁渙出言勸解道:“明公息怒,扶餘王確有苦衷,不若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將功折罪,明公覺得如何?”


    尉仇台趕緊接口求道:“吾願將功折罪,傾全國之兵隨將軍作戰,隻求將軍諒解。”


    劉襄沒理尉仇台,瞪了袁渙一眼:“為何不回玄菟?”


    袁渙覺得主公沒有打扶餘的意思,否則依著他往常的作戰風格,大軍早就衝進了扶餘國境,那扶餘的王城就是一圈木牆,哪裏擋得住漢軍攻伐。


    措辭嚴厲必是另有所圖,就配合的說道:“明公攜大軍而來,又命我等撤離,扶餘上下驚怖,士民苦苦哀求,吾實在不忍心呐,遂來懇求明公,暫息雷霆之怒,給扶餘子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生民何辜?望明公饒恕他們吧。”


    劉襄確實沒有打扶餘的意思,他就是來嚇唬人的,借著袁渙的台階,恐嚇尉仇台:


    “吾今日能滅了鮮卑,明天便能滅了你,小小扶餘,竟敢違背我的軍令!誰給你的膽子?念在袁治中為你求情,便放你一馬,三日之後整軍南下,讓我看看你的表現,若敢敷衍,數罪並罰,必叫你身死國滅!”


    尉仇台鬆了一口氣,他聽說過這位鎮北將軍的威名,原以為遇刺受傷,誰知道好得這麽快。


    都說這位用兵如神,但也太神了吧,一個月就把東鮮卑給滅了,去年鮮卑人還打得扶餘焦頭爛額,難以抵擋,今年惹了這位煞星,立刻就被滅了,太恐怖了,這還是人嗎?


    聽到放他一馬,要他整軍南下,趕緊連聲應命:“吾這就整軍,傾國南下,隨將軍平滅高句麗,以贖罪過。”


    劉襄嗤笑一聲:“扶餘的戰力我是不指望了,讓你出兵就是看看你的忠誠,算了,便運送糧草,充做民夫吧。若是這些也做不好,你立下的太子,就別想朝廷冊封的事了,回家種地去吧。”


    扶餘王想要名正言順的繼位,需要得到大漢朝廷的冊封才行,他這話的意思,尉仇台聽明白了。


    什麽充做民夫,什麽運送糧草,都不重要,從哪運才是最重要的,這是要扶餘提供攻打高句麗的糧草補給。他咬咬牙,讓黔首勒緊褲腰帶,再從士人中抽調一部分,應該能湊夠吧?


    唉!


    不行也得行啊。


    要不然人家就要自己來取了。


    下定決心,他開口應諾:“請將軍放心,我國必能辦好運送糧草之事。”


    劉襄滿意的點點頭,這是聽懂了。


    他是極為推崇就食於敵的,大軍攻伐,糧草消耗巨大,得想盡一切辦法節省。


    就食於敵便是最好的辦法,每吃敵人一口,便能為幽州百姓節省好幾口,這種好事絕不能放過。東鮮卑的羊都快被吃光了,現在還吃不到高句麗的糧食,所以,他不介意先吃幾口盟友的。


    見尉仇台識趣,就開口給他畫了個大餅:“鮮卑已滅,高句麗覆滅在即,挹婁本就被你們壓製,扶餘便是大漢北境之首,好日子就在眼前,何必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這話一出,尉仇台感覺心情好多了。


    沒等他回話,劉襄漫不經心的說道:“北地貧瘠,我是看不上的,隻要沒人挑釁,你當我願意來這種破地方?大漢幅員遼闊,會看得上你們這點家當?一個個的都不省心,非要找死,那好吧,如他們的願便是了。”


    這話說得裝逼,但尉仇台不敢反駁,他見識過洛陽的繁華,也感受到了劉襄的強勢,隻能恭維的說道:“他們沒見識,如何知道大漢的繁榮,又怎會想象得出漢軍的雄壯,將軍神威,震懾四方,必能讓宵小之徒不敢造次。”


    “尉仇台,你和他們不同,你是朝廷冊封的扶餘王,是見識過京城風貌的,吾便告訴你一個道理。”


    “請將軍指點。”


    劉襄目光凜冽,盯著扶餘王尉仇台,沉聲說道:“想在北境生存,需要記住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釜中囚並收藏三國:我被黃巾裹挾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