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雨隨即想到,在原著中,項少龍結交的所有六國好友裏,確實也隻有龍陽君最講義氣和良心,雖然最後仍舊不得不因為忠於國家而出賣項少龍,但至少龍陽君和沒心沒肺、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韓闖、李園之流不同,他還是有情有義的,會因為忠義不能兩全的殘酷事實而痛苦掙紮,遭受良心的折磨。
在這大爭之世中,良心未泯的人,當真不多了……
想到這裏,齊雨看向龍陽君這男妖的目光,也不由得柔和了幾分,倒是對他順眼不少。
“這幕後黑手,著實狠毒可惡,不知君上對凶手的身份,可有幾分眉目?”
齊雨試探著問道。
龍陽君兀自氣得胸膛起伏,聞言卻是沉默了,沒有立即回答,過了一會兒,方才悶悶不樂地道:“在這大梁城裏,自恃清高,看不慣本君的人不少,不過我相信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是沒膽子散播時疫的……”
齊雨了然地一挑眉,明白魏國肯定有不少的忠直之士,看不慣龍陽君這樣以男色侍君而獨獲恩寵的寵臣。
不過對於齊雨而言,揪出幕後黑手固然重要,但一時半刻揪不出來,也不妨礙他利用此事,達到自己的目的。
齊雨溫言安慰道:“好在發現的及時,沒有釀成惡果。常言道: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君上今後可要注意安全了!”
龍陽君臉色再度轉白,似是心有餘悸,他倒是不懷疑齊雨會騙他,畢竟成鬆還在龍陽君府邸躺著呢!
“齊公子可有猜測?”龍陽君的臉色陰晴不定。
齊雨心道魚兒上鉤,麵上卻是擺出一副猶豫的樣子,斟酌道:“這個嘛……按常理而言,無論如何苦大仇深,總要考慮到其自身的安危,不至於做到散播時疫這樣的地步……除非幕後黑手的背後,還有來自更高的指派,不得不鋌而走險……依在下看,會否這大梁城內,有人與敵國勾結呢?”
見龍陽君陷入思索中,齊雨便閉口不談。
說到這個地步,已經夠了,再說下去,難免要引起龍陽君的懷疑。
目前因齊雨拋出垣雍之地的威脅,擺在明麵上對魏國敵意最大的,自然隻有秦國了,在這大梁城中,有可能勾結秦國的是誰,龍陽君自會聯想。
隻要龍陽君心中埋下了這顆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便是指日可待,屆時隻要自己揭露範痤通敵賣國的證據,龍陽君自然會和自己站在一個陣營去對付範痤,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這兩人本就是政敵,齊雨這麽做,隻不過是讓龍陽君排除顧慮,在關鍵的時候,堅定立場,往範痤頭上潑最後一盆髒水,讓這老狐狸在絕對的證據和“事實”麵前百口莫辯!
對於其他人而言,時疫的可怕,幕後黑手的時刻威脅,警惕還嫌不夠。但在齊雨看來,這正是借力打力的好機會!
不過,這一切前提,是他得在梁囿活下來……
…
…
在護衛開道下,馬車駛出龍陽君府邸,向北駛出大道,經過王宮。
齊雨掀開窗簾,看向大道右側的王宮,隻見鳳閣龍樓,宮殿別苑,林木聳秀,組成了壯麗的建築群。想起夜探王宮,在黑暗中與邊東山極限追逐的冒險經曆,頓感白天看到的王宮景致,果然比夜間的漆黑一片,看起來明朗和諧多了。
身在他國,陌生的景致,讓齊雨難免又湧出一種時空旅客的奇異新鮮感,即放鬆又刺激。
沿宮牆而去,河道處處,路橋交接,美景無窮。
離開了宮殿區,一行又轉入了南北直通的繁華大道,正是那條禦道。
禦道的外圍,行人很多,看起來很是熱鬧。
龍陽君這時已經緩過神來,見齊雨感興趣地張望,便“嬌笑”道:“齊公子初來乍到,奴家帶你四處走走,午膳後再去見見我們大梁以色藝名著全國的石才女。”
齊雨訝然道:“石才女?”
心想難道是紀嫣然?
隨即想到,現在的紀嫣然隻怕還是個少女,還沒有到後來天下聞名的地步,因此龍陽君隻說她名著全國。
龍陽君淡淡道:“這石才女在我魏國地位超然,琴技和文采無人能及,見到她的人都要自慚形穢,大王亦非常維護她。她的住處,可以說是大梁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聖地。”
齊雨見龍陽君這不情不願的樣子,頓時有些好奇,心想像龍陽君這樣的“男子”,美女應該不是他的愛好,不知為何他要帶自己去見紀嫣然?
不過齊雨的好奇心也被提了起來,紀嫣然可是他前世看書時特別鍾愛的一個人物,也是原著當之無愧的第一女主,齊雨在來魏國之前,就曾幻想過,此行路過大梁時,會否有機會見一見這奇女子。
此時既得知即將要去紀嫣然的住處,齊雨便難免心向往之。
龍陽君見齊雨臉上不加掩飾的欣然之色,頗有些酸溜溜地道:
“石才女一向以保持貞潔聞名,迄今還未聽聞有哪位公子俘獲她的芳心,不過她似乎對齊公子特別感興趣,聽聞公子來到大梁,昨日便特意發來邀請。齊公子風流倜儻,聽聞琴技和文采亦是在臨淄極為有名,或許公子能破例打動她的芳心吧!”
齊雨看著龍陽君幽怨的眼神,心想不知為何,和此君聊起女人,總有種詭異的感覺,便打了個“哈哈”,笑道:“可惜在下身負重任,沒有獵豔的心情!”
此話倒並非虛言,齊雨雖然看書時很喜歡紀嫣然,但書中的人物是虛擬的,畢竟離他很遠,他心中更多的是欣賞而非真實的愛意,在沒有見到真人之前,誰也不知道會產生什麽感覺。
紀嫣然對齊雨而言,隻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心中盡管很好奇,也的確很想見一見她,卻也沒有必要主觀上便抱著目的去接近。
龍陽君聽齊雨說到“身負重任”四個字,回想起昨天齊雨講的“三子”、“七子”的故事,以及最後提到的函穀關,沉默了片刻,淺笑道:“公子的故事,本君已經轉達給了大王,大王對公子提出的“真正的均衡”很感興趣。”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這大爭之世中,良心未泯的人,當真不多了……
想到這裏,齊雨看向龍陽君這男妖的目光,也不由得柔和了幾分,倒是對他順眼不少。
“這幕後黑手,著實狠毒可惡,不知君上對凶手的身份,可有幾分眉目?”
齊雨試探著問道。
龍陽君兀自氣得胸膛起伏,聞言卻是沉默了,沒有立即回答,過了一會兒,方才悶悶不樂地道:“在這大梁城裏,自恃清高,看不慣本君的人不少,不過我相信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是沒膽子散播時疫的……”
齊雨了然地一挑眉,明白魏國肯定有不少的忠直之士,看不慣龍陽君這樣以男色侍君而獨獲恩寵的寵臣。
不過對於齊雨而言,揪出幕後黑手固然重要,但一時半刻揪不出來,也不妨礙他利用此事,達到自己的目的。
齊雨溫言安慰道:“好在發現的及時,沒有釀成惡果。常言道: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君上今後可要注意安全了!”
龍陽君臉色再度轉白,似是心有餘悸,他倒是不懷疑齊雨會騙他,畢竟成鬆還在龍陽君府邸躺著呢!
“齊公子可有猜測?”龍陽君的臉色陰晴不定。
齊雨心道魚兒上鉤,麵上卻是擺出一副猶豫的樣子,斟酌道:“這個嘛……按常理而言,無論如何苦大仇深,總要考慮到其自身的安危,不至於做到散播時疫這樣的地步……除非幕後黑手的背後,還有來自更高的指派,不得不鋌而走險……依在下看,會否這大梁城內,有人與敵國勾結呢?”
見龍陽君陷入思索中,齊雨便閉口不談。
說到這個地步,已經夠了,再說下去,難免要引起龍陽君的懷疑。
目前因齊雨拋出垣雍之地的威脅,擺在明麵上對魏國敵意最大的,自然隻有秦國了,在這大梁城中,有可能勾結秦國的是誰,龍陽君自會聯想。
隻要龍陽君心中埋下了這顆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便是指日可待,屆時隻要自己揭露範痤通敵賣國的證據,龍陽君自然會和自己站在一個陣營去對付範痤,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這兩人本就是政敵,齊雨這麽做,隻不過是讓龍陽君排除顧慮,在關鍵的時候,堅定立場,往範痤頭上潑最後一盆髒水,讓這老狐狸在絕對的證據和“事實”麵前百口莫辯!
對於其他人而言,時疫的可怕,幕後黑手的時刻威脅,警惕還嫌不夠。但在齊雨看來,這正是借力打力的好機會!
不過,這一切前提,是他得在梁囿活下來……
…
…
在護衛開道下,馬車駛出龍陽君府邸,向北駛出大道,經過王宮。
齊雨掀開窗簾,看向大道右側的王宮,隻見鳳閣龍樓,宮殿別苑,林木聳秀,組成了壯麗的建築群。想起夜探王宮,在黑暗中與邊東山極限追逐的冒險經曆,頓感白天看到的王宮景致,果然比夜間的漆黑一片,看起來明朗和諧多了。
身在他國,陌生的景致,讓齊雨難免又湧出一種時空旅客的奇異新鮮感,即放鬆又刺激。
沿宮牆而去,河道處處,路橋交接,美景無窮。
離開了宮殿區,一行又轉入了南北直通的繁華大道,正是那條禦道。
禦道的外圍,行人很多,看起來很是熱鬧。
龍陽君這時已經緩過神來,見齊雨感興趣地張望,便“嬌笑”道:“齊公子初來乍到,奴家帶你四處走走,午膳後再去見見我們大梁以色藝名著全國的石才女。”
齊雨訝然道:“石才女?”
心想難道是紀嫣然?
隨即想到,現在的紀嫣然隻怕還是個少女,還沒有到後來天下聞名的地步,因此龍陽君隻說她名著全國。
龍陽君淡淡道:“這石才女在我魏國地位超然,琴技和文采無人能及,見到她的人都要自慚形穢,大王亦非常維護她。她的住處,可以說是大梁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聖地。”
齊雨見龍陽君這不情不願的樣子,頓時有些好奇,心想像龍陽君這樣的“男子”,美女應該不是他的愛好,不知為何他要帶自己去見紀嫣然?
不過齊雨的好奇心也被提了起來,紀嫣然可是他前世看書時特別鍾愛的一個人物,也是原著當之無愧的第一女主,齊雨在來魏國之前,就曾幻想過,此行路過大梁時,會否有機會見一見這奇女子。
此時既得知即將要去紀嫣然的住處,齊雨便難免心向往之。
龍陽君見齊雨臉上不加掩飾的欣然之色,頗有些酸溜溜地道:
“石才女一向以保持貞潔聞名,迄今還未聽聞有哪位公子俘獲她的芳心,不過她似乎對齊公子特別感興趣,聽聞公子來到大梁,昨日便特意發來邀請。齊公子風流倜儻,聽聞琴技和文采亦是在臨淄極為有名,或許公子能破例打動她的芳心吧!”
齊雨看著龍陽君幽怨的眼神,心想不知為何,和此君聊起女人,總有種詭異的感覺,便打了個“哈哈”,笑道:“可惜在下身負重任,沒有獵豔的心情!”
此話倒並非虛言,齊雨雖然看書時很喜歡紀嫣然,但書中的人物是虛擬的,畢竟離他很遠,他心中更多的是欣賞而非真實的愛意,在沒有見到真人之前,誰也不知道會產生什麽感覺。
紀嫣然對齊雨而言,隻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心中盡管很好奇,也的確很想見一見她,卻也沒有必要主觀上便抱著目的去接近。
龍陽君聽齊雨說到“身負重任”四個字,回想起昨天齊雨講的“三子”、“七子”的故事,以及最後提到的函穀關,沉默了片刻,淺笑道:“公子的故事,本君已經轉達給了大王,大王對公子提出的“真正的均衡”很感興趣。”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